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蓮花都是帶蓬的,根底都連著未砍開。這是我特意吩咐的,要看明白蓮蓬對應哪朵花。
畢竟李祐溫說過,越紅的蓮花結的蓮子反而越苦。
她沒出過盛京,所見不過皇宮那一畝三分地,我尋思著給她在宮外也找個跟蓬雲池的蓮子差不多的,告訴她宮外和宮裡也沒什麼區別,省得她成天惦記著往外跑,身手差勁怪危險的。
尤其是現在,我不在她身邊了。
可惜我嘗了這麼些年,紅蓮結的子,都是甜的。我想了想,要麼李祐溫當年在唬我,要麼蓬雲池的水土忒差。
我很快的打消了第一個念頭,李祐溫向來重信,況且她那時候執著於討好我,沒必要對我說謊。
那時候,她嘰嘰喳喳的,話可真多,只聽一遍根本記不住。幸好她翻來覆去,說的都是重複的內容。因為她根本沒機會給自己的經歷添加新意。
我抱著蓮蓬回主帳前,在門哨看見婁全好奇又強行抑制的樣子有幾分好笑。他總自視是地道的雪崖城漢子,不屑於沾染南方風物,這幾年再怎麼眼饞,竟也沒想旁人那般跟我討過一回。
我看見他的樣子才明白,人真的是太容易囿於成見了。
練刀磨出來的繭子,很容易剝開碧綠的蓮蓬,我丟了一顆蓮子進嘴裡,清甜的香味布滿口腔,連鼻子裡呼出的風,都有些寧神靜氣。
我扔掉那個掰開一角的蓮蓬,又扯過來另一株。
我忽然想起這個樣子很像李祐溫刻那支玉笛時的架勢,當年她坐在演武場旁的台階上,歪著頭拿著從御用監搶來的全套工具,在日頭底下比比劃劃,也是刻壞了一塊模具就扔了換下一個。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就記得那麼清楚,想來是那時她盤腿一坐一天,自己又在她面前來來回回的走了幾趟,就把她那個吊兒郎當的樣子記住了。
我原本以為那支玉笛是要送給我的。
真不是我自戀,因為那時她身邊只有我,她又慣會送東送西的拉攏人心,我就表面嫌棄實則心安理得的等著了。
等了十四年也沒動靜,到最後才發現她竟然送給了顧江離。
其實事情不是沒有預兆的,可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抱著希望一直等著。
從她開口不再自稱本宮時,我就知道事情已經變了。
稱孤道寡,她踏上了第一步。做君王邊關長城,是我一直的理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的父親和我唯一想法一致的,大概就是武將要配一把好刀了。
父親當年親自去求的寶刀的鍛造人明虛子大師,前年遊歷四方竟來到了北疆。
我親自將大師迎進主帳里,抽出那把陌刀給他看,不料他竟還記得。
他捻了捻白鬍鬚,持著酒盞問我,“將軍可知此刀為何叫展眉?”
我揚眉笑了笑,說道:“‘長官況自清如水,說與邦人共展眉’,當年我父親是送我入宮做武官,大師希望我為官清廉,家族為榮,也是寄予晚輩厚望了。”
明虛子微微一頓,說道:“不是,我還記得你父親賀老將軍。他當時來找我,不是說送你入宮做官,是說送你入宮陪太女殿下。”
我有些詫異,父親當時帶著陌刀回來,並未對我說明來歷如何,我問道:“那是何意?”
明虛子摸著刀上銘文,說道:“我和家中老妻是青梅竹馬,她喜歡遊歷,可是我不想離開盛京。她在盛京陪了我五十多年,聽打鐵的丁當聲聽了五十多年,烘著炎熱的爐火烘了五十多年,直到我親手將她葬下,我才發現,我竟從沒為她改變過什麼。”
我想打斷他,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沉湎於悲傷的回憶對身體並不好,可是他看出了我的想法,微微抬起了手制止了我。
他繼續說道:“曾經我以為永遠堅持自己的內心是件值得慶祝的事,後來才發現我失去了會為我歡呼的人。當時你父親說你要入宮,我想到我在你那個年紀,正好搬家遇見她。小巷子裡青梅竹馬,一直到最後。”
我心下微顫,問道:“所以是?”
