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在過去的兩年,即使是在她的100米成績相對低迷、凱羅爾、傑特爾不斷衝擊100米的奪冠區間、陳煥之更是極大地拉高了這個上限的那兩年裡,愛德華茲的200米也都一直很有競爭力,一直和卡貝爾一起呆在第一集 團中。
而陳煥之的面板上最高的爆發是83、其次是80的敏捷,最低的當然還是耐力,73而已。但她彎道上用的是能加75敏捷的250級速度,後半程用的是能加75敏捷和75爆發的250級極速,然而在紙面數值優勢這麼大的情況下,兩個人最後的成績一個22秒27,一個22秒29,愛德華茲跟陳煥之的差距只有區區0.02秒。
雖然用手機把電視上播出的比賽過程翻錄下來了,但沒有專業的分析軟體,憑肉眼真的很難判斷彎道上的分段速度。陳煥之只能瞪著眼反覆看著手機屏幕上那幾個小小的身影,幾乎是一秒一停地試圖標註她和愛德華茲的相對位置。
然後毫不意外地發現,愛德華茲在彎道上時比她快,如果按照以前的比賽節奏,那愛德華茲大概會把這個相對較快的優勢保持住,在最後50米再來個衝刺,這一套流程下來大概能甩陳煥之將近半秒。
但她實在是太累了。
昨天的兩槍100米、一槍200米,其中100米的決賽愛德華茲還跑到了10秒81,這麼極限的消耗,短短一天根本恢復不過來,陳煥之有消除疲勞,她可沒有。
所以在保持了相對優勢的百來米後,進入直道時愛德華茲的優勢已經非常微小,基本和陳煥之並駕齊驅了。而在直道的最後衝刺階段,又是同樣的體力不支速度放慢,陳煥之是靠著最後又硬沖了一步才贏得了勝利。
雖然現在躺在床上要睡了,但陳煥之的腦內小劇場依然在一遍遍放著比賽的情景,尤其是彎道上的那部分。按照學院派曼利的標準,愛德華茲一定在身體節奏感最好的那一撥里——她在彎道上前80米的速度看起來幾乎與她百米跑的前80米一樣。
自從曼利說了她缺乏節奏感,陳煥之就一直在想這個節奏感究竟是個什麼鬼,別看她當時在課堂上雲淡風輕、到了劉鑫源面前也放個大話就走,其實她暗地裡不知道Google了多少回,什麼強弱切分音處理之類的音樂理論灌了一腦袋,但即使是音樂中所指的節奏感,雖然有天生好與不好之分,但後天同樣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除了生理層面有缺陷、大腦皮層或者神經基礎有問題那種。
而曼利所指的身體方面的節奏感,陳煥之猜測他說的是一般被稱為節律的那種東西,在進行一些重複性動作的時候被激活,而人類天生的神經基礎能夠產生和感知節律,通過動作的不斷練習,相關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會得到強化,久而久之,這種強化就會形成“肌肉記憶”①。
曼利給她制定的訓練計劃就是基於這個理論。
雖然被說是作用有限,但這段時間練下來,別的不說,陳煥之現在最少能看出來別人和她的不同了。別人——尤其是以彎道好而著稱的人,她們跑得更加自然、更加……順滑,陳煥之也不知道能不能用這個詞形容,但確實,跟別人比起來,她在著地的瞬間用力過度了,可是要讓她不用力過度地跑,她卻又做不到——最少現在做不到。
