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在北秦,女孩從小便是養在閨閣的嬌娃娃, 就是辛苦人家的女孩兒, 也不許出外拋頭露臉,生來就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老來從子。待女子的規條嚴格於此,男子的培養便也定製了眾多框框條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已成不可撼動的觀念,嫡庶之分尤為明顯。
但好玩的是,現任北秦國國主卻是庶子出身,通過手握重兵、弒父殺兄才取下的皇位。也不知道是不是當年殺戮太多、忌諱重蹈覆轍,反而後來對嫡庶尊卑尤為看重,除了北秦唐皇后的所生的嫡子外, 一再無所出。
這當然不是什麼獨寵獨愛唐皇后的表示, 相反,北秦國主還廣招了不少絕世美人進宮,只是大部分都被下了絕育藥罷。就是世家大族送來的美人, 不能做的明目張胆, 也會在事後送上避子湯。
唯一出了例外的, 便是無憂夫人, 傳言無憂夫人容貌國色天香、傾國傾城。哪怕是看慣了美人流連花叢的北秦國主,在見到無憂夫人後,便變得專寵無度,甚至還讓無憂夫人誕下皇子。只可惜出生的是雙生子,兩人長得一模一樣。雙生子向來是大忌,但奇怪的是,國主一見後反而十分歡喜。
唐皇后因此大妒,又怕後位不穩,在無憂夫人坐月子的期間,便頻頻下死手,先害的無憂夫人吃下絕育藥,在買通奴僕,趁機毒殺雙子,幸虧雙子命大,奴僕的計謀被早早發現,雙子才在襁褓中逃過一劫。卻因為沒有證據證明是唐皇后所為,此事漸漸不了了之。無憂夫人為母則剛,不願孩子今後屈居人下,還有可能掉了性命,便凡事都要爭上一爭。
隨著時間逝去,唐皇后母族的勢力越來越大,竟手眼通天的從不讓那雙生子在國事上露面,無憂夫人亦設法不讓攻訐太子,兩人已經是勢成水火,不死不休。
母親交惡,孩子之間自然也不能倖免。
尤其是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雙子與太子間從小就交惡,今日你被壓制著不能上朝廷議事,他日對方便換著法子結交武將異人、寒門子弟。你搶到科舉籌備一職、培養座下門生,我便舉報春閨中有人泄露試題、徇私舞弊……
明明是血脈至親,但只要有機會,他們便能毫不猶疑的對對方下死手。
所以凜王在見到天佑期不擇手段的對付連王爺時,才沒有多大的反感、亦不覺得她性格偏激嚇人。因為他自己本來也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成王敗寇罷了。唯一覺得詫異的,是她的手段太過詭秘難測,無法控制。
科舉舞弊案一出,當即震驚朝野上下,閣老重臣紛紛聯名要求重查舞弊案一事。太子倒是在東窗事發之際斷尾自保,推了幾名主考官出去當替罪羊送死。但到底還是惹得國主大怒,導致本該由太子出任的代國祭祀,落到了他凜王的頭上。而兄長則留在北秦,打算趁機擺脫唐太子鉗制,趁機入朝。
表面上兩方勢均力敵,但北秦太子早已朝中謀劃多時、拉攏入營的重臣閣老快占了朝中半數,而唐皇后母家權勢滔天,北秦國主心中立長立嫡的想法也從來沒有變過。所以實際上,他們還是處在弱勢當中,兩人唯有一個設法鞏固著在北秦的勢力,一個另找同盟。
