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抱頭大哭相認之後,她竟是不知道,要怎麼與母親說話,甚至不如未相認時自然了。
孟銘其實也覺得尷尬。她懷孕生女時年僅十三四歲,在儀國老家女子婚配得晚,她在閨中時還是一團孩子氣,不想就面臨這樣的難關。
產女之後,她又恨又不舍,更不知道怎麼帶孩子。但畢竟那時阿漓還小,生下來點點大的嬰兒,到四歲還是瘦瘦小小,跟著她後面轉,她傷心或是發呆,又或是琢磨著逃走的事,都不用避著她,也不必像現在一樣,想著要怎樣對她說話。
現在,她幾乎是借著與嚴野說話的時間,整理自己的情緒,也要想一想,該怎麼和這孩子相處。畢竟,真正看見阿漓,還是會讓她想起當初的痛苦和恥辱。而她又不想讓阿漓感受到她這種情緒而畏縮。
這對她而言,也委實是個難題。畢竟孟銘——方宛宛,也僅僅比她的女兒年長十三歲而已。
所以看似鎮靜嫻雅的聆月宮少宮主,說是問一問女兒在天璇宗拜師學藝的經歷,卻連女兒的師父什麼時候閉口不言,退出聊天了都不知道。
好在嚴野健談,又善於找話題,也確實往無離島跑得勤,聊起來有得是話要講,才不至於冷場。
孟銘臉上保持著微笑,聽得也仔細,卻不由自主地恍神,直到手被一個溫熱的杯子碰到,才回過神。
是任苒推過來的,粗暴地打斷了師兄與孟銘的聊天。見孟銘下意識握住杯子,看過來,他向方漓那邊示意了一下。
方漓也正緊張地瞧過來。
孟銘神色一動,任苒道:“阿漓調的蜜。”孟銘不明所已地飲了一口,眼前一亮,這味道,比她之前喝過的更好。
這是真正的好物,從空間裡取出的,方漓之前只在島上拿給師父喝。任苒沒事從不與人多言,更不愛管閒事,方漓不擔心他沒事做去拿幾種蜜對比,再去追究來歷。
而對孟銘,她更是想將最好的拿出來給她看。
“阿漓在外院貢獻了蜜方,受了獎勵。”任苒說,看了眼方漓,“有魚界,是她發現。修煉用功,劍道上有悟性,也肯吃苦。”
說完了。他看著孟銘。
孟銘被他說愣了,半晌才輕啟丹唇,茫然地吐出一個“啊”字。
把溫熱的蜜水慢慢喝盡了,她定了定神,才突然明白過來,這是女兒的師父向她介紹阿漓平時的情況呢。
她不由得嘴角上彎,露出忍俊不禁的笑意,放下杯子,向任苒致謝:“多謝任兄照顧阿漓。”
任苒又瞪了一眼還在發呆的方漓,方漓被他這一瞪,才驚醒過來,結結巴巴地道:“娘,喝茶。”
茶都喝完了。這個傻姑娘。嚴野暗自好笑,在一邊閒閒地問:“阿漓啊,光知道外院產的蜜茶是你獻的秘方,你也給我們說說是怎麼回事吧。”
方漓懵里懵懂的,順著講開去。這一講,在嚴野的有意引導下,沒說多少調配靈蜜的事,倒是把自己在外院的生活講了個七七八八。
孟銘再問了幾句,她就連在內門的那點修煉與遊歷之事,也顛來倒去的全講了。
孟銘注意到一個名字,阿無。
她微微笑了,看來阿漓這一路走來,在她不知道的地方,已經長成真正的大姑娘了。
她的女兒,比她幸運,這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啊。
孟銘真心微笑時,與她平時是不同的。
眉眼彎彎,唇角噙笑,淡然的面容染上一層安詳柔和的神彩,與平日裡的冷清判若兩人。嚴野暗中嘆息,當年傷痛委實太深了,聆月宮這位孟師妹平日裡的性情,恐怕也不是天生的。她若在儀國好好長大,到了年紀測了資質,依然會進入仙門,卻又是另外一條人生道路。以她如此資質,必是無憂無慮,在師長與師兄師姐的呵護下成長起來。
不過這樣,也就沒有阿漓了。嗯,也沒有阿漓給師弟帶來的福氣,更沒有天璇宗的小千界了。
人生之事,可真是難料啊。
有嚴野插科打諢,有意引導,孟銘不覺也將自己的經歷簡單說了,而方漓也聽得仔細。
一席話聊下來,兩人不覺親近了許多,初始的尷尬也漸漸消彌,但要真正如正常母女般相處,確實還是難為了她們,尤其是難為了孟銘。
在無離島休息了半月有餘,聆月宮派的人來了兩撥,孟銘終於還是待不久,告辭了。
離開前,她和任苒單獨在書房談了一刻鐘,出門時深深看了眼候在外面滿臉殷切的方漓,輕輕摟了摟她。
方漓的眼睛又濕潤了,使勁眨巴了兩下才忍住。她想起當年母親離開時,也是這樣先抱了抱她。
但不一樣,這次不一樣。只要方便,她隨時可以去看望母親。母親更可以來看她。已經不是當年了,她們都闖了出來。方漓真是慶幸這一點。
一直目送孟銘出島,方漓戀戀不捨地收回目光,立刻竄進了書房。
“師父師父,我娘和你講了什麼呀?”