重複練習、肌肉記憶。陳煥之咀嚼著這兩個詞,漸漸睡著了。
兩個月後,IMG的校內賽上,陳煥之在一群學生們的圍觀下,再次跑進了10秒50以內,以10秒49的成績戰勝了這群高中和大學女生們。
劉鑫源自從陳煥之破了世界紀錄就一點都不焦躁了,此時見狀簡直哭笑不得,“就個玩的比賽,你這麼認真幹什麼,一會兒還跑200和4X100呢,你還上不上了。”
“大順風而已。再說釘鞋都穿上了,好好跑唄。”
陳煥之拎著自己的釘鞋,光腳站在草坪上欣賞其他人的比賽,正如劉鑫源所說,這只是個玩兒的比賽,每個項目只有一槍,也就是說有分組沒決賽,冠亞季軍按總成績排名,每個項目的冠軍可以得到IMG學院友情提供的布雷登頓某餐廳100美元代金券一張,比賽成績也並不被國際田聯所承認。
但這也沒關係,作為這次冬訓的收官之戰,陳煥之也只是想稍微有個比賽的氣氛,檢驗一下自己的訓練成果罷了。
這個冬天她為了200米折騰自己就不說了,徐指導對大邱世錦賽上的4X100抱有野心,把她們也翻來覆去地折騰,簡直是按照排列組合來讓她們實驗每一個棒次組合。
陳煥之在這兩個月里,從第一棒到第三棒全都跑過,而且還搭檔過隊中的每一個人,雖然最後仍然被固定在第四棒,但徐指導對於讓她跑第二棒也有點動心——第二棒的彎道部分並不多,而且里程比較長,理論上更能發揮陳煥之的優勢。
但配合是個大問題,陳煥之的衝刺速度太快了,第三棒別管搭配誰,她都得減速進入交接區才能保證兩人的同步和交接的穩妥,可這樣一來,反而造成了速度的浪費。
當然了,不減速也是一個選項,只是在交棒人比接棒人速度快得多的情況下,交接的成功率就難以讓人滿意了。
徐指導無數次在心裡暗暗感嘆,要是再來個陳煥之該多好啊,再來一個這樣的,他就敢在世錦賽和明年的倫敦跟美牙一較高下,但現在,他只能盡力去爭取第三名。
跟陳煥之中間隔了兩組的蘇圓圓也跑完了,她喘著氣過來,“真有你的,10秒49啊。你跑這麼快,一會兒200打算跑多少?”
陳煥之笑嘻嘻給自己上個疲勞消除,“能跑多少跑多少,當是訓練了。”她深吸一口氣,“真不想回去面對沙塵暴啊。”
“反正你回去也沒幾天就該出去參加鑽石聯賽了。”蘇圓圓問她,“我聽說你今年鑽石聯賽不想參加100米的比賽?大鑽石你不要啦。”
“還在商量呢。”陳煥之苦惱地抓抓頭,“也不是不參加,最後總決賽什麼的也可以參加一下,不過今年鑽石聯賽的100米、200米是完全分開的,鑽石項目是有100沒200、有200沒100,我要是全都參加了,那8月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加上9月世錦賽,時間太緊張了。”
蘇圓圓想了下,立刻就明白了,“今年重心在200米嗎?哦哦明白了,煥煥你是想拿世錦賽雙金嗎?”
陳煥之笑起來,“世錦賽就是個鋪墊,我想拿的是明年倫敦奧運會的雙金。”
第156章 156
在三個小時後的200米比賽中,曾助她百米一臂之力的4米多大順風改變了風向變成了逆風,陳煥之不得不頂著風灰頭土臉地跑了個22秒56,白白浪費了自己一個消除疲勞也沒出什麼好成績。而且由於風越來越大,眼看風速計上的數值就奔著8m去了,之後的4X100也被取消了,直把徐指導氣了個仰倒,一個勁的風中咆哮,“美國人辦比賽不看天氣預報嗎?!”
