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按程咬金的想法,聖上今日該稱病。看吧,小內侍見到阿綠的時候嗷嗷往出跑,想來便是聖上原本欲上朝也會稱病躲避。

  這回真猜錯了,人家李總按時按點上朝來了,“可有卿家要上奏摺?朕今日身體有恙,若無事都告退吧。”

  看吧看吧,聖上就算來了也是外強中乾。程咬金眨巴著眼睛,等著瞧李世民怎麼遁走。

  亢奮的幾個強忍著,聖上沒說封爵的事情咱還不能跳出來。急死了,趕緊的呀,若是今日不說都不知道自己明日還有沒有膽量死諫。

  李世民見無人應答,居然主動挑起敏感話題,“昨日派去取經的人回來,當時有外臣在不好交流。孫行者是趙德言弟子,朕派他出去沿途記錄別國地形,你們也知道國書的事情,大家覺得給他什麼封賞好呀?”

  長孫無忌主動站出來,“微臣覺得不如去鴻臚寺任職,正好趁年輕再跟他師父學學。”這個建議十分有道理,也是讓孫行者往後繼承老師官位的意思,其實是想將縱橫家先困在鴻臚寺,別到處安插人嘚瑟。

  趙德言抬了抬眼皮,“望聖上成全。”他也是這個意思,貪多嚼不爛。

  皆大歡喜,李世民再次說道:“此行阿綠貢獻很大,若沒有他帶著的藥材,不能如此順利完成任務。我欲封阿綠為縣子無封邑,大家怎麼看?”

  臥槽,很多像程咬金一般等著李世民遁逃的人斯巴達了,聖上居然這麼有氣魄?!給豬封爵這樣的事情都說得出口,一向要面子愛護羽毛的人難道真的不在乎史書上怎麼記載這件事情了?!

  “求聖上三思,您可知道給狗封官的劉家子?便是他也只口頭上說說,縱觀歷史沒有給畜生封爵的!”

  滾丫,你才畜生呢!阿綠心想你居然敢嫌棄豬,小心老紙把你全家打成豬頭!

  聽到這聲吶喊,方才就做準備的趕緊提高警惕,得做到別擋人家路也別讓他們將聖上的視線帶過來。在出言御史衝出來的時候,周圍人第一時間給他讓開路,讓他一下子暢通無阻來到殿中央。

  “哦,若朕非要如此呢?”李世民氣死了,劉家子,有種直說劉宏的名字呀。

  “為大唐百姓,臣願以死相諫!若聖上偏要給豬封爵,微臣就撞死在這大殿上。”

  “朕的聖旨已經寫好,你若撞便撞吧。”

  那麼多人下決心,最後也就一個敢衝出來,這會兒聽李世民之言他很懵。對於聖上的了解,他不是最集思廣益善納諫言嗎?本來只是想做做樣子,既然聖上一意孤行欲成全咱的名聲,那豁出性命也值了。

  助攻,快步跑向柱子,瞄準,撞!

  有人,不,有豬比他快。阿綠跳起來將人給踩在蹄子下,你想出這個名,本豬可不想。歷史上幾乎每個朝代都有禍國妖妃、禍國jian臣、禍國昏君,難道本豬要成為禍國肥豬嗎?!

  見跟自己作對的御史出醜,李世民很好心情地大喘氣道:“朕之所以給阿綠封爵,全因為穆罕默德國主給朕的私信里寫到待阿綠為友,若阿綠不回大唐本想給他大片封邑的。在這種情況下阿綠毅然決然回來了,如此忠心耿耿的…豬,一個空頭爵位都捨不得?朕是這全大唐生命的國主,不拘對人。若之後誰能為百姓們立功,無論什麼種族都可封賞!”

