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她在想自己要不要壓槍。
這麼說可能對其他對手不太尊重,不過在現如今的百米跑道上,除非傑特爾能再現她奇蹟般的2009年、或者凱羅爾像她08年那樣把現如今的成績提高兩個層次,否則沒人能勝過陳煥之,甚至沒人能對她造成威脅。
可是傑特爾今年已經32歲、凱羅爾的最好成績也有兩年沒動過了。
連創下統治百米跑道23年的世界紀錄的喬伊娜,現在也被她甩在身後了。
現在在陳煥之的眼前,除了未來的她自己,再也沒有其他人。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她才更想要不斷地提高、成為更好、更好的自己。
在年初打破了世界紀錄後,到現在已經半年多了,可是放出狂言要做“百米跑道上的布勃卡”的陳煥之,參加了那麼多比賽,卻仍然沒能打破她自己的紀錄。
粉絲們、媒體們、體育專家們分析文章寫了能有百多篇,什麼“這樣的成績一生能有一次就已經足夠了”、什麼“當時風速+2.0m/s,在以後的比賽中很難有這樣正好的天時”、什麼“正如博爾特的9秒58將成絕響,陳煥之的10秒44也將成為人類田徑史上難以超越的豐碑——並不是現在或以後的他們不夠好,而是23歲的博爾特和22歲的陳煥之太好了”。
可是陳煥之知道,當她站在跑道上的時候她能看到前面的自己,23歲、24歲那個更快的自己。
所以她現在就要讓盡最大的努力,讓那個自己出現。
出現在這個、她此前從未征服過的,世錦賽的賽場上。
第171章
8月29日晚8點45分,陳煥之站在了跑道上,在世錦賽正式開幕的前幾天,大邱體育場開放後的第一次適應性聽槍訓練上,陳煥之就發現跟歐美比賽中遇到的絕大部分發令員相比,這個發令員所習慣的節奏要更慢一點。
雖然田徑比賽規則從來沒有明確規定過發令員喊完“預備/set”後到鳴槍中間的時長,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等到所有運動員都保持身體穩定後才能鳴槍,但是到了世錦賽決賽這個水平,所有參賽選手都是千錘百鍊、幾百場、幾千場比賽跑下來的,他們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自己的身體姿態調整到最穩定的狀態。
所以這個“預備”到鳴槍的時長就更多是由發令員的習慣所決定了。
以音樂節奏來舉例,如果說陳煥之所習慣的節奏是“預備”後三拍鳴槍的話,那在賽前的三次聽槍中,這個發令員都是在三拍半的時間鳴槍的。
差距其實很細微,但是放到以0.01秒為單位考量的百米比賽中,這差距就特別明顯了。
明顯得就像是此時的百米跑道,一排八個人中,七個黑得發亮,只有陳煥之黃色的皮膚在體育場強烈的燈光下暈出柔和的色彩。
劉鑫源也發現這個問題了,之前熱身的時候就跟她說,“這次比賽這個發令員本身節奏就有點慢,你起跑的時候壓一壓,別怕比別人慢,昨天博爾特那個事兒一出,今天其他人心裡都哆嗦,肯定也都奔著反應時間0.18就去了,你就算反應個0.2秒,這場比賽也輸不出去。”
陳煥之當時點點頭沒出聲,但這不代表她同意劉鑫源的策略,只不過她那時候還沒決定好而已。
但是現在她決定好了。
其實今天不是個預備破紀錄的好機會。
昨天博爾特搶跑罰下事件發生後,不管她們這些今天跑女子100米的選手緊張,發令員肯定也緊張,這場比賽他未必還會延續之前習慣的節奏。更別說現在場上還有點微弱的逆風。
“不對,”看台上的劉鑫源說,隨著主持人介紹到她,大屏幕上打出陳煥之向觀眾們揮手的近鏡頭,一張臉被放到好幾米大,所有表情一覽無遺,“小陳情緒不太對。”
今天這場比賽太重要了,作為領隊的羅主任也坐在了看台上,他和沒有比賽的選手們一起坐在第二排,在陳煥之揮手的那一刻,場內的噪音太大了,他光聽到劉鑫源突然冒出來一句“不對”,後面的沒聽到,可光這樣也夠讓他揪心了。
“怎麼不對?”羅主任不顧自己的肚腩硌在了椅背上,探身問最前面的劉鑫源,“怎麼了?”
