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因此,魚哥大手一揮,直接將隔壁一整座山都劃給了他們,讓這些工匠自己搭帳篷暫時住著,等到開挖暗渠的時候,挖出來的那些泥土正好可以拿來做土坯蓋房子,他已經打算好了,這些土坯房子他會讓這些人按照他的設計圖來建造,這樣,等工匠們完成工期下山,這批房子就可以拿來安置更多的妖族。
現在大家都各自分散開來住在很遠的山洞裡,這樣對於需要大量地盤狩獵的野生妖當然很好,可是,如果要在妖族內部發展農耕,勞動力如此分散就不太好了,不利於集體勞動啊。
更何況,學堂里的小妖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有他們自己的小妖,也有外面求到妖王殿下那裡來蹭學的,每天讓家長來回接送也太麻煩,一旦暴雨暴雪天氣,肯定就沒辦法上學了。
倒不如借著幼崽上學的機會,鼓動那些妖搬到學堂附近居住,附近沒有足夠的獵物也沒關係啊,可以種糧食吃嘛,而且這樣一來,妖族抱團發展,再有外面不長眼的獵妖修士敢進山偷幼崽,就要好好想想,自己能不能扛得住妖族的群毆了……
攝政王派來的心腹很靠譜,很快就安頓好了工匠們,當天就下鏟子挖了一口水井出來,既探測了一下水位,也給工匠們日常取水提供了便利。
其實,大荒山的妖獸們一直都知道,在這片荒蕪的大山深處,有著取之不盡的水源。只是,妖族淳樸,向來只知道找露出地表的水源取水,實力強悍的如妖王殿下,更是霸占了無數有天然泉坑的山洞,實力低微如野生小妖或者別的野獸,則是靠著有限的水源勉強度日。
誰也沒想到還可以挖井取水。
隨著第一口井的開挖,在幾個善於在地下鑽洞的妖獸的協助下,學堂那座山的地下暗河流向被探測了出來,剩下的事情,就交給這些技術熟練的工匠們了,余春來畫出來的圖紙原理以及解釋得非常清楚了,工匠們也不笨,理解了坎兒井的工作原理後,自然就知道該在什麼地方挖井、什麼地方開渠了。
也是他們運氣到了,挖井隊伍及時趕到,給大荒山妖獸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那滿山的南瓜和葫蘆,再也不用他們自己苦哈哈地挑水上山灌溉了。
每天,只需要派幾個力氣大的妖獸,從就近的已經挖出來的豎井裡取水,就可以把附近的瓜菜都灌溉一遍了。更何況,南瓜和葫蘆都是非常耐旱的作物,基本上每天早上灌溉一次就足夠了,有時候遇到陰天,好幾天不澆水也沒關係。
溫度適宜,又有人按時灌溉,南瓜藤爬得滿山都是,葫蘆藤也爬到了架子上,在光禿禿的荒山上,形成了一片又一片涼慡的綠蔭。
於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荒山眾妖午睡的地方,就從悶熱的山洞,挪到了涼慡透風的葫蘆架下了。在濃濃的綠蔭下,隨便扯塊獸皮鋪上,講究點的還要抱個枕頭出來,吃飽喝足往上面那麼一躺下,可以從大中午一直睡到太陽西斜。
這幅場景,讓心懷忐忑的王府幕僚和工匠們簡直無語。
說好的山裡的妖獸各種兇殘嗜血呢?
說好的妖獸們都是吃人不吐骨頭呢?
究竟是誰特麼傳出來的不靠譜的謠言?
這幫妖獸,別說吃人了,來了這一個多月,簡直連狩獵都不願意去,沒事就拖出來一塊獸皮往陰涼的葫蘆架下面那麼一躺,睡醒了就去“食堂”覓食,吃的也是熱騰騰的黃米飯和燉肉,講究點的還會在飯後泡一大缸野茶……
這小日子過的,簡直比山下的農戶還要講究,嗜血在哪裡?吃人又在哪裡?
沒看到妖獸們連生肉都不肯吃嗎?
還有,那個誰,你變成毛絨絨的大狗蹲在地上哄幼崽,大妖的尊嚴在哪裡?不要以為這樣就能勾搭到單純可愛的小女妖了,沒看到女妖的家長已經亮出爪子過來了嗎?
凡人們真是槽多無口……再也不相信謠言和上古傳說了!
話說,這樣懶得要死的妖族,真的會想不開下山殺人造反嗎?
別逗了!工匠們敢用自己一整年的工錢發誓,這些妖獸們寧可躲在葫蘆架下面打盹,也不願意下山窮折騰。
想想還有點羨慕呢,據說上次開山門的時候,這些妖獸們可是抓了許多人質、勒索到了尋常人幾輩子都賺不來的贖金呢,沒看到現在大家連狩獵都不願意去了嗎?手裡有錢,誰還苦哈哈地自己去打獵啊?直接派人下山採買米糧,多少糧食買不到?