他精心策劃就是想要趁著最後一次比賽的機會看看這一個冬天大家磨合的怎麼樣,要不然等冬訓結束了都天南海北比賽去了什麼時候才能看效果?世大運?那不黃花菜都涼了麼。
平時訓練歸訓練,但真正要看效果還得是比賽,哪怕是水平不高的比賽實戰效果也比訓練強,這是接力比賽和其他100米、200米等項目不同的地方。因為交接棒的存在,在交接區運動員之間彼此干擾的情況並不少見,雖然田徑規則是規定了干擾別人要被判犯規取消成績,但那指的是能從錄像上看出來的嚴重干擾,其他精神上的、或者動作不明顯的干擾哪有人判罰呀。
而陳煥之的面板上最高的爆發是83、其次是80的敏捷,最低的當然還是耐力,73而已。但她彎道上用的是能加75敏捷的250級速度,後半程用的是能加75敏捷和75爆發的250級極速,然而在紙面數值優勢這麼大的情況下,兩個人最後的成績一個22秒27,一個22秒29,愛德華茲跟陳煥之的差距只有區區0.02秒。
雖然用手機把電視上播出的比賽過程翻錄下來了,但沒有專業的分析軟體,憑肉眼真的很難判斷彎道上的分段速度。陳煥之只能瞪著眼反覆看著手機屏幕上那幾個小小的身影,幾乎是一秒一停地試圖標註她和愛德華茲的相對位置。
然後毫不意外地發現,愛德華茲在彎道上時比她快,如果按照以前的比賽節奏,那愛德華茲大概會把這個相對較快的優勢保持住,在最後50米再來個衝刺,這一套流程下來大概能甩陳煥之將近半秒。
但她實在是太累了。
昨天的兩槍100米、一槍200米,其中100米的決賽愛德華茲還跑到了10秒81,這麼極限的消耗,短短一天根本恢復不過來,陳煥之有消除疲勞,她可沒有。
所以在保持了相對優勢的百來米後,進入直道時愛德華茲的優勢已經非常微小,基本和陳煥之並駕齊驅了。而在直道的最後衝刺階段,又是同樣的體力不支速度放慢,陳煥之是靠著最後又硬沖了一步才贏得了勝利。
雖然現在躺在床上要睡了,但陳煥之的腦內小劇場依然在一遍遍放著比賽的情景,尤其是彎道上的那部分。按照學院派曼利的標準,愛德華茲一定在身體節奏感最好的那一撥里——她在彎道上前80米的速度看起來幾乎與她百米跑的前80米一樣。
自從曼利說了她缺乏節奏感,陳煥之就一直在想這個節奏感究竟是個什麼鬼,別看她當時在課堂上雲淡風輕、到了劉鑫源面前也放個大話就走,其實她暗地裡不知道Google了多少回,什麼強弱切分音處理之類的音樂理論灌了一腦袋,但即使是音樂中所指的節奏感,雖然有天生好與不好之分,但後天同樣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除了生理層面有缺陷、大腦皮層或者神經基礎有問題那種。
而曼利所指的身體方面的節奏感,陳煥之猜測他說的是一般被稱為節律的那種東西,在進行一些重複性動作的時候被激活,而人類天生的神經基礎能夠產生和感知節律,通過動作的不斷練習,相關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會得到強化,久而久之,這種強化就會形成“肌肉記憶”①。
曼利給她制定的訓練計劃就是基於這個理論。
雖然被說是作用有限,但這段時間練下來,別的不說,陳煥之現在最少能看出來別人和她的不同了。別人——尤其是以彎道好而著稱的人,她們跑得更加自然、更加……順滑,陳煥之也不知道能不能用這個詞形容,但確實,跟別人比起來,她在著地的瞬間用力過度了,可是要讓她不用力過度地跑,她卻又做不到——最少現在做不到。
重複練習、肌肉記憶。陳煥之咀嚼著這兩個詞,漸漸睡著了。
兩個月後,IMG的校內賽上,陳煥之在一群學生們的圍觀下,再次跑進了10秒50以內,以10秒49的成績戰勝了這群高中和大學女生們。
