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國債的發行規模和梁山上那次不可同日而語。好在度支司有現成的國家級對帳單模板,拿來簡單改進一下,聰明的學一學就能上手了。

  貞姐工作之餘,在對帳單上看到岳飛的名字,感慨道:“他……那麼有錢啊。”

  潘小園微笑:“現在一文不名了。誰以後嫁他,嘖嘖,不自帶三千貫嫁妝是養不起的。”

  小姑娘聽出她話有所指,滿臉通紅:“我不是……”

  潘小園嚴肅說道:“岳統制人很好,可以做朋友,能幫襯就幫襯。但你別忘了,你是我雇來幹活兒的。十八歲之前不許想嫁人的事兒。要是因此工作有疏漏,該怎麼罰就怎麼罰,我可不會手軟。”

  她覺得自己的語氣好似無良班主任。但她向來臉皮賊厚,有些事兒覺得不該藏著掖著,不如說開。

  小姑娘花痴不是罪過,但早戀誤事,尤其是眼下國難當頭,救國就是自救,時間必須花在刀刃上。岳飛都把包辦婚姻給推了,自己手下的人總不能再三心兩意。

  貞姐也知道自己無依無靠,全賴她扶持,不敢拂她意思,乖乖點頭,一邊想著,到十八歲時攢夠三千貫,似乎有點困難?

  第275章 物以稀為貴

  武松也知道貞姐兒眼下在官府里做事, 還特地來看望勉勵了一下。見小姑娘出落得愈發伶俐, 第一反應是,六娘以後沒那麼辛苦了。軍事上的任務, 有眾兄弟幫忙分擔,政治上有各朝廷大員配合,而經濟方面靠她一人力挽狂瀾, 再多一百個幫手都不嫌多。

  貞姐連忙放下手裡的筆, 站起來打招呼。她年齡漸長, 如今倒不怎麼怕武二叔了。只是武二叔變成了六姨她姑爺,便不知該怎麼稱呼。想來想去,還是遵循舊制,小聲叫道:“武二叔……”

  潘小園趕緊解釋:“是前幾天剛進京的,秦檜……”

  武松卻表示明了, “知道。這幾日好幾個兄弟已經跟我說, 秦中丞派人把他們老小都接來團聚了。”

  潘小園默然。秦檜做的好事眾人皆知。又忽然心中起念, 吩咐貞姐:“能不能查到秦檜秦中丞有沒有認購國債?”

  貞姐手捻單據, 飛快一掃,答道:“有。前日朝堂上‘集資’時,當場認了一千緡。昨天又派人專程來度支司,買了三百八十七緡,說是又從家裡找到些積蓄。”

  潘小園跟武松對望一眼。姿態做得如此漂亮。先積極參與,大方出手,然後又有零有整的買了第二次,似乎是為了支援衛國戰爭, 儼然已是傾家蕩產。

  但她又不是沒去過秦檜家裡。單是那小院子就精美瑰麗,再加上王氏說漏嘴的那個“比皇宮還好看”的大花園,擁有這樣府邸的人,家中積蓄只有一千三百八十七貫錢?

  當年武松被通緝的時候,人頭還值三千貫呢。秦檜這點“積蓄”,半個武松都買不起。

  果然是在真金白銀的利益下,不得不露出些真面目。跟風站隊、巴結上官,對自己有利之事不吝嗇花錢,但在“買國債”這種得不到短期回報的集體行動中,似乎就不那麼大方了。

  他可沒想到,潘六娘手下的小帳房,居然一筆一筆記得清楚,也想不到,會有人時刻惦念他,專門查他一個人吧。

  這事記在心裡,囑咐貞姐別亂說。

  畢竟像秦檜這樣,只是象徵性出資的朝廷大員不在少數。民間百姓里,多半也只是稱讚岳飛等人的慷慨解囊,輪到自己的時候,怎麼也鼓不起勇氣,拿半輩子的積蓄換一張精美的紙——紙上的字兒也不認得呀!

  到底是新事物,不太容易被人接受。潘小園覺得需要出動“宣傳部”了。但以蕭讓為首的“傳令司”大部分人,眼下都忙著對憲法糙案進行最後收尾。吳用更是帶著一班“聚義司”兄弟,忙著給各處來勤王的義軍們進行洗腦教育,大談替天行道的愛國主義精神。

  明教諸軍更是壓根不認“國債”。方貌明確表示,只出力,不出錢。派兵試探北上,解了趙州、遼州幾次圍,繳來大批金軍糧糙,贏得百姓交口稱讚,同時自己也充實了實力。

  一支戰力極強、戰功赫赫的獨立武裝,在眼下的衛國戰爭中不可或缺。於是也就不強求他們在錢財方面為國分憂。

  潘小園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召來左右,小字條上刷刷寫個地址,吩咐:“給我把這個人請來。”

  喬鄆哥在那張紫檀木八仙太師椅上,坐立不安一陣子,還是站起來,恭恭敬敬地作揖,嬉皮笑臉問道:“嫂子,我那干閨女——哦不,干外甥女呢?”

  潘小園端起盞茶,不疾不徐地輕抿一口:“養著呢!據說已經十斤了,你孫嫂子不讓別人隨便抱,你去的時候備個紅包。”

  鄆哥十分自然地笑著接話:“生意慘澹,這幾天沒幾個人買雜貨,你瞧小的餬口都成問題,衣裳破了都沒錢補,袖口都爛成這樣了——哪有紅包!”

