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于是之前一直沉默著的女人突然抬頭。

  她目光閃爍著,表情也變了。

  她看著公主,正要說出什麼話,突然數支利箭從外射進房中,與此同時,大將軍的聲音也傳了進來。

  “此地有詐!殿下快走!”

  聽到這話,公主驀然轉頭,看向姑姑。

  是殿下快走,而不是你們快走。

  這話無非是表明……

  “果然是你。”

  剛剛躲避之時,公主下意識和姑姑躲在了一處。但眼下,從大將軍的話中領會到什麼,公主立即抽身向另外的地方轉移,迅速與姑姑劃清了界限。

  再看姑姑,她的表情格外的驚疑不定,好似她沒有想到自己竟然這麼快就暴露了。

  公主一面看著她,一面慢慢往門邊挪。

  邊挪邊說:“我之前就在懷疑,你都是庶民了,為什麼還會有人一直追殺你。之前在青樓,你要我彈琴,是因為你早就知道他在隔壁,你故意要我引起他的注意。你一直在利用我。”

  姑姑搖頭否認,並試圖靠近公主,同時辯解道:“我沒有,不是我。這一定是有人陷害我。”

  公主當然不會相信這樣的說辭。

  她笑了聲,說:“姑姑,當初你被貶為庶民的時候,你也是這麼對父王說,你沒有,不是你。”

  姑姑動作僵住。

  剛巧這時,又一輪亂箭射入,姑姑不得已回到原來的位置躲著,然後眼睜睜地看大將軍破門而入,帶公主離開。

  兩人離開後,亂箭立即停止。

  士兵們闖入庭院,把只有姑姑在的房間團團圍住。

  姑姑沒有動。

  只等士兵們讓開一條路,一人從後方走來,對著姑姑說道:“見過長公主殿下。”

  來人恭恭敬敬地行禮,行到一半卻停住,然後裝模作樣地嘆氣:“唉,年紀大了,記不住事,倒是忘了您已經不是長公主了。”

  聽到這裡,姑姑抬頭,看清來人是誰,她沒有吃驚,只說:“果然是你。”

  ——在這裡,等後期剪輯,會插入一些零星鏡頭,來表明這個看似沒什麼存在感,實則早在影片前半部分就已經出現過許多次的人的真正身份。

  會表明,當初王城之所以會被那麼快攻破,是因為這個曾放言不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封侯拜相,他寧願一輩子窩在深山野林里,也絕不會踏入官場一步的名士是如何臨時倒戈,獻計給敵國陛下。

  可以這麼說,亡國之由,有一半是出在他的身上。

  連投靠敵國的事都能做出來,更不用提派人刺殺曾經的長公主,並利用長公主的復國之心來挑撥她和公主之間的關係,從而使三人團體分崩離析,這樣一來,僅憑長公主一人,難成大事。

  “你已經沒用了。”名士輕描淡寫道,“你若殉國,想來九泉之下,國主見到你,也會開心的。”

  說著,拔劍重重斬下。企鵝裙號:②五⑤零⑦六三七⑦ 整理

  第二張紙的內容到這裡結束。

  看扮演名士的演員把道具劍放下,還非常紳士地伸手要扶自己起來,蘇妃玉哪敢讓他扶,連連擺手,自己爬起來,然後跑到西簾那邊,和西簾說不知道下一場會不會拿壓驚紅包。

  西簾聽了說:“不會,你這個角色應該不會領盒飯。”

  蘇妃玉說:“萬一呢?”

  西簾說:“放心,沒有萬一。”

  蘇妃玉將信將疑。

  果然,李芝給的第三張紙上,姑姑沒死,被轉回來的大將軍給救了。

  原來公主和姑姑決裂只是個障眼法,公主早知一切不是姑姑做的,而是另有其人。但這個另有其人的人藏得太深,為了詐這個隱在暗中的人出來,公主才將計就計,演了一出決裂。

  救下姑姑後,公主再要做的,當然是要解決名士。

  父王的確是希望她能好好活下去,不要為復仇所累;她也的確不會去復國,更不會嫁給敵國陛下。但這些並不妨礙她想殺掉名士。

  畢竟她已經查清,之前那些令得百姓怨聲載道的制度其實並非陛下下令要施行的,而是名士暗中操作,偷天換日,才造成之前那麼個景象。這人已經是毒瘤,如再不除,日後想除就更難。

  但就目前而言,守在名士身邊的士兵太多,單憑大將軍一人,實在難以下手。公主只好另想辦法。

  這個辦法在第四張紙上,即劇本的最後一張。

  還是那麼個庭院,還是那麼個房間。

  不過這次不再有將計就計,也不再有千鈞一髮,有的只是靡靡之音,只是沉迷酒色的名士與諸位客人。

  便在這樣的場景中,鏡頭繞過客人,繞過名士,再繞過屏風,拍攝剛剛彈完一曲的琴師。

  琴師是位女性。還是位少女。

  少女隔著面紗與屏風看正摟著官妓親熱的名士,輕聲道:“大人,我有一曲,不知當奏不當奏。”

  “准。”

  於是宮闈喋血、陳倉暗度,那曾湮沒於刀槍腐骨下的仇恨,盡付一場指尖風月。

  風尚未止,且與君奏一場風亂。

  ……

  最後的殺青戲,西簾沒再晃神,老老實實地彈了首《十面埋伏》。

  彈完曲子,坐在上首的名士毫無預兆地倒下,官妓們尖叫著逃離,客人們也齊齊陷入混亂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