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只是她的心頭仍縈繞著一縷不散的忐忑,仿佛並沒有這麼簡單。她卻不知,究竟還會有什麼問題?思來想去不得其解,也只得歸咎於自己太久沒有放鬆過心神,一時不大適應而已。
但願,但願真的如此。
三皇子的眉目之間,頗有帝王的深沉與氣度,他有些感慨地看著腳下滿屋對他叩首的人,雙手扶起葉坤,口中道:“諸位都請起罷。”
葉賀和葉翰兩兄弟隨著三皇子一起離開,去料理先帝新喪、新帝登基之間的種種繁瑣卻也重大之事。國君更替,又是這樣血流成河的方式,一不小心便會引出大亂子,他們必須小心翼翼。
“阿卿,你還好嗎?”俞懷安沒有離去,而是與林又卿並肩坐著,與她十指相扣。
林又卿望著他,望了又望,直到俞懷安疑惑地側首看她,她才偏過頭輕輕倚在他肩上:“你是真的在這裡。懷安,只要你在,我就很好。”
俞懷安抱住她,輕嘆著開口:“我在,我會一直陪著你。這一次,絕不再失約。”
林又卿鼻頭一酸,用力點頭道:“琛兒在桐州,等到京城的事情都結束了,我們回桐州去好不好?你大約,還來得及親口教他喊爹爹。”
俞懷安不禁笑起來:“傻丫頭,你總不會真沒教咱們兒子說話罷?”
“你自己見到他不就知道了?”林又卿眼神狡黠。
“好。很快了,阿卿,很快我們就能回桐州了。”
是的,他們一定很快就能回去了,回到那個山明水秀的地方,那座承載了過往歲月的小城。
帶上她的風鈴和他一起。
☆、棋局
三皇子的繼位,大體上來說還是順利的。他軍權在握,本就已勝了一半。二皇子身死,四皇子沉默,即使有反對之聲,也鬧不出什麼大動靜來。
皇宮的一場爆炸與大火坐實了二皇子謀反的罪名,這個悄無聲息籌謀許久的皇子,在一夕的轟轟烈烈之後,留給他的只有萬民唾棄。他屍骨無存,又是逆賊,更正值這皇權更迭的特殊時期,連個像樣的喪儀都不曾有。
三皇子以京衛軍無能,致使逆賊害死先帝為由,對京衛軍的人員進行了一次大換血。新一批人員迅速地接管了對皇宮和整個京城的防衛,大火後的痕跡被太監、宮女們極快地清洗抹去。
這一場令許多人刻骨銘心的兵變篡位,連一場傾盆大雨都不必,就已無聲無息地消失在京城之中。只是,究竟到何時,這驚變的一天才能被眾人遺忘,就不得而知了。
俞懷安和林又卿朝著高高在上的龍椅行過大禮,看著三皇子孤零零的身影,忽然清晰地意識到,身為帝王,就不得不承受孤獨。若想要無人敢比肩,便會無人可並肩。
如同先帝在時,兄弟、妻妾、子女,無一不是在算計著他的。所有人對著帝王敬畏地叩拜,說著奉承褒揚之詞,卻又有誰敢真正站在他們身邊?
伴君如伴虎,這話是不錯的。如俞懷安一力扶持三皇子登上皇位,今後成了君臣,必不能再彼此親近、信任似往日。
“皇上,”雖然登基大典還未行過,但林又卿已然隨著眾人稱他為皇上,“四殿下、我兄長、還有他們的一眾家眷都尚被看守在京郊。妾身斗膽想問一問,皇上會如何處置他們?”
