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頁
給慕容伏允氣得,本身就人心不穩還有這種沒打就立刻諫言求和的膽小鬼。通常遇到這種情況,只要有點腦子的□□者舉動大多相同,“拉出去砍了,還有誰要求和?!”
聽著殿外的殺豬一般嘶號聲,自然無人再敢多言。至於從屋內走出去私下裡再做什麼,只要避諱點大王就可以了,什麼都不做的是傻瓜。
慕容伏允很滿意無人再敢挑戰他的威嚴,迅速派出幾個大將領軍到唐人攻來的各地方退敵。
戰爭初時於唐軍很有利,由於是突襲再加上兵器優良很多,簡直一面倒的局勢。收到一份份不錯的戰報,大唐朝堂上眾人也很開懷。李世民最開心,一掃先前八百里加急信件帶來的晦氣。
所謂的晦氣,完全是自找氣受。當時送信的小將到來,李世民看到段志玄的信很氣憤。他讓內侍讀完奏摺內容,面無表情問道:“諸位認為如何?”
此舉完全為考驗朝臣,看大臣們的想法是否與自己相同,甚至是否能跳出隱藏的腦殘患者。誰知他話音剛落,魏徵立刻站出來了,“回聖上,微臣認為十分不妥。縱觀歷史,只有國力羸弱者才將公主嫁到蠻夷之地。至於說兩方交好,如果不是藉口就是昏庸。”
平日不大說話的虞世南也參與了一下,“微臣附議。不說吐谷渾長期騷擾我國邊境毫無和親的誠意,便是要和親也該他們送人過來。”
這個話題程咬金喜歡,他的話十分有道理,“並非我們欺負人,實在是生活環境不同。我們的公主過去是受苦,他們的人過來是享福,若實在想聯姻不若讓吐谷渾王子久居長安。”
大臣們的話十分合乎李世民心意,之所以心塞是因為大家的看他的眼神。似乎如果不是朝臣們接二連□□對,他就會將閨女嫁到吐谷渾一樣。再看奮筆疾書的起居郎,氣得李世民好幾頓飯都沒吃好。
這不,直到連連利好奏報到來,李世民才忘記之前的憋屈。也是在接連的八百里加急到來,百姓們才知道原來不要臉的想娶我們大唐公主,原來我們已經派兵過去收拾他們了。百姓們集體撇嘴,自從年末大戲開始,感覺大家都有點跟不上熱話題呢。
好在接下來的大消息是咱們百姓先發現的,有遊俠兒快馬來到長安傳八卦,出使倭國的最後幾人回來了。其中有王縣公的友人和徒兒,他們稍後就會到達長安。
聽得消息,王李氏振奮著帶領兒媳婦準備吃食和日常用具。
“也不知道他們在外面吃的好不好,人是胖了還是瘦了。不說王大郎,那兩個小傢伙肯定長高了。快讓繡娘停下手中活計,先做些衣服出來準備著。”
“娘,要準備多大的衣裳呢,也不知孩子到底長了多少。”
“你跟我這麼長時間都沒學聰慧,讓她們別封袖口,等孩子回來一量不就知道了。到時候剩下最後一個步驟還不好做,孩子第二日就能穿上新衣裳。”
“還是娘聰明,媳婦這就去辦!”
