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行人沿著山道,越行越高,道路也越來越險峻陡峭,到後來馬匹已不能走。各人下馬步行,道路險陡,要攀藤拉索方可上行。有大半兵卒已然喘氣為艱,頭痛如裂,范驊便命他們就地等候。又攀上一個多時辰,來到一處高高的台地。段譽問道:「語嫣、曉蕾,你們還支持得住嗎?」王語嫣和曉蕾點了點頭。

  行到天色向晚,來到一條深澗之前,地形橫空斷絕,更無前進道路,若再向前,只有下入深谷,但也未必能越過谷底而攀上對岸。各人正沒做理會處,前面左首突然轉出兩個人來。只見這兩人短打結束,一人手持一根極長竹竿,竿頭有張小網,另一人肩頭荷著一張竹子長梯,有十來丈長。

  巴天石會說當地土語,上前探問,說了好一會,回來稟報:「皇上,這兩人是在高山峭壁上採集金絲燕燕窩的,是本地怒族人。他們世居於此,說道要去傳說中的『不老長春谷』,還得上山二百多里,今天走不到了。明天山路更險,就算是他們山里人,也不敢去。他們說前面大樹上寫得有些字,但他們不識得,叫我們可以去瞧瞧。臣賞了他們十兩銀子相酬,請他們去把前面大樹上的字描下來看看。」

  各人便在山道邊坐下休息,梅劍等燒水煮粥,采了些樹菌草菌,放在粥里,只煮得香氣撲鼻。菊劍說怕菌有毒,要給皇上試食,搶著先吃。巴天石道:「這些猴頭菇、牛肚菌我都識得,不會有毒的。」梅劍笑道:「菊妹肚子餓了,搶著吃粥,倒不是怕皇上哥哥中毒。」菊劍道:「我肚子餓,周身無力,便是中毒,要吃一碗香菇粥來解毒。」

  眾人嘻嘻哈哈地吃著粥,大讚甘香。兩個采燕客也描了文字回來。他們照著大樹幹上所刻文字,在一張新剝下來的大樹皮反面,用炭條繪了圖形,彎彎曲曲的有不少字形。巴天石識得是當地納西族人的象形文字。原來納西人創製象形文字,已歷時甚久,比漢人的象形文字更早,只不過內容簡單,不適於表達較為細緻繁複的意思。

  巴天石沉思一會,拔出短匕,在石子旁的泥地里劃了幾個漢字:

  「神書已隨逍遙去,

  此谷惟余長春泉。」

  巴天石說道:「這些字說得很稀奇古怪,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好像是說,不老長春谷里本來有部神奇的書,教人怎樣長生不老,現今這部神書給一個叫什麼『逍遙子』的人拿去了,谷里只留下令人飲了可長葆青春的一道泉水。那兩個采燕客說,谷里偶然會有人拉著大松樹上的長藤,盪出谷來,但出來之後就回不去了。出來的人臉白唇紅,年輕美貌得很,不過在谷外住不了幾天,黑髮就轉雪白、背駝身縮、滿臉皺紋,幾天之內就似乎老了一百歲,再過幾天就死了。因此外面的人說谷里有妖怪,誰都不敢進去。兩個采燕客良心很好,盡力勸我們回頭,不要再過去了。」

  段譽聽巴天石說得鄭重,便道:「咱們今晚且在這裡露宿一宵,等天亮了再說。」曉蕾鋪開攜來的毛氈,讓段譽在樹下休息。各人或坐或臥,有的就此睡去。

  次日清晨,兩名采燕客又好心來勸,說道:「在谷里住久了固然能長葆青春,但出谷便死,谷里妖異多端。那部神書據說給人拿了去,各位便去谷里,也找不著長生不老的秘訣。」巴天石謝了他們二十兩銀子,采燕客拜謝而去。

  王語嫣道:「樹上所寫的那位逍遙子,是否便是天山童姥的師父?」曉蕾道:「是的。公主、駙馬爺都算是逍遙派的。」王語嫣道:「我曾聽媽說,她小時候跟著外公、外婆住在一個石洞裡……」段譽道:「那是無量玉洞,我倒知道在哪裡。那兒有個挺美的玉像,跟嫣妹你一模一樣。」

  王語嫣眼中神采閃爍,向段譽道:「那部神書,定是讓外公的師祖帶到無量玉洞去了。你帶我們去瞧瞧那玉像,好不好?」眾人知她這麼說,其實是想去找那部神書。

  梅劍道:「就是真有這部神書,我也不練。蘭竹菊三個好妹子,倘若都變成了老婆婆,我還是這麼個小姑娘,那成什麼樣子?」菊劍道:「對!這才叫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們大家都是老婆婆,都來拍拍我的頭,贊我一句小妹妹,有什麼味兒?」

  段譽笑道:「生老病死,人人都要經歷。佛祖佛法無邊,依然會老,會入滅圓寂,我輩凡人,怎能長生不死?」

  王語嫣仍不住求懇。段譽也想再去瞧瞧「神仙姊姊」,便答允了她。

  王語嫣大喜,仰望遠處的「不老長春谷」,想像自己得葆玉容,永遠駐顏不老。

  段譽先派巴天石率同梅蘭竹菊四姝,向無量洞洞主辛雙清商酌。四姝原是童姥侍女,是辛雙清的上司,一說之下,辛雙清立即率領本門弟子,迎迓段譽一行。辛雙清說道,她自接掌無量洞後,奉了靈鷲宮號令,曾去玉壁洞打掃整理,一切物件不敢移動半分,玉壁上的彩色劍光偶爾顯現,但仙人舞劍的影子卻始終未曾出現。這些時候來大加整頓,入洞的道路已比先前易走的多。她道:「段公子要再去瞻拜玉像,屬下引路。」她不稱段譽為「陛下」,而叫他「段公子」,意思說你雖是大理國君,但我們不奉世俗帝皇官府的號令,只因你是靈鷲宮主人的結義兄弟「段公子」,你說要去「瞻拜玉像」,我們才引你前往。

  次日早晨,辛雙清及無量洞諸弟子,引著段譽、華赫艮、范驊、巴天石、朱丹臣、王語嫣、木婉清、鍾靈、曉蕾、梅蘭竹菊四姝等一行向西而行,過漾備江、勝備河,攀過了幾處高山峻岭,漸近瀾滄江。路途頗為曲折崎嶇,好在無量洞諸人熟悉地勢道路,傍晚時分,在一個小鎮上歇宿。次晨又行,過得中午,無量洞領路弟子報導:「這裡離無量玉壁已不到二十里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