龍椅上的新帝許久沒有答話,就在林又卿疑惑地側目與俞懷安對視時,他終於長嘆一聲,道:“朕這些年,和四弟明里暗裡斗得那樣狠,斗得我們都覺得,一朝分出勝負後,必是你死我活。他深恨朕,更怕朕株連他的子女親眷,寧可幫了二哥一把,走這般兇險的一條路。最後,父皇和二哥身死,京城數不清的無辜之人也都葬身在我們兄弟這場爭鬥中。”
他頓了頓,又接著說:“朕不會殺他,更不會株連任何人。朕會按照之前答應的那樣,讓他們去徐州。至於你大哥,就讓他帶著你嫂嫂和侄兒回桐州罷。你姐姐本是與四皇子定了婚約的,一直不曾完婚,此時是去桐州還是徐州,便由她自己決定。”
林又卿知道,這已是最好的結局了。新帝登基,不可能再讓她那支持過四皇子的父兄安然待在四皇子身邊,以免他們日久形成難以控制的勢力。如今林家諸人都可以平安活著,沒有被囚禁終生,沒有被流放邊疆,她已是滿足。而新帝選擇放過四皇子,倒確實令林又卿既震驚且欽佩。
她與俞懷安再度叩拜道:“皇上仁厚。”
“你們夫妻且再在京中留一留罷,朕初初登基,勢力不穩,許多事上還是得由你們這些一路一同走過來的可靠之人去做。待諸事平順,朕會准你們離開的。”他的語氣平靜無波,十足十的帝王風範。
“是,臣遵旨。”俞懷安應了,與林又卿一道告退。
七日後,是先帝頭七,全國上下舉哀。前朝,新帝領著眾臣行喪儀。後宮之中,則因三皇子並無正妃的緣故,由側妃之首跪在最前頭,其餘命婦隨在其後。
四皇子和林又珩等都已在新帝的旨意下各自啟程。四皇子獲封肅清王,破例帶著先帝的皇后同去了徐州。而新帝生母——曾經的貴妃娘娘,則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太后。
林又卿在這繁瑣的禮儀之後疲憊不堪,朝局剛剛有了穩定的勢頭,女眷們之間的相處亦都是微妙無比。林又卿一言一行都不敢有紕漏,此時的她,滿心盼著萬事順遂,她便可快些和俞懷安一起離開。
這些日子,她因要幫著主持許多事務,便暫居宮中,正往自己歇息的院落里走去時,卻忽然聽聞一陣壓抑的哭聲。
她的腳步微微一滯,凝神細聽,竟像是綰柔公主的聲音?
“二哥,你太衝動。我那樣勸你,你卻總不聽,如今落得個屍骨無存,連墳塋都沒有的下場。我給你燒點紙錢,都還需偷偷摸摸……”
果然是綰柔!她哽咽著,緩緩地說著,林又卿聞之都不免傷感。其實,綰柔公主與她何其相似呢,都在不同立場的親人之間掙扎徘徊。即使支持了其中一方,也並不願看著另一方受到傷害。
她好歹終於保全了想保全的人,綰柔公主卻是連祭奠自己的親哥哥都不能光明正大。這樣想著,林又卿心內輕嘆,提步準備悄然離開,免得令綰柔公主尷尬。就在此時,屋內卻又傳出一聲極低極低的嘆息:
“二哥,你死得實在是冤屈啊……”
林又卿悚然一驚,二皇子俞懷縉的死,難道不是自作自受麼!綰柔公主口中所說的冤屈從何而來?
她正待好好地再聽一聽,遠處卻忽然響起幾個命婦的語聲,林又卿連忙匆匆往她的院落走去。她這麼走著,卻是冷汗涔涔,滿腹的疑惑和驚懼。她不敢去想,事情背後還藏著怎樣可怖的真相,是什麼人,又做了什麼?
