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羅銘遙睡到下午才起來,推開房門,正聽到外面電視裡重播春晚的聲音,趙彬歪頭坐在沙發上,開著空調,搭著毯子,看得睡著了。
他忍不住覺得好笑,躡手躡腳過去,幫他拉一拉毯子。
趙彬被他的動作驚醒來,睜開眼,把人撈到懷裡,溫柔地親了親:「醒了?休息得還好嗎?」
羅銘遙點了點頭,掙扎從他懷裡起來:「晚上吃什麼?要不要現在去買個菜?」
趙彬笑著說:「都準備好了。今晚吃簡單點,吃火鍋。你也不用費心費力地做一大桌菜了。你睡覺時候,我都把菜洗了。肉都是切好的,直接下去燙就好。餓不餓?要不要現在就煮上吃?火鍋可以慢慢燙慢慢吃。」
羅銘遙聽得甜滋滋的,說道:「餓過了,好像沒什麼感覺了。對了,前天大年三十我做了點小餅乾,我泡兩杯咖啡來!」說著就去廚房沖速溶咖啡,端餅乾了。
兩個人喝著咖啡,吃著餅乾,一起補看春晚。
即使春晚也避不開新冠肺炎疫情的話題。趙彬聽著電視裡激情慷慨地朗誦,忍不住對羅銘遙說道:「遙遙,疫情可能還會進展,後面,我是說如果有可能,當然我們急診科抽調人出去可能性不大,本來就很忙了,但是有可能,還要繼續報名支援湖北,我也想報名去。」
羅銘遙愣住了。這不是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和趙彬的不同。趙彬和李盼秋,更像真正的醫生。他們有極強的責任心,在這樣的疫情災難面前,無畏英勇。他們不會縛手束腳地為過往經歷膽戰心驚,在每一次面對疾病時候,他們都可以放下心結,拋開陰影,直面困難。他卻不一樣。在醫生的路上,他總是如履薄冰,總是在害怕犯錯。這種戰戰兢兢的心境已經開始讓他變得麻木,在疫情燒到眼前時候,他的焦慮更多是為了在此情況下產生的新的規則制度,而不是疫情本身對人的傷害。從疫情開始,他就沒有想過要投身前線。他覺得輪不到自己,他也沒有心理準備會直面病毒。
而現在,趙彬把這件事提了出來。他呆呆地看著他,無法回應。
他應該慷慨地對他說「你去吧」,還是激情地說「我陪你一起」?他覺得兩樣他都做不到。他終究只是個自私平庸的人。他不想讓最親近的人涉險,他也不認為自己有能力迎上疫情一線。
「怎麼了?」趙彬轉過頭來看他。
「沒什麼,」羅銘遙低頭看著自己手中的咖啡杯,「我就是覺得……還是有點害怕了。趙老師,你不害怕嗎?」
「有一點吧,」趙彬說,「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病毒傳染性致病性都很強。但是我和李盼秋可能想法差不多,也許就這一次,是該我們上了。怕有什麼用,醫生要怕的東西太多了,生命就是戰場,站在這裡,就是戰鬥。」
羅銘遙「嗯」了一聲,沒再說話。
晚飯時間,他們把電飯煲搬上飯桌,煮上火鍋,調了一部電影出來,一邊看一邊吃。兩個人都不太能吃辣,火鍋底料只加了一半進去,還是吃的臉通紅,鼻涕直流。電飯煲燉的紅湯沸騰著,翻起陣陣紅油浪花,花椒、紅辣椒在湯麵浮動,陣陣熱氣帶著香辣味散開來,鍋里擠滿了各種肉菜,筷子一撈就是滿滿的葷,雖然只是兩個人吃,也顯得熱鬧。再加上一杯可樂,滋味更棒。
飯桌上,趙彬還記得李盼秋囑咐的幫忙照顧著遲彥廷,便發了簡訊過去問候,得知他人和父母在家,沒去哪兒,放寬了心。兩個人又交流了一下李盼秋的近況。
