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果然,沒過多久,關於楚王車後婦人的身份問題,開始成為郢都人們討論的焦點。

  消息開始源源不斷地傳出來。

  據說,那裡面坐著的是個女子,她身懷奇術,能夠用木頭做出飛鳥,並曾經為楚國的軍士治好了可怕地瘴疫,從而助楚人滅庸,一舉擺脫困境;又據說,她出身樊國游氏,是成周王子游之後,貴不可言。

  而廣大國人對於這兩件事的背後的秘聞以及與楚王聯繫更感興趣。經過各路閒人、市井之民、貴族、寺人、宮人、士卒等等有幸目睹或聽聞過這位女子的人口述、整理、添枝加葉,故事的脈絡日趨完整。寺人渠出宮一趟之後,給阡陌帶來了流傳最廣的版本:

  這位樊國的游氏女子,姓姬,簡稱樊姬。她隨家人南遊時遭遇禍事,流落舒地。(以上由服侍來使楚的樊國司徒游聃父的館人證實)恰逢楚人伐舒,樊姬被當做舒人,執入銅山為工妾。她是中原人,不通言語,被困銅山之中。其時,恰逢瘴疫肆虐,樊姬通曉治疫之法,救數萬人於危難。(以上由銅山歸來的府吏證實並補充)而這個時候,楚王恰好來到銅山,他深謀遠慮,一眼看出了這位女子出身不凡,將她帶出了銅山,令她為伐庸的楚人治瘴疫。此舉果然得力,楚師順利滅庸,鎮壓了諸蠻夷的反叛。而此時,楚王已經對這位樊姬傾心不已。但是樊姬卻心念著家人,回到了舒地。楚王一路追隨而至,最終將她帶回了楚國,並且一意要將她立為夫人。(以上由跟隨楚王的士卒甲乙丙丁等若干人舉證得來。)

  而主線脈絡之外,更多的支線在舌頭上傳播。

  傳說,楚王愛她十分,日日都離不開她,讓她住在高陽宮;

  傳說,楚王還曾因為她擅自出宮而發怒,在眾目睽睽之下,到市井中將她帶回來;

  傳說,只有她敢與楚王爭吵,而楚王連宮殿的門都摔壞了,卻捨不得動她毫髮;

  另據小道消息,穆夫人曾經很不喜歡這位樊姬,在楚王離去之後,將她趕走。楚王得知之後,大發雷霆,親自去尋找樊姬;

  而據更加神秘的小道消息說,楚王此番親自去舒地平叛,其實也就是為了她……

  諸多消息,傳得有鼻子有眼,阡陌聽了,囧囧然。

  她分析了一下,覺得那故事的主體情節很有選擇性,當夜,楚王回來的時候,她問他,“我治瘴疫的那些事,是你傳出去的麼?”

  “嗯?”楚王看她一眼,不置可否,“又並非訛言,怕人說麼?”

  阡陌懷疑地看著他。

  楚王無奈,捏捏她的臉,“我是為你好,別人若說我為了一個心肝全無的女子東奔西走,寡人還有何臉面?”

  阡陌氣笑,拍開他的手,“你才心肝全無。”

  楚王卻反捉住她的手,將她拉到懷裡。

  “不喜歡?”他問。

  阡陌道:“也不是……”寺人渠說國人知道那些治疫的事之後,對她頗有好感。心中亦是舒服,誰不希望自己做過的事受人認可呢?況且她的確是做了好事,並無半點虛假。

  楚王唇角一彎,“寡人都不怕國人罵昏君,你怕什麼?”

  阡陌想了想,卻道,“樊國之事,你拿定了麼?”

  “正是。”楚王道,“游聃父亦到了郢都,明日便會入宮。”

  阡陌看著他,沒有說話。

  心裡很有些奇妙之感。

  樊姬。

  她記得,在現代的確有這個人的墓,傳說就是楚王的配偶。但是阡陌沒有去看過,只聽爺爺跟別人提過,說除非遇到意外而不得不發掘,否則那些墓的研究價值有限,因為裡面實際主人是誰,尚無定論。

  可是如果那裡面的人是真的樊姬,那麼,樊姬就是存在的。

  她……就是自己麼?

