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楊錦?”這個名字被壓在楊嬋心裡的角落,現在被彩荷一提,關於他的記憶全都冒出來。
要說和楊嬋關係最好的不是楊銘,而是這個只比她小兩歲的大弟,他們可以說是一起長大,直到楊錦後來外出遊歷見面才少了。
不過楊錦在外邊看到什麼新奇的物件,都會買了帶回家給她,而楊嬋也會時常做衣服或是鞋帶給楊錦,關係比之前還要好。
根據重生記憶,楊家被抄之後,楊錦就沒出現過,這世他竟然會出現在京城,還去找了外祖父。
景國公,乃是世襲罔替的國公,比之他們楊家會降等的國公爵位,分量重的不是一星半點。
而她祖母,就是現任景國公的嫡親姐姐,她母親則是景國公的嫡孫女,也是祖母嫡嫡親的外甥女,故而景國公對他們這幾個外孫一向疼愛,從楊銘那塊玉可見一斑。
但是楊嬋也知道,景國公是一個膽小涼薄之人,前世她在教司坊,景國公一次面都沒出過,更別說救了。
其實她一個女子,若是景國公肯打通一下關係,根本不需費什麼勁就能救出,雖說不能改變戶籍,起碼也無需外孫女在那種歡場中迎來送往的接客,供人取樂。
所以彩荷說楊錦在景國公府上過的不好,她可想而知。
景國公就是翻版的紅樓賈府,自上而下都有一副勢利眼,錦哥兒在那地方,孤身一人,沒權沒勢還沒錢,如何能過的好。
微微紅了眼眶,楊嬋突然不知該說些什麼。
現在案子沒翻,她一旦現身就會被抓去教司坊,趙遠山也會被革去功名,判窩藏罪,一生都毀了。
最主要的是楊平,她是不知楊錦為何能留在景國公府,但是楊平,肯定不會那麼簡單留在外祖家,須知當初聖旨下來,是十五歲以下全都打入賤籍,入宮當太監,她不能冒這個險,也不敢冒這個險。
楊錦?楊嬋咬了咬唇,他沒有被判刑,還在景國公府上,總歸不會有大問題才是。
“你讓彩蘭幫忙多打探一下錦哥兒的消息,但是千萬不能透露我的消息,至於別的,且先看著吧!”
彩荷愣了愣,“是,我知道了。”
離開酒樓,見到在不遠的混沌攤上的趙遠山三人,楊嬋不自覺勾了下嘴角。
“怎麼了?可是遇到難事了?”趙遠山拉過魂不守舍的楊嬋,憂心道。
“沒事,咱們去老師家吧。”楊嬋搖搖頭,打起精神道。
車到山前必有路,現在能知道楊錦還在的消息,就已經是好消息,至於其他,且走著看著。
☆、第41章走親戚
去過鎮長家後,第二站去的三叔公家,婉拒了他老人家留飯美意,一行人慢慢走回家中。
“明兒要去大姐家了吧?”村里沾親的都是這次七拐八拐認的,並不算真正的親戚,過年無需走動。
趙遠山想了一下,“還要去趟西李村。”
“西李村?”楊嬋有些意外,嫁給趙遠山這麼久,她怎麼不知道還要親戚在西李村。
這個西李村和李秀琴所在的李家村並不是一個村落,兩個村子祖上也是同宗,不過早已經出了五服,各自立宗。
因為都姓李,便分了東西,李秀琴所在的村莊位居東面,便叫東李村,而這西里村自然是因為位居西面而得名。
東西二李位置都不錯,田地肥沃,河水繞村而過,每年產的糧食豐盛了,自然就有了余錢,故而村中讀書人也多。
趙遠山的外祖家,就是一戶讀書人家,祖上還曾出過進士,當過官,所以在他們那一帶,外祖家很有些地位。
“恩,咱們外公外婆是那的。”趙遠山神色淡淡,並沒有說至親長輩的樣子。
光憑這點,楊嬋可以肯定,外祖家和他們家關係不好。
其實不單單這個,還有他們回來這麼久,東李村那邊也沒人來過,再有他們成婚、中秀才,都算是大事,可都沒有來人,先前她還以為婆婆那邊也絕了戶,沒成想還在。
趙遠山見楊嬋面色不斷轉換,淺笑道:“外公外婆在水患前就沒了,那邊如今就剩下兩個舅舅和一個姨媽,平日都是不走動的,只是過年了,我這做晚輩的不好不去。”
還有舅舅和姨媽?楊嬋掃了趙遠山一眼,這絕對算的上很親的親戚了,怎麼會連外甥成婚這樣的日子都不來?
