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到了春闈之時,出了孝期的吳承業和沉默然一同下場,出場的時候是吳承業扶著沉默然出來的,沉默然考得臉色蒼白腳下發虛,吳承業卻跟放了個假似的,眼睛亮得跟燈泡似的。
“我出場的時候看見他在前面走得還好好的呢,出了門他腿就軟了,原來是個銀樣蠟槍頭。”他還有精神調侃沉默然。
來接他的吳承祖對吳承業這種怪物,也只有搖頭的份了。
“大哥,這樣的日子老爺還不准三哥出來?”
“三年面壁思過,每日一壺冷水,一餐素食,一個時辰都不能少,太太都不講情,你操得什麼心。”吳承祖推了吳承業一把。
“我原想著全家人里能惹下大禍的只有我,卻沒想到最先惹出禍事的卻是三哥。”吳承業搖頭。
沉默然只是見到吳承業這個在京里混熟了的長輩兼好友一時放鬆才腿軟的,靈台始終清明,聽吳家兄弟說話,吳家如今權勢滔天,對於子女家教卻是如此的森嚴不留情面。
到了放榜的那一天,沉默然再居榜首,這次已經不止是京城譁然了,天下都一片譁然。
連中三元那是前朝曾經有過的事,大齊朝立朝以來還未曾見過,如今沉默然小小年紀,竟然有連中三元之勢,從民間到宮庭都被驚動了。
又聽說他是山東沈家子弟,得了沉思齊的教導資助,關於沉思齊的種種又跟著熱了一把,成了街聞巷議的話題。
吳憲也曾想過沉默然一炮打響,卻沒想到這一炮這麼響,已經有人暗中傳說是他在背後護航,才有了沉默然的連中兩元,殿試之時,洪宣帝親自擬題主考,又有馮五、王誠兩位翰林大學士兼主考官親自監考,沉默然的文章一拿到御前,洪宣帝便親自審閱,表情隨著文章而動,看到最後竟一拍大腿擊節叫好,“好!好文章!真乃曾參再世也!”
洪宣帝些話一出,沉默然簡直是不連中三元都不行了,御筆欽點的狀元郎,洪宣帝又命人將他在府試、會試、殿試中的卷子抄錄下來,廣送各府縣,一時間天下竟無人不曾看過沉默然的文章。
山東沈家,在因為救了太祖而出了奉恩侯,幸進之後,竟然又出了震動天下的大事,沈家有了連中三元的絕世奇才。
吳怡聽著外面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她知道,自己在山東的日子結束了,她馬上就要回京了,京中有沈吳兩家的老父老母,也有刀山火海,無數紛爭。
168、長生
一手抱著女兒一手牽著兒子走上馬車的吳怡出奇的安靜,她就那樣在馬車裡坐著,安祥的拿著書本給次子半背半念著那些聖人的文章。
沈岱瞪大了眼睛聽著,在他看來得到母親的關注比那些母親念的東西更重要,沒過多大一會兒就開始扭來扭去的打算掀開車簾看看外面的世界,辱名愛寶的嫡長女此刻未滿百天,搖搖晃晃的馬車對她來講是最好的搖籃,自從上了車就睡個不停,連哥哥不停的撲騰都沒有打擾她的好眠。
沉思齊將正在騎乘的馬交給八兩,鑽進了馬車,沈岱見父親來了,立刻安靜了一些,伸出手要父親抱,沉思齊張開雙臂抱住了他,“保成今天又學了什麼?”“人之初。”
沈岱將手指伸進嘴裡。“他總共就會這一句。”吳怡笑道,“這孩子在讀書上怕是沒什麼天份了。”
“他還小,有沒有天份看不出來。”沉思齊捏捏沈岱的臉蛋,“再說了,沒讀書的天份,許是有習武的天份呢。”
吳怡笑了,沉思齊還真夠樂觀的,就沈岱那小模樣,七分像沉思齊還有三分像了吳怡,上陣打仗估計要像蘭陵王似的戴面具防調戲了。
“你啊,到底是笑了。”沉思齊摸摸吳怡的臉,“自從咱們打點行裝回京,你就不愛笑了。”
“只是近鄉情怯罷了。”
從山東鄉下回到繁花似錦的京城,十個人怕是有九個人都是高興的,跟隨著他們一家的僕役一個個都是興高采烈,也都以為吳怡是極為高興的,沉思齊恢復了功名,又有了遍布山東的桃李天下,吳怡跟隨著他從京城發配到遼東,又被赦回山東,如今回了京,應該是鐵樹開花鹹魚翻生苦盡甘來似的興奮,卻不知道吳怡心裡酸澀得很。
無論是在遼東的小家,還是在山東的大家,只有兩個人,互相扶持著過日子,撫育著子女,聊著外面的事業,這樣的夫妻恩愛,給她金山銀山她都不換的,卻沒有想到這樣的生活竟然結束的這麼快。回京,似乎是在提醒著她,她想要避開的古代貴族婦女的生活,又回來了。
婆家、娘家、妯娌、下人、小妾、通房,這些通通隨著那些富貴權勢回來了,她和沉思齊的家被這些馬上就要衝淡的什麼都不是了。”
回京以後,我們別居單過吧。”沉思齊握著她的手說道,“侯府早晚是大哥和大嫂還有長生的,咱們找個小點的宅子,分出來單過吧。”
吳怡驚訝地回握沉思齊的手,“能——行嗎?”
