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校園依然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新生又開始穿著迷彩服排著整齊的隊伍喊著嘹亮的口號在體育場到新食堂的路上趾高氣昂地走來走去,我們在他們逼人的氣勢面前一敗塗地,低聲下氣地讓到路邊,對著新食堂搖搖頭,乖乖地跑到新生不屑一顧的老食堂吃飯。

  曾幾何時,我們覺得整個大學是我們的天下,它因為我們的到來而變得欣欣向榮蓬蓽生輝。那些老生在我們眼中一文不值,尤其是那些匆忙進出大四宿舍樓的人,我們仿佛看見他們臉上垂死掙扎的哀傷,覺得像狗一樣可憐。但是想不到我們剛嘲笑完一群人,自己就變成了另一群人眼中的狗。

  我想起來看武俠小說,過去我們是在看《射鵰英雄傳》,覺得自己就像書裡面的郭靖和黃蓉,天下英雄捨我其誰。現在我們依然是郭靖和黃蓉,只不過手上捧的是《神鵰俠侶》。

  火辣校園(上)

  學校從我們入學那天開始,就跟瘋了似的修路建樓,一天都沒消停過。大一一整年運土拉磚的卡車在我們宿舍到食堂的路上轟隆隆而來呼嘯而去。路上落滿沙石,凹凸不平,車輛來往,蹦蹦跳跳,發出哐啷啷的噪音。宿舍區一帶天天塵土飛揚。很多人從食堂打飯回來,到寢室打開一看,飯菜上都蒙了一層灰,從此打飯的人數劇烈減少。食堂收盤子洗盤子的任務陡然加重,不得不增加勤工儉學的學生。

  三年時間裡面,學校先後修建了從19到22共四棟新生宿舍樓、新體育場、體育館、四號綜合教學樓、第五食堂、新學術交流中心、新圖書館、五號綜合教學樓、後勤集團等十幾棟建築物。估計很多人從小學時代到中學時代,虛構那種歌頌家鄉變化的作文,都會不厭其煩地使用一個成語叫“日新月異”。我以前對於這個詞的理解就是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如果非要從字面上理解,世上除了時間之外,怎麼還能找到第二樣每分每秒都在變化的東西?天氣這玩意兒已經夠變幻莫測了吧,但是要說“日新月異”那還差得遠呢,沒看見很多時候一連好幾天都晴空萬里或者陰雨綿綿或者大雪紛飛嗎。但是大學裡面瘋狂的基礎建設讓我對它有了全新的認識,三年時間硬是從一片荒地上拔起來十幾棟高樓,這期間何曾有一天停下過挖土填坑堆石砌磚的步伐。往往前幾天還是一塊被簡陋圍牆圍起來的工地,裡面吊塔高聳鐵棚星布,戴著安全帽滿身泥灰的工人進進出出,乒桌球乓的聲音不絕於耳。等到有一天敲敲打打的聲響突然停止,圍牆、鐵棚以及建築外面綠色的防護網全部消失無蹤,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一棟嶄新的大樓猶如從地下長出來的一樣器宇軒昂地矗立在所有學生面前。

  新樓崛起的速度雖然令人驚訝,但是還不夠恐怖。很多事物的變化如果放在一段期間裡面看,始終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過程再快也無法給人“突變”的震撼。但是,如果把同樣的變化放在兩個時間點比較,就可能給人造成“一日千里”甚至“滄海桑田”的感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說很多人天天照鏡子都發現不了自己的變化,偶然某一天翻到兩年前的照片才驚覺原來自己胖了許多、瘦了許多、或者衰老了許多、頹廢了許多。再如,從十樓到一樓,如果你是乘電梯,根本不會覺得十樓有多高,仿佛跟平時跨個台階那麼簡單。但是如果你是直接跳下來的,我敢打賭你一定能刻骨銘心地感覺得那個高度的可怕,因為有時候一旦忽略過程,點與點之間的差異就成了生與死的區別。我把現在的校園直接和剛入校的時候作了一個比較,才發現大學擴張的恐怖。短短三年時間學校的建築數量和面積幾乎翻了一番,也就是說如果拋開什麼辦學歷史和文化沉澱等等方面,我們花了三年時間幾乎又創建了一所大學。僅僅從硬體方面說,後來新建的十幾棟大樓,從食宿到上課,從自習到研究,從運動到休閒,所有的功能一應俱全,倘若把它們全部集中放在一片新的區域,然後四周修起圍牆,設置幾個校門,配置幾個保安,儼然就是一所嶄新的大學。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既然宿舍、食堂、教室、圖書館、運動場地的容量翻了一番,那麼我們每個人所享有的生活學習空間應該越來越大,但是事實恰恰相反,吃飯、上課、自習、打球的擁擠程度較之從前不見絲毫緩解。好像現在的大學生可以像單細胞動物自我繁殖一樣,數量成級數增加,有多大空間就有多少大學生。每年夏天一批大四的學生如潮水般悄然退去,同年秋天一大批新生如潮水般湧進來。潮起潮落間,錄取分數線越降越低,學生潮一浪高過一浪,在本來擁擠不堪的校園裡肆意泛濫。