她暫居於宮內,俞懷安卻不便在此,這幾日二人都不得相見。子衿、子佩都留在寧合別苑裡,林又卿不敢貿然信任宮中宮女,將她們都遠遠打發出去,獨坐榻上苦思。
樁樁件件的事情,在她腦海中走馬燈一般閃爍而過。西羌動亂,俞懷安出征,四皇子被禁足,她去尋回失蹤的俞懷安,火燒平遠候府,構陷京衛軍,扳倒司徒氏,四皇子謀反,二皇子掌權,皇宮爆炸,三皇子登基……
但願,但願真的如此。
三皇子的眉目之間,頗有帝王的深沉與氣度,他有些感慨地看著腳下滿屋對他叩首的人,雙手扶起葉坤,口中道:“諸位都請起罷。”
葉賀和葉翰兩兄弟隨著三皇子一起離開,去料理先帝新喪、新帝登基之間的種種繁瑣卻也重大之事。國君更替,又是這樣血流成河的方式,一不小心便會引出大亂子,他們必須小心翼翼。
“阿卿,你還好嗎?”俞懷安沒有離去,而是與林又卿並肩坐著,與她十指相扣。
林又卿望著他,望了又望,直到俞懷安疑惑地側首看她,她才偏過頭輕輕倚在他肩上:“你是真的在這裡。懷安,只要你在,我就很好。”
俞懷安抱住她,輕嘆著開口:“我在,我會一直陪著你。這一次,絕不再失約。”
林又卿鼻頭一酸,用力點頭道:“琛兒在桐州,等到京城的事情都結束了,我們回桐州去好不好?你大約,還來得及親口教他喊爹爹。”
俞懷安不禁笑起來:“傻丫頭,你總不會真沒教咱們兒子說話罷?”
“你自己見到他不就知道了?”林又卿眼神狡黠。
“好。很快了,阿卿,很快我們就能回桐州了。”
是的,他們一定很快就能回去了,回到那個山明水秀的地方,那座承載了過往歲月的小城。
帶上她的風鈴和他一起。
☆、棋局
三皇子的繼位,大體上來說還是順利的。他軍權在握,本就已勝了一半。二皇子身死,四皇子沉默,即使有反對之聲,也鬧不出什麼大動靜來。
皇宮的一場爆炸與大火坐實了二皇子謀反的罪名,這個悄無聲息籌謀許久的皇子,在一夕的轟轟烈烈之後,留給他的只有萬民唾棄。他屍骨無存,又是逆賊,更正值這皇權更迭的特殊時期,連個像樣的喪儀都不曾有。
三皇子以京衛軍無能,致使逆賊害死先帝為由,對京衛軍的人員進行了一次大換血。新一批人員迅速地接管了對皇宮和整個京城的防衛,大火後的痕跡被太監、宮女們極快地清洗抹去。
這一場令許多人刻骨銘心的兵變篡位,連一場傾盆大雨都不必,就已無聲無息地消失在京城之中。只是,究竟到何時,這驚變的一天才能被眾人遺忘,就不得而知了。
俞懷安和林又卿朝著高高在上的龍椅行過大禮,看著三皇子孤零零的身影,忽然清晰地意識到,身為帝王,就不得不承受孤獨。若想要無人敢比肩,便會無人可並肩。
如同先帝在時,兄弟、妻妾、子女,無一不是在算計著他的。所有人對著帝王敬畏地叩拜,說著奉承褒揚之詞,卻又有誰敢真正站在他們身邊?
伴君如伴虎,這話是不錯的。如俞懷安一力扶持三皇子登上皇位,今後成了君臣,必不能再彼此親近、信任似往日。
“皇上,”雖然登基大典還未行過,但林又卿已然隨著眾人稱他為皇上,“四殿下、我兄長、還有他們的一眾家眷都尚被看守在京郊。妾身斗膽想問一問,皇上會如何處置他們?”