李盼秋是心內科醫生,當然不是去那邊幫忙處理肺炎病人。目前武漢處在醫療資源極度短缺的狀態下,很多醫療工作人員有感染症狀或已經密切接觸需要隔離。各個科室都面臨人員空缺,需要更多醫生來處理非新冠肺炎病人。援鄂的醫療隊,除了呼吸科、傳染科醫生,都考慮到了那邊其他冬季高發疾病需要,心內科、神經內科等科室醫生都在隊伍中有配備。
目前李盼秋已經在武漢開始工作,負責填補心內科的巨大空缺。冬天本來就是心衰、冠心病高發的季節,加上疫情影響,很多人情緒波動也推動了病情進展。心內科病房人滿為患,門診量依然很大。李盼秋和同事都住在定點對口支援的醫院附近賓館裡面。每天出入賓館都要消毒、測體溫。他們已經自行在房間裡設置了隔離清晰區域。每天出入都嚴格按照清潔區、污染區標準給自己洗手消毒。
趙彬就這點安慰遲彥廷:「不是接觸感染病人,風險相對較小。」
雖然很忙,但從微信消息來看,李盼秋的精神狀態還不錯。
「可能是疫情期間吧,」李盼秋發消息,「病人對醫生的依從性、尊重程度都提升了。現在就有點在國外那時候的感覺了。你說什麼,病人會認真地聽;做了事情,病人會對你說謝謝。這個時候,病人不會再覺得我們是來騙錢騙檢查的,他們終於覺得,我們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遲彥廷發消息:「我勸她不要這麼樂觀。過了這幾天,人就好了傷疤忘了痛,疫情結束,你們醫生還是那個地位。」
趙彬在微信里說:「03年非典時候就知道了,這次和非典沒什麼區別。不管別人怎麼對待我們,醫生們從來沒有退縮過。我們心裏面都罵過這個時代,罵過這個社會體制,罵過人的素質和物質,但是,需要醫生的時候,該上前還是會繼續衝上去。」
他忍不住覺得好笑,躡手躡腳過去,幫他拉一拉毯子。
趙彬被他的動作驚醒來,睜開眼,把人撈到懷裡,溫柔地親了親:「醒了?休息得還好嗎?」
羅銘遙點了點頭,掙扎從他懷裡起來:「晚上吃什麼?要不要現在去買個菜?」
趙彬笑著說:「都準備好了。今晚吃簡單點,吃火鍋。你也不用費心費力地做一大桌菜了。你睡覺時候,我都把菜洗了。肉都是切好的,直接下去燙就好。餓不餓?要不要現在就煮上吃?火鍋可以慢慢燙慢慢吃。」
羅銘遙聽得甜滋滋的,說道:「餓過了,好像沒什麼感覺了。對了,前天大年三十我做了點小餅乾,我泡兩杯咖啡來!」說著就去廚房沖速溶咖啡,端餅乾了。
兩個人喝著咖啡,吃著餅乾,一起補看春晚。
即使春晚也避不開新冠肺炎疫情的話題。趙彬聽著電視裡激情慷慨地朗誦,忍不住對羅銘遙說道:「遙遙,疫情可能還會進展,後面,我是說如果有可能,當然我們急診科抽調人出去可能性不大,本來就很忙了,但是有可能,還要繼續報名支援湖北,我也想報名去。」
羅銘遙愣住了。這不是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和趙彬的不同。趙彬和李盼秋,更像真正的醫生。他們有極強的責任心,在這樣的疫情災難面前,無畏英勇。他們不會縛手束腳地為過往經歷膽戰心驚,在每一次面對疾病時候,他們都可以放下心結,拋開陰影,直面困難。他卻不一樣。在醫生的路上,他總是如履薄冰,總是在害怕犯錯。這種戰戰兢兢的心境已經開始讓他變得麻木,在疫情燒到眼前時候,他的焦慮更多是為了在此情況下產生的新的規則制度,而不是疫情本身對人的傷害。從疫情開始,他就沒有想過要投身前線。他覺得輪不到自己,他也沒有心理準備會直面病毒。