不單他,就是趙小花還有小糙,竟沒提過半句。
楊嬋越加疑惑,卻忍著沒問,怕問到哪裡不好的地方讓趙遠山尷尬。
“那送什麼禮好?”這要是正常的舅舅姨媽,肯定得準備豐厚些,像是白糖,麻糍,年糕還有布之類,可如今明顯是不正常狀態,她倒是有些不好辦了。
趙遠山皺眉想了想,“娘去年送了一斤白糖,一塊十尺左右的素色粗布,別的好像就沒了。”
怎麼說呢?按照一般人家來看,這些禮也不算差了,可若是按照趙家的情況來說,這禮絕對算不上重。
“外公外婆去世後,好像一直這麼送,照例就是。”趙遠山隨意道,顯然不想為送年禮的事費心。
楊嬋橫了他一眼,哪說的那麼容易,婆婆能這麼送,那是因為他們是同輩,他們做小輩的要是這樣隨便,掃不了出些風言風語。
顯然知道楊嬋在憂慮什麼,趙遠山滿不在乎,“不必為這個發愁,你只管照例就是,舅舅那邊不會說什麼。”他倒是敢說。
心中越發好奇,不過她還是忍著沒問,有些事他想說自然就會告訴他,問了反倒沒意思,就像她自己的秘密一樣,趙遠山從來惹著沒問。
回到家中,楊嬋和小糙一起燒火炒菜,家中做的饅頭多,過些日子天氣暖了,就放不住了,得趁著壞了前吃光。
倒是年糕和麻糍,只需泡在水裡就好,可以吃到五六月都不壞。
至於包子,不過三十個,過完年就沒了,哪裡能留到現在。
蒸了八個饅頭,還有幾塊糖糕,早上煮的飯加水直接煮上,就是淡飯湯,也算是另一種粥,只是沒熬出來的粥稠,就著饅頭鹹菜,也很好吃。
用過飯,一家人坐在院子裡聊天消食,知道月亮慢慢升高,近八點的樣子,楊嬋開始趕兩個小的回屋睡覺。
“你就沒什麼想問的?”趙遠山憋不住了,他以為楊嬋怎麼都會問他,可是這會她脫了外衣,明顯要睡覺的模樣,半點不像要同他說話的樣子。
“那你想說嗎?”楊嬋反問。
趙遠山盯著楊嬋,許久,就在楊嬋以為他不想說,打算睡覺時,聽到他用淡然的語氣說。
“我外公一共二子二女,長子長女是原配所生,次子次女則是繼室生的,我娘是便是長女,繼室方氏進門時,我大舅舅已經十三,我娘也已九歲,而等方氏生出孩子時,我大舅舅已經十五,而且她生的還是女兒,故而一直到現在,她對我大舅舅還有我娘都不錯。”
楊嬋:應該還有但是。
果然,趙遠山道:“但是方氏好的讓兄妹兩離了心,大舅舅認為繼母好,而我娘則認為繼母不安好心,之後大舅舅考中秀才,方氏便將自己哥哥的女兒,小方氏許配給他,本就認為繼母為人不錯的大舅舅,在小方氏的枕邊風下,更是偏向他。”
接下來的故事就有些狗血了,方氏想要將趙母嫁給自己哥哥家有些跛腳的外甥,起先李父和大舅都不同意,後來也不知方氏怎麼勸的,竟然都認為嫁給那跛腳外甥不錯。
方氏一氣之下跑回自己外祖家,找來親舅舅做主,這才沒有被父母嫁去方家,之後又在舅舅的幫忙下,訂下趙家這門親。
按理到了這也就差不多了,可惜方氏心中暗恨趙母不聽她的話,落了她的面子,不給準備嫁妝不說,還在李父面前一個勁數落趙母,久了趙母在家中自然難捱。
足足度過半年這種被孤立的日子,趙母只穿了一身嫁衣,帶了幾身舊衣服嫁到趙家,沒有半點嫁妝,娘家還這麼不靠譜,她在趙家過的日子可想而知,直到生下趙遠山才好些。
到底是自己娘家,日子好過了,趙母慢慢恢復走動,可也是這次重新走動,讓兩家關係再次降到冰點。
趙母帶著趙遠山回娘家,一頓飯工夫,遠山就被娘家外甥給欺負了,須知外甥比遠山大了整整五歲,趙母氣不過找了小方氏,一陣推搡下,兩人同時倒地,誰能想到趙母和小方氏都懷有身孕,還一起沒了。
這下,兩家可吵翻了天,具體趙遠山也不知,只知道自那以後再沒有往來,年節也不走動。
直到外公病重,趙母才回了趟娘家,之後還是沒怎麼變化。
“你不是說婆婆去年還送了年禮?”不是說不走動了?
