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711章

  這四名受害者均是20-35歲之間的男性,且都是死於割喉,只是他們的生活沒有交集,可以判斷兇手是隨機挑選容易下手的對象。

  發現紅圍巾絞殺案的第一名受害者是一名平面模特,在網絡上接了個私活兒卻被兇手勒死並抽乾了血,然後染成了紅圍巾系在她脖子上;第二名受害者是心理諮詢所的助理,從死亡時間來看她才應該是第一名受害者,被人殺害後放置在婚紗店中長達一星期無人發現(兇手特意做了防腐處理),而她的住所緊臨連環割喉案的第四起案發地點,警方因此將兩起案件聯繫了起來,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她有一名神秘的情人,此人的嫌疑最大,調查受害者工作的精神病院時,他們查到一名叫鄒俊的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並對他發布了通緝;第三名受害者是在廢棄旅館的頂層套房中發現的(也是那名平面模特遇害的地方),在柏皓霖他們進入這間套房後不久,窗邊裝著鮮血的鐵桶爆炸,與此同時,莊旭昴在樓下抓到了看熱鬧的鄒俊,他裝成患有雙重人格障礙,被判關入藍山精神病院。

  紅圍巾連環絞殺案的三名受害者都是私生活比較開放的女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名叫萬淼的心理諮詢師助理,有證據表明,她與疑犯曾有過性關係,且她的居所離連環割喉案的第三和第四起案件的案發地點都較近,極有可能案發當時她曾和兇犯在一起,也因此令她成為新一輪連環殺人案的第一名受害者,也是最特別的一位。

  鄒俊是最合理的兇手——他曾患有歇斯底里症在藍山精神病院接受治療,從而認識了吳華和萬淼,他一邊陷害吳華做替死鬼,一邊利用萬淼掩護自己繼續殺人,也是兩起案件的共通之處;他有較長的心理治療史,久病成醫,自然有些心理學知識;因為童年陰影令他對紅圍巾以及紅圍巾投射的割喉形成病態的迷戀,從而反映到殺人手法上。

  兩起案件只有一個疑點:那個資助鄒俊的,自稱是巴爾貝力特的神秘人物是誰?他在這兩起案件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柏皓霖有些想不通透,之前他一直覺得兩起連環殺人案已經破獲,正義已被伸張,可現在再重新端看,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太對勁,卻又說不上來哪裡不對勁。

  柏皓霖覺得思維遇到了瓶頸,他揉著鼻樑以緩解壓力,同時在腦海中回憶著自己和莊旭昴參與案件的過程。

  連環割喉案第一和第二起案件是柏皓霖參與協助,但第三起案件推翻了他的側寫,他多少有些失落,再加上他關注著另一起案件,就將這起案件交給了莊旭昴,而后庄旭昴讓刑偵部拿到服用精神類藥物患者名單,當時兩位警長將莊旭昴的分析交給柏皓霖時,他並不認可其推斷,直到第四起案件現場發現了苯乙肼。

  柏皓霖進入白虎警署差不多兩年了,雖然他的側寫不是100%的準確,但不會偏差得太厲害,尤其是他性格謹慎,不會發布沒有把握的側寫,但這一次實在顛覆了他以往的水準。

  這時柏皓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當莊旭昴和他聊到割喉案的第一起受害者時,柏皓霖提出了一個觀點——兇手之所以特意將第一名受害者翻轉,讓血噴濺在觀光電梯的玻璃上,是因為他想在下方觀賞自己的傑作,這應該與兇手小時候的某個特殊經歷有關。

  作者有話要說:

  近期嚴打,不知道這篇什麼時候被刪....

  第712章

  而在柏皓霖提出這個理論沒多久,第三名受害者被人在公園割喉,兇手特意割斷了受害者的氣管,湧出的血液灌滿他的喉嚨,延遲流出,一方面方便自己逃走,另一方面,也打破了柏皓霖「兇手喜歡欣賞血液噴射」的結論。

  隨後,莊旭昴讓刑偵部找特定的精神類藥物時,遭到了柏皓霖的質疑,緊接著發生的第四起案件卻在案發現場找到了苯乙肼。

  想到這,柏皓霖背脊一涼,一個可怕的念頭一閃而過:難道割喉案的第三和第四起案件是莊旭昴為了打破我的側寫犯下的?

  但冷靜一想,又覺得還有眾多疑點,比如莊旭昴作為一名非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如何能拿到苯乙肼?鄒俊參與案件是無庸質疑的,若最後兩起割喉案與他無關,他為何不為自己辯解?另外,在紅圍巾絞殺案的第三起案件現場,兇手將鐵桶放在窗邊不正是契合了割喉案兇手的心理痕跡嗎?如果割喉案的第三和第四起案件非鄒俊所犯,他為什麼突然改變殺人手法轉而犯下紅圍巾絞殺案?

  提出這些問題後,柏皓霖覺得更亂了,就如兩團毛線胡亂地攪在一起,分不清哪個線頭應該在哪邊。

  就在柏皓霖倍感頭痛時,易雲昭急沖沖地推開辦公室的門:

  「柏醫師,我發現了!」

  「什麼?」柏皓霖還沒有從亂如麻的思緒中回過神來。

  「兩起案件的共通之處!」因是急著跑過來的,易雲昭的呼吸還有些急促,「是藍山精神病院!」

  柏皓霖想了想,覺得易雲昭的說辭並無問題,畢竟鄒俊就曾是藍山的病人,另外還有很多疑點,比如只在西院使用的苯乙肼是如何出現在案發現場的等等,於是鼓勵道:

  「說下去。」

  「你還記得西院有四名精神病犯越獄的事吧!」易雲昭一開始就關注著藍山精神病院的西院有人越獄,只是由於院方的掩蓋,無法探究,令他多少有些遺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