那怕這一段話只是兩個人的痴心枉想,可是此刻沉思齊能懂她的心思,已經夠讓吳怡感動的了,沉思齊這話說的痴傻,吳怡話回的痴傻,有的時候真正喜歡的人,就是你願意跟她在一起說些傻話,辦些傻事的那個人。
“行。”
沉思齊點頭,“我原先覺得,我身邊的人該人人都好,人人都快活,人人都有福享,就那麼快快活活的陪著我一直到老,如令人長大了,心也變小了,我沉思齊何德何能,今生所願無非是父母康健,兒女平安,夫妻相守到老罷了,如今老爺太太有大哥夫妻奉養,我只需護好咱們這個小家就成了,回京以後,拼著太太罵我,我也要把保全接出來,我們安安穩穩的在京里自己的小日子。”
吳怡的鼻子一下子就酸了,也許女人就是這麼軟弱的生物,古代也好,現代也罷,求來爭去的無非是有個男人對她說,咱們一起生兒育女過自己的小日子罷了。
“好。”馬車在這一刻像是聖壇,她的那句好,竟像是連同現代的吳怡都嫁給了沉思齊一般,不管以後會有什麼樣的生活在等著她,這一刻她是幸福的。也許就像是許多婚姻一般,在後來會有小三、小四、會有背叛會有失望會有難過,至少在開始的時候一切是那麼的美好,兩個人是那麼真誠的希望彼此能相伴一生,吳怡把腦中現代人習慣的自我保護式的思維拋在腦後,無論怎麼樣,從這一刻起她要為自己的婚姻努力了。
沉思齊不知道吳怡腦中的這些亂糟糟的念頭,在他看來成親就是一輩子的事,兩個人兒女都有了三個了,相親相愛相守一世這個承諾他不會輕易說出口,說出來了就是一輩子要必須尊守的君子之約。
他不知道的是,這一切是那麼容易被擊碎——就在奉恩侯府為二爺沉思齊夫妻馬上就要回京而歡欣鼓舞的時候,災難的陰雲悄悄籠罩在了京城的上空,無論是貧家幼童還是重重深宅大院保護下的幼童,都開始生病。
大夫們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就確定了這場病是痲疹之疫,整個京城從上到下都因為這場疫情陷入了恐懼之中,錦衣衛緊閉城門禁止出入,街道上行人漸少,兒童更是絕跡,藥店裡的藥材一天一個價的漲,棺材鋪里的白皮小棺材賣得比成人的棺材快十倍。
吳怡他們是在半路上知道這事的,客棧的老闆娘見他們帶著孩子,詢問清楚是從山東回京的一家人,立刻告誡他們不要再往前走了,“我看你們也是富貴人家,可是這病卻不分窮富,兩個哥兒和姐兒還小,臨近京城池界怕是不能去了,總得要這場疫病過去再好前行。”
沉思齊和吳怡互視一眼,都第一個想起了保全——
“我家大兒子還在京里公婆家,這可怎麼是好——”
“這病也不是得上就要沒的,再說了小孩子看護好,不讓他輕易出門,哪裡就那麼容易生病,我小的時候得過痲疹,無錢醫治也熬過來了,若是富貴人家的孩子,吃得起藥的活下來的更多。”
老闆娘是個侃快人,“再說了,總要先顧好眼前的兩個小的,不能為救一個搭上兩個。”
兩個人沒辦法,也只得包下了客棧的一個小院子和幾間普通客房安置下來,吳怡在家守著兩個孩子,沉思齊則多在外邊,向來往的客商,打聽京里的消息。
客棧來往的人多,京城守得再嚴也有人有辦法往外逃,沉思齊每次回院子之前總要先淨了手換了衣裳,吳怡也是用生石灰撒滿了院子,又每天用酸薰蒸屋子,凡是要近身伺侯兩個孩子的僕役,都不許出院子。飯食都是在小廚房自己做,從外面買來的米、面、菜、肉都是送到院門口,連洗幾遍,做到全熟才能上桌。就是這樣,吳怡還是揪心不已,不知道京里的沈家,知不知道消毒常識,保全兒他能不能躲過這一場災劫。