  阡陌困惑十分,覺得自己就像在做一道九曲迴腸的數學題。她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無意中闖進來的人,因為各種巧合,與楚王走在了一起。

  可如果,這些都不是巧合,而是註定的呢?

  她覺得,腦子有點暈。

  楚王見她露出神遊的表情,想問她在想什麼,這時,寺人忽而來報,說穆夫人不適,請楚王過去一趟。

  穆夫人?阡陌聽到這個名字,目光定住。

  71、

  回到郢都數日,阡陌一直都待在高陽宮裡。經過上次的事,宮人們對她畢恭畢敬,楚王每日都會讓人取來些漂亮的首飾和衣裳,討她歡喜。

  從寺人渠的口中,阡陌已經知道了穆夫人和子允等人被處置的事。

  子允參與其中,她感到十分意外。那時被芒救起以後,她也曾對芒和其他刺客為什麼能夠這樣順利地潛入宮中感到疑惑,但是芒似乎並不願意提起,左右而言他。沒想到,竟是子允,而故意把芒的斧子丟去霄宮,並指使宮人作證的,也是此人。阡陌了解了來龍去脈之後,十分無語。自己被那般對待,穆夫人那般盛怒,原來都不過當了別人手中的棋子。

  不過她覺得,穆夫人對她的厭惡是貨真價實的,否則也不會被子允三言兩語挑動,決意要置她於死地。至於這個厭惡到底來自於什麼,僅僅是因為她的地位與楚王不匹配麼?阡陌曾經問過楚王,他卻也十分敷衍,只道,日後必不再有這等事,還去想做甚?

  他一直將阡陌留在高陽宮,對穆夫人及那件事相關的一切絕口不提,仿佛就是為了讓她快快忘掉。

  現在,阡陌是回到郢都之後,第一次聽到穆夫人的消息。

  楚王聽說穆夫人身體不適,笑容斂起些,少頃,應道,“知曉了。”

  再看向阡陌,她望著他,神色平靜。

  “我去去便來。”他故作輕鬆,親一下她的額頭。

  “侶。”阡陌拉住他的衣袖,猶豫片刻,道,“我與你一道去吧。”

  “你去做甚。”楚王一口拒絕,“你不必去。”說罷,微笑地握握她的手,不再多說,轉身離開。

  這些日子,穆夫人一直禁足於延年宮之中。宮中的守衛全都換了人,楚王來到的時候,前來迎接行禮的郎中都是嶄新的面孔。

  穆夫人的寢殿中,宮人環伺,庭中有巫師在驅鬼,醫師剛剛出來,見楚王駕到,連忙行禮。

  “穆夫人如何?”楚王問。

  醫師道:“穆夫人病無大礙,不過偶感風寒。小人觀夫人似有愁緒,當是鬱結在心,故而愈重。”

  楚王看看他,不接話,逕自入內。

  室內,燭光昏暗。穆夫人在榻上躺著,旁邊的宮人寺人見到楚王,連忙行禮。

  楚王示意他們噤聲,親自從寺人手中接過一碗湯藥。

  “夫人不久前已用過膳,剛躺下。”寺人道。

  楚王頷首,走過去,在穆夫人榻前坐下。她閉著眼睛,保養得宜的臉上,雙眉卻似乎微微蹙著,兩頰有些消瘦。

  自從上次的事,母子二人的關係便一直僵持著。

  楚王伐舒回來,也曾到延年宮來探望,可是來了幾回,穆夫人都不見,如今,竟是他們頭一次見面。

  想到穆夫人,楚王也往往感到無奈。

  她是他的母親,他自然敬愛,繼位之後,尊她為穆夫人,奉養在延年宮。可是穆夫人的脾氣他也是知道的。從前父親還在的時候,她雖然生下太子,卻並非夫人,多有忍氣吞聲。但她並不懦弱,操持後宮,勉勵兒子,甚至為了他能夠順利繼位,對一個幼兒下了毒手。

