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查抄三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已經探得實情的楚璃,知道這一世並沒有因周玖的到來,讓楚夏母子二人的事情有所改變。

  次日一早,楚璃便帶著青羽和黑羽,三人快馬加鞭回了京城,一回京城,楚璃哪兒也沒去,直接進了宮。

  兄弟二人在書房裡呆足了一個時辰,然後楚璃便拿了秘旨急匆匆出了宮,去了御林軍的軍營找到雲槐,雲槐一下子見著楚璃愣了愣,不知道他為什麼突然來了自己的軍營。

  楚璃沒有直接宣旨意,而是把聖旨給了雲槐讓他自己看,雲槐接過聖旨看後,大驚,但卻沒有問楚璃一句為什麼,立即秘密調了兩萬御林軍給楚璃,楚璃帶兵兩萬直奔天子山,等楚璃點兵走後,他自己再點兵,兵分三路,一路往元親王府,一路往秦府,一路往安親王府。

  無論是楚歌下旨,還是雲槐和楚璃,三人動作迅速,當雲槐親自帶兵圍住元親王府,亮出聖旨要查抄元親王府時,楚夏正在招待百變書生,問求夢中之事。

  「先生,不知道本王這夢是吉是凶?」楚夏一臉憂色。

  「王爺,從您做的夢來看,半吉半凶,並不能真正看出吉凶來,真要斷出吉凶,需容在下推演一翻才行。」

  「那就有勞先生了!」

  楚夏靜靜等在一旁,百變書生坐在桌前靜靜演算,然而,一粒香功夫後,他依然沒有看出什麼出來,卦象模糊,前路不明,然後他又換了一種方式,動用自己的天眼功能,想看上一看,只不過,他天眼剛剛啟動,就覺得眼一黑,一口鮮血吐了出來。

  「先生……」楚夏一驚,「你這是怎麼了?」

  「王爺,天機不讓窺測,剛剛已受到天道責罰,損了壽元今日貧道幫不了你了!只是我要奉勸王爺一句,雖然窺不得天機,但憑貧道的經驗,王爺前路莫測,那些事,王爺還是不能著急為好,否則有性命之憂!」

  「王爺不必急著窺探天機,前路就在眼前!」突然,一個宏亮的聲音響起,隨著那聲音,一隊御林軍衝進了楚夏的書房,將他和百變書生圍在了中間。

  「雲槐?雲將軍?你這是何意?」楚夏怒斥。

  「本將軍不過是奉旨行動而已,要問為什麼,還請王爺問皇上去,本將軍不知!」雲槐對著楚夏淡定道,然後一揮手,對屬下士兵道,「將二人帶走!」

  「放肆!我看誰動動?」

  「元王爺還是不要為難本將軍了,本將軍說了,本將軍不過是奉旨行事,你要問原因,你要喊冤,都到皇上面前去!元親王爺,這是聖旨,你自己看看。」雲槐說完,將聖旨遞給了楚夏。

  楚夏慌忙打開聖旨,聖旨說得清清楚楚,那就是命雲槐查抄元親王府,原因就是元親王和夏太妃母子二人意圖謀逆造反,將二人押往天牢,等待受審。

  楚夏手中的聖旨掉落在地,這麼多年了,他和母后將這秘密掩藏得特別好,除了自己人,沒有一個人知道此事,這一切來得太快太急,快得讓他沒有反應的時間,就像一場沒有預兆的暴風雨,突然砸在他頭上。

  「冤枉,簡直就是冤枉,我要見皇上,我要問他,到底是為什麼?就算他排除異己,也應該有證據才行……。」

  雲槐心中一聲冷笑,證據?證據很快就會被人帶回來了,雖然他沒有問楚璃,也能猜測到他點兩萬御林軍是幹什麼去了,皇上都明著下旨,就是已經掌握了元親王母子二人罪證,對於皇上的性子他還是了解的。

  「元親王爺,走吧,你有冤無冤,都得到皇上面前說,聖旨上可是說了,王府中人,有任何人敢抗旨不遵,立即就地斬殺,這任何人中當然包括王爺您,還有太妃娘娘。」

  「對,母后,還有母后在,我母后她人呢?」楚夏畢竟還是年輕了,一聽說太妃娘娘,立即像是有了主心骨。

  「想必太妃娘娘現在已經在前廳等候了,元王爺,請吧。」

  要說楚夏母子二人,絕對不是個簡單的角色,之所以現在二人手足無措,卻是因為皇上沒有任何預兆的突然發難,打得二人一個措手不及,只得乖乖的聽從雲槐的吩咐,母子二人,再加上王府的一百多口主子和下人,全部被御林軍重重圍在中間,往王府外押去。

  「母后……」

  夏舞蝶朝他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要著急,驚慌,就算皇帝有了什麼把柄在他手裡,但只要那東西不關鍵,也就不會致命,母子二人絕然想不到,母子二人的發跡地已經被楚璃發現,要物證有物證,要人證有人證,要是知道,也不會如此淡定了。

  當然,在元親王府上演的一幕,同樣在秦府,安親王府上演,三府幾百口人被御林軍押著去了天牢。

  如此大的動靜,很快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不僅讓全京城的百姓驚訝,也讓百官驚訝,同時查抄了兩大王府,甚至還有一個閣老府,這是東楚建國以來,從不沒有過的。

  所有的人皆震驚不已,對於楚歌這個皇帝,百官還是了解的,雖然聰明不夠,卻還算是賢明,國家治理得風調雨順,他對自己的兄弟,據說曾經對楚璃下過手,但他那也是忌憚他的才智和才能,對於元親王和安親王一直沒有什麼大動作,雖然近來有些小動作,但也是傷皮不傷骨,無傷大雅,給他們提提醒,醒醒神而已。

  於是乎,百官猜測紛紛,更有甚者,向楚歌進言,說他無緣無故的將兩大王爺,一個朝廷大員給關進了天牢,會招惹天下人議論和懼怕,於國,於江山不利。

  然而這一次楚歌的態度強硬,對於百官的進言不做任何解釋,始終保持沉默,百官都要懷疑皇上他將他們的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

  也有聰明的說,說皇上似乎是在等什麼,百官在朝堂上鬧了三天,沒得到楚歌的解釋後,眾人也沒了法子,只得陪著他一起等著那什麼。

  當然,他們不知道皇上在等什麼,但知道他一定在等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