而現在,趙彬把這件事提了出來。他呆呆地看著他,無法回應。
他應該慷慨地對他說「你去吧」,還是激情地說「我陪你一起」?他覺得兩樣他都做不到。他終究只是個自私平庸的人。他不想讓最親近的人涉險,他也不認為自己有能力迎上疫情一線。
「怎麼了?」趙彬轉過頭來看他。
「沒什麼,」羅銘遙低頭看著自己手中的咖啡杯,「我就是覺得……還是有點害怕了。趙老師,你不害怕嗎?」
「有一點吧,」趙彬說,「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病毒傳染性致病性都很強。但是我和李盼秋可能想法差不多,也許就這一次,是該我們上了。怕有什麼用,醫生要怕的東西太多了,生命就是戰場,站在這裡,就是戰鬥。」
羅銘遙「嗯」了一聲,沒再說話。
晚飯時間,他們把電飯煲搬上飯桌,煮上火鍋,調了一部電影出來,一邊看一邊吃。兩個人都不太能吃辣,火鍋底料只加了一半進去,還是吃的臉通紅,鼻涕直流。電飯煲燉的紅湯沸騰著,翻起陣陣紅油浪花,花椒、紅辣椒在湯麵浮動,陣陣熱氣帶著香辣味散開來,鍋里擠滿了各種肉菜,筷子一撈就是滿滿的葷,雖然只是兩個人吃,也顯得熱鬧。再加上一杯可樂,滋味更棒。
飯桌上,趙彬還記得李盼秋囑咐的幫忙照顧著遲彥廷,便發了簡訊過去問候,得知他人和父母在家,沒去哪兒,放寬了心。兩個人又交流了一下李盼秋的近況。
李盼秋是心內科醫生,當然不是去那邊幫忙處理肺炎病人。目前武漢處在醫療資源極度短缺的狀態下,很多醫療工作人員有感染症狀或已經密切接觸需要隔離。各個科室都面臨人員空缺,需要更多醫生來處理非新冠肺炎病人。援鄂的醫療隊,除了呼吸科、傳染科醫生,都考慮到了那邊其他冬季高發疾病需要,心內科、神經內科等科室醫生都在隊伍中有配備。
目前李盼秋已經在武漢開始工作,負責填補心內科的巨大空缺。冬天本來就是心衰、冠心病高發的季節,加上疫情影響,很多人情緒波動也推動了病情進展。心內科病房人滿為患,門診量依然很大。李盼秋和同事都住在定點對口支援的醫院附近賓館裡面。每天出入賓館都要消毒、測體溫。他們已經自行在房間裡設置了隔離清晰區域。每天出入都嚴格按照清潔區、污染區標準給自己洗手消毒。
趙彬就這點安慰遲彥廷:「不是接觸感染病人,風險相對較小。」
雖然很忙,但從微信消息來看,李盼秋的精神狀態還不錯。
「可能是疫情期間吧,」李盼秋發消息,「病人對醫生的依從性、尊重程度都提升了。現在就有點在國外那時候的感覺了。你說什麼,病人會認真地聽;做了事情,病人會對你說謝謝。這個時候,病人不會再覺得我們是來騙錢騙檢查的,他們終於覺得,我們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遲彥廷發消息:「我勸她不要這麼樂觀。過了這幾天,人就好了傷疤忘了痛,疫情結束,你們醫生還是那個地位。」
趙彬在微信里說:「03年非典時候就知道了,這次和非典沒什麼區別。不管別人怎麼對待我們,醫生們從來沒有退縮過。我們心裏面都罵過這個時代,罵過這個社會體制,罵過人的素質和物質,但是,需要醫生的時候,該上前還是會繼續衝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