王珏和孟襄原本是要進屋的,在門口聽到王李氏和王劉氏的神對話後,倆人迅速撤離。本來就是想問問都準備些什麼,用不用他倆幫忙。兩個小輩倒不用他們忙乎,主要平輩相交的王熙然也回來了,這讓兩人都很激動,少了他謀划起事情都不暢快。
結果發現王李氏太厲害,他倆完全就是多餘的人,還是將自己打理好吧。
如今就是這種情況,滿長安都知道王熙然他們回來了。大家都等著迎接,百姓們想看看他們帶回什麼新鮮物件或者大消息,大唐君臣則恨不得親自出城去迎一迎。從他們的往常送回的奏摺來看,倭國之行的任務真是完成的又快又好,便是趙德言這樣慣來擅長臥底的外交家都免不了稱讚了幾次。
千呼萬喚始出來,原本以為他們次日就能到,誰知道隔日才出現在長安。倒是那個送回消息的遊俠兒比較開心,瞅瞅咱這速度。他也不算完全為了八卦,消息賣給《晉江文學報》賺了好大一筆銀錢呢。
在經過南山村的時候,王熙然順勢將行李放在山下的宅子裡。好在他們是天剛蒙亮的時候到達,趁沒人注意到,周齊悄悄送一人到山頂。
他們只來得及跟南山村民寒暄一二,放完行李後便攜著王珏和孟襄往長安去。剛回來,料想君臣眼巴巴等著呢,得先跟聖上匯報此行情況。王熙然激動於當日跟聖上討要的賞賜終於要兌現,兩個小的則急於炫耀自己的功勞,他們畢竟年齡不大並且頭次離家完成如此危險又重要的任務。
便是被孟襄教導得比較穩重的墨久也忍不住激動,歸唐後他可是離開墨家遠行完成任務的第一人。固然被學派推薦去朝中任職很不錯,但能因如此經歷得來的職位才更好,畢竟年輕人都想靠著自己闖出名堂來。
各人懷著不同的心思從南山往長安去,王熙然和王珏、孟襄三人做著短暫的交流。許久不見的相逢要等等再說,狼狽三人組是借著路上這段時間互通消息以及在等會可能會商討的事情上做到口風一致。
順利到達長安,這麼一大早已經有很多百姓等在城門口看熱鬧。由於要商討事情故此王珏他們並未全速趕路,眼瞅著很多南山村民快速超過他們去長安傳遞消息,一進城就被圍住的情況早被大家料到。
比起王熙然和墨久,常在坊間晃的武照和周齊跟百姓們更為熟悉。往常百姓們都是圍著王珏轉悠,這次目光都集中在了兩個女娃身上。
“只說武娘子被王縣公派出去執行任務,這麼些年未見怪讓人想念的。”
“回來就好,瞧著周娘子和武娘子都長高了,人也比以前壯實,還有點黑……”
上面那位說不下去了,瞅倆孩子明顯是吃過苦的樣子。當年還未覺得什麼,這會兒看倆女娃的樣子,百姓們皆好奇王珏派她倆做什麼任務去了。
武照和周齊既感動又尷尬,就怕百姓們她倆幹啥去了,未得聖上准許肯定不能說,但是不說又感覺對不住關心她們的百姓。就在這個時候,慣常不走尋常路的救世主出現了。
“嗚嗚嗚,媳婦,我想死你了!”
周齊愣愣地看著高出她半頭的房遺愛撲過來,並未躲閃。兩個定親的娃,一個眼圈通紅嗷嗷叫,一個懵懵噠之後也是憋紅了臉,圍觀百姓們引起一陣善意的鬨笑。
第292章同姓不婚
光天化日,便是再定過親也不好這麼摟摟抱抱,周齊又不願當眾落房遺愛面子,遂求救般看向王珏。沒等王珏出言,站在人群中看著倆娃得意笑著的盧氏走過來,“遺愛,你爹爹已經去面聖,還是快些讓大家進宮吧。咱們先去南山,等他們辦完正事再細聊。”
房遺愛本想跟著進宮呢,被盧氏拉扯著暗中擰了胳膊,到底乖乖聽話眼巴巴看著一行人往皇宮方向走去。盧氏松出一口氣,雖然二子最近懂事很多,但常言道君威難測,誰知道遺愛進宮會不會突然又說些奇怪的話。
知道王大郎和兩位女師兄歸來,見房遺愛並未跟去皇宮,程處默幾個也隨著盧氏先一步去南山,準備幫忙置備之後的宴席。路上遇到聞訊趕來的武家人,盧氏熱情邀請著他們一同去南山。
得到王大郎歸來並進城的消息,大臣們第一時間往皇宮趕,等王珏他們進宮時所有演員已經到齊。瞧著殿內眾人表情都很到位,王珏感嘆果真都是影帝級選手,給李世民拜禮的時候暗道一聲:開機!
