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承安於是笑了,舔了舔有些泛白髮乾的唇,一字字道:“假使我稱帝,你願意做我的皇后嗎?”

  第168章 吃糖

  “什麼皇后?”錦書怔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變色道:“你要造反?”

  “只許他殺我,卻不許我反擊嗎?”承安目光黑沉,隱約有些狂悖之色:“錦書,你怎麼選呢?還願意做我的妻子嗎?”

  錦書看著他,默然片刻,徐徐道:“我是你的妻子,卻不會是你的皇后。”

  承安目中的光黯淡下來,卻也依舊看著她,沒有開口。

  “永儀永寧是我的骨肉,承熙也是,”她看著他,目光柔韌而堅定:“倘若我做了你的皇后,那承熙算什麼呢?”

  母親另嫁他人,且還是他的庶兄,已經足夠叫他難堪,倘若承安做飯,她做了承安的皇后,又該叫他如何自處?

  “所以,”承安有些艱難的問:“你打算捨棄我和永儀永寧,是嗎?”

  錦書合上眼,疲憊的嘆口氣:“我也做不到。”

  內室里一片難言的寂靜。

  “該怎麼辦呢,”她靠在窗邊,自語一般道:“抵死不認的話,對不住永儀和永寧,也對不住你,倘若認呢,又對不住承熙。”

  “他知道你舍不下兩個孩子,所以已經替你將路選好了,”承安自懷裡取出那份檄文,遞了過去:“你看。”

  錦書打開那份檄文,緩緩看了幾遍,勉強扯出一個笑來,將燈罩打開,信手燒了。

  “你怎麼想呢?”承安靠近她些,將她抱住,在她耳邊道:“你若是願意,便是叫我死,我也絕無二話……”

  “你明明知道,我不會的。”錦書如是道。

  “就在剛剛,”承安頓了許久,終於道:“我命人在揚州起事,興兵造反了。”

  察覺到懷中人轉瞬的僵硬,他繼續道:“現下,已經拿下了揚州。”

  錦書慘澹一笑:“做都做了,再同我說,還有什麼意思?”

  承安低著頭,輕輕的笑,有些自嘲的道:“你若是想罵我,那就罵吧。”

  “什麼都別說了,叫我靠一靠吧,”錦書伏在他懷裡,喃喃道:“我有點兒累。”

  夜色靜謐,四周一片昏暗,似乎只有他們面前那盞燈是亮的,燭火暈染出的這方天地,便是最後的安寧。

  “很久很久之前,我還在姚家時,閒來無事翻看史書,見妲己亡商,褒姒亡周,世人皆說女色誤國,”不知過了多久,錦書才緩緩道:“那時候,我覺得這話荒謬極了,若是君主賢名,哪裡會有傾國之禍?不過是將一切都推到女人頭上去罷了。”

  就像是在前世,是先帝奪了她,與她有了承熙,世人說起時,卻不會說先帝荒唐,只道姚氏女狐媚,不知廉恥,迷惑君主,致使綱常混亂。

  現下其實也一樣。

  雖然承熙先將罪名扣在了承安身上,但市井之間的傳言揣測,也同樣不會少。

  只不過,她聽不到罷了。

  “現在想想,”錦書笑道:“或許,他們說的也有道理。”

  承安低頭看她,卻見眼淚自她笑容中滑落,一時之間,竟生出一股蒼涼之感。

  “別這樣說,”他道:“是我心甘情願。”

  錦書擦了眼淚,別過臉去,聲音輕不可聞:“……也許我真的是禍水,只會帶來不詳吧。”

  外邊夜色正深,寒風呼嘯,她也不在意冷,信手將窗扇推開,細看天際的星子,心裡雜亂非常。

  前世先帝奪了她過去,朝野臣工懾於帝威,無人敢言,只會譴責她狐媚,中傷承安以妻獻媚,到了現在,她與承安事發,卻有那麼多仁人志士跳出來,為先帝聲名而戰。

  人心真是既滑稽,又可笑,還有點兒可悲。

  她自己,也是一樣。

  ……

  檄文到達承安手中幾日後,他便找到了事情的罪魁禍首,錦瑟。

  “知道你捅出了多大的簍子嗎?”承安蹲下身,盯著癱坐在地的錦瑟,一字字道:“我真恨不能生撕了你!”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錦瑟戰戰兢兢,哭的面容一片狼藉:“我只是叫幾個乞丐將消息傳揚出去,我沒想到會鬧得這麼大,我真的沒想到!”

  揚州已經被承安控制住,更有人串聯其昔日心腹,共同起事,淮水以南已經有許多地方響應,坊間甚至有人傳言,沒幾日楚王便要登基稱帝了!

  錦瑟的確想給錦書和承安弄一點兒麻煩出來,卻沒想過搞這樣大的陣仗,更沒想過,幾個乞丐而已,就會將消息傳成這樣!

  “你不知道?!”承安額頭青筋繃起,一字字道:“揚州有多少人,你不知道?走南行北的客商,船隻往來不停的碼頭,你沒見過?這類事情又多容易瘋傳,你沒想過?!”

  “我真的不知道!”錦瑟見他狀若癲狂,心中打戰,鼻涕眼淚哭了一臉:“我沒想到會變成這樣啊……”

  因她幾句話,卻使得自己困境若此,死生掙扎!

  “那就不要想了!”承安心頭怒極,一腳將她踢開,咬牙切齒道:“帶她出去,五馬分屍!”

  ……

  天下人心動盪,揚州作為承安暫時落腳之地,更甚一籌,只是他有意維護此前安寧,錦書留居莊園,竟也不覺外界如何天崩地裂。

  永儀與永寧似乎也能察覺到周遭危險,愈發不安起來,夜裡接連要醒幾次,非叫錦書哄著,才能勉強睡下。

  承安呼應舊部,占據揚州後,迅速輻射周邊,以淮水為限,把控江南,大周定都長安,更加注重關中,相對而言在江南地區控制力偏弱,很快便被他占了上手。

  事到如今,也沒什麼好說的,許多舊部跟隨,甚至有人勸他稱帝,直取長安。

  當年李世民也行悖逆之事,但萬世千秋之後,誰還會譴責玄武門之變?

  不過喟嘆幾句了事。

  楚王得了一雙兒女,這事兒沒有廣為傳揚,知道的也只是幾個心腹,至於生母是否為先帝皇后,他們反倒沒那麼在意。

  邊疆廝殺,生死之間掙扎過的人,並不是那麼計較這些虛禮。

  匈奴人有收繼婚,遊牧民族皆是如此,嫁到烏孫的解憂公主,不也嫁過夫叔子前後三個男人嗎。

  江南生變,長安自然不會毫無動靜,承熙與幾位輔臣商議過後,令鎮軍大將軍奔赴淮水,暫且穩定局勢,隨即再調兵遣將,準備南征。

  戰事一觸即發。

  ……

  明月高懸時,承安方才往內室里去看一雙兒女,只這麼一陣子不見,他心中便掛念的厲害,幾乎抑制不住思念之情。

  這幾日他的確事多,然而真的忙到連回家的空兒都沒有,卻是騙人的。

  說到底,只是為了避開錦書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