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刻的建武帝像是蒙上了一層絢爛的光芒,豪氣沖天,令人嚮往!

  韓縝突然很期待宏願成真的那一天,如果能在歷史上抹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留下自己曾來過的痕跡,不是很有意思嗎?

  “好,我等著那一天!”韓縝遙望天空陽光炫目,如旭日東升,好似預示著光明的未來。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晚安,明天見!

  第280章

  興朝建武四年,經過一年的艱苦訓練, 從四方調度的兵馬熟練掌握了新式武器的運用, 全軍整兵頓發。

  建武帝沒有率先攻打金蒙兩國, 而是趁著它們暫且無暇他顧, 大軍掉頭直撲大理。

  大理王朝奮起反擊,然而在強大的火器面前兵敗如山倒,屢屢敗退。

  建武五年六月,大理國王被圍困城中, 四面皆是興朝兵將。

  在死守城池半個月後, 大理國王堅持不住開城投降, 甘願奉興朝為主!

  建武五年八月, 大軍凱旋而歸,封原大理國王為興朝新王定局開封。自此後,大理的國土被納入了興朝的版圖,大理國亡。

  在修整半年後,建武帝再次率軍向西夏出發,這次他要拿回整個河套平原, 並向西夏宣戰。

  西夏國勢正處於虛弱之時, 一面以金國為宗主國, 一面又受到蒙古的侵襲求助無門, 朝廷兩面討好搖搖欲墜。

  面對著興朝氣勢如虹的大軍, 西夏軍一觸即潰,逃之夭夭。

  西夏原本就是建武帝的手下敗將,更何況興朝軍隊的武器升級換代, 打得他們魂飛魄散。

  眼看即將要亡國,西夏故技重施派人向金國求助,寧願奉上雙倍的歲貢,也要求得金國庇護保住國家。

  然而金國已經是今非昔比,他們維持自己的處境都艱難,更遑論派兵支援,西夏等來的是絕望的拒絕。

  蒙古倒想趁機分一杯羹,可是要面對部落混戰,不同重新統一蒙古草原,就組織不起強大的軍隊,只能望洋興嘆眼睜睜的看著興朝吃飽喝足。

  這場仗打了整整三年,吞下整個西夏的國土,還要主持鞏固打下來的地盤治理,格外的漫長繁瑣。建武帝此次耐心的配合韓縝在開封的動作,而不是一鼓作氣直搗黃龍,慢慢一點一點蠶食西夏的根本。

  興朝建武九年,建武帝在盤桓修整半年後,正式對上了金國。

  此時蒙古已經有人注意到了興朝的強勢崛起,看著興朝國土擴大,軍隊所向無敵,遲早有一天也會對上蒙古。

  儘管他們一早就對中原王朝心懷警惕,可想不到那麼快就會面對這個冷酷的現實,著實出乎人的意料。

  反觀一向自傲無敵的蒙古,因為進軍孟朝的失敗而導致了王帳的萎靡,以致內部陷入了分裂,實力大減。

  蒙古內的有識之士呼籲內部停戰,正視興朝的威脅,然後不但要暫時停止對金國的作戰,還要聯合金國一起共抗興朝。

  蒙古與金國有唇亡齒寒之感,一旦金國被滅,到時就只剩下蒙古一家面對吞食了鄰國土地龐大起來的興朝,必將獨木難支。

  反過來金國也一樣,如今兩國最大的敵人是野心勃勃的興朝,也是共同的敵人,和金國結盟將士最好的選擇。

  蒙古的汗王不是短視之人,雖然面對內部的反叛連連受挫實力大減,還是忍下了這口氣宣召各部首領聚會,探討停戰抗興朝一事。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韓縝早就派人聯絡了主張和興朝保持友好關係的一派,坦白興朝只是對蒙古四王子率軍犯邊屠戮子民的行為不滿,他們只追究蒙古主張對抗興朝的幾個部落,而不想牽連其餘人。

  除了那幾個和興朝為敵的部落,興朝願和草原民族保持長久的友誼,甚至可以加大通商,在邊境交界設立互市以滿足兩國百姓的需求。

  興朝還願意接收蒙古幼童進入興朝書館學習,停供六年免費教育,六年後可隨蒙古學生們自有來去。只要有本事還可以參加興朝的科舉考試,還可以進入朝中為官。

  此外,還有各項有利於蒙古的政策,他們願意遣使簽訂正式的國書,保證承諾有效。

  想擁有安定的生活,而不是無止境的打打殺殺的部落皆心動不已。

  除了生活所迫,草原冷酷的時候逼人所致,想來沒有人是天生的劊子手,殘忍的對著無辜的生命舉起屠刀。

  如今只要和興朝的商人交易,就能獲得鹽,茶等生活所需,侍弄好羊馬就能用自己的勞動換來想要的一切,何必非要拿起刀箭拼殺流血?

  放牧不會讓人死,而打仗卻有可能讓他們送命,而且打仗得來的東西分到普通士兵的手上也不過剛夠溫飽而已?

  而且他們還期盼著自己的子孫能像漢人一樣生活在高大的城牆裡,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還有一點,他們不看好蒙古的前途,汗王此舉必敗。

  不過只要犧牲的不是自己的部落子民,他們一點也不心疼,可以在旁邊看著趁火打劫,倒時肯定會空出豐美的牧場,他們可以趁機吞併地盤,地方更大了放得牛羊也就更多了。

  因此,等到召開大會時,有一半的部落沒有露面缺席了會議。

  蒙古大汗氣得吐血,無奈之下只能自己派人聯絡金國。

  建武十年,金蒙聯軍成立,和北上的興朝大軍對峙。

  興朝守軍固守興朝和蒙古的防線不出,將主力對準了金國的城池,朝金國大都中心插。入吞噬金國的國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