任苒先把自己的袖子奪回來。好像自從觀戰之後,徒弟就喜歡拽他袖子,什麼毛病。
“阿漓。”他在想措詞,半天沒開口。
方漓知道師父的毛病,不讓他想好了,講不出來還是小事,講出來詞不達意才是大事,也不催,隻眼巴巴地等。
任苒在想怎麼說。因為其實孟銘也沒有理清自己的心緒。
多年相隔,年紀相差又不多,再加上她習慣了獨自一人,孟銘現在確定,她並不因為當年的經歷遷怒女兒。但她也同樣不適應與女兒日夜相依,再不分開。
她希望能經常來探望方漓,或者方漓去看她,但還沒有做好母女相親相愛,慈母嬌兒的準備。
這種矛盾的心態她並不想瞞著方漓,欺瞞反而是更大的傷害。但她同樣不知道如何開口向方漓說明白,只能在臨走時,找到任苒,向他訴說。
任苒聽得懂,可是,他更不知道要怎麼說。
“你……想和她去麼?”最終他以這樣的問句起了頭。
方漓兩隻手都抓住他了:“師父,我是天璇宗的人啊,我不會到聆月宮去的。你不要我當徒弟了嗎?”
好像他說錯了什麼,任苒苦惱地再次奪回衣袖,不得不安慰她:“要。”
“但是,你不想與孟銘在一起麼?”
“想。可是……”方漓垂下頭,看著自己的腳尖,有一點傷感,但並不是十分傷心,“我覺得,我和娘還是遠一點,偶爾互相來往,這樣更好。”
她又不傻,娘欲言又止的神情也不是看不出來。她自己也一樣覺得,這樣就好,就已經是過去從來沒奢望過的好了。
她的阿娘,在各大門派前挑戰徐山派十名元嬰真人,要為她討一個公道。她的阿娘,從來沒有想過不要她。
任苒的難題解決了,他不知道怎麼說的話,阿漓自己說了出來。但他還是想說點什麼,最終也只是將手落在徒兒的肩上,輕輕地拍了拍。
“孟銘非無情,你明白就好。”
孟銘其實也覺得尷尬。她懷孕生女時年僅十三四歲,在儀國老家女子婚配得晚,她在閨中時還是一團孩子氣,不想就面臨這樣的難關。
產女之後,她又恨又不舍,更不知道怎麼帶孩子。但畢竟那時阿漓還小,生下來點點大的嬰兒,到四歲還是瘦瘦小小,跟著她後面轉,她傷心或是發呆,又或是琢磨著逃走的事,都不用避著她,也不必像現在一樣,想著要怎樣對她說話。
現在,她幾乎是借著與嚴野說話的時間,整理自己的情緒,也要想一想,該怎麼和這孩子相處。畢竟,真正看見阿漓,還是會讓她想起當初的痛苦和恥辱。而她又不想讓阿漓感受到她這種情緒而畏縮。
這對她而言,也委實是個難題。畢竟孟銘——方宛宛,也僅僅比她的女兒年長十三歲而已。
所以看似鎮靜嫻雅的聆月宮少宮主,說是問一問女兒在天璇宗拜師學藝的經歷,卻連女兒的師父什麼時候閉口不言,退出聊天了都不知道。
好在嚴野健談,又善於找話題,也確實往無離島跑得勤,聊起來有得是話要講,才不至於冷場。
孟銘臉上保持著微笑,聽得也仔細,卻不由自主地恍神,直到手被一個溫熱的杯子碰到,才回過神。
是任苒推過來的,粗暴地打斷了師兄與孟銘的聊天。見孟銘下意識握住杯子,看過來,他向方漓那邊示意了一下。
方漓也正緊張地瞧過來。
孟銘神色一動,任苒道:“阿漓調的蜜。”孟銘不明所已地飲了一口,眼前一亮,這味道,比她之前喝過的更好。
這是真正的好物,從空間裡取出的,方漓之前只在島上拿給師父喝。任苒沒事從不與人多言,更不愛管閒事,方漓不擔心他沒事做去拿幾種蜜對比,再去追究來歷。
而對孟銘,她更是想將最好的拿出來給她看。
“阿漓在外院貢獻了蜜方,受了獎勵。”任苒說,看了眼方漓,“有魚界,是她發現。修煉用功,劍道上有悟性,也肯吃苦。”
說完了。他看著孟銘。
孟銘被他說愣了,半晌才輕啟丹唇,茫然地吐出一個“啊”字。
把溫熱的蜜水慢慢喝盡了,她定了定神,才突然明白過來,這是女兒的師父向她介紹阿漓平時的情況呢。
她不由得嘴角上彎,露出忍俊不禁的笑意,放下杯子,向任苒致謝:“多謝任兄照顧阿漓。”
任苒又瞪了一眼還在發呆的方漓,方漓被他這一瞪,才驚醒過來,結結巴巴地道:“娘,喝茶。”