哪像他們,這般苦哈哈地蹲在地底下開挖地下暗渠,辛辛苦苦一整年,賺的還不如人家當山賊干一票的多,簡直是聞者流淚!
事情發展到最後,聽說已經有頭腦靈活的工匠暗搓搓跑來打聽大荒山還要不要工人了,余春來無語半晌,終於發現,他想要給妖族的名聲洗白這件事,好像,貌似,無意中就已經開始了。
有時候就是這樣,當你對一個人不了解的時候,總是會相信最聳人聽聞的那個傳言,只有真正了解了才知道,那個傳言究竟有多麼的不靠譜。
從前,凡人對妖族的了解,大多是通過上古傳說和一些野話本子,為了追求聳人聽聞的效果,自然是怎麼兇殘怎麼傳。
可是現在,真正和這群妖獸生活在一起,這些人才發現,其實,這些妖獸,和他們凡人也沒有什麼區別,也喜歡賺錢,也頭疼娃娃的教育問題,甚至於為了追求喜歡的女妖,而做出各種幼稚可笑的舉動。
再沒有什麼懼怕了,現如今,工匠們對大荒山的妖獸,就只剩下一個心理:羨慕嫉妒恨啊!
跟對了老闆究竟有多重要?
看看大荒山這些妖獸就知道了!
從蝸居山洞到腰纏萬貫,只需要一次開山門的短短十天!跟著魚哥當山賊,發家致富不是夢!
還當什麼王府工匠啊摔!如果魚哥肯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能幫大荒山把整個山脈的地下暗渠都挖通,求收留!求包養!
以上,來自王府工匠們的內心獨白。
只可惜,這些工匠幾乎全部是攝政王府的家養奴僕,等閒是沒辦法消除奴籍的,除非主人家開恩放免,否則,他們自己,他們的兒子、孫子,祖祖輩輩都得給攝政王府打工,再看看那些在葫蘆架下睡得昏天黑地的妖獸們,對比一下他們悽慘的命運,簡直心酸!
余春來可不會收留這些工匠,按照這個時空的規則,這些工匠,嚴格說來都是攝政王府的私有財產,他雖然鼓勵自家姨母努力挖攝政王府的財產,可是,那些都是姨母應得的,攝政王府可沒欠他的,他也不會隨便占別人的便宜。
再說了,這些工匠在他這裡開挖溝渠,歸根結底,學成之後還是要去西北地區造福更多百姓的,於情於理,他都不應該為了一己私利,讓廣大西北地區的老百姓吃不上水不是?
他可真是個有良心的好妖!
余春來暗暗給自己點了32個贊,牽著黑蛋弟弟的手,去學堂接放學的白耳和九環。回來的路上還可以順路摘幾個嫩南瓜和葫蘆回去,晚上可以炒個南瓜絲,再用嫩葫蘆切塊燉個肉,幼崽們都喜歡吃。
王府請來的教書先生胡九對付幼崽很有一套,軟硬兼施,家長們都很滿意,這會兒,正是放學的時候,也不知道是誰先想起來的,大伙兒沒事就帶點兒新鮮的獵物或者野菜之類的過來,送給學堂里的幾位“先生”。
給孩子老師送禮求關照神馬的,果然古今中外都不能免俗。
第135章挖溝魚2
山上的南瓜和葫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長大,等到第一批葫蘆可以採收的時候,地下暗渠已經全部打通了。
這個時空的工匠也是很有創意,他們在余春來的圖紙上,對整個地下暗渠工程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美化,不但根據山勢和暗河的走向,將整個地下暗渠均勻地在地下形成了貫通的灌溉水系,地上部分的豎井,也儘量選擇距離水面最近的地方開挖,確保井水距離地面不會太深,只需要利用簡單的木桶和繩索,就能通過水井取水。
更讓余春來滿意的是,不但取水更加方便,而且,整個地下暗渠經過坡度的重新調整,水流相對平緩,參觀完畢之後,余春來唯一的想法就是:他又想到了新的賺錢門路!
可以藉助地下暗渠的起伏走勢,修築一個地下的漂流遊樂項目啊!
哈哈哈他真是個天才!
整座山的地下暗河打通之後,不算支流,光是主水系就有二三十里那麼長!而且改造後的水系水流相對平緩,只有在轉彎或者有坡度的地方相對湍急,這正適合拿來做漂流啊!而且地下暗河一年四季都不會幹涸,水位也相對平穩,冬暖夏涼,簡直一年四季都可以營業!
