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原本皇太后是崩潰的,不知獨孤皇后跟皇太后說了什麼,讓其振作起來,調理好身子,且剛沒了孩子一年半後,就懷了聖上。
三兒子出事,也不在皇后跟獨孤皇后的保護範圍,所以,那個時候這些害人的人,真正懼怕的,不是皇后,而是獨孤皇后。
恐怕是因為喪失了兩個愛子,讓皇太后一向不喜歡孩子,看到孩子就會想起自己年幼就喪命的孩子,所以一直性子寡淡,皇上登基後不久就不理世事了。
後來,皇宮裡就算有皇孫誕生,皇太后也不喜歡,只是在孩子們行禮的時候,冷淡地應一聲,也就罷了。
這些年,皇太后還是第一次主動去跟年幼的孩子說話,不由得讓人覺得驚奇。
李墨晗卻不知道皇太后這些年的微小變化,只是應了一聲:“回稟太后娘娘,是的。”聲音並不怯懦,反而十分爽利,不驕不躁的。
“今年多大了。”
“過了年就十一了。”
“哀家瞧著你禮數跟相貌都不錯,很是喜歡,你過來,讓哀家仔細看看。”
眾人聽罷,都覺得自己幻聽了,皇太后說……喜歡李墨晗?!
李墨晗居然坦然地行了一禮,然後走近了皇太后一些,不知道她要搞什麼名堂。剛靠近,皇太后就握住了李墨晗的手,拉到身邊,用另一隻手摸摸她的髮鬢,又捏了捏臉,才笑得一臉慈和,說道:“好啊,近看更招人喜歡。”
“謝太后娘娘誇讚。”
“今兒是大年夜,哀家也該給群臣傳個話,拜拜年,可是今年哀家要說的有些多,哀家怕那些傳話的記不住,傳達不到位,你扶著哀家到前面去,哀家親自過去說。你年紀還小,不怕的,再說我們這風氣開放,女子也可以做女官,不該在意小節。”皇太后握著李墨晗的手越發緊了,眼睛認真地盯著李墨晗。
李墨晗心中瞭然,皇太后早就等著她了,怕是今日名單有她,也是皇太后的意思。
“這是晗兒的榮幸。”
皇后見皇太后要去前殿,當即一驚,之前沒聽說有這件事啊!當即開口:“母后,您身體不方便,有什麼話,本宮可以幫您傳達。”
“今個兒高興,哀家自己去,你還要在這裡主持大局呢,你留下,你們繼續,晗姐兒陪我過去就行。”皇太后執意,讓李墨晗陪著過去,皇后雖然詫異,卻不能違背皇太后,還是派人護送皇太后過去。
由於上次的行刺事件鬧得太大,這次的大典,防範得非常嚴密,就連他們入宮時,都有小太監挨個上車清查,女眷也要瞧瞧,確定沒有差了,才能放進宮中。
皇太后被李墨晗扶著,起身往前殿去,故意讓身邊的人距離她遠一些,這才跟李墨晗聊了起來:“您瞧瞧,這宮中還種著這麼多的牡丹,都是您當年喜歡的。”
宮中大典,到處是燈籠,張燈結彩,將路面照得極為明亮,遠處還有夜光石扶手,看著很是新鮮,猶如仙境。路邊遍地開放牡丹,看得出是有意栽植的,這個季節居然也開了花,還有稀有的綠色牡丹,很是好看。
“的確。”李墨晗冷淡的回答。
“上次從秦將軍那裡回來,哀家想了許久,的確是您說的這樣,如今國中大亂,從上次行刺時間後,就開始人心惶惶,過去這麼久了,也沒有好轉,就連邊塞都開始蠢蠢欲動。哀家不能再坐以待斃了,不能讓未國,敗在哀家眼前。”
“於是你想到了我?”
“是啊,幸好您回來了,這樣哀家心裡就有底了,總覺得,有您在,什麼都不是問題,所以哀家這麼久了,都沒有進步。”
“怪我咯?”
“怪您太強勢,將我們保護得太好,沒了您,就跟天塌了一樣。”
李墨晗沉默了一會,也跟著嘆了一口氣。
“今日哀家帶著您過去,有什麼話,您就當著眾人的面說清楚了,出什麼事哀家都擔著。”
“你可真夠亂來的……”李墨晗對於皇太后這種做法不喜,難得地從語氣中,聽出了一些不高興來,也難得地收回了敬語。
這一世,李墨晗只想平平淡淡地過日子了,結果,硬是將她請來京里看病,如今……又要當眾給文武百官看嗎?
*
皇太后親自過來前殿,皇上也得到了消息,十分震驚,卻也知道,今年不太太平,所以,說不定是母親終於坐不住了,想要挽救一下局面,還當著文武百官的面,高調宣布了,只是讓皇上沒想到的是,皇太后居然是李墨晗扶著過來的。
大典的座位,都是皇子靠近皇上,然親王回過頭,看到李墨晗扶著皇太后過來,整個人都僵住了,睜大了一雙眼睛,險些忘記了禮數。
這是怎麼一回事?