茶都喝完了。這個傻姑娘。嚴野暗自好笑,在一邊閒閒地問:“阿漓啊,光知道外院產的蜜茶是你獻的秘方,你也給我們說說是怎麼回事吧。”
方漓懵里懵懂的,順著講開去。這一講,在嚴野的有意引導下,沒說多少調配靈蜜的事,倒是把自己在外院的生活講了個七七八八。
孟銘再問了幾句,她就連在內門的那點修煉與遊歷之事,也顛來倒去的全講了。
孟銘注意到一個名字,阿無。
她微微笑了,看來阿漓這一路走來,在她不知道的地方,已經長成真正的大姑娘了。
她的女兒,比她幸運,這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啊。
孟銘真心微笑時,與她平時是不同的。
眉眼彎彎,唇角噙笑,淡然的面容染上一層安詳柔和的神彩,與平日裡的冷清判若兩人。嚴野暗中嘆息,當年傷痛委實太深了,聆月宮這位孟師妹平日裡的性情,恐怕也不是天生的。她若在儀國好好長大,到了年紀測了資質,依然會進入仙門,卻又是另外一條人生道路。以她如此資質,必是無憂無慮,在師長與師兄師姐的呵護下成長起來。
不過這樣,也就沒有阿漓了。嗯,也沒有阿漓給師弟帶來的福氣,更沒有天璇宗的小千界了。
人生之事,可真是難料啊。
有嚴野插科打諢,有意引導,孟銘不覺也將自己的經歷簡單說了,而方漓也聽得仔細。
一席話聊下來,兩人不覺親近了許多,初始的尷尬也漸漸消彌,但要真正如正常母女般相處,確實還是難為了她們,尤其是難為了孟銘。
在無離島休息了半月有餘,聆月宮派的人來了兩撥,孟銘終於還是待不久,告辭了。
離開前,她和任苒單獨在書房談了一刻鐘,出門時深深看了眼候在外面滿臉殷切的方漓,輕輕摟了摟她。
方漓的眼睛又濕潤了,使勁眨巴了兩下才忍住。她想起當年母親離開時,也是這樣先抱了抱她。
但不一樣,這次不一樣。只要方便,她隨時可以去看望母親。母親更可以來看她。已經不是當年了,她們都闖了出來。方漓真是慶幸這一點。
一直目送孟銘出島,方漓戀戀不捨地收回目光,立刻竄進了書房。
“師父師父,我娘和你講了什麼呀?”
任苒先把自己的袖子奪回來。好像自從觀戰之後,徒弟就喜歡拽他袖子,什麼毛病。
“阿漓。”他在想措詞,半天沒開口。
方漓知道師父的毛病,不讓他想好了,講不出來還是小事,講出來詞不達意才是大事,也不催,隻眼巴巴地等。
任苒在想怎麼說。因為其實孟銘也沒有理清自己的心緒。
多年相隔,年紀相差又不多,再加上她習慣了獨自一人,孟銘現在確定,她並不因為當年的經歷遷怒女兒。但她也同樣不適應與女兒日夜相依,再不分開。
她希望能經常來探望方漓,或者方漓去看她,但還沒有做好母女相親相愛,慈母嬌兒的準備。
這種矛盾的心態她並不想瞞著方漓,欺瞞反而是更大的傷害。但她同樣不知道如何開口向方漓說明白,只能在臨走時,找到任苒,向他訴說。
任苒聽得懂,可是,他更不知道要怎麼說。
“你……想和她去麼?”最終他以這樣的問句起了頭。
方漓兩隻手都抓住他了:“師父,我是天璇宗的人啊,我不會到聆月宮去的。你不要我當徒弟了嗎?”
好像他說錯了什麼,任苒苦惱地再次奪回衣袖,不得不安慰她:“要。”
“但是,你不想與孟銘在一起麼?”
“想。可是……”方漓垂下頭,看著自己的腳尖,有一點傷感,但並不是十分傷心,“我覺得,我和娘還是遠一點,偶爾互相來往,這樣更好。”
她又不傻,娘欲言又止的神情也不是看不出來。她自己也一樣覺得,這樣就好,就已經是過去從來沒奢望過的好了。
她的阿娘,在各大門派前挑戰徐山派十名元嬰真人,要為她討一個公道。她的阿娘,從來沒有想過不要她。
任苒的難題解決了,他不知道怎麼說的話,阿漓自己說了出來。但他還是想說點什麼,最終也只是將手落在徒兒的肩上,輕輕地拍了拍。
“孟銘非無情,你明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