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孫樂聽得背脊直冒冷氣,神色間一片凜然,如此陰狠、有違天和的毒計竟然也想得出來,倏忽之間,孫樂又激泠泠地打了個冷顫,回頭望著兀旭列,兀旭列會答應赤龔允這個建議嗎?孫樂吸了口冷氣,鄭重地勸道:“單于,這種事一旦傳揚出去,對單于的人望有很大的影響啊!”
赤龔允腮邊的肌肉微微抽搐一下,臉色看上去顯得格外的陰森,凝聲說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又何必效那婦人之仁?”
孫樂急道:“可那畢竟是四萬多條人命啊!如何下的去手呢!”
赤龔允道:“單于,這個辦法不但可以節省我軍糧糙開支,還可以挑起阿蘭人對呼揭的復仇之心,如果單于因勢誘導加以利用,便可以通過討伐呼揭淬鍊出一支忠心耿耿而又驍勇善戰的虎狼之師,可謂一舉而兩得,那個時候就不必擔心阿蘭籍的將士會反水了。”
“這個……”兀旭列輕輕支吾了一聲,既沒有表示反對,也沒有明言採納赤龔允這個建議。
“呼揭人鐵了心的想要和匈奴為敵,我軍正好可以藉助呼揭人之手。”赤龔允眸子裡掠過一絲詭詐如狐的笑意,已經隱隱揣摩到了兀旭列的心思,滅了阿蘭,匈奴下一個目標就是呼揭了,只有滅了呼揭,匈奴才算在北方站穩腳跟,才有餘力南下吞併中亞諸國。
濣難故地,綿綿不息的號角聲以及令人窒息的戰鼓聲中,一隊隊頂盔冠甲的士兵從軍營里浩浩開出,進至校場上列陣。
黝黑冰冷的鐵甲匯聚成一片翻騰的黑浪,一排排鋒利的長槍直刺長空,宛若野獸的獠牙,讓人望而生畏。
校場的閱兵台上,阿蘭王披頭散髮、神情慘澹,被牢牢地縛於十字架之上,腦袋無力地耷拉在一側,眼神一片木然。阿蘭王的嘴角凝結著一塊血痂,嘴唇嚅動間,仍有殷紅的血絲從嘴角滑落。
一騎如風疾馳而來,奔至閱兵台下始狠狠的一勒馬韁,雄健的坐騎頓時人立而起,昂首發出一聲嘹亮至極的長嘶,兩隻碩大的鐵蹄騰空一陣亂踢,兀旭列威風凜凜的跨騎在閃電背上,獵獵狂風盪起身後黑色的披風,啪啪作響。
騰空的鐵蹄狠狠踏落,重重叩擊在冰冷的地面上,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恰如一記喪鐘敲在阿蘭王的心頭,阿蘭王無力的抬起頭來,散亂的目光透過凌亂的髮絲看到了那魔鬼般雄壯,野獸般狂野的背影。
“咯吱……”腳步踩過積雪的清脆聲中,兀旭列在赤龔允、孫樂以及左谷蠡王、楚弱諸將地護衛下慢慢登上閱兵台。
狂吹的北風盪起閱兵台上頂那杆大旗,激盪的旗面不停地拍打著兀旭列陰冷的臉龐,仿佛正在響應兀旭列,肅立閱兵台下的三軍將士頃刻間便被兀旭列的動作煽起了心中的仇恨,紛紛跟著聲嘶力竭地大吼起來:“殺了他……”
士兵們嘹亮的號子聲響徹雲霄,邊喊邊以手中的長槍頓時,發出整齊劃一的撞擊聲,猶如祭祀一般莊重,令人窒息的殺氣在校場上空激盪翻滾,久久不息。
兀旭列悠然高舉手臂,眼睛裡掠過一抹令人心悸地寒意,肅立閱兵台下的三軍將士頓時噤聲,嘹亮激盪的吶喊聲便像是被人以刀切斷般嘎然而止,成千上萬雙殺機流露的目光卻頃刻間聚焦到了兀旭列身上。
一陣清越的金鐵磨擦聲中,兀旭列緩緩抽出了腰際的佩劍,此時正好烏雲散去,殘陽的餘輝照在冰冷的劍刃上,幽寒的反光刺到了阿蘭王臉上,阿蘭王的臉色一片死灰,綻裂的嘴唇正在不停地囁嚅著,卻已經永遠說不出話來了。
兀旭列猛地踏前一步,一手捋住阿蘭王滿頭亂髮往上使勁一提,阿蘭王耷拉下來的腦袋便被輕易地提了起來,又見寒光一閃,兀旭列手中利劍已經橫在了阿蘭王的脖子上,倏忽之間,阿蘭王的右手輕輕一拉。
