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沒有朝他擺了擺手,示意他不用行禮,徑直走到宮牆邊,看著下面宮門口跪著的那一群人。

  只一眼,他就愣住了,身後的陸迅也愣住,身上的那些冰涼的刺痛變得微不足道起來。

  親眼看到,皇帝才知道情況有多嚴重,難怪一相穩重的葉清,會說出那樣的話來。

  大雨中,宮門口跪著黑壓壓一片,因為下雨的關係,他們只能緊靠在一起,借著各自的身體取暖。

  可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凍得臉色發青。

  他們忍著寒冷用力抬著頭,看著那宮牆上,眼裡滿是希望和祈求,祈求皇帝出現在那上面,祈求今晚早些過去。

  就像葉清說的,裡面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者,隔著雨,已經看不清他們的眼睛,只覺得那是混沌一片,沒有了充滿希望的眼白,只有紅色血絲。

  雨水順著頭髮流到臉上,再經過臉上的皺紋,一層一層的流下來,像是趕了好久的路。

  他們滄桑的臉上,刻著深深的固執,那是對親人的執念。

  皇帝還看到,有好心的百姓,撐著傘,給他們一個一個送熱茶,也有人盡著自己的微薄之力,給那些老人家撐著傘。

  而朝廷做了什麼,本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因為幕後的兇手是太后,連最起碼的義務都沒有盡到。

  陸迅眼睛紅了,他朝著皇帝深深地彎下腰來。

  “微臣懇求皇上,重新審理許州的案子,還這些人一個公道。”

  一旁的郝昀看了一晚上,心裡早就被這些人的毅力所折服,陸迅說完,他出聲附和。

  “將火把點起來!”

  皇帝收拾好這一刻的心情,對郝昀說道。

  郝昀立即讓人找來火把點上,立時,整個宮牆都亮了起來,散發著橘黃色的溫暖的光。

  那些跪著的人眯著眼,終於看清了站在宮牆上,穿著黃色降龍服的皇帝。

  他們心下一喜,立即朝著皇帝行叩拜之禮。

  旁邊響起歡呼聲,圍觀的群眾也紛紛跪下,向皇帝行禮。

  第二百四十三章 開審

  中秋之夜最終還是以皇帝當眾接受那些人的狀紙而收場。

  那些人得到安撫後,排著隊乖乖的跟著禁軍的人,住到他們安排的地方去。

  皇帝還特意將太醫院的太醫全部調出宮,給那些人看病,以免那些年長的人,因為此事而病倒。

  皇帝返回宮中後,就召了三司使,大理寺卿陽岩,刑部尚書陸迅三人,單獨到御書房談話。

  期間,看到陸迅冷得直發抖,皇帝雖仍舊板著臉,但還是讓包公公帶著陸迅下去換了身衣服。

  晚宴散了,太后和長公主並沒有走。

  皇帝一時不肯見她們,她們守在御書房的側殿裡,不肯離去。

  皇上聽到太后的消息,也沒說什麼,擺擺手就讓小太監下去了,只是那眉頭皺的死緊。

  皇帝對這三人沒有什麼好吩咐的,既然已經當眾答應要查這個案子,就不可能停下來。

  他讓包公公擬了旨,命三人一同徹查,但這次,如果沒有讓陸迅主導,而是將主導權交給了陽岩。

  這個旨意一出,三司使和陽岩一臉驚訝,唯有陸迅面不改色。

  大理寺卿陽岩驚訝之後,心中竊喜,連忙跪下謝恩。

  皇帝擺擺手,讓他起來,最後看著陸迅道:“這個案子,不管你們查實什麼,都必須請示朕之後,才可以將消息公之於眾,若是有消息沒有報到我這裡來,而提前泄露出去,那你們就小心頭上這頂烏紗。”

  說完後,皇帝就擺擺手,讓他們下去了。

  他撫著額頭,看向側廳的方向,愣了一會兒,才步履沉重的朝著側廳走去。

  那裡,太后和元陽長公主已經恭候多時了。

  進到側廳,連同包公公在內的所有下人,都被皇帝趕了出去。

  屋裡只剩下皇帝,太后和長公主三人。

  太后和元陽長公主一見這陣式,知道皇帝是要攤牌了。

  其實元陽長公主心裡也好奇,太后並沒有把全部的真相告訴她。

  當年,許州的事情發生時,她已經遠嫁大燕,那時,她的丈夫還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五皇子。

  元陽長公主沒有開口,等著皇帝說話。

  太后也是一臉端坐著不動,有些緊張地握著手中的茶杯,借著茶杯的熱氣,可以平復一下她的心情。

  皇帝走到主座上坐下,對著二人道:“既然母后和皇姐不知怎麼開口,就由我來問吧。”

  皇帝眼睛鄭重的看著太后,眼裡閃過糾結和猶豫:“母后,許州的事情是您下的令嗎?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策劃的嗎?”

  元陽長公主一驚,立即斥道:“皇弟說的什麼話,這麼大的帽子,豈能查都不查就往自己母親頭上扣!”

  皇帝不理元陽長公主,眼睛始終盯著太后。

  看著太后臉上閃過的害怕和後悔,皇帝已經能夠確認。

  此時的太后,完全沒有了當年的殺伐果斷,更像是一個無助的老人。

  最近頻頻失利,手下接二連三的出事,已經讓她意識到,自己是昨日黃花,大勢已去。

  不過,她心裡倒是沒有後悔,當年要不那樣做,黃莽的軍隊根本撐不下來,也不會有後面的勝仗。

  若不是搞那麼一出,也許天朝早就亡了。

  皇帝嘆了口氣,道:“陸迅已經查實了,他手上人證物證都有,矛頭直指母后您,您說,我要怎麼辦?”

  太后手裡的帕子已經攥得變形,見事情已經敗露,她索性承認了,直接回道。

  “你以為我想這樣!你以為我喜歡殺人!當時再三征糧是逼不得已,可交不出銀子也是事實,當時黃莽剛打完勝仗,邊境還未重整,那時我若對許州百姓說國庫里沒有錢給的話,會有什麼後果,你想不到嗎!”

  “若是我告訴世人,說國庫空了,沒錢給許州的百姓,那鄰國肯定會對我天朝虎視眈眈,尤其是戰敗的大禹,如果給他們得知,我們沒有財力去支撐軍隊的費用,那他們肯定會捲土重來,找我們報仇,到時,死的人更多。”

  這段話,太后是有感而發,說完自己的情緒也崩潰了。

  其實她心裡明白,自己罪孽深重。

  十年前的她,太志得意滿,太不把人命放在眼裡。

  那時的她,嘗過了權力的滋味,她的本質早已發生了變化。

  和大禹的交戰,是她一意孤行。

  設下瞞天過海之計,把責任全部推到接銀士兵身上,不只是為了天朝,更是為了彌補她自己犯下的錯。

  只是到了這個年紀,這段似是而非的話說出來,頓時感覺她自己還高尚了。

  皇帝沉默了,屋裡靜了半響,皇帝才站起身來。

  “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晚了,這個案子已經開始重新調查,我現在能做的,只能是盡全力保住您的顏面。”

  說完,如果就走了出去。

  而太后身邊的所有下來,在被皇帝趕出側間的時候,就已經被陸迅的人全部抓了起來,除了王德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