幸而凜王這邊談到了砝碼,讓女帝許諾將來借兵與他,回報的條件便是事成後徹底打開北秦國門,通商貿易。另外凜王要留在夏朝中作四年質子,扶正女帝愛女天佑期的奇異命格。對外便回傳自己舊病復發,不好長途奔波回國。
北秦國主向來知道他有頭疼的毛病,還曾試過發病時足足疼上幾天幾夜,所以真收到了他水土不服久病復發的消息,也不是太過懷疑……
凜王這邊雖然多了天佑期這個小意外,但好歹一切進行順利。
但其兄長商王的運氣就沒那麼好了。太子斷尾自保後,雖然元氣大傷丟了實權,但唐皇后卻不是善茬,發現商王早年曾為處於微時的西北大將孫行保薦,才讓孫行安然爬上這個高位,便一直悄悄拿著這張底牌,誘導孫行深入蠻夷部落古月氏中,再反咬他勾結古月氏。
西北軍權日益壯大,本來就惹得北秦國主忌諱,現在唐皇后才實打實的拿到孫行暗中多次進出古月氏的證據,怎麼不讓北秦國主大怒懷疑。連帶的,商王曾經的保薦,就成了兩人早已互通有無的證據。
唐皇后這次下的狠招倒真的刺到了北秦國主的逆鱗,令北秦國主想起了曾經獨攬軍權,逼宮弒父殺兄的舉動,深怕這一幕再次重演,還未查清楚,便捋了商王所有實職,命他不能閉門思過,不能出府半步。
*
今日錢海燕急急忙忙去找凜王殿下稟告的,便是這通消息。
徐聞現在還生死不明,他身上帶著的,可是凜王的親筆書函,裡頭早寫明了凜王殿下與夏朝女帝的同盟消息。這書函可是要秘密交與商王殿下,讓他早作準備的。
平雁原刺客的出現,成了凜王殿下所有部署的最大意外,要是書函被有心人截獲告密……
錢海燕簡直不敢想像,後果有多不堪可怕。
倒是知曉了這一切的凜王殿下異常冷靜,直言沒有證據,父皇是不會做什麼的,弒父殺兄已經是他的極限,再無緣由的親手殺子,斷不可能。命錢海燕再繼續探聽北秦那邊傳來的消息,便可以了。
錢海燕看著用陰寒嘲諷的語氣,波瀾不驚的說出這番話的高大男人,頓時覺得連骨頭縫裡都滲了冷氣進來,愣是狠狠的打了個顫抖!
但好玩的是,現任北秦國國主卻是庶子出身,通過手握重兵、弒父殺兄才取下的皇位。也不知道是不是當年殺戮太多、忌諱重蹈覆轍,反而後來對嫡庶尊卑尤為看重,除了北秦唐皇后的所生的嫡子外, 一再無所出。
這當然不是什麼獨寵獨愛唐皇后的表示, 相反,北秦國主還廣招了不少絕世美人進宮,只是大部分都被下了絕育藥罷。就是世家大族送來的美人, 不能做的明目張胆, 也會在事後送上避子湯。
唯一出了例外的, 便是無憂夫人, 傳言無憂夫人容貌國色天香、傾國傾城。哪怕是看慣了美人流連花叢的北秦國主,在見到無憂夫人後,便變得專寵無度,甚至還讓無憂夫人誕下皇子。只可惜出生的是雙生子,兩人長得一模一樣。雙生子向來是大忌,但奇怪的是,國主一見後反而十分歡喜。
唐皇后因此大妒,又怕後位不穩,在無憂夫人坐月子的期間,便頻頻下死手,先害的無憂夫人吃下絕育藥,在買通奴僕,趁機毒殺雙子,幸虧雙子命大,奴僕的計謀被早早發現,雙子才在襁褓中逃過一劫。卻因為沒有證據證明是唐皇后所為,此事漸漸不了了之。無憂夫人為母則剛,不願孩子今後屈居人下,還有可能掉了性命,便凡事都要爭上一爭。
隨著時間逝去,唐皇后母族的勢力越來越大,竟手眼通天的從不讓那雙生子在國事上露面,無憂夫人亦設法不讓攻訐太子,兩人已經是勢成水火,不死不休。
母親交惡,孩子之間自然也不能倖免。