利刃割破皮肉的刺耳聲中,阿蘭王的頸項頃刻間被割開,露出一道深深的血槽,慘白的皮肉像張開的魚嘴般綻裂開來,但是很快,滾燙的血液便從綻開的傷口裡一股股地激濺而出,隨著血液的流失,阿蘭王的眼神慢慢黯淡下來,接下來,阿蘭籍的將士們輪流登台,每人都會給阿蘭王留下一個記號,似乎這就是他們給兀旭列和匈奴的投名狀,只有這樣,才能讓匈奴的人相信他們……
孫樂看到這裡,痛苦的閉上了眼睛,眉頭緊皺,經歷過征戰中亞、西亞、東歐各地的歷次大小戰爭,看慣了多次的殺人場面,被殺的有男有女,甚至如赤龔允建議那般,必要時連老弱婦孺都不放過,雖然其他人都已經由害怕到麻木了,見慣不驚,但孫樂畢竟是女人,是謀士。她還是沒有那樣的魄力和手腕去下這樣的決心和手段,所以她也開始感覺到單于和她之間的那種疏離感了。而且漸漸地孫樂也發現現在單于經常問計於赤龔允而非她,並且將她當初設計的連弩、雪橇戰車、震天雷等等統統用於對付其他部落的戰爭和殺戮。儘管糙原上的規則是有實力者居大,只有牛羊、財寶、女人等等對這些人蠻人有吸引力,包括匈奴的女子中的一部分在戰爭中也逐漸變得殘酷和冷漠,畢竟要生存只有變得強大。孫樂也一次次在心裡問自己“是我錯了嗎?當初是不是不該答應格桑布首領扶助這位四世子呢?唉……”
孫樂再次想到了隱居,出於報答格桑布頭領的收留與資助,她答應了助其與其子統一各部,但是後來的形勢變化很快,兀旭列的野心和抱負是令人驚訝的,尤其是現在的兀旭列已不復當初那個聰明善良的四世子了,是的,是權力和地位改變了他,也是責任感和重擔改變了他,他不得不承擔起這個重任。然而,現在呢?
孫樂想到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古訓,於是開始了新的抉擇……
(匈奴制,單于以下有左、右賢王,由單于子侄或王族子弟擔任,為單于位第一、第二順位繼承人,左、右賢王以下有左、右谷蠡王,相當於左、右丞相或文、武丞相,代單于行國事,左、右谷蠡王以下有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須都侯,為八大萬戶,統率匈奴八部。)
第8章尾聲
三年後,匈奴已然統一了塞外北方大漠各部,偶然的一次追逐羚鹿的狩獵,讓他們發現了原來跨過鐵勒河,那一邊居然是一望無垠的廣袤大平原,水糙豐美,這對於遊牧部落的人而言是有極大誘惑力的,不過糙原那邊早已是有主人的土地了,不過對於這群糙原狼來說,有主的土地也可以易主,只要你有實力奪過來。於是,響徹糙原的呼號便是:“我們要打過去,直到天涯海角,世界盡頭,要讓那些人發抖,要讓那邊的土地歸屬匈奴。”孫樂知道,蝴蝶扇動翅膀的效應被她提前了,眼前的匈奴,像極了後世的蒙古。還有了那些武器和戰術,不知是福是禍。不過孫樂知道,沒有永遠的強者,上天是公平的,一定的時候便會用另一種方式來打破現狀,重新歸於平衡。
而她與單于和其他謀臣之間的嫌隙也在加大,畢竟女人在那樣的群體裡要麼變得冷血,要麼就只有離開。孫樂選擇了後者。而陪伴她的已然是她的弱兒,儘管現在的弱兒還是沒能回憶起以前的事,但還是保留著和孫樂之間的一種默契,只有親人之間才有的那種默契,這多少讓孫樂有了些許欣慰,其實,經過這些年來的奔波與爭戰,孫樂的心早已淡了,已經開始從懷疑自己當初希望在塞外創出一番偉業的決定到現在的毅然放棄而選擇隱遁不問世事,她覺得仿佛一下子心裡輕鬆了許多,也許,讓時間來沖淡這一切是最好的選擇吧?!