“誒!小舅被繼外婆寵的不像樣,染上酒癮,但凡家中有幾個錢就偷去打酒喝,沒有錢就發脾氣,喝了就便發酒瘋,總之,日子越過越難熬,後來娘看不下去幫了接濟了幾回,不過無事於補,就每年過年送些年禮。”趙遠山嘆氣,提起這糟心的外祖家,真的有嘆不完的氣。
“你明兒準備幾個紅包,給我兩個表哥家的外甥,不需多,一個放二十文就是。”大前年方氏去世後,家中好過不少,娘給的紅包自然就少了,去年直接給了二十文,幾年也照例。
楊嬋點頭表示明白,東西送多了總要兩家分,可是給的紅包就是個人的,到底一個是親大哥,一個繼母生的弟弟,還是會偏心。
左右明天就要過去了,見到自然就會知道。
想到這,楊嬋突然想起遠在京城的楊錦,不知他過的好不好?
京城中,楊錦突然打了個噴嚏,身後小廝忙給披上外套,小心伺候道:“表少爺,這天冷的很,還是關了窗,免得著涼了。”
擺手,望著窗外幾支開的正艷的梅花,道:“無妨。”他跟著師傅還學了武,這點冷根本不算什麼。
只是不知姐姐如何,還有銘哥兒?想到這,他冰冷的心微微暖了些。
明王告訴他,喝了毒藥的不是銘哥兒,而是母親找的一個小廝假扮的,那便是說銘哥兒也還在世。
母親一向有心計,這個他知道也能理解,這次也很好的運用了她的心計,幫助姐姐還要弟弟拖了一段時間。
他一直堅信,他那聰慧的姐姐一定還在人世。
“表少爺,奴婢做了些點心,您可要用上一些。”一個穩重丫鬟進來,抬起頭,彩jú只能算清秀的臉露出來。
“恩。”楊錦轉身至桌子,揮手讓小廝退下,“這兒有春蘭伺候就行,你下去吧。”
要說和楊嬋關係最好的不是楊銘,而是這個只比她小兩歲的大弟,他們可以說是一起長大,直到楊錦後來外出遊歷見面才少了。
不過楊錦在外邊看到什麼新奇的物件,都會買了帶回家給她,而楊嬋也會時常做衣服或是鞋帶給楊錦,關係比之前還要好。
根據重生記憶,楊家被抄之後,楊錦就沒出現過,這世他竟然會出現在京城,還去找了外祖父。
景國公,乃是世襲罔替的國公,比之他們楊家會降等的國公爵位,分量重的不是一星半點。
而她祖母,就是現任景國公的嫡親姐姐,她母親則是景國公的嫡孫女,也是祖母嫡嫡親的外甥女,故而景國公對他們這幾個外孫一向疼愛,從楊銘那塊玉可見一斑。
但是楊嬋也知道,景國公是一個膽小涼薄之人,前世她在教司坊,景國公一次面都沒出過,更別說救了。
其實她一個女子,若是景國公肯打通一下關係,根本不需費什麼勁就能救出,雖說不能改變戶籍,起碼也無需外孫女在那種歡場中迎來送往的接客,供人取樂。
所以彩荷說楊錦在景國公府上過的不好,她可想而知。
景國公就是翻版的紅樓賈府,自上而下都有一副勢利眼,錦哥兒在那地方,孤身一人,沒權沒勢還沒錢,如何能過的好。
微微紅了眼眶,楊嬋突然不知該說些什麼。
現在案子沒翻,她一旦現身就會被抓去教司坊,趙遠山也會被革去功名,判窩藏罪,一生都毀了。
最主要的是楊平,她是不知楊錦為何能留在景國公府,但是楊平,肯定不會那麼簡單留在外祖家,須知當初聖旨下來,是十五歲以下全都打入賤籍,入宮當太監,她不能冒這個險,也不敢冒這個險。
楊錦?楊嬋咬了咬唇,他沒有被判刑,還在景國公府上,總歸不會有大問題才是。
“你讓彩蘭幫忙多打探一下錦哥兒的消息,但是千萬不能透露我的消息,至於別的,且先看著吧!”