  在不遺餘力趕造新樓的同時,學校還陸續把所有年代稍久的舊樓修葺一新。對於此舉,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興致勃勃表示支持,說修整之後內部變得乾淨明亮外部變得清新美觀,有的則不以為然。我對此事頗有微辭。每一棟樓見證的是一個時代,訴說的是一段往事,承載的是一代人的記憶。它暗灰斑駁的牆體令人禁不住感嘆歲月的滄桑,窗戶下面的一道道雨痕仿佛在對人講述這些年的風霜雪雨雲捲雲舒,青黃相疊的苔蘚躲在牆角,靜靜地看著日升日落春去秋來。而經過一番精心打扮之後呢,它改變了原來的色彩,它淡忘了所有的回憶,它變得與其他的教學樓一般無二,從此再也找不回真正的自己。它就像一個臉上被打滿了粉塗滿了胭脂的老人,樣子是那麼的可笑那麼的可悲。透過它光鮮的外表我看見它悲苦的內心,每當我從它旁邊走過仿佛聽見它低聲的哭泣。

  有一段時間我暗暗慶幸,幸好北京的領導們沒有看見舊東西就想翻新的癖好,否則,當我們有一天滿懷豪情、千里迢迢去爬長城的時候,發現長城內外貼滿了金光燦燦的瓷磚。那將是怎樣一副目瞪口呆欲哭無淚的景象。

  在大規模發展校園的背景下,兩條主幹道也全部挖掉重修,延長拓寬。據傳新路所用瀝青是從國外進口而來,完工之後,果然今非昔比,兩條路就跟兩匹黑緞子一樣平滑油亮。三五成群的學生腳步輕盈地走在上面,嘖嘖稱嘆。我想到中國大學裡面的路居然用進口的瀝青來修,覺得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彆扭。中國人修路有一個特點,就是從來不會畢其功於一役,總是不厭其煩地修了挖挖了再修,往往一條路要經過幾次浩劫才能塵埃落定,得享幾年安寧。我們宿舍到食堂那條路命運最是坎坷,分別在埋電話線、閉路線和網線的時候被挖三次,因此那條路的名稱也被我們改了三次,第一次挖後斷成兩截,我們稱之“雙截棍”,第二次被挖,我們改成“三節棍”,第三次被挖的時候,我們為了一勞永逸索性叫它“九節鞭”。

  火辣校園(中)

  學校的眾多建築當中有些可以拿出來聊一聊。作為一個沒有崇高理想沒有政治抱負的學生,我的校園生活相當簡單,基本是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除此之外,常去的地方僅只兩處,超市和籃球場,也就是說,我在大學的幾年幹過的事加起來只有四件:吃飯、睡覺、上課、打球。行政樓,學院辦公室等等身具管理職能的地方,我幾乎沒有涉足。除非是發生補辦學生證、網上無法選課或者路過時尿急進去借廁所等涉及到自身利益的重大事件,否則你就是找幾個穿旗袍的女學生泡好西湖龍井請我進去喝,我還要先看看那幾個女生長相如何再決定去不去呢。我不像趙顯貴之類的先進分子,每天在行政樓里抹桌子擦椅子,端茶倒水,傳話跑腿,不怕髒不怕累,因為我根本不需要加綜測,不需要評選優秀學生幹部,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換取未來的工作機會,最重要的是,我不需要讓輔導員來評定我的道德水平。在一個虛偽大行其道、誠信幾成傳說的年代,我的道德讓別人評定,那麼誰又能證明他的道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