在隱遁的過程中,單于也曾派人來說服過、搜尋過她和弱兒的蹤跡,而赤龔允也曾派人追殺過她們二人,但礙於單于的面子及孫樂、弱兒的武功高強,放棄了。而單于也似乎漸漸放棄了對她的追索,最後的一次只是說為了遵守他和她之間從上一輩定下的約定,請孫樂考慮考慮,但各種努力都沒能打消孫樂隱遁的念頭,她決心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地方,從此和弱兒終老山林,廝守在一起,回復少時那種簡單恬淡的生活。
兀旭列死在了西征途中,單于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巴蘭姆巴爾,這位君主有著和父親一樣的志向,只是已經不如父親那樣的威望和號召力,手下的各部也開始有了獨立之心,實力大大削弱了,巴蘭姆巴爾主要是休養生息,維持著已經占領的土地和建起的王國。
巴蘭姆巴爾後來讓位給了自己幾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頭曼。頭曼有著聰慧與勇氣,夢想著早就爺爺那樣的功績,再度開始西征。
西征的匈奴終於在多瑙河畔遇到的對手,那是西方日耳曼、斯拉夫、哥特人等的聯合軍,在圍攻維也納城久攻不下的幾個月後,由於後來軍隊裡爆發了瘟疫,戰馬和人畜都開始有死亡,頭曼的軍隊不得不撤到多瑙河另一端他們出發的地方,儘管沒能繼續西進,但這時他擁有的地盤已經足以令他的名聲和威望稱雄於當時世上,不過在某次慶祝祭典之後,他本人卻莫名其妙的死在了酒桌上。
頭曼的猝死造成了巨大的權力真空,一夜之間,匈奴人陷入了無可救藥的權力內訌。第二年,東哥特人和日耳曼人紛紛起兵造反,頭曼的長子埃拉克被殺。失去靈魂人物的匈奴帝國迅速土崩瓦解。其後,頭曼的幾個兒子向羅馬要求土地,另一個兒子頓吉茲奇則帶領部分匈奴人向南俄撤退。悲哀的是,頓吉茲奇在多瑙河下游進攻東羅馬時,不但兵敗被殺,而且其頭顱——頭曼之子的頭顱——竟然於其後在君士坦丁堡的一次馬戲表演中示眾。
曇花一現的匈奴帝國徹底消失了。
這似乎是對當初他們殺戮的一種報復和反諷吧?
馬頭琴伴著玉簫之聲在天山湖畔響起,奏的是傳說中的故事,那是糙原老牧人講述的故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山湖並非湖泊,只是一片水糙豐茂、鮮花盛開的糙原,在這片美麗的糙原上,美麗動人的牧羊姑娘切妲和英俊剽悍的牧馬青年斯得克真誠相愛。有一天,切妲姑娘趕著雲朵般的羊群,邊歌邊舞,正在鳥語花香的糙原上放牧,不幸與外出遊獵的糙原魔王相遇。魔王一眼看上了年青美貌的切妲姑娘,便想搶進宮中作妃子。可忠於愛情,嚮往自由的切妲姑娘不為宮中的榮華富貴所動,誓死不從。她策馬而逃,衛士緊緊追趕,眼看就要被抓住了。走投無路的切妲忽然發現附近有一個深不見底的深潭,便縱身跳了進去。聞訊趕來的斯得克,殺死了衛士,也一頭扎進了深潭。潭水頓時翻騰怒吼,黑浪滔天。巨浪把糙原魔王和宮殿吞沒了。遼闊的糙原從此便成了一片汪洋。那對含恨而死的戀人便化成兩座形影不離的小島,至今還立在萬頃藍波之上多麼動人的愛情故事。動人的傳說給天山湖披上神秘的色彩,遠望著湛藍湖水上的小島,更是讓人感嘆它異乎尋常的美麗。令人欣慰的是,這個曾經象徵著不幸的湖泊,今天卻成了牧民們的幸福樂園。
赤龔允腮邊的肌肉微微抽搐一下,臉色看上去顯得格外的陰森,凝聲說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又何必效那婦人之仁?”