彩荷愣了愣,“是,我知道了。”
離開酒樓,見到在不遠的混沌攤上的趙遠山三人,楊嬋不自覺勾了下嘴角。
“怎麼了?可是遇到難事了?”趙遠山拉過魂不守舍的楊嬋,憂心道。
“沒事,咱們去老師家吧。”楊嬋搖搖頭,打起精神道。
車到山前必有路,現在能知道楊錦還在的消息,就已經是好消息,至於其他,且走著看著。
☆、第41章走親戚
去過鎮長家後,第二站去的三叔公家,婉拒了他老人家留飯美意,一行人慢慢走回家中。
“明兒要去大姐家了吧?”村里沾親的都是這次七拐八拐認的,並不算真正的親戚,過年無需走動。
趙遠山想了一下,“還要去趟西李村。”
“西李村?”楊嬋有些意外,嫁給趙遠山這麼久,她怎麼不知道還要親戚在西李村。
這個西李村和李秀琴所在的李家村並不是一個村落,兩個村子祖上也是同宗,不過早已經出了五服,各自立宗。
因為都姓李,便分了東西,李秀琴所在的村莊位居東面,便叫東李村,而這西里村自然是因為位居西面而得名。
東西二李位置都不錯,田地肥沃,河水繞村而過,每年產的糧食豐盛了,自然就有了余錢,故而村中讀書人也多。
趙遠山的外祖家,就是一戶讀書人家,祖上還曾出過進士,當過官,所以在他們那一帶,外祖家很有些地位。
“恩,咱們外公外婆是那的。”趙遠山神色淡淡,並沒有說至親長輩的樣子。
光憑這點,楊嬋可以肯定,外祖家和他們家關係不好。
其實不單單這個,還有他們回來這麼久,東李村那邊也沒人來過,再有他們成婚、中秀才,都算是大事,可都沒有來人,先前她還以為婆婆那邊也絕了戶,沒成想還在。
趙遠山見楊嬋面色不斷轉換,淺笑道:“外公外婆在水患前就沒了,那邊如今就剩下兩個舅舅和一個姨媽,平日都是不走動的,只是過年了,我這做晚輩的不好不去。”
還有舅舅和姨媽?楊嬋掃了趙遠山一眼,這絕對算的上很親的親戚了,怎麼會連外甥成婚這樣的日子都不來?
不單他,就是趙小花還有小糙,竟沒提過半句。
楊嬋越加疑惑,卻忍著沒問,怕問到哪裡不好的地方讓趙遠山尷尬。
“那送什麼禮好?”這要是正常的舅舅姨媽,肯定得準備豐厚些,像是白糖,麻糍,年糕還有布之類,可如今明顯是不正常狀態,她倒是有些不好辦了。
趙遠山皺眉想了想,“娘去年送了一斤白糖,一塊十尺左右的素色粗布,別的好像就沒了。”
怎麼說呢?按照一般人家來看,這些禮也不算差了,可若是按照趙家的情況來說,這禮絕對算不上重。
“外公外婆去世後,好像一直這麼送,照例就是。”趙遠山隨意道,顯然不想為送年禮的事費心。
楊嬋橫了他一眼,哪說的那麼容易,婆婆能這麼送,那是因為他們是同輩,他們做小輩的要是這樣隨便,掃不了出些風言風語。
顯然知道楊嬋在憂慮什麼,趙遠山滿不在乎,“不必為這個發愁,你只管照例就是,舅舅那邊不會說什麼。”他倒是敢說。
心中越發好奇,不過她還是忍著沒問,有些事他想說自然就會告訴他,問了反倒沒意思,就像她自己的秘密一樣,趙遠山從來惹著沒問。
回到家中,楊嬋和小糙一起燒火炒菜,家中做的饅頭多,過些日子天氣暖了,就放不住了,得趁著壞了前吃光。
倒是年糕和麻糍,只需泡在水裡就好,可以吃到五六月都不壞。
至於包子,不過三十個,過完年就沒了,哪裡能留到現在。
蒸了八個饅頭,還有幾塊糖糕,早上煮的飯加水直接煮上,就是淡飯湯,也算是另一種粥,只是沒熬出來的粥稠,就著饅頭鹹菜,也很好吃。
用過飯,一家人坐在院子裡聊天消食,知道月亮慢慢升高,近八點的樣子,楊嬋開始趕兩個小的回屋睡覺。
“你就沒什麼想問的?”趙遠山憋不住了,他以為楊嬋怎麼都會問他,可是這會她脫了外衣,明顯要睡覺的模樣,半點不像要同他說話的樣子。
“那你想說嗎?”楊嬋反問。