劉鑫源連忙安撫領導,“沒事兒沒事兒。”
這個答案太敷衍了,不過這會兒已經介紹到了第八道的選手,比賽幾十秒內就會開始,羅主任也沒辦法,只好坐回座位,心不在焉地給第八道的選手鼓了幾下掌,然後隨著裁判的示意跟其他人一起放下手,開始保持安靜,但他整個人卻仿佛被吊了起來。
在半個小時前的男子110米欄決賽上,被寄予厚望的劉飛卻遭遇了惡意打手,雖然經過申訴對方的金牌取消了,可是這本來在計劃中的一塊金牌也眼睜睜地變成了銀牌。
要是這女子100米——中國隊最大的門面和招牌——再出點什麼差錯,羅主任想想回國後將要面臨的上級的詰問、媒體的質疑就覺得腦仁疼。
劉鑫源站在前面比羅主任還緊張,之前出現在大屏幕上的陳煥之表情太嚴肅了,不,與其說是嚴肅,不如說是凝重。
那種凝重,不像是站在一個她熟悉的、有自信的、冠絕全球的賽場上,倒仿佛回到了幾年前,那個還遠未成熟的陳煥之,十幾歲年紀,每場比賽都要面對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對手,不管多重要的比賽也只能盡力而為,很難自信地說我肯定能第幾第幾,用她的話說,就是不管她跑得多麼好,具體的成績也得由其他人的發揮決定。
難道有什麼讓她覺得為難的強敵嗎?
那不可能啊,陳煥之現在自己就是世界第一人,而且是那種甩開一個時代的第一人,劉鑫源實在想不到還有誰能讓她露出那種表情。
或者她是在緊張。
其實這是最合理的解釋,陳煥之此前已經拿到了能拿到的所有比賽的冠軍——除了世錦賽,又有之前宣傳的“大滿貫”噱頭,如果她因此覺得緊張,這也很合理,畢竟再怎麼說,她也只是個22歲的小姑娘。
但是,“你可千萬不能緊張啊……”劉鑫源喃喃地說,短跑是實力重要但是心態同樣重要的比賽,否則君不見鮑威爾即使在他獨占世界紀錄那幾年也並未拿過世界大賽冠軍?因為心態的變化會引起神經系統的緊張,神經系統的緊張會引起肌肉的僵硬。
在這樣的比賽中肌肉僵硬?那就死定了。
在劉鑫源心裡七上八下的時候,比賽開始了,發令槍響後緊跟著就是裁判的哨聲,整個體育場內一片譁然,劉鑫源也一下子捂住了胸口——這是有人搶跑了,而且剛才的起跑畫面,肉眼可見地沖在最前面的就是陳煥之!
裁判組在確認起跑器上的電子感應計時,而之前衝出去的選手們在慢慢地往回走。
陳煥之沖得最遠,走得最慢,但第五道的凱羅爾站在原地,等她跟上了才一起走。
“你壓槍?”凱羅爾用一種不可思議的語調小聲向她確認,“你剛才是壓槍了吧?”