  不愧是聖上,這麼一說形象立刻高大起來。原本會成為笑柄被人稱作昏君的事情,現在一弄可以作為流傳後的軼事來宣傳了。至於穆罕默德還給寫信了,你咋不早說?誒等等,咱沒看到信,也許是他信口開河呢。

  大家都慶幸,都虧沒跳出來。聖上絕對趁機整人呢,若他早早說出理由哪會有人作對。這是想告訴大臣們,尤其御史們,想拿朕青史留名,下輩子吧。再有,別總嘰嘰歪歪跟朕作對,看看眼前的啥下場。

  李世民這麼做主要因為官辦私塾的事情之前受阻,有王珏的幫助才終於在漣水縣成功運作第一個官辦私塾,前陣子他派人去各地陸續開私塾的時候在哪都遇到怪事,若說背後無人阻撓絕對是騙人。先用這個事情敲打一番,若不悔改別怪朕下死手。

  今天最得意的就是阿綠,下朝後他背著聖旨跟秦瓊走了,本豬今天不想見到王珏。

  第302章一倭不容二恪

  也不知道老師和師兄們都在幹嘛,想來今年是無法回家了,雖然阿娘很囉嗦……但……

  諸葛恪躺在海邊沙灘曬太陽,想著無聊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頭。若頭前被派來還成,聽兩個女師兄講行動起來很有趣。現在嘛,他每天做的是怎麼給租界區內的倭國百姓洗腦,怎麼幫助大唐過來的商隊發倭國戰爭財,當然最重要的還得看著李恪。

  能不能回去,什麼時候回去,取決於用多長時間搞定李恪。距離大臣們為李恪來倭國的事情爭執已經過去半年,期間諸葛恪多次接到王珏來信給他講述大唐發生的事情。除了按時到來的商隊,經過篩選的儒生們前幾日也順利抵達。

  得,件件事情都得他操心,諸葛恪從沙灘上爬起來伸個懶腰開始往城裡走,一直在海灘上守衛保護他安全的王家僕從和各大臣親兵趕緊跟上。嘖嘖,平日在南山的時候不覺得什麼,跟諸葛郎君出來幾個月才真正見識到他的厲害。

  甭管人家武力值如何是否需要咱保護,憑著諸葛恪自到倭國後頻頻使出的手段就讓他們心理發緊,無論是主子派遣的任務還是諸葛恪本身的能力都讓這些人不敢怠慢。

  沒人敢拿面前笑眯眯的郎君當綿羊,他可是僅用三個月就成功從李恪處奪。權控制住整個租界區。

  進城,一個倭國婦人抱著孩子迎面走來,“諸葛郎君,感謝您的慷慨,願菩薩保佑您平安。”

  “娃娃身體大好了?我看他的年齡可以啟蒙,不若送孩子去咱們剛成立的書院讀書,我們聖上說全當歷練學者,在倭國授課不收費。這些來授課的學者都是出門歷練,他們往後還要回大唐去。旁的不說,若孩子學好了,往後可以自己開書院收徒授課,也不用再為他的前途擔憂。”

  便是不收學費孩子讀書也要些花銷,但是想想也只有他們租界區百姓能學到唐人的知識,婦人一咬牙決定送孩子去學習。見諸葛恪滿面真誠,並沒有因身為名士弟子和租界區管理人而跋扈,婦人衷心說道:“感謝唐皇將諸葛郎君派來倭國,願菩薩保佑他福壽綿綿。”

  諸葛恪的表情更加真誠,他感慨道:“我代聖上謝謝你,都是因為倭國百姓如你一般崇敬我們聖上,他才會遠在大海的另一邊還想著倭國百姓們。”

  想想因為戰亂導致民不聊生,只有租界區內因為唐人從大唐運來糧食低價賣給倭國百姓,才有他們如今的安穩幸福日子。說句心裡話,戰亂後租界區百姓的日子可比原來作為舒明天皇子民的時候好多了。

  想到此處,婦人眼睛有些濕潤,愈發虔誠地說道:“可惜寺廟還沒建好,我定要日日去燒香保佑唐皇平安。”

  “佛祖自在人心,有心意就好,不要過於拘泥。若我們聖上知道百姓因為他勞累、耽誤自己的生活,定會怪我沒治理好地方。”

  “唐皇真是……若我是大唐子民就好了!”