明虛子抬眼看我,歷盡七十年滄海桑田的眸光,仿佛穿透了我所有混沌的心思,“所以是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像是鴻蒙初開,一道冰刃帶著光和寒,破開遮蔽刺進我心裡,我無處躲避,只得勉強笑道:“我和陛下一國君臣,休戚相關,也算是同塵共灰了。”
明虛子看了我一眼,飲下盞中酒,自此再無言。
確實是一國君臣,我披掛上陣,面對戎夷時想的只是,總要守住自己的家國,自己的君主。
今年是離開她的第七年,陸陸續續幾年的交戰後,轉機終於來了。
雪崖城外三百里大捷,婁全勸我窮寇莫追,但我知道,只有這一次機會,搗散了他們的王庭,未來非有幾十年,不會恢復元氣。
我扔了糧草輜重,帶著最精銳的八百騎兵,飛馳去直插進草原深處。
我梟首戎夷的王室,但也受了重傷,傷在胸口。我追的太遠了,血流得止不住,我知道我沒有時間等到回程了。
婁全在我身邊,他眼中有淚。我覺得好笑,他最不喜歡軟弱的做派,此時卻暴露了另一面。不過邊關的事交給他我很放心。
畢竟李祐溫說過,越紅的蓮花結的蓮子反而越苦。
她沒出過盛京,所見不過皇宮那一畝三分地,我尋思著給她在宮外也找個跟蓬雲池的蓮子差不多的,告訴她宮外和宮裡也沒什麼區別,省得她成天惦記著往外跑,身手差勁怪危險的。
尤其是現在,我不在她身邊了。
可惜我嘗了這麼些年,紅蓮結的子,都是甜的。我想了想,要麼李祐溫當年在唬我,要麼蓬雲池的水土忒差。
我很快的打消了第一個念頭,李祐溫向來重信,況且她那時候執著於討好我,沒必要對我說謊。
那時候,她嘰嘰喳喳的,話可真多,只聽一遍根本記不住。幸好她翻來覆去,說的都是重複的內容。因為她根本沒機會給自己的經歷添加新意。
我抱著蓮蓬回主帳前,在門哨看見婁全好奇又強行抑制的樣子有幾分好笑。他總自視是地道的雪崖城漢子,不屑於沾染南方風物,這幾年再怎麼眼饞,竟也沒想旁人那般跟我討過一回。
我看見他的樣子才明白,人真的是太容易囿於成見了。
練刀磨出來的繭子,很容易剝開碧綠的蓮蓬,我丟了一顆蓮子進嘴裡,清甜的香味布滿口腔,連鼻子裡呼出的風,都有些寧神靜氣。
我扔掉那個掰開一角的蓮蓬,又扯過來另一株。
我忽然想起這個樣子很像李祐溫刻那支玉笛時的架勢,當年她坐在演武場旁的台階上,歪著頭拿著從御用監搶來的全套工具,在日頭底下比比劃劃,也是刻壞了一塊模具就扔了換下一個。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就記得那麼清楚,想來是那時她盤腿一坐一天,自己又在她面前來來回回的走了幾趟,就把她那個吊兒郎當的樣子記住了。
我原本以為那支玉笛是要送給我的。
真不是我自戀,因為那時她身邊只有我,她又慣會送東送西的拉攏人心,我就表面嫌棄實則心安理得的等著了。
等了十四年也沒動靜,到最後才發現她竟然送給了顧江離。
其實事情不是沒有預兆的,可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抱著希望一直等著。
從她開口不再自稱本宮時,我就知道事情已經變了。
稱孤道寡,她踏上了第一步。做君王邊關長城,是我一直的理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的父親和我唯一想法一致的,大概就是武將要配一把好刀了。
父親當年親自去求的寶刀的鍛造人明虛子大師,前年遊歷四方竟來到了北疆。
我親自將大師迎進主帳里,抽出那把陌刀給他看,不料他竟還記得。
他捻了捻白鬍鬚,持著酒盞問我,“將軍可知此刀為何叫展眉?”
我揚眉笑了笑,說道:“‘長官況自清如水,說與邦人共展眉’,當年我父親是送我入宮做武官,大師希望我為官清廉,家族為榮,也是寄予晚輩厚望了。”
明虛子微微一頓,說道:“不是,我還記得你父親賀老將軍。他當時來找我,不是說送你入宮做官,是說送你入宮陪太女殿下。”
我有些詫異,父親當時帶著陌刀回來,並未對我說明來歷如何,我問道:“那是何意?”
明虛子摸著刀上銘文,說道:“我和家中老妻是青梅竹馬,她喜歡遊歷,可是我不想離開盛京。她在盛京陪了我五十多年,聽打鐵的丁當聲聽了五十多年,烘著炎熱的爐火烘了五十多年,直到我親手將她葬下,我才發現,我竟從沒為她改變過什麼。”
我想打斷他,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沉湎於悲傷的回憶對身體並不好,可是他看出了我的想法,微微抬起了手制止了我。
他繼續說道:“曾經我以為永遠堅持自己的內心是件值得慶祝的事,後來才發現我失去了會為我歡呼的人。當時你父親說你要入宮,我想到我在你那個年紀,正好搬家遇見她。小巷子裡青梅竹馬,一直到最後。”
我心下微顫,問道:“所以是?”
明虛子抬眼看我,歷盡七十年滄海桑田的眸光,仿佛穿透了我所有混沌的心思,“所以是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像是鴻蒙初開,一道冰刃帶著光和寒,破開遮蔽刺進我心裡,我無處躲避,只得勉強笑道:“我和陛下一國君臣,休戚相關,也算是同塵共灰了。”
明虛子看了我一眼,飲下盞中酒,自此再無言。
確實是一國君臣,我披掛上陣,面對戎夷時想的只是,總要守住自己的家國,自己的君主。
今年是離開她的第七年,陸陸續續幾年的交戰後,轉機終於來了。
雪崖城外三百里大捷,婁全勸我窮寇莫追,但我知道,只有這一次機會,搗散了他們的王庭,未來非有幾十年,不會恢復元氣。
我扔了糧草輜重,帶著最精銳的八百騎兵,飛馳去直插進草原深處。
我梟首戎夷的王室,但也受了重傷,傷在胸口。我追的太遠了,血流得止不住,我知道我沒有時間等到回程了。
婁全在我身邊,他眼中有淚。我覺得好笑,他最不喜歡軟弱的做派,此時卻暴露了另一面。不過邊關的事交給他我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