孫樂急道:“可那畢竟是四萬多條人命啊!如何下的去手呢!”
赤龔允道:“單于,這個辦法不但可以節省我軍糧糙開支,還可以挑起阿蘭人對呼揭的復仇之心,如果單于因勢誘導加以利用,便可以通過討伐呼揭淬鍊出一支忠心耿耿而又驍勇善戰的虎狼之師,可謂一舉而兩得,那個時候就不必擔心阿蘭籍的將士會反水了。”
“這個……”兀旭列輕輕支吾了一聲,既沒有表示反對,也沒有明言採納赤龔允這個建議。
“呼揭人鐵了心的想要和匈奴為敵,我軍正好可以藉助呼揭人之手。”赤龔允眸子裡掠過一絲詭詐如狐的笑意,已經隱隱揣摩到了兀旭列的心思,滅了阿蘭,匈奴下一個目標就是呼揭了,只有滅了呼揭,匈奴才算在北方站穩腳跟,才有餘力南下吞併中亞諸國。
濣難故地,綿綿不息的號角聲以及令人窒息的戰鼓聲中,一隊隊頂盔冠甲的士兵從軍營里浩浩開出,進至校場上列陣。
黝黑冰冷的鐵甲匯聚成一片翻騰的黑浪,一排排鋒利的長槍直刺長空,宛若野獸的獠牙,讓人望而生畏。
校場的閱兵台上,阿蘭王披頭散髮、神情慘澹,被牢牢地縛於十字架之上,腦袋無力地耷拉在一側,眼神一片木然。阿蘭王的嘴角凝結著一塊血痂,嘴唇嚅動間,仍有殷紅的血絲從嘴角滑落。
一騎如風疾馳而來,奔至閱兵台下始狠狠的一勒馬韁,雄健的坐騎頓時人立而起,昂首發出一聲嘹亮至極的長嘶,兩隻碩大的鐵蹄騰空一陣亂踢,兀旭列威風凜凜的跨騎在閃電背上,獵獵狂風盪起身後黑色的披風,啪啪作響。
騰空的鐵蹄狠狠踏落,重重叩擊在冰冷的地面上,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恰如一記喪鐘敲在阿蘭王的心頭,阿蘭王無力的抬起頭來,散亂的目光透過凌亂的髮絲看到了那魔鬼般雄壯,野獸般狂野的背影。
“咯吱……”腳步踩過積雪的清脆聲中,兀旭列在赤龔允、孫樂以及左谷蠡王、楚弱諸將地護衛下慢慢登上閱兵台。
狂吹的北風盪起閱兵台上頂那杆大旗,激盪的旗面不停地拍打著兀旭列陰冷的臉龐,仿佛正在響應兀旭列,肅立閱兵台下的三軍將士頃刻間便被兀旭列的動作煽起了心中的仇恨,紛紛跟著聲嘶力竭地大吼起來:“殺了他……”
士兵們嘹亮的號子聲響徹雲霄,邊喊邊以手中的長槍頓時,發出整齊劃一的撞擊聲,猶如祭祀一般莊重,令人窒息的殺氣在校場上空激盪翻滾,久久不息。
兀旭列悠然高舉手臂,眼睛裡掠過一抹令人心悸地寒意,肅立閱兵台下的三軍將士頓時噤聲,嘹亮激盪的吶喊聲便像是被人以刀切斷般嘎然而止,成千上萬雙殺機流露的目光卻頃刻間聚焦到了兀旭列身上。
一陣清越的金鐵磨擦聲中,兀旭列緩緩抽出了腰際的佩劍,此時正好烏雲散去,殘陽的餘輝照在冰冷的劍刃上,幽寒的反光刺到了阿蘭王臉上,阿蘭王的臉色一片死灰,綻裂的嘴唇正在不停地囁嚅著,卻已經永遠說不出話來了。
兀旭列猛地踏前一步,一手捋住阿蘭王滿頭亂髮往上使勁一提,阿蘭王耷拉下來的腦袋便被輕易地提了起來,又見寒光一閃,兀旭列手中利劍已經橫在了阿蘭王的脖子上,倏忽之間,阿蘭王的右手輕輕一拉。
利刃割破皮肉的刺耳聲中,阿蘭王的頸項頃刻間被割開,露出一道深深的血槽,慘白的皮肉像張開的魚嘴般綻裂開來,但是很快,滾燙的血液便從綻開的傷口裡一股股地激濺而出,隨著血液的流失,阿蘭王的眼神慢慢黯淡下來,接下來,阿蘭籍的將士們輪流登台,每人都會給阿蘭王留下一個記號,似乎這就是他們給兀旭列和匈奴的投名狀,只有這樣,才能讓匈奴的人相信他們……
