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這要練氣那一層的人是只是摸到了一點門道,並不精深,比如今日的那個高強,若定之在招式上更有侵yín,最後那一下,也不見得不能取之。”

  他說著,順手摘下一片樹葉,向後拋去,然後身體突然騰空,雙手向下按,兩腳分開,然後身體一扭,再之後,身體側傾,然後那個樹葉順著他的身體擦了過來。

  這一下他做的快若迅雷,楊毅卻已經看清,他這是在模仿今天最後的那一下,雖然夏卓敬只有一個人,但她已可以看出,若是她當時順勢而下,那麼起碼面臨著兩個陷阱,第一,是那把飛出去的斧頭;第二,是高強的上挑,不過她若是能做到像夏卓敬這樣,用兩腳卡著高強的脖子,再順勢斜躲,那麼最起碼,卻有可能重創高強的。

  “我練武多年,說出來,只有兩字心得,第一位順,第二為逆,定之若有心在這上面發展,不妨體會一下。”

  “屬下多謝將軍教導!”

  這一次可以說是楊毅最真心實意的一次感謝,若是在現代,這兩個字不算什麼,真這麼說出去,說不定還有裝13的嫌疑,但在這個有著真實功夫的世界裡,在她本身也是習武多年的情況下,這兩個字,無論她是否能從中體會出什麼,最起碼,夏卓敬的用心都是好的——無論他的用意是什麼。

  “定之要為我經營地方,我卻沒有什麼能送與定之的,也只有這兩個字,算是我多年體會。”當下,他又把自己的一些理解說了一遍,真的來說,他的這種解釋絕對沒有現代武俠小說中的詞句來的誘人高明,但楊毅此時可以說已經把這個身體原有的功夫融會貫通了,這些天她在這上面也從不敢懈怠,現在再聽夏卓敬這麼一講解,自然是更有體會。

  林青山在和高強分析夏卓敬,夏卓敬在給楊毅講解功夫,這一年的賽龍舟,可以說是少了兩個主客,但是這些對於斥丘的平民卻沒有太大的影響,雖然很多自詡為有才華的人很有些遺憾,但是一般的民眾,對這一天的要求只是熱鬧好看就好,因此,在這個時候斥丘城內還是一片的歡騰,不時的,還能看到煙火在空中綻放。

  斥丘如此,渝州下轄的其他縣城當然達不到這個程度,但在此時也都是歡天喜地的,不說煙火表演,家家戶戶卻是都要蒸粽子,炸菜角麻葉的。

  這粽子有甜的也有鹹的,有放肉的也有放棗放花生的,香香甜甜,再配上焦焦脆脆的麻葉,孩子們最是喜歡,孩子們高興,大人們在這個時候也會避免生氣,因此真是家家開心,戶戶如意。

  而在這個時候,和渝州緊鄰的門州川北,則陷入了恐慌,蝗蟲,鋪天蓋地的蝗蟲,在下午的時候還只是少量的,而到了晚上,則幾乎是滿天滿地的蝗蟲。

  今年沒有什麼大的天災,算得上是風調雨順,稻子的穗都結的滿滿的,眼看豐收之日可見,卻突然間出現這樣的災難,人們看著那在薄薄的月光下涌動的黑影,只覺得一片絕望。

  “天老爺!天老爺!給條活路吧!”

  有人發出這樣的悽厲的喊聲,更有的在啞然的喃喃:“縣太爺不是說是謠傳的嗎?不是說是謠傳的嗎?”

  蝗災 (上)

  第四十一章

  仁和十四年五月初五,蝗災在門州全面爆發;

  仁和十四年五月初六,蝗災蔓延到渝州;

  仁和十四年五月初八,蝗災在斥丘顯露端倪;

  ……

  仁和十四年五月初十,遠在京城的豐慶帝終於得到了有關蝗災的消息,屆時,蝗災已經在南部四州吞噬一空,沒有任何準備的民眾,只能無力的用網、用家禽進行絕望的抵抗,而這種抵抗也是要偷偷摸摸進行的,因為,蝗興則皇興!