秦政看到李墨晗的一瞬間,就蹙起了眉頭,卻還是沉默地喝了一口酒,然後把酒罇讓在面前的矮桌上,調整了一下姿勢,讓自己正襟危坐,畢竟是皇太后來了。在之前,眾人見他年紀大了,都許他盤腿坐,不過適當,還是需要正襟危坐的。
皇太后並沒有坐下,而是站在皇帝斜前方的桌前,皇上也走到她身邊,扶著她,場面安靜下來,她朗聲說道:“今日乃是除夕之夜,是一年當中,最喜慶熱鬧的日子,哀家能在這裡看到諸位愛卿,能夠一同過年,十分高興……”
三兒子出事,也不在皇后跟獨孤皇后的保護範圍,所以,那個時候這些害人的人,真正懼怕的,不是皇后,而是獨孤皇后。
恐怕是因為喪失了兩個愛子,讓皇太后一向不喜歡孩子,看到孩子就會想起自己年幼就喪命的孩子,所以一直性子寡淡,皇上登基後不久就不理世事了。
後來,皇宮裡就算有皇孫誕生,皇太后也不喜歡,只是在孩子們行禮的時候,冷淡地應一聲,也就罷了。
這些年,皇太后還是第一次主動去跟年幼的孩子說話,不由得讓人覺得驚奇。
李墨晗卻不知道皇太后這些年的微小變化,只是應了一聲:“回稟太后娘娘,是的。”聲音並不怯懦,反而十分爽利,不驕不躁的。
“今年多大了。”
“過了年就十一了。”
“哀家瞧著你禮數跟相貌都不錯,很是喜歡,你過來,讓哀家仔細看看。”
眾人聽罷,都覺得自己幻聽了,皇太后說……喜歡李墨晗?!
李墨晗居然坦然地行了一禮,然後走近了皇太后一些,不知道她要搞什麼名堂。剛靠近,皇太后就握住了李墨晗的手,拉到身邊,用另一隻手摸摸她的髮鬢,又捏了捏臉,才笑得一臉慈和,說道:“好啊,近看更招人喜歡。”
“謝太后娘娘誇讚。”
“今兒是大年夜,哀家也該給群臣傳個話,拜拜年,可是今年哀家要說的有些多,哀家怕那些傳話的記不住,傳達不到位,你扶著哀家到前面去,哀家親自過去說。你年紀還小,不怕的,再說我們這風氣開放,女子也可以做女官,不該在意小節。”皇太后握著李墨晗的手越發緊了,眼睛認真地盯著李墨晗。
李墨晗心中瞭然,皇太后早就等著她了,怕是今日名單有她,也是皇太后的意思。
“這是晗兒的榮幸。”
皇后見皇太后要去前殿,當即一驚,之前沒聽說有這件事啊!當即開口:“母后,您身體不方便,有什麼話,本宮可以幫您傳達。”
“今個兒高興,哀家自己去,你還要在這裡主持大局呢,你留下,你們繼續,晗姐兒陪我過去就行。”皇太后執意,讓李墨晗陪著過去,皇后雖然詫異,卻不能違背皇太后,還是派人護送皇太后過去。
由於上次的行刺事件鬧得太大,這次的大典,防範得非常嚴密,就連他們入宮時,都有小太監挨個上車清查,女眷也要瞧瞧,確定沒有差了,才能放進宮中。
皇太后被李墨晗扶著,起身往前殿去,故意讓身邊的人距離她遠一些,這才跟李墨晗聊了起來:“您瞧瞧,這宮中還種著這麼多的牡丹,都是您當年喜歡的。”
宮中大典,到處是燈籠,張燈結彩,將路面照得極為明亮,遠處還有夜光石扶手,看著很是新鮮,猶如仙境。路邊遍地開放牡丹,看得出是有意栽植的,這個季節居然也開了花,還有稀有的綠色牡丹,很是好看。
“的確。”李墨晗冷淡的回答。
“上次從秦將軍那裡回來,哀家想了許久,的確是您說的這樣,如今國中大亂,從上次行刺時間後,就開始人心惶惶,過去這麼久了,也沒有好轉,就連邊塞都開始蠢蠢欲動。哀家不能再坐以待斃了,不能讓未國,敗在哀家眼前。”
“於是你想到了我?”
“是啊,幸好您回來了,這樣哀家心裡就有底了,總覺得,有您在,什麼都不是問題,所以哀家這麼久了,都沒有進步。”
“怪我咯?”
“怪您太強勢,將我們保護得太好,沒了您,就跟天塌了一樣。”
李墨晗沉默了一會,也跟著嘆了一口氣。
“今日哀家帶著您過去,有什麼話,您就當著眾人的面說清楚了,出什麼事哀家都擔著。”
“你可真夠亂來的……”李墨晗對於皇太后這種做法不喜,難得地從語氣中,聽出了一些不高興來,也難得地收回了敬語。
這一世,李墨晗只想平平淡淡地過日子了,結果,硬是將她請來京里看病,如今……又要當眾給文武百官看嗎?
*
皇太后親自過來前殿,皇上也得到了消息,十分震驚,卻也知道,今年不太太平,所以,說不定是母親終於坐不住了,想要挽救一下局面,還當著文武百官的面,高調宣布了,只是讓皇上沒想到的是,皇太后居然是李墨晗扶著過來的。
大典的座位,都是皇子靠近皇上,然親王回過頭,看到李墨晗扶著皇太后過來,整個人都僵住了,睜大了一雙眼睛,險些忘記了禮數。
這是怎麼一回事?
秦政看到李墨晗的一瞬間,就蹙起了眉頭,卻還是沉默地喝了一口酒,然後把酒罇讓在面前的矮桌上,調整了一下姿勢,讓自己正襟危坐,畢竟是皇太后來了。在之前,眾人見他年紀大了,都許他盤腿坐,不過適當,還是需要正襟危坐的。
皇太后並沒有坐下,而是站在皇帝斜前方的桌前,皇上也走到她身邊,扶著她,場面安靜下來,她朗聲說道:“今日乃是除夕之夜,是一年當中,最喜慶熱鬧的日子,哀家能在這裡看到諸位愛卿,能夠一同過年,十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