李世民滿面歡喜,他仔細觀察王熙然四人一番,感慨著說道:“你們為了大唐在倭國冒險,朕本想著要三年才能完成任務,沒想到你們既提前歸來又將事情辦得夠漂亮,不愧是我大唐的良才。”說完看向周齊和武照,“這兩個小的最不容易,小小年紀離開老師和親人,武藝高強、膽大心細,朕每每讀者你們送上的奏摺都振奮。就是沒少吃苦,看著黑了瘦了……”
大唐百姓不愧是李世民的鐵桿粉絲,說著說著完全往一個路線發展。瞅著李世民像是要往家常模式發展,心裡有事兒的孔穎達忍不住出言道:“聖上,他們立功歸來合該準備宴席,咱們還是先說說倭國的事情?”意思等你設宴的時候再嘮家常收買人心。
李世民輕咳一聲,臉皮厚得完全看不到尷尬之色,“孔祭酒言之有理,你們來說說此次出使倭國的過程。”
雖然大家已經從一份份奏摺中大概了解這四人在倭國做了什麼,但是無論是形式還是為了後續再安排計劃,最好聽正主從頭到尾詳細講一講。畢竟奏摺能寫進去的內容有限,這種不出兵力算計它國於水深火熱的事情大家都樂意聽,主要很多人都參與制定計劃貢獻良策。
此話正中下懷,王熙然內里的芯子畢竟年過半百,他早就能做到寵辱不驚。這輩子人家就是準備賴在南山養老的,故此不需要博得什麼關注,他將機會讓給周齊、武照、墨久三人,讓他們一起來回答李世民的問題。
見王熙然一副無所謂的閒散樣子,長孫無忌等還算了解他的人暗道李世□□氣好。若沒有王珏等外在因素影響,王熙然這種人早就跑哪個風景好的地方待著去了。明擺著,他就是那種有才名傳出又屢召不起的人,自古以來這種人動不得又讓人恨得牙痒痒。
王熙然上輩子也不是不爭,若不然哪能連任三朝不倒。如今心理年齡在那,沒想到竟被長孫無忌等人當成隱士了。就這麼的,大佬們邊隱晦觀察王熙然,邊聽三個小年輕講著倭國混亂行動。
在倭國這段時間別的沒學會,由於成日關注小說家,他們都快成段子手了。待三人用李晉江講故事的模式炫耀著說完,殿內已經有很多人忍不住擊掌叫好,其中以面色漲紅咧大嘴的李世民最甚。
見事情終於說完,一向淡定的孔穎達再次忍不住站出來,“聖上,之前說好教化之事可能行動了?”
李世民有些猶豫,“……這,咱們在倭國只占了三個城,會不會太早?可會讓倭國人察覺出端倪?”
王熙然自信一笑,好處沒拿到手的時候他也不介意表現一下,“我們在倭國的時候經常與百姓接觸,察覺到倭國百姓崇拜大唐文化,我們便在閒暇的時候教他們識大唐文字。畢竟那三城百姓現今歸咱們管,在倭國百姓的多番懇求下,我們臨走的時候答應過回國後會儘量說服聖上准許他們學習大唐文化。”
說得容易,仿佛一切都是巧合一樣。然而想想倭國正在遭遇戰亂,便是暫時在唐人的地盤也必然人心惶惶,如此情況下倭國百姓怎麼會想著學習。定是毫無痕跡地引導才如此,能做到讓對方求咱們施行計劃,哪裡會引起倭國各勢力的警惕。
聽著殿外的殺豬一般嘶號聲,自然無人再敢多言。至於從屋內走出去私下裡再做什麼,只要避諱點大王就可以了,什麼都不做的是傻瓜。
慕容伏允很滿意無人再敢挑戰他的威嚴,迅速派出幾個大將領軍到唐人攻來的各地方退敵。
戰爭初時於唐軍很有利,由於是突襲再加上兵器優良很多,簡直一面倒的局勢。收到一份份不錯的戰報,大唐朝堂上眾人也很開懷。李世民最開心,一掃先前八百里加急信件帶來的晦氣。
所謂的晦氣,完全是自找氣受。當時送信的小將到來,李世民看到段志玄的信很氣憤。他讓內侍讀完奏摺內容,面無表情問道:“諸位認為如何?”
此舉完全為考驗朝臣,看大臣們的想法是否與自己相同,甚至是否能跳出隱藏的腦殘患者。誰知他話音剛落,魏徵立刻站出來了,“回聖上,微臣認為十分不妥。縱觀歷史,只有國力羸弱者才將公主嫁到蠻夷之地。至於說兩方交好,如果不是藉口就是昏庸。”
平日不大說話的虞世南也參與了一下,“微臣附議。不說吐谷渾長期騷擾我國邊境毫無和親的誠意,便是要和親也該他們送人過來。”
這個話題程咬金喜歡,他的話十分有道理,“並非我們欺負人,實在是生活環境不同。我們的公主過去是受苦,他們的人過來是享福,若實在想聯姻不若讓吐谷渾王子久居長安。”
大臣們的話十分合乎李世民心意,之所以心塞是因為大家的看他的眼神。似乎如果不是朝臣們接二連□□對,他就會將閨女嫁到吐谷渾一樣。再看奮筆疾書的起居郎,氣得李世民好幾頓飯都沒吃好。
這不,直到連連利好奏報到來,李世民才忘記之前的憋屈。也是在接連的八百里加急到來,百姓們才知道原來不要臉的想娶我們大唐公主,原來我們已經派兵過去收拾他們了。百姓們集體撇嘴,自從年末大戲開始,感覺大家都有點跟不上熱話題呢。
好在接下來的大消息是咱們百姓先發現的,有遊俠兒快馬來到長安傳八卦,出使倭國的最後幾人回來了。其中有王縣公的友人和徒兒,他們稍後就會到達長安。
聽得消息,王李氏振奮著帶領兒媳婦準備吃食和日常用具。
“也不知道他們在外面吃的好不好,人是胖了還是瘦了。不說王大郎,那兩個小傢伙肯定長高了。快讓繡娘停下手中活計,先做些衣服出來準備著。”
“娘,要準備多大的衣裳呢,也不知孩子到底長了多少。”
“你跟我這麼長時間都沒學聰慧,讓她們別封袖口,等孩子回來一量不就知道了。到時候剩下最後一個步驟還不好做,孩子第二日就能穿上新衣裳。”
“還是娘聰明,媳婦這就去辦!”
