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孟老太太帶著戒備點頭,“你且說來。”

  鄭氏忙點頭,將方才孟芷心所講的,七夕山上聽來的事說了一遍,話末,她特意道,“娘您也別怪我多想,畢竟這事兒太不尋常了,三丫頭跟那位世子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居然認識,豈不太奇怪了?依我看呢,這其中一定有什麼事,三丫頭可沒跟咱們說實話。”

  老太太今早已經聽過這個故事,且是由玲瓏親口所說,自然是比鄭氏知道的更多。

  此時見鄭氏也得知這件事,一是驚訝,再者也是想看看鄭氏打算做什麼,遂不動聲色的問道,“那麼依你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鄭氏哼了一聲,篤定開口,“依我看,這兩個人八成在宮裡的時候就相識了,沒準兒那時候就看對了眼,這乾柴烈火的,必定是難捨難分,為了能長久廝守,這才使了計策,將玲瓏送出宮來,打算在宮外相好,正大高明的待在一處……”

  “混帳!”

  鄭氏有聲有色的猜想還未說完,就聽老太太忽的一拍桌子。

  她頓時一驚,不由得閉上了口,抬眼看去,只見老太太臉色鐵青,抬手指著她,怒斥,“你正經的侯府夫人,瞧瞧這說的什麼話?你有沒有腦子,嘴裡說什麼不用腦子去想?這種話你也敢隨意編排,誰給你的膽子?”

  多少年來,儘管老太太對這三兒媳婦有諸多不滿,卻從來沒有如此直接的責罵過,可見今次著實動了氣的。

  然而鄭氏也是一噎,反應過來立刻狡辯,“娘您這話說的,我哪裡沒腦子了?您自己想想,這事兒這麼湊巧,難道我猜的不可能?”

  老太太斥道,“你有腦子?那你給我返回去想想,這兩人一個埋沒在深宮,連聖駕都見不到,一個遠居明州,跟京城隔著十萬八千里!他們能怎麼遇見?再有,退一萬步,就算他們真的如你所說,早就勾搭在了一起,那玲瓏何須千難萬險的回臨安來?人家王府有的是能耐,既能把人弄出來,自有無數個安置的法子,為什麼還要到你面前走這一遭?就為了叫你血口噴人,造謠生事?”

  呃,耳聽老太太這樣一問,先前還信心十足的鄭氏立刻答不上話來了,頓了頓,心有不甘的嘴硬道,“他們許是打算光明正大的走個過場……”

  這話一出,且不論老太太如何,張氏都聽不下去了,開口道,“這本來就是沒影的事兒,弟妹快別胡說了,這話傳說去可不得了!”

  說著趕緊去安慰那已氣急的婆母,“娘您彆氣,弟妹一向有口無心……”

  然而老太太今次是徹底被觸怒,不可能不氣,又斥鄭氏道,“你尋常做個什麼沒腦子的事,我忍就忍了,可今次實在太不像話,且不說這種混話若是傳揚出去,會叫咱們老孟家丟盡臉面,就說人家越王府就在跟前,你就不怕被人知道了,找上門來?你好歹都是有兒有女的人了,到底是怎麼活過這幾十年的!”

  頭一回被婆母這般劈頭蓋臉的罵,尤其還當著張氏的面,若是鄭氏能稍稍聰明些,此時閉嘴賠不是,也能好些,偏她心有不甘,依然嘟嘟囔囔,“照您的說法,我是胡說八道,給她們潑髒水,那您倒是說說,今日那越王世子找您來做什麼的?您可別想否認,我可親眼看見他了!”

  作者有話要說:  哈哈,啊,晚上見~~

  --

  另外,針對有讀者對於老太太在三房與玲瓏在財產糾葛上的誤會,作者在此簡單解釋一下:

  首先,玲瓏幼年喪父喪母后,她被養在老太太跟前,因為她年紀還小,而大老爺即勇毅候一是有爵位,再一個有官位,他不能代替接管商業上的事,所以遺產便交由三老爺打理了。

  二,這些財產確實是打算給她做嫁妝的,但此前她進宮,是不需要嫁妝的,所以這部分財產一直沒有交接,一直在三老爺手裡打理。

  三,現在她回來了,需要獨立生活,需要經濟來源來支持,除過侯府補貼給她的,就是三老爺從原來屬於她遺產的生意盈利中支付給她的。當然這是經過協商,也是在大伯父與祖母干涉下進行的。

  至於為什麼不能全要回來呢?這個之前文里有過解釋,一,這些產業已經在三老爺手中多年,人脈都是他的,不可能一下全部交接回來,二,玲瓏的身份,她不可能跳出來說 ,我是遺產正主,你們都該聽我的,因為照理來說,孟玲瓏該是死了的,若是公開露面跟三老爺爭財產,基本就是自投羅網了。

  這個屬於摻雜了親情與歷史遺留的問題,很是複雜,也就是說,對於這部分遺產的所有權,現如今家裡都是默認,還是她的,但她並不能直接管理,只能支取盈利。

  她回家這件事,確實是她將家裡人帶進了風險,就像之前有評論說,如果碰見那種親情淡漠的家庭,會假戲真做,直接叫她真的死了,來解除後患,所以目前家裡人的表現,都還算是比較厚道的,尤其老太太,大伯父一家子,畢竟他們是在為她承擔風險。

  至於她為什麼要選擇回家呢?很簡單,因為她知道家裡人都厚道,有把握自己能被接納,二,她要生活下去,否則當初就憑她一個人帶著婢女,帶著那一點錢,浪跡天涯?開玩笑了!

  當然其實不解釋這麼多,大部分的讀者都是能理解的,這一點作者很是暖心與欣慰,謝謝大家,遇見你們真的很開心,你們就是我嘔心瀝血不停碼字的動力hhhhh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