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系統模擬空間的時候就努力的忙,出來之後沒事鍛鍊一下身體,然後整理一下自己的論文,還有關於方案的可實行性,這些東西雖然他在系統空間裡面已經模擬過無數次,但是現實中依舊是沒有的,所以可能在現實中,這些東西想要繼續做好,那麼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

  四個月之後,蕭清榮接到了來自於《《The BMJ》》的回覆,關於蕭清榮提出的《基因可再生性重組因子》這一論文更是引起了這個雜誌的很多人驚訝,因為這篇論文重新定義了再造器官的性質,如果基因可再生真的能夠有一個完美的實驗結果,那麼將會對再造器官引起巨大的反應。

  半個月之後,雜誌《《The BMJ》》的樣刊也到了蕭清榮的手裡,看著這東西,蕭清榮毫不客氣的做了一件事情……

  沒錯!他拍攝了照片發在了微博上。

  【蕭清榮V:收到了來自於《《The BMJ》》的樣刊,關於《基因可再生性重組因子》這個論文,其實只是一個引子,我想要做的,是製作再生性器官,克隆腎臟。[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這個微博一發出來,首先看到的是粉絲,對於這滿屏幕的英文有些懵逼,接著有認識英文的第一時間就開始百度,結果看到了這個雜誌的介紹之後更是懵逼了!

  《《The BMJ》》是世界三大醫學會英國醫學會BMA(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會刊,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柳葉刀》(Lancet)、《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頂級醫學期刊。

  最關鍵的是,這個醫學期刊每年將會收到來自全世界範圍內七千到八千的稿件,但是往往能夠刊登就只有百分之七,而且國內外醫學界的影響能力非常大!!!

  所以說……說好了退出娛樂圈,這偷偷去投了醫學雜誌這是什麼鬼?

  雖然已經有半年時間沒有蕭清榮的消息了,但是並不代表蕭清榮就被所有人遺忘了,媒體也是第一時間發現了這個消息,雖然覺得這個微博發的有些裝逼,大部分人都覺得這玩意是假的,但是還是有媒體人偷偷的打電話詢問一些醫學專家,想知道這東西是真的假的。

  蕭清榮手裡拿著的是樣刊,真正的期刊是半個月之後發布,他曬出來的樣刊讓不少人懷疑,但是也有一些懂醫學的學生看了這東西之後偷偷拿著問導師的,結果這一問不得了了!竟然從導師那裡知道,蕭清榮這個樣刊絕對不可能是假的!!

  也就是說,他說的投稿是真的,這所謂的《基因可再生性重組因子》論文也是真的!!!

  孫啟敏看到自家藝人的微博之後也是打電話過來詢問,她不太懂得這些醫療上的東西,但是她知道自家藝人這半年的時間沉迷學習醫術,雖然沒有去學校,但是也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不少的專業醫療書籍,反正是她看不懂的那種。

  對此,蕭清榮輕描淡寫了幾句之後,讓孫啟敏這才發現自家藝人簡直是不吭聲幹大事的!這雜誌可是醫學界的權威啊!國內能過在這個雜誌上發表論文的也才幾個?自家藝人今年還沒有二十一歲啊!!!

  知道這事情之後,孫啟敏趕趕緊把這個事情告訴了周總,周總也是不明白這東西到底是幹嘛的,於是去問自家同學的教授,也就是安陽市的醫科大校長,結果這一問不得了,這才知道自家藝人做了什麼事情!

  安陽市醫科大校長看到了微博上的圖片之後,更是直接確定這東西是真的,當天就來到了蕭清榮家裡拜訪了蕭清榮。

  “所以說……你還在其他幾個國外的雜誌上發表了《器官可溶性再生因子》,《人造器官培養》,《人造器官培養生長因子》這些?”

  安陽市醫科大的校長陳孟煒簡直是不知道該怎麼看待眼前這位超級天才了!以前的時候是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把人掛在了他們的學校,可是現在,這個掛名的學生一言不合就搞大事情!還在國外的醫學權威雜誌上一言不合發表了論文……

  還有這些剩下的論文,一想到這些論文不是在自己國家第一次發布,而是在國外,陳孟煒就是一臉懵逼!!!

  “對,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另外的四篇論文正在寫,打算繼續投出去。”

  蕭清榮覺得這些所謂的論文實際上最沒有什麼價值,畢竟實驗的結果他都已經看到了,這些論文充其量來說就是個敲門磚,沒什麼用,就是放出來裝逼的。

  “孩子,你為什麼不投國內的醫學雜誌?雖然說咱們國內的影響力沒有那麼大,但是這些論文的發布可能改變醫學界的很多東西,你就這麼送到了國外……這、這……”

  陳孟煒看著《器官可溶性再生因子》,還有《人造器官培養生長因子》這兩個論文,簡直是氣的肝疼!明明是激動,明明是覺得這可能改變醫學界的很多東西,但是現在這論文卻是先被投到了國外……

  實在是讓陳孟煒有些心疼了!

  “陳校長,這些東西只是我能夠寫出來的最簡單的東西,也是我的一些想法而已,具體還要進行實踐,關於實踐這一方面,我已經有了自己的數據資料,投稿也是希望有更多的人重視這一塊兒,關於我之前的新聞,陳校長應該知道,我少了一顆腎,所以就想自己製作出克隆的腎臟,現在所研究的一切,都是為了這些做準備,其中的《人造器官培養生長因子》還有《器官可溶性再生因子》這兩個論文並不像是論文中那麼淺顯,關於其中的因子數據分析,我也已經有了大致的方向,如果成功,人體器官在脫離了身體的情況下,就能夠保持一周以上,甚至可以用其他的身體器官培養自己想要的器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