沉思齊在外面聽來的消息越來越不樂觀,在外面說什麼的都有,有人說京裡面的白皮小棺材都賣脫銷了,家家戶戶都有死孩子的。有人說御醫院已經出了方子,又開了藥庫免費發藥,就是這樣疫情也沒控制住。還有人說往天遣報應上說,更不用說稀奇古怪的傳言種種了。客棧里若是來了從京城的方向過來的人,又都是京城的口音,連客棧的老闆娘都不許他們住店了,只是買他們些飯食,讓他們快走。
沉思齊和吳怡覺得整天像是在火上烤一樣,到了第二天終於忍不了了,“你在這裡守著孩子,我一個人往京里去,我小的時候生過痲疹,回到家裡總能照應一二。”
吳怡看看兩個孩子,又想著京里的保全兒,這也是唯一兩全其美的法子了,“你路上小心。”
她又把消毒的辦法寫了幾大張紙交給沉思齊,“不管保全兒有沒有染病,都要這樣每天做一遍,家裡的老人也都年齡大了,若是年輕時沒生過病,染上了可不得了,你也要多多照應,這份紙你再抄一份送到吳家,吳家……”
“我知道,兩家都是一樣的家裡人。”沉思齊點點頭,“你一個人也要多保重。”
“我哪就是一個人了,這不是還有一堆人陪著我呢嗎?”吳怡安慰著沉思齊。
“那我走了。”
沉思齊帶了銀子和在採買的藥材,一人一騎星夜兼程往京里趕,到了京城才知道,京里的情形比外面傳言的,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城門一天只開兩個時辰,許進不許出,米、面、菜、油等都是放在城門口,見物不見人的交易。
沉思齊進了城之後,只見街上的行人多是行色匆匆的成人,除了米鋪、藥鋪外面排滿了人之外,別的買賣都關了張,一路上見到數口抬著小棺材發喪的人家,他心裡更是揪得緊緊的,到了沈家卻見沈家大門緊閉,門前連一個看門的都沒有。
“我出場的時候看見他在前面走得還好好的呢,出了門他腿就軟了,原來是個銀樣蠟槍頭。”他還有精神調侃沉默然。
來接他的吳承祖對吳承業這種怪物,也只有搖頭的份了。
“大哥,這樣的日子老爺還不准三哥出來?”
“三年面壁思過,每日一壺冷水,一餐素食,一個時辰都不能少,太太都不講情,你操得什麼心。”吳承祖推了吳承業一把。
“我原想著全家人里能惹下大禍的只有我,卻沒想到最先惹出禍事的卻是三哥。”吳承業搖頭。
沉默然只是見到吳承業這個在京里混熟了的長輩兼好友一時放鬆才腿軟的,靈台始終清明,聽吳家兄弟說話,吳家如今權勢滔天,對於子女家教卻是如此的森嚴不留情面。
到了放榜的那一天,沉默然再居榜首,這次已經不止是京城譁然了,天下都一片譁然。
連中三元那是前朝曾經有過的事,大齊朝立朝以來還未曾見過,如今沉默然小小年紀,竟然有連中三元之勢,從民間到宮庭都被驚動了。
又聽說他是山東沈家子弟,得了沉思齊的教導資助,關於沉思齊的種種又跟著熱了一把,成了街聞巷議的話題。
吳憲也曾想過沉默然一炮打響,卻沒想到這一炮這麼響,已經有人暗中傳說是他在背後護航,才有了沉默然的連中兩元,殿試之時,洪宣帝親自擬題主考,又有馮五、王誠兩位翰林大學士兼主考官親自監考,沉默然的文章一拿到御前,洪宣帝便親自審閱,表情隨著文章而動,看到最後竟一拍大腿擊節叫好,“好!好文章!真乃曾參再世也!”