孫樂看到這裡,痛苦的閉上了眼睛,眉頭緊皺,經歷過征戰中亞、西亞、東歐各地的歷次大小戰爭,看慣了多次的殺人場面,被殺的有男有女,甚至如赤龔允建議那般,必要時連老弱婦孺都不放過,雖然其他人都已經由害怕到麻木了,見慣不驚,但孫樂畢竟是女人,是謀士。她還是沒有那樣的魄力和手腕去下這樣的決心和手段,所以她也開始感覺到單于和她之間的那種疏離感了。而且漸漸地孫樂也發現現在單于經常問計於赤龔允而非她,並且將她當初設計的連弩、雪橇戰車、震天雷等等統統用於對付其他部落的戰爭和殺戮。儘管糙原上的規則是有實力者居大,只有牛羊、財寶、女人等等對這些人蠻人有吸引力,包括匈奴的女子中的一部分在戰爭中也逐漸變得殘酷和冷漠,畢竟要生存只有變得強大。孫樂也一次次在心裡問自己“是我錯了嗎?當初是不是不該答應格桑布首領扶助這位四世子呢?唉……”
孫樂再次想到了隱居,出於報答格桑布頭領的收留與資助,她答應了助其與其子統一各部,但是後來的形勢變化很快,兀旭列的野心和抱負是令人驚訝的,尤其是現在的兀旭列已不復當初那個聰明善良的四世子了,是的,是權力和地位改變了他,也是責任感和重擔改變了他,他不得不承擔起這個重任。然而,現在呢?
孫樂想到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古訓,於是開始了新的抉擇……
(匈奴制,單于以下有左、右賢王,由單于子侄或王族子弟擔任,為單于位第一、第二順位繼承人,左、右賢王以下有左、右谷蠡王,相當於左、右丞相或文、武丞相,代單于行國事,左、右谷蠡王以下有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須都侯,為八大萬戶,統率匈奴八部。)
第8章尾聲
三年後,匈奴已然統一了塞外北方大漠各部,偶然的一次追逐羚鹿的狩獵,讓他們發現了原來跨過鐵勒河,那一邊居然是一望無垠的廣袤大平原,水糙豐美,這對於遊牧部落的人而言是有極大誘惑力的,不過糙原那邊早已是有主人的土地了,不過對於這群糙原狼來說,有主的土地也可以易主,只要你有實力奪過來。於是,響徹糙原的呼號便是:“我們要打過去,直到天涯海角,世界盡頭,要讓那些人發抖,要讓那邊的土地歸屬匈奴。”孫樂知道,蝴蝶扇動翅膀的效應被她提前了,眼前的匈奴,像極了後世的蒙古。還有了那些武器和戰術,不知是福是禍。不過孫樂知道,沒有永遠的強者,上天是公平的,一定的時候便會用另一種方式來打破現狀,重新歸於平衡。
而她與單于和其他謀臣之間的嫌隙也在加大,畢竟女人在那樣的群體裡要麼變得冷血,要麼就只有離開。孫樂選擇了後者。而陪伴她的已然是她的弱兒,儘管現在的弱兒還是沒能回憶起以前的事,但還是保留著和孫樂之間的一種默契,只有親人之間才有的那種默契,這多少讓孫樂有了些許欣慰,其實,經過這些年來的奔波與爭戰,孫樂的心早已淡了,已經開始從懷疑自己當初希望在塞外創出一番偉業的決定到現在的毅然放棄而選擇隱遁不問世事,她覺得仿佛一下子心裡輕鬆了許多,也許,讓時間來沖淡這一切是最好的選擇吧?!