  楚王雖並不認同母親此舉,但是他不得不承認,自己能有今日,她功不可沒。將責任全都推給她,並不公正。

  “母親。”楚王喚一聲,語氣平和。

  少頃,穆夫人的眼睛緩緩睜開。

  “母親,”楚王將湯藥端到她面前,“母親,來用些湯藥。”說罷,用銅匙攪了攪,湊到她的嘴邊。

  穆夫人看著他,並未推拒,少頃,將湯藥喝下。

  喝了幾匙,楚王再喂,穆夫人皺眉,搖搖頭。

  楚王讓人取水來。

  半碗水下去,穆夫人似乎舒坦了些,緩一口氣。

  “母親,怎病成這般才告知寡人?”楚王道,“寡人來探,還不許入內。”

  穆夫人看他一眼,淡淡道,“老婦怎敢勞大王探望,聽聞大王迎了美人歸來,老婦賀喜尚且不及。”

  楚王此番來,就是做好了讓穆夫人出氣的準備,微笑,“母親哪裡話,寡人只有一位母親,便是迎了帝子來,亦不敢疏忽了母親。”

  穆夫人顯然對這話感到受用,面色好些,卻仍然沒好氣。

  “若真是帝子,老婦沐浴焚香,伏拜相迎。可如今聽說,大王迎的是樊姬。”她冷冷道,“那樊國的游聃父總算未空手而歸。”

  楚王聽得這話,面色微微沉下。

  “母親,阡陌之事,寡人心意已決。就算她不曾歸宗,也當得起楚國夫人。”

  他話語緩緩,卻是堅定。

  穆夫人望著他,眼圈忽而一紅。

  “我還不是為了你好……”她嘆口氣,“你看諸國之君,何人不想著與強國聯姻,就連晉國、齊國,國君娶婦,亦是唯利唯強。你倒好,為一個不知來由的女子失了心一般,還要為她歸什麼宗。”

  “母親為寡人思慮,寡人心中知曉。”楚王緩緩道,“可母親真以為當今世道,聯姻可保一切?”

  穆夫人愣了愣。

  “母親,寡人一向明白,這王位得來不易,守來則更不易。故而寡人可隱忍蟄伏,可受人恥笑無用,亦可受人怒罵無情。寡人可昂首而言,所為一切,皆是為了楚國與王室。”他望著穆夫人,“唯獨此番,寡人無法自辯。母親,亦是此事之後,我方才知曉已經離不得阡陌。兒與她,互為知心,有她在側,兒可安心治國,她亦可為賢良之助。懇請母親莫再厭棄,應許我二人,兒感激不盡!”說罷,楚王端坐,鄭重地向穆夫人深深一拜。

  穆夫人注視著楚王,目光不定,唇角動了動,終是沒有再多言。

  *****

  阡陌待在高陽宮中,等了許久,心裡惴惴。

  她知道,因為自己,穆夫人和楚王在冷戰。當然,那件事裡面,她是占理的,她也知道楚王站在哪一邊。

  但是,穆夫人畢竟是楚王的母親。她並不擔心楚王會有什麼態度轉變,而是擔心,他會因此而為難,背負更多的壓力。

  直到深夜,楚王才終於回來。阡陌迎上去,兩隻眼睛盯著他的臉色,下意識地解讀那上面的每一點變化。

  “怎麼了?”楚王被她瞧得不自在,無奈道。

  “穆夫人如何?”她也終於忍不住,問道。

  “什麼如何?”楚王到椸前寬衣,“身體如何還是對你看法如何?”

  這傢伙明知故問,阡陌只得道,“都有。”

  “我若說她已不再反對你我婚事,你高興麼?”楚王看著她,意味深長。

  阡陌愣了一下,又驚又疑,“真的?”

  “我何嘗騙過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