不過,考慮到這玩意兒主要還是要有能支撐長距離漂浮的充氣筏子,這個,還是要找一些擅長這方面的匠人琢磨一下才可以。看來,他又要厚著臉皮給自家姨母寫信求助去了。
現在大家都各自分散開來住在很遠的山洞裡,這樣對於需要大量地盤狩獵的野生妖當然很好,可是,如果要在妖族內部發展農耕,勞動力如此分散就不太好了,不利於集體勞動啊。
更何況,學堂里的小妖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有他們自己的小妖,也有外面求到妖王殿下那裡來蹭學的,每天讓家長來回接送也太麻煩,一旦暴雨暴雪天氣,肯定就沒辦法上學了。
倒不如借著幼崽上學的機會,鼓動那些妖搬到學堂附近居住,附近沒有足夠的獵物也沒關係啊,可以種糧食吃嘛,而且這樣一來,妖族抱團發展,再有外面不長眼的獵妖修士敢進山偷幼崽,就要好好想想,自己能不能扛得住妖族的群毆了……
攝政王派來的心腹很靠譜,很快就安頓好了工匠們,當天就下鏟子挖了一口水井出來,既探測了一下水位,也給工匠們日常取水提供了便利。
其實,大荒山的妖獸們一直都知道,在這片荒蕪的大山深處,有著取之不盡的水源。只是,妖族淳樸,向來只知道找露出地表的水源取水,實力強悍的如妖王殿下,更是霸占了無數有天然泉坑的山洞,實力低微如野生小妖或者別的野獸,則是靠著有限的水源勉強度日。
誰也沒想到還可以挖井取水。
隨著第一口井的開挖,在幾個善於在地下鑽洞的妖獸的協助下,學堂那座山的地下暗河流向被探測了出來,剩下的事情,就交給這些技術熟練的工匠們了,余春來畫出來的圖紙原理以及解釋得非常清楚了,工匠們也不笨,理解了坎兒井的工作原理後,自然就知道該在什麼地方挖井、什麼地方開渠了。
也是他們運氣到了,挖井隊伍及時趕到,給大荒山妖獸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那滿山的南瓜和葫蘆,再也不用他們自己苦哈哈地挑水上山灌溉了。
每天,只需要派幾個力氣大的妖獸,從就近的已經挖出來的豎井裡取水,就可以把附近的瓜菜都灌溉一遍了。更何況,南瓜和葫蘆都是非常耐旱的作物,基本上每天早上灌溉一次就足夠了,有時候遇到陰天,好幾天不澆水也沒關係。
溫度適宜,又有人按時灌溉,南瓜藤爬得滿山都是,葫蘆藤也爬到了架子上,在光禿禿的荒山上,形成了一片又一片涼慡的綠蔭。
於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荒山眾妖午睡的地方,就從悶熱的山洞,挪到了涼慡透風的葫蘆架下了。在濃濃的綠蔭下,隨便扯塊獸皮鋪上,講究點的還要抱個枕頭出來,吃飽喝足往上面那麼一躺下,可以從大中午一直睡到太陽西斜。
這幅場景,讓心懷忐忑的王府幕僚和工匠們簡直無語。
說好的山裡的妖獸各種兇殘嗜血呢?
說好的妖獸們都是吃人不吐骨頭呢?
究竟是誰特麼傳出來的不靠譜的謠言?
這幫妖獸,別說吃人了,來了這一個多月,簡直連狩獵都不願意去,沒事就拖出來一塊獸皮往陰涼的葫蘆架下面那麼一躺,睡醒了就去“食堂”覓食,吃的也是熱騰騰的黃米飯和燉肉,講究點的還會在飯後泡一大缸野茶……
這小日子過的,簡直比山下的農戶還要講究,嗜血在哪裡?吃人又在哪裡?
沒看到妖獸們連生肉都不肯吃嗎?
還有,那個誰,你變成毛絨絨的大狗蹲在地上哄幼崽,大妖的尊嚴在哪裡?不要以為這樣就能勾搭到單純可愛的小女妖了,沒看到女妖的家長已經亮出爪子過來了嗎?
凡人們真是槽多無口……再也不相信謠言和上古傳說了!
話說,這樣懶得要死的妖族,真的會想不開下山殺人造反嗎?
別逗了!工匠們敢用自己一整年的工錢發誓,這些妖獸們寧可躲在葫蘆架下面打盹,也不願意下山窮折騰。
想想還有點羨慕呢,據說上次開山門的時候,這些妖獸們可是抓了許多人質、勒索到了尋常人幾輩子都賺不來的贖金呢,沒看到現在大家連狩獵都不願意去了嗎?手裡有錢,誰還苦哈哈地自己去打獵啊?直接派人下山採買米糧,多少糧食買不到?