王珏和孟襄原本是要進屋的,在門口聽到王李氏和王劉氏的神對話後,倆人迅速撤離。本來就是想問問都準備些什麼,用不用他倆幫忙。兩個小輩倒不用他們忙乎,主要平輩相交的王熙然也回來了,這讓兩人都很激動,少了他謀划起事情都不暢快。
結果發現王李氏太厲害,他倆完全就是多餘的人,還是將自己打理好吧。
如今就是這種情況,滿長安都知道王熙然他們回來了。大家都等著迎接,百姓們想看看他們帶回什麼新鮮物件或者大消息,大唐君臣則恨不得親自出城去迎一迎。從他們的往常送回的奏摺來看,倭國之行的任務真是完成的又快又好,便是趙德言這樣慣來擅長臥底的外交家都免不了稱讚了幾次。
千呼萬喚始出來,原本以為他們次日就能到,誰知道隔日才出現在長安。倒是那個送回消息的遊俠兒比較開心,瞅瞅咱這速度。他也不算完全為了八卦,消息賣給《晉江文學報》賺了好大一筆銀錢呢。
在經過南山村的時候,王熙然順勢將行李放在山下的宅子裡。好在他們是天剛蒙亮的時候到達,趁沒人注意到,周齊悄悄送一人到山頂。
他們只來得及跟南山村民寒暄一二,放完行李後便攜著王珏和孟襄往長安去。剛回來,料想君臣眼巴巴等著呢,得先跟聖上匯報此行情況。王熙然激動於當日跟聖上討要的賞賜終於要兌現,兩個小的則急於炫耀自己的功勞,他們畢竟年齡不大並且頭次離家完成如此危險又重要的任務。
便是被孟襄教導得比較穩重的墨久也忍不住激動,歸唐後他可是離開墨家遠行完成任務的第一人。固然被學派推薦去朝中任職很不錯,但能因如此經歷得來的職位才更好,畢竟年輕人都想靠著自己闖出名堂來。
各人懷著不同的心思從南山往長安去,王熙然和王珏、孟襄三人做著短暫的交流。許久不見的相逢要等等再說,狼狽三人組是借著路上這段時間互通消息以及在等會可能會商討的事情上做到口風一致。
順利到達長安,這麼一大早已經有很多百姓等在城門口看熱鬧。由於要商討事情故此王珏他們並未全速趕路,眼瞅著很多南山村民快速超過他們去長安傳遞消息,一進城就被圍住的情況早被大家料到。
比起王熙然和墨久,常在坊間晃的武照和周齊跟百姓們更為熟悉。往常百姓們都是圍著王珏轉悠,這次目光都集中在了兩個女娃身上。
“只說武娘子被王縣公派出去執行任務,這麼些年未見怪讓人想念的。”
“回來就好,瞧著周娘子和武娘子都長高了,人也比以前壯實,還有點黑……”
上面那位說不下去了,瞅倆孩子明顯是吃過苦的樣子。當年還未覺得什麼,這會兒看倆女娃的樣子,百姓們皆好奇王珏派她倆做什麼任務去了。
武照和周齊既感動又尷尬,就怕百姓們她倆幹啥去了,未得聖上准許肯定不能說,但是不說又感覺對不住關心她們的百姓。就在這個時候,慣常不走尋常路的救世主出現了。
“嗚嗚嗚,媳婦,我想死你了!”