  因為讀音近似,在碰上那種深信天命或者對自己太過不信任的皇帝的時候,這一句令無數的平民百姓顛沛流離的話就會出現,豐慶帝雖然說不上多麼有自信,但是他知道,在這個時候他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否則,這種蝗興帶給他的只是滅頂之災,但是他無能為力,在他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南部四州已經糜爛,而他的這個消息,甚至不是由各級官府層層上報而來的。

  “方搏,祖宗的基業怕是真要敗在朕的手中了。”

  仁和帝仰著頭,單手放在自己的左眼上,嘴角充滿了苦澀,蘇方搏立刻跪了下來,頭抵在地上:“陛下!”

  這一句充滿了悲鏹,一時之間,他也不知道要說什麼,他家三代朝臣,就算再單純,也知道下面會面臨著什麼,他暗暗的吸了口氣,才道:“還請陛下振奮,滿朝上下還有諸多忠臣,我大趙朝養士兩百年,民心向趙,陛下只要振奮精神,剷除惡賊,必能中興!”

  仁和帝沒有說話,中興這句話,他在早年是信的,在他還是一個皇子的時候,他也想著中興大趙,重振祖宗基業,他想著,他只需要勵精圖治,只需要真心愛民,只需要任用賢臣,他就能被四海敬服;只要他不貪圖美色,只要他不荒廢朝政,他就能做一個中興之君,他就能把這大趙朝的國祚再延續兩百年!

  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登基十四年,沒有漏掉過一次早朝,沒有令自己喝醉過一次,他幾乎批閱每一個送到他手中的奏章,就算對宮中的一個侍衛,他都溫言相對,為的,就是能從對方嘴裡更清楚的知道民俗民情。

  登基十四年,他只有六個孩子!只選過一次秀!

  他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可是,回報給他的卻是這麼一個結果。

  無力回天,此時,他所能想到的,只有這四個字。

  “陛下!還請陛下振作!”

  蘇方搏不斷的磕頭,仁和帝終於回過了神,然後,他用一種幾乎可以說是夢囈的聲音道:“振作,朕要如何振作?朕還要怎麼振作?朕、朕……”

  他說著,只覺得喉頭髮甜,連忙長吸了一口氣壓下這口血,但即使如此,他的指尖還是在不停的顫抖,蘇方搏此時只顧著磕頭,也沒有發現,仁和帝有的感覺他又何嘗沒有,在他看來仁和帝是少有的明君,少有的賢良之君,如果不是在如此情況下,甚至有可能成為千古聖君,但是,時不我待!

  在仁和帝繼位的時候,南北明王的格局已成,而且紮根甚深,而且這一任的南北明王都是少有的梟雄之才,若是早個二十年,或晚個二十年,北明王先切不說,南明王這邊卻是……

  想到這裡,他心中突然一動:“陛下,臣還有一計!”

  仁和帝看著他,他吸了口氣,道:“夏卓敬,南明王的二世子!”

  “夏卓敬?”仁和帝有一瞬間的恍惚,但是他立刻就想到了這個人是誰,“忠勤伯?”

  蘇方搏點了下頭,仁和帝搖了下頭:“此計,已經失敗了。”

  “陛下,此一時彼一時,先前我們是太急於成事,引起了南明王的注意,下面,我們只要小心從事必能有所成果。”他越說,越覺得這個計劃可行,“忠勤伯先遭中毒後遭調職,世態炎涼這一點必深有體會,南明王手中將帥雖多,但大多上代遺澤,這一代並無太過出色的將領,而南明王本身也是文治通達,武功平平,待那時……”

  說到這裡,他停了一下,接著道:“忠勤伯身有餘毒,又為何家過繼子,屆時必會被委以重任,只要陛下稍加點撥,必有奇效!”

