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可惜,越王府是不會讓他等到治罪的那天的。

  眼望這座悠久古城,慕容嘯又想起一事,遂問道,“孟家人此時也該到京城了吧?”

  宋賀點頭道是,“算算日子,就在這一兩日了。”

  慕容嘯嗯了一聲,吩咐道,“與京城人手儘快聯繫,務必保障孟家人安全。”

  宋賀應是,“世子放心,京城俱已經已經安排妥當。”

  慕容嘯點了點頭,又聽宋賀道,“遼王雖愛沽名釣譽,卻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依屬下之見,待登基大典一過,他必定要有所動向,而且,這戰報也該到了。”

  宋賀分析句句在理,只見慕容嘯眸光一冷,道,“那就不妨再快一下,讓這戰報去為他道賀吧!”

  說著,便開始發軍令,“傳令下去,在襄陽休整一日,明早上行路。趁近來天氣晴好,爭取五日之內,一舉拿下南陽!”

  不足三百里外,便是通向中原的要塞南陽城,攻下此城,便意味著越王府真正向遼王這位“新君”亮劍了。

  以此為禮,賀慕容摯“登基”,呵,料想待消息送到時,那場面,必定十分有趣!

  宋賀立即應是,轉身去傳達軍令。

  而慕容嘯眼望城中那些民居,忽然想起遠方心上的姑娘。

  兩個月,還有兩個月,便是他們的一年之期。

  自許下之日起,他便從沒忘記過,一直謹記在心間。

  一別又是數月,每到空閒的夜晚,他便思她若狂,那時將心意裝進錦盒,命人帶給她時,他多麼希望,把自己一起寄給她……

  自然,那只是在思念之下,一時衝動罷了,他終歸還是理智的。

  眼下已到了最要緊的關頭,他該做的,乃是一鼓作氣,實現對她的承諾。

  此刻,站在高處的青年手握長刀,面色緊斂,唯有眸中深處,浮現出獨屬於她的那一抹柔情。

  ~~

  京城。

  乘船近一月,待終於下了船,又轉乘馬車,孟府諸位主子又經歷了半日的顛簸,才終於到達京城的別院。

  ——這是多年前,孟老太爺還在世時,孟老太太隨夫進京面聖時置辦下的。

  被封了侯爵,也算高門大戶,在京中若無宅邸,不僅面子上欠妥,日後進京也多有不便,是以孟老太太便親自出面相看,置下的這套別院。

  只是因著京城一向寸土寸金,又王侯權貴雲集,所以宅子的位置並不算好,也比不得臨安城朝廷賞賜的宅邸大。

  不過眼下才主子五人,住起來還是綽綽有餘的。

  孟老太爺還在世時,時常會有進京的機會,因此隔一段時間便會來住一下,然自打他仙逝後,朝廷已經鮮少傳喚孟家人進京,因此說來,這座宅子也已經空置了許久了。

  不過所幸這些年還是留有幾個看家的下人,時常清掃,因此待長途跋涉的眾人抵達,眼見宅邸還算整潔,也覺得舒服許多。

  說來,這還是孟芷心第一次進京。

  其實她們這一輩里,除過曾入宮當了三年娘娘的玲瓏進過京,也就孟林皓當年受封侯府世子時,曾隨父親專程來京謝過恩,除此之外,姐妹幾個連同小阿淼,她們誰也沒來過。

  終於踏到了京城的土地上,孟芷心下了馬車,先隨大人們打量一番自家別院,心間暗自感慨,

  終於進京了!她終於到了京城!

  說來若不是她提早醒悟,及時改變為人處世的態度,會有今日這般情景嗎?

  孟四姑娘一面為自己的明智而慶幸,同時,心間又頗覺暢快,好了,孟玲瓏可以省略不談,現下除了大哥哥,她可是唯一進京的孫女兒了,往後在家中,誰還敢瞧不起她?

  孟芷心暗自揚眉吐氣,面上乖順跟在祖母身邊,一路進了屋。

  一家人才在椅子上坐下,下人們還在安置著行李,忽聽大伯父孟闊同祖母道,“娘,你們先歇著,我得趕緊換身衣裳,進宮面聖,等從宮裡回來,再來向您請安。”

  孟老太太點了點頭,又似乎有些言外之意,囑咐道,“去吧,御駕面前,凡事當心。”

  孟侯爺垂首應是,又同張氏交代,“這裡畢竟不如臨安人手充足,娘這裡,你多操些心。”

  張氏自然也趕緊道是。

  孟闊又特意看了看孟芷心,交代道,“京城人多眼雜,背後關係錯綜複雜,咱們初來乍到,凡事還需當心,四丫頭,切記一定要聽長輩的話。”

  這令孟芷心心間一頓,卻也趕緊應是,做出一副乖乖女的樣子,佯裝聽不懂大伯言外之意。

  畢竟初來乍到,又因著趕時間,孟闊沒空再多說些什麼,交代了一聲孟林皓去更衣一同進宮,自己便也出去準備,沒過多久,父子倆便坐上馬車,往宮中出發了。

  而待到日暮時分,父子二人才終于歸來。

  眼見兩人都好好的,孟老太太才要鬆口氣,卻見長子向自己稟報說,“娘,方才進宮,陛下以咱們孟家世代忠烈,抗擊倭寇有功為由,新賜了一座宅邸,並叫我們就此遷來京城居住。”

  “什麼?”

  只聞廳中幾道聲音一同響起,孟老太太,張氏,還有孟四姑娘面上,神色各異。

  作者有話要說:  呼,終於碼完了,不容易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