  笑了:“把你的鋪子關了!給我做事,我給你發工錢。”

  鄆哥早就等著這句話,雙腳一併,忠心耿耿地答:“是!”

  潘小園從袖子裡摸出幾張“國債”樣本,拍在面前茶几上:“知道這是什麼嗎?”

  鄆哥拿起來仔細看看,一邊摸腦袋,一邊捻紙,不一會兒幾張債券就油光鋥亮。

  “……不是說叫什麼‘公債’?老百姓都說,是朝廷變相收稅呢,好在不是強買強賣——照小的說,嫂子你們比原先那個朝廷愛惜百姓。”

  潘小園哭笑不得:“你坐下,我給你上上課。”

  鄆哥並沒有經歷過梁山融資發債的那段時刻。他腦子再靈活,也不過是個金牌銷售員的底子,沒法自行想出這麼多宏觀經濟的大道理。此時聽潘嫂子娓娓道來,覺得醍醐灌頂,柳暗花明。錢還能這麼玩!

  “嗯,朝廷……借錢……定期還款……每年給利息……要是不還怎麼辦?”

  “天子一諾千金!聽說過發出的聖旨又收回去過麼?要是連官家都不可信,還能信誰?”

  鄆哥卻不買帳,嘴一撇,破鑼嗓子開始控訴:“官家當然不可信!去年我賣東西收的還是加一稅,說好了十年的經營,今年開封府空口白牙,給我漲了七成!不然就不讓開店!你現在讓我買什麼公債,我看十有八九官家會賴帳!今年給了利息,明年不見得給!不敢信!”

  潘小園沒轍。朝廷的公信力確實讓人禍害得差不多了。在文武百官眼裡也許是神聖不可侵犯,但在尋常百姓眼裡,也許就是個常年耍賴的小孩子。

  鄆哥卻機靈,話鋒一轉,笑道:“不過既然是嫂子你主持發行的,我喬鄆哥再不信官府,也不敢不信嫂子啊。但光我一人信不算數,你要讓全京城全天下的百姓信你……這個,嘿嘿……我看,有點兒困難……”

  油嘴滑舌,把其中阿諛諂媚的部分過濾出去,倒是大實話。

  “那,依你看,這東西怎麼才能推銷出去,讓百姓們買得心服口服?”

  鄆哥知道這便是面試了。說得好了,下半輩子衣食不愁,再也不用開雜貨鋪。

  “給我一個時辰想想。”

  “好。來人!上茶上點心。”

  ……

  鄆哥文化水平不高,勉強會寫自己的名字。於是又管潘小園要了一個文書匠,一邊思考,一邊口述,一個時辰下來,厚厚的一大沓“企劃案”。

  潘小園慢慢翻著:“你能做到?”

  “嫂子給我經費,讓我自己僱人手,我保准把積壓的公債全給你賣出去。”

  心裡是相信他的。回想起當初這小猴子在陽穀縣賣雪梨的日子,那時就讓她看出一顆冉冉的商界新星。眼下幾年過去,本事漸長,也該是他這顆新星發光發熱的時候了。

  敲打一句:“這可不是開玩笑。誇下海口做不到,可是要軍法處置的。”

  鄆哥嘻嘻笑:“要是做到了呢?”

  “七品以下烏紗帽隨你挑。”

  鄆哥倒抽口氣:“嫂子,你這叫賣官鬻爵,犯法的。”

  “那又怎樣?法是我寫的。”

  “……”

  玩笑歸玩笑,喬鄆哥的推銷天分在衛國戰爭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以至於多年以後,喬老太爺坐擁全國連鎖喬記雜貨鋪,閒時喜歡捋著白蒼蒼的油頭髮,跟一群兒孫們回憶往事:“想當年,爺爺我……”

  首先召集這幾個月經營雜貨鋪攢下的人脈,市井巷陌里安插了一批“託兒”,每天清晨太陽還沒升起來,就出門直奔交引鋪中的債券代售點,神秘兮兮地帶回些東西,藏在袖子裡不讓人看。有人問的時候,支支吾吾說不出來。

  老百姓們雖然戰爭陰雲壓頂,雖然天天盤算著要不要南逃,但該過的生活還是要過,甚至由於是在戰爭期間,而格外相信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

  “……見了那個賣帽子的老黃了麼?他今天也去了!去的時候包袱里沉甸甸的,還叮噹響,裝的是錢!……回來的時候那錢就沒了,可是他倒還挺高興,還吹口哨……”

  慢慢的,大夥聚集到“代售點”外面看個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那門口竟有幾十個排隊的,都拎著提著一包包銀錢,望眼欲穿往裡看,不辭辛苦地站著等。

  當然,這其中一大部分是鄆哥花錢雇來的託兒,專門負責排隊,營造一種搶購債券、人滿為患的錯覺。

  自古物以稀為貴,既然那麼多人都湊熱鬧,總不至於是壞東西。

  風聲慢慢散出去了:這是朝廷發行的“限量版”戰爭公債,只要認購,每年返還百分之三的利息,到期一併償還本金,穩賺不虧!

  有那懂行的生意人,壓低聲音跟周圍的人分析:“譬如我花一百貫買了公債,朝廷每年給我三貫錢,十年就是三十貫,到了第十年上,連那一百貫也還給我,我便是一百三十貫到手——這不就是錢生錢麼!誒,這事千萬別跟別人說,我也是走關係才買到的……”

  發行的“公債”,只有十分之一投放了市場。越是有稀缺性的東西,越能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一開始是鄆哥僱傭的“託兒”在不辭餘力地介紹。等過一陣,老百姓就自發開始傳說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