陳煥之點點頭,“嗯。”她現在可沒心情說話,看起來她也得跟博爾特一樣告別世錦賽了。
凱羅爾有點遺憾又有點慶幸地問,“為什麼?你……不管怎麼樣都能贏吧。”
“不光是贏,”陳煥之有點心不在焉地看著還在繼續確認感應計時的裁判們,這有點不正常,通常確認這一點只需要十幾秒,現在已經快一分鐘了,“還得……更快更高更強吧。”
這麼說可能對其他對手不太尊重,不過在現如今的百米跑道上,除非傑特爾能再現她奇蹟般的2009年、或者凱羅爾像她08年那樣把現如今的成績提高兩個層次,否則沒人能勝過陳煥之,甚至沒人能對她造成威脅。
可是傑特爾今年已經32歲、凱羅爾的最好成績也有兩年沒動過了。
連創下統治百米跑道23年的世界紀錄的喬伊娜,現在也被她甩在身後了。
現在在陳煥之的眼前,除了未來的她自己,再也沒有其他人。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她才更想要不斷地提高、成為更好、更好的自己。
在年初打破了世界紀錄後,到現在已經半年多了,可是放出狂言要做“百米跑道上的布勃卡”的陳煥之,參加了那麼多比賽,卻仍然沒能打破她自己的紀錄。
粉絲們、媒體們、體育專家們分析文章寫了能有百多篇,什麼“這樣的成績一生能有一次就已經足夠了”、什麼“當時風速+2.0m/s,在以後的比賽中很難有這樣正好的天時”、什麼“正如博爾特的9秒58將成絕響,陳煥之的10秒44也將成為人類田徑史上難以超越的豐碑——並不是現在或以後的他們不夠好,而是23歲的博爾特和22歲的陳煥之太好了”。
可是陳煥之知道,當她站在跑道上的時候她能看到前面的自己,23歲、24歲那個更快的自己。
所以她現在就要讓盡最大的努力,讓那個自己出現。
出現在這個、她此前從未征服過的,世錦賽的賽場上。
第171章
8月29日晚8點45分,陳煥之站在了跑道上,在世錦賽正式開幕的前幾天,大邱體育場開放後的第一次適應性聽槍訓練上,陳煥之就發現跟歐美比賽中遇到的絕大部分發令員相比,這個發令員所習慣的節奏要更慢一點。
雖然田徑比賽規則從來沒有明確規定過發令員喊完“預備/set”後到鳴槍中間的時長,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等到所有運動員都保持身體穩定後才能鳴槍,但是到了世錦賽決賽這個水平,所有參賽選手都是千錘百鍊、幾百場、幾千場比賽跑下來的,他們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自己的身體姿態調整到最穩定的狀態。
所以這個“預備”到鳴槍的時長就更多是由發令員的習慣所決定了。
以音樂節奏來舉例,如果說陳煥之所習慣的節奏是“預備”後三拍鳴槍的話,那在賽前的三次聽槍中,這個發令員都是在三拍半的時間鳴槍的。
差距其實很細微,但是放到以0.01秒為單位考量的百米比賽中,這差距就特別明顯了。
明顯得就像是此時的百米跑道,一排八個人中,七個黑得發亮,只有陳煥之黃色的皮膚在體育場強烈的燈光下暈出柔和的色彩。
劉鑫源也發現這個問題了,之前熱身的時候就跟她說,“這次比賽這個發令員本身節奏就有點慢,你起跑的時候壓一壓,別怕比別人慢,昨天博爾特那個事兒一出,今天其他人心裡都哆嗦,肯定也都奔著反應時間0.18就去了,你就算反應個0.2秒,這場比賽也輸不出去。”
陳煥之當時點點頭沒出聲,但這不代表她同意劉鑫源的策略,只不過她那時候還沒決定好而已。
但是現在她決定好了。
其實今天不是個預備破紀錄的好機會。
昨天博爾特搶跑罰下事件發生後,不管她們這些今天跑女子100米的選手緊張,發令員肯定也緊張,這場比賽他未必還會延續之前習慣的節奏。更別說現在場上還有點微弱的逆風。
“不對,”看台上的劉鑫源說,隨著主持人介紹到她,大屏幕上打出陳煥之向觀眾們揮手的近鏡頭,一張臉被放到好幾米大,所有表情一覽無遺,“小陳情緒不太對。”
今天這場比賽太重要了,作為領隊的羅主任也坐在了看台上,他和沒有比賽的選手們一起坐在第二排,在陳煥之揮手的那一刻,場內的噪音太大了,他光聽到劉鑫源突然冒出來一句“不對”,後面的沒聽到,可光這樣也夠讓他揪心了。
“怎麼不對?”羅主任不顧自己的肚腩硌在了椅背上,探身問最前面的劉鑫源,“怎麼了?”