龍椅上的新帝許久沒有答話,就在林又卿疑惑地側目與俞懷安對視時,他終於長嘆一聲,道:“朕這些年,和四弟明里暗裡斗得那樣狠,斗得我們都覺得,一朝分出勝負後,必是你死我活。他深恨朕,更怕朕株連他的子女親眷,寧可幫了二哥一把,走這般兇險的一條路。最後,父皇和二哥身死,京城數不清的無辜之人也都葬身在我們兄弟這場爭鬥中。”
他頓了頓,又接著說:“朕不會殺他,更不會株連任何人。朕會按照之前答應的那樣,讓他們去徐州。至於你大哥,就讓他帶著你嫂嫂和侄兒回桐州罷。你姐姐本是與四皇子定了婚約的,一直不曾完婚,此時是去桐州還是徐州,便由她自己決定。”
林又卿知道,這已是最好的結局了。新帝登基,不可能再讓她那支持過四皇子的父兄安然待在四皇子身邊,以免他們日久形成難以控制的勢力。如今林家諸人都可以平安活著,沒有被囚禁終生,沒有被流放邊疆,她已是滿足。而新帝選擇放過四皇子,倒確實令林又卿既震驚且欽佩。
她與俞懷安再度叩拜道:“皇上仁厚。”
“你們夫妻且再在京中留一留罷,朕初初登基,勢力不穩,許多事上還是得由你們這些一路一同走過來的可靠之人去做。待諸事平順,朕會准你們離開的。”他的語氣平靜無波,十足十的帝王風範。
“是,臣遵旨。”俞懷安應了,與林又卿一道告退。
七日後,是先帝頭七,全國上下舉哀。前朝,新帝領著眾臣行喪儀。後宮之中,則因三皇子並無正妃的緣故,由側妃之首跪在最前頭,其餘命婦隨在其後。
四皇子和林又珩等都已在新帝的旨意下各自啟程。四皇子獲封肅清王,破例帶著先帝的皇后同去了徐州。而新帝生母——曾經的貴妃娘娘,則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太后。
林又卿在這繁瑣的禮儀之後疲憊不堪,朝局剛剛有了穩定的勢頭,女眷們之間的相處亦都是微妙無比。林又卿一言一行都不敢有紕漏,此時的她,滿心盼著萬事順遂,她便可快些和俞懷安一起離開。
這些日子,她因要幫著主持許多事務,便暫居宮中,正往自己歇息的院落里走去時,卻忽然聽聞一陣壓抑的哭聲。
她的腳步微微一滯,凝神細聽,竟像是綰柔公主的聲音?
“二哥,你太衝動。我那樣勸你,你卻總不聽,如今落得個屍骨無存,連墳塋都沒有的下場。我給你燒點紙錢,都還需偷偷摸摸……”
果然是綰柔!她哽咽著,緩緩地說著,林又卿聞之都不免傷感。其實,綰柔公主與她何其相似呢,都在不同立場的親人之間掙扎徘徊。即使支持了其中一方,也並不願看著另一方受到傷害。
她好歹終於保全了想保全的人,綰柔公主卻是連祭奠自己的親哥哥都不能光明正大。這樣想著,林又卿心內輕嘆,提步準備悄然離開,免得令綰柔公主尷尬。就在此時,屋內卻又傳出一聲極低極低的嘆息:
“二哥,你死得實在是冤屈啊……”
林又卿悚然一驚,二皇子俞懷縉的死,難道不是自作自受麼!綰柔公主口中所說的冤屈從何而來?
她正待好好地再聽一聽,遠處卻忽然響起幾個命婦的語聲,林又卿連忙匆匆往她的院落走去。她這麼走著,卻是冷汗涔涔,滿腹的疑惑和驚懼。她不敢去想,事情背後還藏著怎樣可怖的真相,是什麼人,又做了什麼?
她暫居於宮內,俞懷安卻不便在此,這幾日二人都不得相見。子衿、子佩都留在寧合別苑裡,林又卿不敢貿然信任宮中宮女,將她們都遠遠打發出去,獨坐榻上苦思。
樁樁件件的事情,在她腦海中走馬燈一般閃爍而過。西羌動亂,俞懷安出征,四皇子被禁足,她去尋回失蹤的俞懷安,火燒平遠候府,構陷京衛軍,扳倒司徒氏,四皇子謀反,二皇子掌權,皇宮爆炸,三皇子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