洪宣帝些話一出,沉默然簡直是不連中三元都不行了,御筆欽點的狀元郎,洪宣帝又命人將他在府試、會試、殿試中的卷子抄錄下來,廣送各府縣,一時間天下竟無人不曾看過沉默然的文章。
山東沈家,在因為救了太祖而出了奉恩侯,幸進之後,竟然又出了震動天下的大事,沈家有了連中三元的絕世奇才。
吳怡聽著外面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她知道,自己在山東的日子結束了,她馬上就要回京了,京中有沈吳兩家的老父老母,也有刀山火海,無數紛爭。
168、長生
一手抱著女兒一手牽著兒子走上馬車的吳怡出奇的安靜,她就那樣在馬車裡坐著,安祥的拿著書本給次子半背半念著那些聖人的文章。
沈岱瞪大了眼睛聽著,在他看來得到母親的關注比那些母親念的東西更重要,沒過多大一會兒就開始扭來扭去的打算掀開車簾看看外面的世界,辱名愛寶的嫡長女此刻未滿百天,搖搖晃晃的馬車對她來講是最好的搖籃,自從上了車就睡個不停,連哥哥不停的撲騰都沒有打擾她的好眠。
沉思齊將正在騎乘的馬交給八兩,鑽進了馬車,沈岱見父親來了,立刻安靜了一些,伸出手要父親抱,沉思齊張開雙臂抱住了他,“保成今天又學了什麼?”“人之初。”
沈岱將手指伸進嘴裡。“他總共就會這一句。”吳怡笑道,“這孩子在讀書上怕是沒什麼天份了。”
“他還小,有沒有天份看不出來。”沉思齊捏捏沈岱的臉蛋,“再說了,沒讀書的天份,許是有習武的天份呢。”
吳怡笑了,沉思齊還真夠樂觀的,就沈岱那小模樣,七分像沉思齊還有三分像了吳怡,上陣打仗估計要像蘭陵王似的戴面具防調戲了。
“你啊,到底是笑了。”沉思齊摸摸吳怡的臉,“自從咱們打點行裝回京,你就不愛笑了。”
“只是近鄉情怯罷了。”
從山東鄉下回到繁花似錦的京城,十個人怕是有九個人都是高興的,跟隨著他們一家的僕役一個個都是興高采烈,也都以為吳怡是極為高興的,沉思齊恢復了功名,又有了遍布山東的桃李天下,吳怡跟隨著他從京城發配到遼東,又被赦回山東,如今回了京,應該是鐵樹開花鹹魚翻生苦盡甘來似的興奮,卻不知道吳怡心裡酸澀得很。
無論是在遼東的小家,還是在山東的大家,只有兩個人,互相扶持著過日子,撫育著子女,聊著外面的事業,這樣的夫妻恩愛,給她金山銀山她都不換的,卻沒有想到這樣的生活竟然結束的這麼快。回京,似乎是在提醒著她,她想要避開的古代貴族婦女的生活,又回來了。
婆家、娘家、妯娌、下人、小妾、通房,這些通通隨著那些富貴權勢回來了,她和沉思齊的家被這些馬上就要衝淡的什麼都不是了。”
回京以後,我們別居單過吧。”沉思齊握著她的手說道,“侯府早晚是大哥和大嫂還有長生的,咱們找個小點的宅子,分出來單過吧。”
吳怡驚訝地回握沉思齊的手,“能——行嗎?”
那怕這一段話只是兩個人的痴心枉想,可是此刻沉思齊能懂她的心思,已經夠讓吳怡感動的了,沉思齊這話說的痴傻,吳怡話回的痴傻,有的時候真正喜歡的人,就是你願意跟她在一起說些傻話,辦些傻事的那個人。
“行。”
沉思齊點頭,“我原先覺得,我身邊的人該人人都好,人人都快活,人人都有福享,就那麼快快活活的陪著我一直到老,如令人長大了,心也變小了,我沉思齊何德何能,今生所願無非是父母康健,兒女平安,夫妻相守到老罷了,如今老爺太太有大哥夫妻奉養,我只需護好咱們這個小家就成了,回京以後,拼著太太罵我,我也要把保全接出來,我們安安穩穩的在京里自己的小日子。”
吳怡的鼻子一下子就酸了,也許女人就是這麼軟弱的生物,古代也好,現代也罷,求來爭去的無非是有個男人對她說,咱們一起生兒育女過自己的小日子罷了。
“好。”馬車在這一刻像是聖壇,她的那句好,竟像是連同現代的吳怡都嫁給了沉思齊一般,不管以後會有什麼樣的生活在等著她,這一刻她是幸福的。也許就像是許多婚姻一般,在後來會有小三、小四、會有背叛會有失望會有難過,至少在開始的時候一切是那麼的美好,兩個人是那麼真誠的希望彼此能相伴一生,吳怡把腦中現代人習慣的自我保護式的思維拋在腦後,無論怎麼樣,從這一刻起她要為自己的婚姻努力了。