周齊愣愣地看著高出她半頭的房遺愛撲過來,並未躲閃。兩個定親的娃,一個眼圈通紅嗷嗷叫,一個懵懵噠之後也是憋紅了臉,圍觀百姓們引起一陣善意的鬨笑。
第292章同姓不婚
光天化日,便是再定過親也不好這麼摟摟抱抱,周齊又不願當眾落房遺愛面子,遂求救般看向王珏。沒等王珏出言,站在人群中看著倆娃得意笑著的盧氏走過來,“遺愛,你爹爹已經去面聖,還是快些讓大家進宮吧。咱們先去南山,等他們辦完正事再細聊。”
房遺愛本想跟著進宮呢,被盧氏拉扯著暗中擰了胳膊,到底乖乖聽話眼巴巴看著一行人往皇宮方向走去。盧氏松出一口氣,雖然二子最近懂事很多,但常言道君威難測,誰知道遺愛進宮會不會突然又說些奇怪的話。
知道王大郎和兩位女師兄歸來,見房遺愛並未跟去皇宮,程處默幾個也隨著盧氏先一步去南山,準備幫忙置備之後的宴席。路上遇到聞訊趕來的武家人,盧氏熱情邀請著他們一同去南山。
得到王大郎歸來並進城的消息,大臣們第一時間往皇宮趕,等王珏他們進宮時所有演員已經到齊。瞧著殿內眾人表情都很到位,王珏感嘆果真都是影帝級選手,給李世民拜禮的時候暗道一聲:開機!
李世民滿面歡喜,他仔細觀察王熙然四人一番,感慨著說道:“你們為了大唐在倭國冒險,朕本想著要三年才能完成任務,沒想到你們既提前歸來又將事情辦得夠漂亮,不愧是我大唐的良才。”說完看向周齊和武照,“這兩個小的最不容易,小小年紀離開老師和親人,武藝高強、膽大心細,朕每每讀者你們送上的奏摺都振奮。就是沒少吃苦,看著黑了瘦了……”
大唐百姓不愧是李世民的鐵桿粉絲,說著說著完全往一個路線發展。瞅著李世民像是要往家常模式發展,心裡有事兒的孔穎達忍不住出言道:“聖上,他們立功歸來合該準備宴席,咱們還是先說說倭國的事情?”意思等你設宴的時候再嘮家常收買人心。
李世民輕咳一聲,臉皮厚得完全看不到尷尬之色,“孔祭酒言之有理,你們來說說此次出使倭國的過程。”
雖然大家已經從一份份奏摺中大概了解這四人在倭國做了什麼,但是無論是形式還是為了後續再安排計劃,最好聽正主從頭到尾詳細講一講。畢竟奏摺能寫進去的內容有限,這種不出兵力算計它國於水深火熱的事情大家都樂意聽,主要很多人都參與制定計劃貢獻良策。
此話正中下懷,王熙然內里的芯子畢竟年過半百,他早就能做到寵辱不驚。這輩子人家就是準備賴在南山養老的,故此不需要博得什麼關注,他將機會讓給周齊、武照、墨久三人,讓他們一起來回答李世民的問題。
見王熙然一副無所謂的閒散樣子,長孫無忌等還算了解他的人暗道李世□□氣好。若沒有王珏等外在因素影響,王熙然這種人早就跑哪個風景好的地方待著去了。明擺著,他就是那種有才名傳出又屢召不起的人,自古以來這種人動不得又讓人恨得牙痒痒。
王熙然上輩子也不是不爭,若不然哪能連任三朝不倒。如今心理年齡在那,沒想到竟被長孫無忌等人當成隱士了。就這麼的,大佬們邊隱晦觀察王熙然,邊聽三個小年輕講著倭國混亂行動。
在倭國這段時間別的沒學會,由於成日關注小說家,他們都快成段子手了。待三人用李晉江講故事的模式炫耀著說完,殿內已經有很多人忍不住擊掌叫好,其中以面色漲紅咧大嘴的李世民最甚。
見事情終於說完,一向淡定的孔穎達再次忍不住站出來,“聖上,之前說好教化之事可能行動了?”
李世民有些猶豫,“……這,咱們在倭國只占了三個城,會不會太早?可會讓倭國人察覺出端倪?”
王熙然自信一笑,好處沒拿到手的時候他也不介意表現一下,“我們在倭國的時候經常與百姓接觸,察覺到倭國百姓崇拜大唐文化,我們便在閒暇的時候教他們識大唐文字。畢竟那三城百姓現今歸咱們管,在倭國百姓的多番懇求下,我們臨走的時候答應過回國後會儘量說服聖上准許他們學習大唐文化。”
說得容易,仿佛一切都是巧合一樣。然而想想倭國正在遭遇戰亂,便是暫時在唐人的地盤也必然人心惶惶,如此情況下倭國百姓怎麼會想著學習。定是毫無痕跡地引導才如此,能做到讓對方求咱們施行計劃,哪裡會引起倭國各勢力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