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背影會不會是怨靈?”

  望著唐聿晴天真好奇地注視,我說出了她的疑慮。可對這個邏輯分析,她表現出非常的期待。期待我進一步解釋。

  “極有可能,落衣說怨靈是宋徽宗的仇恨怨結所積蓄而成,他的靈魂藏匿在畫上的金印中,後來被亡命前崇禎皇帝的一對孿生公主所食,從此那對遭到毀容慘死於井裡的女孩就成了怨靈的載體。可這個背影又是男人……又不好解釋。”

  “也許我們不用猜測,只要搞清戚斯龍當時不是和女人擁抱的人,他在日記中描述的纏綿故事是虛構的,就已經足夠了,他實際是在被攝像者後面,帶子是他錄製的。”

  我探過身,開始自己操作起電腦,將影象反覆看了幾遍,忽然,一個簡單的細節提醒了我,便將目光死死盯在畫面上的那棵樹上

  -----------------------

  第八十四章怨靈的花轎

  “聿晴,你能看出這是一棵什麼樹嗎?”

  “看不清,冬末早春的數沒有葉子,天又這麼黑……。”

  “是槐樹。”

  “你肯定?”

  “落衣身上的槐花香應該是個線索,看來只要我們找到那棵槐樹,它的旁邊就一定有一口枯井!”

  “為什麼這麼肯定?畫面上根本沒有出現井啊!”

  “我的假設是,如果這個背影是怨靈,後面的無臉女子是落衣或者是公主中的任何一位,他們都是因井而死,那麼他們出現的地方就一定有井,只要找到井,也許就能找到那幅真正的《清明上河圖》。”

  “譽凌,我真的不明白,難道故宮收藏的那幅畫是贗品嗎?”

  “還不能這麼說,這其中的玄妙也許不是我們三言兩語就可以道破的。你了解《清明上河圖》嗎?”

  我注視著屏幕,半自言自語,半向唐聿晴發問。

  “了解一些,我很喜歡那幅畫。”

  “你能說出,畫中有幾頂轎子。”

  “轎子?好奇怪啊,你為什麼想起這個?不過我沒數過。”

  “我印象中落衣讓我看的詭異《清明上河圖》應該有至少6頂轎子,還記得我提到落衣在民國宮女日記中附加的那段嗎?其實,剛才我對轎子的推論是欺騙季雲生的,而實際上,那段神奇的話確切含義應該是:她在那段話中“遮著臉”的女人應該暗指新娘,一頂花轎就是暗示怨靈藏身在畫的一個轎子中。就是說,怨靈是沒有臉而且蓋著紅蓋頭坐在轎子裡的什麼鬼魂,而作為鬼的落衣也沒有見過怨靈的真容。她也是根據時常出現的無臉屍和多年來就流傳的冥婚風俗推理出來的,因為冥婚的人在“洞房之夜”就會被怨靈剝皮,然後殺死。”

  “你不是說,陰婚照片是季雲生他們幹的嗎?難道這個恐怖的死亡現象很早就有了?”

  “至少在宮女落衣死之前就已經在紫禁城裡風傳了,深宮幽怨的人們把黑夜中見到花轎和紅蓋頭的不祥影象作為死神降臨的標誌。”

  “哦,這麼恐怖,可《清明上河圖》上的轎子是看不到裡面的,我們又如何能證明怨靈就依附在那幅畫上呢?”

  “正因為人們看不到,他才如此神秘。我曾經見到落衣收藏的《清明上河圖》,畫面怪怪的,不知道那是不是真跡,我不敢肯定。她告訴我每一個被怨靈姐妹殺死的人,都可以在那幅真跡的人物臉譜上找到痕跡。當時由於天太黑,我無法判斷畫面是否真的如她所說那麼靈異,可畫面最右端好似郊外掃墓歸來的一頂神秘花轎,以及它後面騎馬的人物臉引起過我的注意,那張臉是空白,這不可能是畫家的疏漏,所以落衣說怨靈的故事是千真萬確的。她說怨靈殺人的時候,那張白臉就會變成紅色。”

  “這麼可怕啊!一幅殺人的畫,找到真跡又能怎麼樣?我們不能觸怒怨靈,他會大開殺戒的。”

  “可我們也要阻止他繼續危害無辜的生命。找到井,而且是枯井,怨靈一定就在裡面。”

  “可是,在故宮有很多井,我們總不能挨個去挖吧?”

  “不用挖,等到今天午夜,哪口井突然有了水,水面上突然出現一張女人的臉,就一定是那口井。”

  “我同意你的分析,譽凌,我們再看這一段錄象,就是後來的那盤,我想應該是落衣請求你找到怨靈,而絕不僅僅是帶子中記載了那樁無法證實的謀殺案。”

  “我承認她有無奈的一面,她在躲避怨靈,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護那九個鬼嬰不被怨靈害死。我見過她像個勇敢的媽媽,保護著幾個人鬼生出的可憐孩子,她一定得到了那幅畫,作為護身符,怨靈無法將她們除掉。”

  “有道理,落衣是個善良的鬼類。”

  我盯著屏幕上偶爾出現在畫面中的紅色斑點,突然地,一個同樣詭異的念頭從心頭油然升起,我的頭腦逐漸清晰起來,原來在這段錄象中至少還包含著某種特殊含義,

  第八十五章死亡紅斑

  我繼續說到:

  “聿晴,有些事我沒能告訴你,這段錄象長度為16分44秒,就是這個數字,經常出現在我的周圍,龐甄失蹤前,她說有一輛1644號牌照的轎車來接她,還有……1644號棺材檔案櫃!你一定也注意到錄象里,有個男子的背心號碼是16,我困在鬼樓時,那些監控電視數量是16,裡面有44張冥婚照片。這個神秘數字包含著怨靈的詛咒。據落衣說,很久以前就作為不祥數字流傳在宮廷里了,崇禎皇帝死於1644年,我想當年的宋徽宗對此畫如此偏愛,一定將自己作為《清明上河圖》1643個人物之外沒有顯像的人物,他就是第1644個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