  送走一個前日幫她孩子治病的婦人,迎面又走來一群礦工,“見過諸葛郎君,都虧有大唐庇護我們才能吃飽飯,近來工友們商量欲做點什麼感激唐皇,只是我們見識有限……”

  往書院走的路上,諸葛恪開始跟工人們探討怎麼對李世民表達謝意。到書院門口,耐心送走千恩萬謝的礦工們,諸葛恪才帶著一群跟班走進書院。

  方才那些場景護衛們已經看麻木,他們雖然在大唐不是上層人士,但被派遣出來的時候多少都被主家透露過一些消息。唐人在倭國所做的每件事都不懷好意,然而屢次派出的人無論有意還是無意都能做到讓倭國人感激,不知該自豪還是該冒冷汗。

  通過在倭國的這幾個月,護衛們對聖上和大佬們從側面有了新認識,暗道多虧咱們這些小嘍囉不用跟他們為敵。尤其王縣公,弟子各個妖孽,嚇死人了簡直。

  王家僕從也只是比旁人稍淡定,想想平日諸葛恪在南山的樣子再對比他到達倭國後偽裝的樣子,汗毛都豎起來了。若不知道底細,光看諸葛恪真是再好不過的一方官吏。之前還擔憂若諸葛郎君名聲太盛是否會遭到猜忌,哪知人家賊精,嘴邊時時說著我們聖上如何如何。

  諸葛恪腦門後面沒長眼睛,他做很多事情不避諱護衛們就是展示能力和用行動震懾。除了王家僕從,護衛都是大佬們送的,之後能不能讓人歸心可就要看自己本事了。倭國天高皇帝遠,主要目的還是跟也帶著跟班的李恪爭權,諸葛恪不得不頻頻使出手段。

  好在祖傳的智商不差,後天培養的技能也不厲害,通過博弈已經□□。關於小可憐李恪稍後再說,諸葛恪背後沒長眼睛,不知道護衛們又在心裡嘀咕他。稍得意對倭國人洗腦的成果,便全心投入做下件事情。

  書院課程每上五日休一日,今日是開課來的第一個休息日,教師們邊圍坐在一起聊天邊等待諸葛恪到來。他剛進屋就被教書先生們給圍住了,作為小書院院長的孔德雲說道:“諸葛郎君可來了!我們方來倭國,不知道有沒有什麼課程內容需要改進,如今大家都等著跟您聊聊才能安心。”

  孔德雲是孔穎達的子侄輩,派他出來除了拿資歷也是監視教書先生們是否有歪心,他們是否教了不該教授的內容。雖然這些人被派來前都通過奇葩考試篩選,但也保不齊有包藏禍心的聰明人混進來。

  百家派與儒家交好,王珏私下裡告知孔穎達,諸葛恪已經掌握住租界區。這不孔德雲到倭國後第一時間亮出身份拿著孔穎達和王珏的書信拜山頭,對於不想在倭國久留又惦記著不走空想帶回功績的諸葛恪來說,自然是這些人做得越好對他越有利。

  於公於私都該好好幫忙,想通這點諸葛恪對教書先生們很是關照,他們到達的次日就將住處和書院安排妥當。原本有人覺得條件簡陋,瞅瞅諸葛恪自己也是這個待遇,大家就知道此地如此並非人家故意怠慢。

  離開長安前王珏就跟諸葛恪聊過之後可能進行的舉措,讓他心裡有個普,關於傳播‘儒家’文化的重要一步諸葛恪自然了解。這不開課的頭幾天他也經常去聽,不過每次都在窗子外面蹲著偷偷聽,若明晃晃走進教室那不去也罷。

  不說水平如何,經過初略觀察這些人都符合篩選要求。比如說第一日的課,上學之初肯定是學寫字嘛,認字的教材由王珏親自編寫。諸葛恪聽著都是佛家小故事,類似三字經的模式講出來,他這麼聰明的人一下子就猜到自家老師什麼意思。當時諸葛恪還想著,也不知道阿綠他們是否回來了,看來老師是等著急了,這不最近開始有意無意說佛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