趙遠山盯著楊嬋,許久,就在楊嬋以為他不想說,打算睡覺時,聽到他用淡然的語氣說。
“我外公一共二子二女,長子長女是原配所生,次子次女則是繼室生的,我娘是便是長女,繼室方氏進門時,我大舅舅已經十三,我娘也已九歲,而等方氏生出孩子時,我大舅舅已經十五,而且她生的還是女兒,故而一直到現在,她對我大舅舅還有我娘都不錯。”
楊嬋:應該還有但是。
果然,趙遠山道:“但是方氏好的讓兄妹兩離了心,大舅舅認為繼母好,而我娘則認為繼母不安好心,之後大舅舅考中秀才,方氏便將自己哥哥的女兒,小方氏許配給他,本就認為繼母為人不錯的大舅舅,在小方氏的枕邊風下,更是偏向他。”
接下來的故事就有些狗血了,方氏想要將趙母嫁給自己哥哥家有些跛腳的外甥,起先李父和大舅都不同意,後來也不知方氏怎麼勸的,竟然都認為嫁給那跛腳外甥不錯。
方氏一氣之下跑回自己外祖家,找來親舅舅做主,這才沒有被父母嫁去方家,之後又在舅舅的幫忙下,訂下趙家這門親。
按理到了這也就差不多了,可惜方氏心中暗恨趙母不聽她的話,落了她的面子,不給準備嫁妝不說,還在李父面前一個勁數落趙母,久了趙母在家中自然難捱。
足足度過半年這種被孤立的日子,趙母只穿了一身嫁衣,帶了幾身舊衣服嫁到趙家,沒有半點嫁妝,娘家還這麼不靠譜,她在趙家過的日子可想而知,直到生下趙遠山才好些。
到底是自己娘家,日子好過了,趙母慢慢恢復走動,可也是這次重新走動,讓兩家關係再次降到冰點。
趙母帶著趙遠山回娘家,一頓飯工夫,遠山就被娘家外甥給欺負了,須知外甥比遠山大了整整五歲,趙母氣不過找了小方氏,一陣推搡下,兩人同時倒地,誰能想到趙母和小方氏都懷有身孕,還一起沒了。
這下,兩家可吵翻了天,具體趙遠山也不知,只知道自那以後再沒有往來,年節也不走動。
直到外公病重,趙母才回了趟娘家,之後還是沒怎麼變化。
“你不是說婆婆去年還送了年禮?”不是說不走動了?
“誒!小舅被繼外婆寵的不像樣,染上酒癮,但凡家中有幾個錢就偷去打酒喝,沒有錢就發脾氣,喝了就便發酒瘋,總之,日子越過越難熬,後來娘看不下去幫了接濟了幾回,不過無事於補,就每年過年送些年禮。”趙遠山嘆氣,提起這糟心的外祖家,真的有嘆不完的氣。
“你明兒準備幾個紅包,給我兩個表哥家的外甥,不需多,一個放二十文就是。”大前年方氏去世後,家中好過不少,娘給的紅包自然就少了,去年直接給了二十文,幾年也照例。
楊嬋點頭表示明白,東西送多了總要兩家分,可是給的紅包就是個人的,到底一個是親大哥,一個繼母生的弟弟,還是會偏心。
左右明天就要過去了,見到自然就會知道。
想到這,楊嬋突然想起遠在京城的楊錦,不知他過的好不好?
京城中,楊錦突然打了個噴嚏,身後小廝忙給披上外套,小心伺候道:“表少爺,這天冷的很,還是關了窗,免得著涼了。”
擺手,望著窗外幾支開的正艷的梅花,道:“無妨。”他跟著師傅還學了武,這點冷根本不算什麼。
只是不知姐姐如何,還有銘哥兒?想到這,他冰冷的心微微暖了些。
明王告訴他,喝了毒藥的不是銘哥兒,而是母親找的一個小廝假扮的,那便是說銘哥兒也還在世。
母親一向有心計,這個他知道也能理解,這次也很好的運用了她的心計,幫助姐姐還要弟弟拖了一段時間。
他一直堅信,他那聰慧的姐姐一定還在人世。
“表少爺,奴婢做了些點心,您可要用上一些。”一個穩重丫鬟進來,抬起頭,彩jú只能算清秀的臉露出來。
“恩。”楊錦轉身至桌子,揮手讓小廝退下,“這兒有春蘭伺候就行,你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