尤其是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雙子與太子間從小就交惡,今日你被壓制著不能上朝廷議事,他日對方便換著法子結交武將異人、寒門子弟。你搶到科舉籌備一職、培養座下門生,我便舉報春閨中有人泄露試題、徇私舞弊……
明明是血脈至親,但只要有機會,他們便能毫不猶疑的對對方下死手。
所以凜王在見到天佑期不擇手段的對付連王爺時,才沒有多大的反感、亦不覺得她性格偏激嚇人。因為他自己本來也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成王敗寇罷了。唯一覺得詫異的,是她的手段太過詭秘難測,無法控制。
科舉舞弊案一出,當即震驚朝野上下,閣老重臣紛紛聯名要求重查舞弊案一事。太子倒是在東窗事發之際斷尾自保,推了幾名主考官出去當替罪羊送死。但到底還是惹得國主大怒,導致本該由太子出任的代國祭祀,落到了他凜王的頭上。而兄長則留在北秦,打算趁機擺脫唐太子鉗制,趁機入朝。
表面上兩方勢均力敵,但北秦太子早已朝中謀劃多時、拉攏入營的重臣閣老快占了朝中半數,而唐皇后母家權勢滔天,北秦國主心中立長立嫡的想法也從來沒有變過。所以實際上,他們還是處在弱勢當中,兩人唯有一個設法鞏固著在北秦的勢力,一個另找同盟。
幸而凜王這邊談到了砝碼,讓女帝許諾將來借兵與他,回報的條件便是事成後徹底打開北秦國門,通商貿易。另外凜王要留在夏朝中作四年質子,扶正女帝愛女天佑期的奇異命格。對外便回傳自己舊病復發,不好長途奔波回國。
北秦國主向來知道他有頭疼的毛病,還曾試過發病時足足疼上幾天幾夜,所以真收到了他水土不服久病復發的消息,也不是太過懷疑……
凜王這邊雖然多了天佑期這個小意外,但好歹一切進行順利。
但其兄長商王的運氣就沒那麼好了。太子斷尾自保後,雖然元氣大傷丟了實權,但唐皇后卻不是善茬,發現商王早年曾為處於微時的西北大將孫行保薦,才讓孫行安然爬上這個高位,便一直悄悄拿著這張底牌,誘導孫行深入蠻夷部落古月氏中,再反咬他勾結古月氏。
西北軍權日益壯大,本來就惹得北秦國主忌諱,現在唐皇后才實打實的拿到孫行暗中多次進出古月氏的證據,怎麼不讓北秦國主大怒懷疑。連帶的,商王曾經的保薦,就成了兩人早已互通有無的證據。
唐皇后這次下的狠招倒真的刺到了北秦國主的逆鱗,令北秦國主想起了曾經獨攬軍權,逼宮弒父殺兄的舉動,深怕這一幕再次重演,還未查清楚,便捋了商王所有實職,命他不能閉門思過,不能出府半步。
*
今日錢海燕急急忙忙去找凜王殿下稟告的,便是這通消息。
徐聞現在還生死不明,他身上帶著的,可是凜王的親筆書函,裡頭早寫明了凜王殿下與夏朝女帝的同盟消息。這書函可是要秘密交與商王殿下,讓他早作準備的。
平雁原刺客的出現,成了凜王殿下所有部署的最大意外,要是書函被有心人截獲告密……
錢海燕簡直不敢想像,後果有多不堪可怕。
倒是知曉了這一切的凜王殿下異常冷靜,直言沒有證據,父皇是不會做什麼的,弒父殺兄已經是他的極限,再無緣由的親手殺子,斷不可能。命錢海燕再繼續探聽北秦那邊傳來的消息,便可以了。
錢海燕看著用陰寒嘲諷的語氣,波瀾不驚的說出這番話的高大男人,頓時覺得連骨頭縫裡都滲了冷氣進來,愣是狠狠的打了個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