哪像他們,這般苦哈哈地蹲在地底下開挖地下暗渠,辛辛苦苦一整年,賺的還不如人家當山賊干一票的多,簡直是聞者流淚!
事情發展到最後,聽說已經有頭腦靈活的工匠暗搓搓跑來打聽大荒山還要不要工人了,余春來無語半晌,終於發現,他想要給妖族的名聲洗白這件事,好像,貌似,無意中就已經開始了。
有時候就是這樣,當你對一個人不了解的時候,總是會相信最聳人聽聞的那個傳言,只有真正了解了才知道,那個傳言究竟有多麼的不靠譜。
從前,凡人對妖族的了解,大多是通過上古傳說和一些野話本子,為了追求聳人聽聞的效果,自然是怎麼兇殘怎麼傳。
可是現在,真正和這群妖獸生活在一起,這些人才發現,其實,這些妖獸,和他們凡人也沒有什麼區別,也喜歡賺錢,也頭疼娃娃的教育問題,甚至於為了追求喜歡的女妖,而做出各種幼稚可笑的舉動。
再沒有什麼懼怕了,現如今,工匠們對大荒山的妖獸,就只剩下一個心理:羨慕嫉妒恨啊!
跟對了老闆究竟有多重要?
看看大荒山這些妖獸就知道了!
從蝸居山洞到腰纏萬貫,只需要一次開山門的短短十天!跟著魚哥當山賊,發家致富不是夢!
還當什麼王府工匠啊摔!如果魚哥肯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能幫大荒山把整個山脈的地下暗渠都挖通,求收留!求包養!
以上,來自王府工匠們的內心獨白。
只可惜,這些工匠幾乎全部是攝政王府的家養奴僕,等閒是沒辦法消除奴籍的,除非主人家開恩放免,否則,他們自己,他們的兒子、孫子,祖祖輩輩都得給攝政王府打工,再看看那些在葫蘆架下睡得昏天黑地的妖獸們,對比一下他們悽慘的命運,簡直心酸!
余春來可不會收留這些工匠,按照這個時空的規則,這些工匠,嚴格說來都是攝政王府的私有財產,他雖然鼓勵自家姨母努力挖攝政王府的財產,可是,那些都是姨母應得的,攝政王府可沒欠他的,他也不會隨便占別人的便宜。
再說了,這些工匠在他這裡開挖溝渠,歸根結底,學成之後還是要去西北地區造福更多百姓的,於情於理,他都不應該為了一己私利,讓廣大西北地區的老百姓吃不上水不是?
他可真是個有良心的好妖!
余春來暗暗給自己點了32個贊,牽著黑蛋弟弟的手,去學堂接放學的白耳和九環。回來的路上還可以順路摘幾個嫩南瓜和葫蘆回去,晚上可以炒個南瓜絲,再用嫩葫蘆切塊燉個肉,幼崽們都喜歡吃。
王府請來的教書先生胡九對付幼崽很有一套,軟硬兼施,家長們都很滿意,這會兒,正是放學的時候,也不知道是誰先想起來的,大伙兒沒事就帶點兒新鮮的獵物或者野菜之類的過來,送給學堂里的幾位“先生”。
給孩子老師送禮求關照神馬的,果然古今中外都不能免俗。
第135章挖溝魚2
山上的南瓜和葫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長大,等到第一批葫蘆可以採收的時候,地下暗渠已經全部打通了。
這個時空的工匠也是很有創意,他們在余春來的圖紙上,對整個地下暗渠工程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美化,不但根據山勢和暗河的走向,將整個地下暗渠均勻地在地下形成了貫通的灌溉水系,地上部分的豎井,也儘量選擇距離水面最近的地方開挖,確保井水距離地面不會太深,只需要利用簡單的木桶和繩索,就能通過水井取水。
更讓余春來滿意的是,不但取水更加方便,而且,整個地下暗渠經過坡度的重新調整,水流相對平緩,參觀完畢之後,余春來唯一的想法就是:他又想到了新的賺錢門路!
可以藉助地下暗渠的起伏走勢,修築一個地下的漂流遊樂項目啊!
哈哈哈他真是個天才!
整座山的地下暗河打通之後,不算支流,光是主水系就有二三十里那麼長!而且改造後的水系水流相對平緩,只有在轉彎或者有坡度的地方相對湍急,這正適合拿來做漂流啊!而且地下暗河一年四季都不會幹涸,水位也相對平穩,冬暖夏涼,簡直一年四季都可以營業!
不過,考慮到這玩意兒主要還是要有能支撐長距離漂浮的充氣筏子,這個,還是要找一些擅長這方面的匠人琢磨一下才可以。看來,他又要厚著臉皮給自家姨母寫信求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