劉鑫源連忙安撫領導,“沒事兒沒事兒。”
這個答案太敷衍了,不過這會兒已經介紹到了第八道的選手,比賽幾十秒內就會開始,羅主任也沒辦法,只好坐回座位,心不在焉地給第八道的選手鼓了幾下掌,然後隨著裁判的示意跟其他人一起放下手,開始保持安靜,但他整個人卻仿佛被吊了起來。
在半個小時前的男子110米欄決賽上,被寄予厚望的劉飛卻遭遇了惡意打手,雖然經過申訴對方的金牌取消了,可是這本來在計劃中的一塊金牌也眼睜睜地變成了銀牌。
要是這女子100米——中國隊最大的門面和招牌——再出點什麼差錯,羅主任想想回國後將要面臨的上級的詰問、媒體的質疑就覺得腦仁疼。
劉鑫源站在前面比羅主任還緊張,之前出現在大屏幕上的陳煥之表情太嚴肅了,不,與其說是嚴肅,不如說是凝重。
那種凝重,不像是站在一個她熟悉的、有自信的、冠絕全球的賽場上,倒仿佛回到了幾年前,那個還遠未成熟的陳煥之,十幾歲年紀,每場比賽都要面對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對手,不管多重要的比賽也只能盡力而為,很難自信地說我肯定能第幾第幾,用她的話說,就是不管她跑得多麼好,具體的成績也得由其他人的發揮決定。
難道有什麼讓她覺得為難的強敵嗎?
那不可能啊,陳煥之現在自己就是世界第一人,而且是那種甩開一個時代的第一人,劉鑫源實在想不到還有誰能讓她露出那種表情。
或者她是在緊張。
其實這是最合理的解釋,陳煥之此前已經拿到了能拿到的所有比賽的冠軍——除了世錦賽,又有之前宣傳的“大滿貫”噱頭,如果她因此覺得緊張,這也很合理,畢竟再怎麼說,她也只是個22歲的小姑娘。
但是,“你可千萬不能緊張啊……”劉鑫源喃喃地說,短跑是實力重要但是心態同樣重要的比賽,否則君不見鮑威爾即使在他獨占世界紀錄那幾年也並未拿過世界大賽冠軍?因為心態的變化會引起神經系統的緊張,神經系統的緊張會引起肌肉的僵硬。
在這樣的比賽中肌肉僵硬?那就死定了。
在劉鑫源心裡七上八下的時候,比賽開始了,發令槍響後緊跟著就是裁判的哨聲,整個體育場內一片譁然,劉鑫源也一下子捂住了胸口——這是有人搶跑了,而且剛才的起跑畫面,肉眼可見地沖在最前面的就是陳煥之!
裁判組在確認起跑器上的電子感應計時,而之前衝出去的選手們在慢慢地往回走。
陳煥之沖得最遠,走得最慢,但第五道的凱羅爾站在原地,等她跟上了才一起走。
“你壓槍?”凱羅爾用一種不可思議的語調小聲向她確認,“你剛才是壓槍了吧?”
陳煥之點點頭,“嗯。”她現在可沒心情說話,看起來她也得跟博爾特一樣告別世錦賽了。
凱羅爾有點遺憾又有點慶幸地問,“為什麼?你……不管怎麼樣都能贏吧。”
“不光是贏,”陳煥之有點心不在焉地看著還在繼續確認感應計時的裁判們,這有點不正常,通常確認這一點只需要十幾秒,現在已經快一分鐘了,“還得……更快更高更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