劉鑫源自從陳煥之破了世界紀錄就一點都不焦躁了,此時見狀簡直哭笑不得,“就個玩的比賽,你這麼認真幹什麼,一會兒還跑200和4X100呢,你還上不上了。”
“大順風而已。再說釘鞋都穿上了,好好跑唄。”
陳煥之拎著自己的釘鞋,光腳站在草坪上欣賞其他人的比賽,正如劉鑫源所說,這只是個玩兒的比賽,每個項目只有一槍,也就是說有分組沒決賽,冠亞季軍按總成績排名,每個項目的冠軍可以得到IMG學院友情提供的布雷登頓某餐廳100美元代金券一張,比賽成績也並不被國際田聯所承認。
但這也沒關係,作為這次冬訓的收官之戰,陳煥之也只是想稍微有個比賽的氣氛,檢驗一下自己的訓練成果罷了。
這個冬天她為了200米折騰自己就不說了,徐指導對大邱世錦賽上的4X100抱有野心,把她們也翻來覆去地折騰,簡直是按照排列組合來讓她們實驗每一個棒次組合。
陳煥之在這兩個月里,從第一棒到第三棒全都跑過,而且還搭檔過隊中的每一個人,雖然最後仍然被固定在第四棒,但徐指導對於讓她跑第二棒也有點動心——第二棒的彎道部分並不多,而且里程比較長,理論上更能發揮陳煥之的優勢。
但配合是個大問題,陳煥之的衝刺速度太快了,第三棒別管搭配誰,她都得減速進入交接區才能保證兩人的同步和交接的穩妥,可這樣一來,反而造成了速度的浪費。
當然了,不減速也是一個選項,只是在交棒人比接棒人速度快得多的情況下,交接的成功率就難以讓人滿意了。
徐指導無數次在心裡暗暗感嘆,要是再來個陳煥之該多好啊,再來一個這樣的,他就敢在世錦賽和明年的倫敦跟美牙一較高下,但現在,他只能盡力去爭取第三名。
跟陳煥之中間隔了兩組的蘇圓圓也跑完了,她喘著氣過來,“真有你的,10秒49啊。你跑這麼快,一會兒200打算跑多少?”
陳煥之笑嘻嘻給自己上個疲勞消除,“能跑多少跑多少,當是訓練了。”她深吸一口氣,“真不想回去面對沙塵暴啊。”
“反正你回去也沒幾天就該出去參加鑽石聯賽了。”蘇圓圓問她,“我聽說你今年鑽石聯賽不想參加100米的比賽?大鑽石你不要啦。”
“還在商量呢。”陳煥之苦惱地抓抓頭,“也不是不參加,最後總決賽什麼的也可以參加一下,不過今年鑽石聯賽的100米、200米是完全分開的,鑽石項目是有100沒200、有200沒100,我要是全都參加了,那8月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加上9月世錦賽,時間太緊張了。”
蘇圓圓想了下,立刻就明白了,“今年重心在200米嗎?哦哦明白了,煥煥你是想拿世錦賽雙金嗎?”
陳煥之笑起來,“世錦賽就是個鋪墊,我想拿的是明年倫敦奧運會的雙金。”
第156章 156
在三個小時後的200米比賽中,曾助她百米一臂之力的4米多大順風改變了風向變成了逆風,陳煥之不得不頂著風灰頭土臉地跑了個22秒56,白白浪費了自己一個消除疲勞也沒出什麼好成績。而且由於風越來越大,眼看風速計上的數值就奔著8m去了,之後的4X100也被取消了,直把徐指導氣了個仰倒,一個勁的風中咆哮,“美國人辦比賽不看天氣預報嗎?!”
他精心策劃就是想要趁著最後一次比賽的機會看看這一個冬天大家磨合的怎麼樣,要不然等冬訓結束了都天南海北比賽去了什麼時候才能看效果?世大運?那不黃花菜都涼了麼。
平時訓練歸訓練,但真正要看效果還得是比賽,哪怕是水平不高的比賽實戰效果也比訓練強,這是接力比賽和其他100米、200米等項目不同的地方。因為交接棒的存在,在交接區運動員之間彼此干擾的情況並不少見,雖然田徑規則是規定了干擾別人要被判犯規取消成績,但那指的是能從錄像上看出來的嚴重干擾,其他精神上的、或者動作不明顯的干擾哪有人判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