在隱遁的過程中,單于也曾派人來說服過、搜尋過她和弱兒的蹤跡,而赤龔允也曾派人追殺過她們二人,但礙於單于的面子及孫樂、弱兒的武功高強,放棄了。而單于也似乎漸漸放棄了對她的追索,最後的一次只是說為了遵守他和她之間從上一輩定下的約定,請孫樂考慮考慮,但各種努力都沒能打消孫樂隱遁的念頭,她決心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地方,從此和弱兒終老山林,廝守在一起,回復少時那種簡單恬淡的生活。
兀旭列死在了西征途中,單于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巴蘭姆巴爾,這位君主有著和父親一樣的志向,只是已經不如父親那樣的威望和號召力,手下的各部也開始有了獨立之心,實力大大削弱了,巴蘭姆巴爾主要是休養生息,維持著已經占領的土地和建起的王國。
巴蘭姆巴爾後來讓位給了自己幾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頭曼。頭曼有著聰慧與勇氣,夢想著早就爺爺那樣的功績,再度開始西征。
西征的匈奴終於在多瑙河畔遇到的對手,那是西方日耳曼、斯拉夫、哥特人等的聯合軍,在圍攻維也納城久攻不下的幾個月後,由於後來軍隊裡爆發了瘟疫,戰馬和人畜都開始有死亡,頭曼的軍隊不得不撤到多瑙河另一端他們出發的地方,儘管沒能繼續西進,但這時他擁有的地盤已經足以令他的名聲和威望稱雄於當時世上,不過在某次慶祝祭典之後,他本人卻莫名其妙的死在了酒桌上。
頭曼的猝死造成了巨大的權力真空,一夜之間,匈奴人陷入了無可救藥的權力內訌。第二年,東哥特人和日耳曼人紛紛起兵造反,頭曼的長子埃拉克被殺。失去靈魂人物的匈奴帝國迅速土崩瓦解。其後,頭曼的幾個兒子向羅馬要求土地,另一個兒子頓吉茲奇則帶領部分匈奴人向南俄撤退。悲哀的是,頓吉茲奇在多瑙河下游進攻東羅馬時,不但兵敗被殺,而且其頭顱——頭曼之子的頭顱——竟然於其後在君士坦丁堡的一次馬戲表演中示眾。
曇花一現的匈奴帝國徹底消失了。
這似乎是對當初他們殺戮的一種報復和反諷吧?
馬頭琴伴著玉簫之聲在天山湖畔響起,奏的是傳說中的故事,那是糙原老牧人講述的故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山湖並非湖泊,只是一片水糙豐茂、鮮花盛開的糙原,在這片美麗的糙原上,美麗動人的牧羊姑娘切妲和英俊剽悍的牧馬青年斯得克真誠相愛。有一天,切妲姑娘趕著雲朵般的羊群,邊歌邊舞,正在鳥語花香的糙原上放牧,不幸與外出遊獵的糙原魔王相遇。魔王一眼看上了年青美貌的切妲姑娘,便想搶進宮中作妃子。可忠於愛情,嚮往自由的切妲姑娘不為宮中的榮華富貴所動,誓死不從。她策馬而逃,衛士緊緊追趕,眼看就要被抓住了。走投無路的切妲忽然發現附近有一個深不見底的深潭,便縱身跳了進去。聞訊趕來的斯得克,殺死了衛士,也一頭扎進了深潭。潭水頓時翻騰怒吼,黑浪滔天。巨浪把糙原魔王和宮殿吞沒了。遼闊的糙原從此便成了一片汪洋。那對含恨而死的戀人便化成兩座形影不離的小島,至今還立在萬頃藍波之上多麼動人的愛情故事。動人的傳說給天山湖披上神秘的色彩,遠望著湛藍湖水上的小島,更是讓人感嘆它異乎尋常的美麗。令人欣慰的是,這個曾經象徵著不幸的湖泊,今天卻成了牧民們的幸福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