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這種程度的作品,我想我也能寫。請你幫我介紹一家雜誌社,行嗎? 讀這部作品時,我為作者之老朽而無限惆悵。往年妙筆,已不復在。作者可休矣! 作者可休矣?別開玩笑!我的苦心你們怎麼能知道呢? 大可憐見,我以後寫的有獎徵答小說,讀者確實越來越少了。 而這次又得寫這種東西。 我的心情沉悶,擔心著無法如期交卷時的後果。為此,我亂抓著頭髮,拼命抽著毫無味道的香菸。 好像有人在敲房間的門,同時在喊些什麼。 「請進。」我在無意識中應聲回答說。 門扉被推開。 「這樣的空氣不悶死人嗎?」 當這一句話傳到耳朵里時,窗戶已被猛然拉開。瀰漫房間裡的煙霧立刻被風吹散而去。 我這時才以茫然的視線望了望站在我面前的這個人物。 這個人我從來沒有見過。年紀看來好像是三十五六歲的樣子。他的臉色非常不好,而且長滿了鬍鬚碴子。 「冒昧前來打擾,敬請原諒。」 這個人一坐到我的對面就拿出一張名片,放到桌上。 立科第二中學教員屋代修太郎 「我來到本縣擔任教職已有兩年了。聽說您過去也在這個學校教書,是不是這樣呢?」 「嗯……」我漫不經心地回答說。 立科第二中學離我家不到100米。家住這麼近的我,以前在這個學校教書時卻是個遲到大王。因為我是本縣人,所以校長並沒有對我羅嗦。後來我知道自己不適合於擔任教職,毅然離職已有十年了。現在我和過去的同僚都沒有來往。屋代修太郎這個名字我是第一次聽到的。 「我今天專程前來拜訪,是想向您請求一件事情……」 「請等一下。我不曉得你要說的是什麼事情,可是,現在不行,我正在忙著。」 「我不敢多占您的時間,我可以兩三分鐘就把話說完。我要說的是這個……」 屋代修太郎看到我冷峻的態度,好像愣住了,連忙從公文包里取出一疊稿紙,放到我的書桌上。 「這是您的作品。我想得到您的同意,演出這齣戲……」 我把視線落到這部稿子的封面上。 上面寫的標題是:《母親之老巢》(獨幕劇)。我對這個標題依稀還有些記憶。 拿起稿子,翻開來看。 時間:現代。晚春時分。 地點:信州出間之一個小鎮。 人物:健一 三郎 大瀧美奈 湯原稻 湯原愛子 派出所警員 逐頁過目油印文字時,記憶慢慢地湧上我的腦海里來。這是我過去的作品沒有錯,裡面的故事我多少有一點兒印象。 「這是我很早很早以前的作品。這樣的東西,你從哪裡找出來的呢?」 「聽說這齣戲曾經於鎮公所大廈新建時演出過,作為慶祝活動之一。我也聽說當時這個鎮上有個戲劇研究會,這齣戲的演出是由您親自導演的。」 「那已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十五六年……恐怕更早哩。」 當時可以說是業餘戲劇的全盛時代。「文化」一詞成為當時的流行語,所謂的「文化團體」到處都在成立。青年男女惟有利用這樣的機會才可以公然交際,人們當然是趨之若騖了。 當時的地方報以及演劇雜誌時興劇本徵文比賽,我就入選過幾次。鎮上成立「戲劇研究會」時,我還被聘請為顧問,那全是因為我在這方面已稍有名氣的緣故。這幾年的光明也是我難以忘懷的快樂的時光。 雖然我的名義是顧問,實際上卻身兼數職,同時擔任製作人、隨團編劇,以及偶爾也客串演員等等。我之所以熱衷於這項工作,可以說是想追回失去的青春吧。學校的生活呆板枯燥,我由於搞這些事情而得到了許多樂趣。 但這畢竟是玩票性質的團體,當然不適合於演出藝術成分高的大戲。舞台設計以及戲服的問題也都無法克服。當時的舞台,不是公民館就是學校的禮堂。照明效果根本談都不用談。 此外,觀眾也是個大問題。發表公演會每年倒有幾次,但這個場面不是敬老會就是模範婦女表揚會。有時候甚至是利用農作物品評會的場面來公演的。這樣的演出可以說是以招徠更多人潮為目的的餘興節目。來看的人以欣賞歌舞劇團的人居多。對這樣的觀眾,你還能演出易卜生或契訶夫的劇本嗎?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受歡迎的自然是悲劇性質的文明戲,不然,就是為了義氣,不惜兩肋插刀、視死如歸之類的俠義故事。使觀眾看得個個眼眶發紅——這是隨團編劇的最大使命。為義理與人情而進退兩難、為親情之故不顧一切的父母親、為了愛情不惜犧牲自己的女人的痴心——這些題材恰巧和時下的電視連續劇所走的路線完全相同。 這些人只要看得入迷,對時代考證是全然不去管它的。譬如說:國定忠治在斬殺無惡不作的地方官後,受到捕吏們的圍捕而正在浴血奮戰,這時,森之石松趕來相救,大聲喊道: 「忠治哥!這裡讓我來,你快逃吧!你的故鄉赤城山的明月正在照耀著你的去路哪!」(國定忠治、森之石松均為日本舊時有名之俠客,但所生時代,不可能在同一場面出現。) 戲演到這裡時,觀眾席上的喝彩聲一定會如雷貫耳。同時,包著賞錢的紙包會由四處飛到石松的身邊來。 屋代修太郎今天帶來的《母親之老巢》這部劇本就是我在當時的環境之下胡亂寫出來的作品之一。要把這樣的劇本在現在這個時候重演,這是誰的主意呢? 「這樣的劇本是不行的。這不是適合於在今天的社會演出的作品。」 「可是……」屋代修太郎將他瘦瘦的身軀傾向前面說:「鎮公所啦、婦女會啦、還有鎮上許多人都希望再度觀看這齣戲呢。可能是這些人以前對這齣戲印象太深的緣故吧。」 「你準備在什麼地方演出這齣戲呢?」 「準備在剛落成的公民館演出。地方自治實施到今年剛好滿20年,所以,鄰近幾個鎮說好要舉辦一次演劇比賽,以示慶祝哪。」 「哦……」 「發起人還有意請您當評審委員會主席哩。」 「這不行。我不希望出洋相,我不會接受的。」 「我們也想到您可能不會接受。不過不要緊,如果您不接受,公民館館長說他願意充當這個角色哩。」 「那還差不多……」 「說老實話,我也被聘請為評審委員之一了。因為讀大學時我曾經參加過演劇社,對這一方面還算懂得一些嘛。」 「那很好。可是,這部劇本實在不適合時代潮流啊。」 「希望您同意讓我們演出。這齣戲準備由本鎮的青年團參加演出,我還被指派擔任製作人呢。這些事情經由昨晚的會議,全都決定了。」 依據屋代修太郎的說明,申請參加演出的團體迄今為止已有6個。比賽結果,前三名可獲得獎金,此外尚有個人演技獎。有人抗議說他以評審委員之一而擔任其中一個團體的製作人是不公平的,這一點後來以他秉公評審而得到了大家的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