沉思齊不知道吳怡腦中的這些亂糟糟的念頭,在他看來成親就是一輩子的事,兩個人兒女都有了三個了,相親相愛相守一世這個承諾他不會輕易說出口,說出來了就是一輩子要必須尊守的君子之約。
他不知道的是,這一切是那麼容易被擊碎——就在奉恩侯府為二爺沉思齊夫妻馬上就要回京而歡欣鼓舞的時候,災難的陰雲悄悄籠罩在了京城的上空,無論是貧家幼童還是重重深宅大院保護下的幼童,都開始生病。
大夫們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就確定了這場病是痲疹之疫,整個京城從上到下都因為這場疫情陷入了恐懼之中,錦衣衛緊閉城門禁止出入,街道上行人漸少,兒童更是絕跡,藥店裡的藥材一天一個價的漲,棺材鋪里的白皮小棺材賣得比成人的棺材快十倍。
吳怡他們是在半路上知道這事的,客棧的老闆娘見他們帶著孩子,詢問清楚是從山東回京的一家人,立刻告誡他們不要再往前走了,“我看你們也是富貴人家,可是這病卻不分窮富,兩個哥兒和姐兒還小,臨近京城池界怕是不能去了,總得要這場疫病過去再好前行。”
沉思齊和吳怡互視一眼,都第一個想起了保全——
“我家大兒子還在京里公婆家,這可怎麼是好——”
“這病也不是得上就要沒的,再說了小孩子看護好,不讓他輕易出門,哪裡就那麼容易生病,我小的時候得過痲疹,無錢醫治也熬過來了,若是富貴人家的孩子,吃得起藥的活下來的更多。”
老闆娘是個侃快人,“再說了,總要先顧好眼前的兩個小的,不能為救一個搭上兩個。”
兩個人沒辦法,也只得包下了客棧的一個小院子和幾間普通客房安置下來,吳怡在家守著兩個孩子,沉思齊則多在外邊,向來往的客商,打聽京里的消息。
客棧來往的人多,京城守得再嚴也有人有辦法往外逃,沉思齊每次回院子之前總要先淨了手換了衣裳,吳怡也是用生石灰撒滿了院子,又每天用酸薰蒸屋子,凡是要近身伺侯兩個孩子的僕役,都不許出院子。飯食都是在小廚房自己做,從外面買來的米、面、菜、肉都是送到院門口,連洗幾遍,做到全熟才能上桌。就是這樣,吳怡還是揪心不已,不知道京里的沈家,知不知道消毒常識,保全兒他能不能躲過這一場災劫。
沉思齊在外面聽來的消息越來越不樂觀,在外面說什麼的都有,有人說京裡面的白皮小棺材都賣脫銷了,家家戶戶都有死孩子的。有人說御醫院已經出了方子,又開了藥庫免費發藥,就是這樣疫情也沒控制住。還有人說往天遣報應上說,更不用說稀奇古怪的傳言種種了。客棧里若是來了從京城的方向過來的人,又都是京城的口音,連客棧的老闆娘都不許他們住店了,只是買他們些飯食,讓他們快走。
沉思齊和吳怡覺得整天像是在火上烤一樣,到了第二天終於忍不了了,“你在這裡守著孩子,我一個人往京里去,我小的時候生過痲疹,回到家裡總能照應一二。”
吳怡看看兩個孩子,又想著京里的保全兒,這也是唯一兩全其美的法子了,“你路上小心。”
她又把消毒的辦法寫了幾大張紙交給沉思齊,“不管保全兒有沒有染病,都要這樣每天做一遍,家裡的老人也都年齡大了,若是年輕時沒生過病,染上了可不得了,你也要多多照應,這份紙你再抄一份送到吳家,吳家……”
“我知道,兩家都是一樣的家裡人。”沉思齊點點頭,“你一個人也要多保重。”
“我哪就是一個人了,這不是還有一堆人陪著我呢嗎?”吳怡安慰著沉思齊。
“那我走了。”
沉思齊帶了銀子和在採買的藥材,一人一騎星夜兼程往京里趕,到了京城才知道,京里的情形比外面傳言的,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城門一天只開兩個時辰,許進不許出,米、面、菜、油等都是放在城門口,見物不見人的交易。
沉思齊進了城之後,只見街上的行人多是行色匆匆的成人,除了米鋪、藥鋪外面排滿了人之外,別的買賣都關了張,一路上見到數口抬著小棺材發喪的人家,他心裡更是揪得緊緊的,到了沈家卻見沈家大門緊閉,門前連一個看門的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