  仁和帝沉吟了片刻:“此計,倒也可行,只是怕……”

  說到這裡,他停住了,夏卓敬身份合適而又沒有自己的底蘊,南明王在那個時候,就算對他有所防備,也絕對不會不用,而如果有他們的支持,那麼不說別的,夏卓敬總要能建立自己的勢力的,而一旦他成勢,南明王必定不容,屆時兩虎相鬥,他不是沒有可能坐收漁人之利。

  當然,這麼做也有可能養虎成患,可是,這已經是目前最好的出路了,就算此計不成,也不會有更壞的結果。

  “要如何行事?”

  “請容臣細思。”

  仁和帝看著他:“此事,朕就拜託給方搏了。”

  先前蘇方搏在說的時候已經抬起了頭,聽他這麼說,又連忙磕了下去:“微臣惶恐,微臣必竭盡所能,不負聖上所託!”

  兩個君臣,在片刻間就定下了這個計策,而此時的夏卓敬則完全沒有想到,他又一次成為了別人的餌,此時,他正在給楊毅送行。

  斥丘城外的十里亭一片荒蕪,一排柳樹,不見一絲的綠色,剛下過雨的地上帶著一種濃重的濕氣,天空陰霾,仿佛還要下雨的樣子,給人的感覺更顯得陰鬱。

  剛經歷過蝗災,斥丘因為是州府,又有幾大世家,存糧豐富,因此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的災民出現,但這必定是早晚的,現在才過去還不到半個月,普通民眾家裡也還有些餘糧,而要再過一個月,一般市民家中的糧食恐怕就要告磐了,而豪門貴族家的賑災,顯然不可能持續下去,其實就算是現在,各個施粥點也不過是在應付。

  “定州此去,一路還要多加小心。”

  夏卓敬端起一杯酒,開口道,楊毅連忙雙手接了:“屬下定然竭力!”

  夏卓敬點了下頭:“若有何難處,定之盡可告知於我。”

  楊毅連忙稱是,做出感極涕零狀,又說夏卓敬已為她開創了大好條件,若還不能成功就是自己的錯,哪還能再麻煩夏卓敬?這自然是客套話,但夏卓敬也的確給她創造了一定的機會。

  她現在已經是巨崗的千總,雖然只是一個正八品的小官,但畢竟是有真正的官身了,而且她此去,夏卓敬還讓她帶走了一百二十人,剩下的百十人連同家眷,也依然在紫竹寨沒有動,而且她現在的包袱里,還有五百兩的銀子。

  五百兩並不多,但楊毅知道,這恐怕是夏卓敬能拿出來的最大數目了,不管怎麼說,夏卓敬是真的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且,因為有夏卓敬的提醒,紫竹寨此時糧食充足,起碼兩年內沒有太大的問題,這樣一來,不僅是她,她帶的這些人也算是沒有後顧之憂了。

  夏卓敬看說的差不多了,就走了出去,讓楊毅和楊震李衛能說一些體己話,其實要說的,這幾天早已經說過了,此時相對,也只是重複,各自叮囑保重罷了。

  又說了一會兒,孫志咳嗽了一聲,楊毅看了下天色,知道不能再耽擱了,長吸了口氣,道:“爹,二叔,我先走了。”

  楊震和李衛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對她點頭,她看著兩人的黑眼圈,想著這兩人對自己的關心,想著以後再見面還不知道要等多久,然後突然跪下磕了三個頭。

  楊震和李衛也沒有阻止,只是仰著頭,抑制著眼中的淚水。

  磕罷,楊毅站了起來,沒有說一句話走了出去,在外面,她對夏卓敬抱了一下拳,然後翻身上馬:“走!”

  下面的人同時跟著喊了一聲,然後,一隊一隊,邁著相同的步伐,跟了上去,黑色的長隊綿延下去,一直走出多遠還都是整齊的,夏卓敬看在眼中,心中有些恍惚:“若是此人能留下來整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