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柳彥銘兩年前拿到了華國美食大賽的第一名,所以不用參加初賽,直接進入半決賽。
七月底,初賽結束了。八月初,柳彥銘乘飛機前往了m國,參加半決賽。
比賽期間,他住在愛人m國的家中,家中只有他一人,肖家全家都在華國。
半決賽的題目是生活,魚龍百變正好能對應上,他再次以第一名的身份進入了總決賽。
總決賽時間在明年的四月份,是在華國春暖花開之際,半年的時間,足夠柳彥銘把上一世未完成的菜式完善。
臨近比賽,各大新聞媒體每天不間斷的,採訪報導著進入總決賽的選手們。
柳彥銘作為華國赫赫有名的廚師,並且以第一名的名次進入總決賽,是所有人關注的對象,但這個對象油鹽不進,誰也得不到他的消息。
每天都有很多媒體想找他做採訪,但柳彥銘統統拒絕了,他不發圍脖、不接陌生人電話、不回郵件,只有每個周五的直播還在照常進行,想要見到他,只能在直播上見。
第86章
比賽地點設立在華國的首都b市, 國際美食大賽可以說是,除了國際運動會以外的第二盛會,雖然還有文學交流、科技大賽等許許多多的國際項目,可這些都比不上美食來的接地氣,華國有一句古話為“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正是華國人對吃的見解。
華國人和外國人對世界有著不同的認知,外國人看到一個未知的生物, 腦袋裡想的是怎麼研究、解剖。
而華國人看到一個未知的生物,腦袋裡想的卻是能不能吃?怎麼吃?好不好吃?
所以外國的料理,來來去去, 不過上百種, 而華國製作料理的方法,不提瑣碎的, 就有108種。在華國的大江南北, 劃分了八大主要菜系,還有幾十種細分菜系, 每個菜系都有上千道料理, 所有菜系的料理加在一起,華國的料理有上萬種。
於是這便有了華國人與外國人對“吃”, 截然不同的態度。
外國人對吃的態度像是僅僅用於飽腹, 以便自己有力氣,去做發展、做事。“吃”對於他們是為了生存。
然而,華國人對“吃”並非只是填飽肚子,“吃”對於他們是一種占有, 一種心態,一種取向,一種生活方式和對世界的基本態度。
所以國際美食大賽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可能並不是什麼重要比賽,但對華國來說,卻是舉國歡慶,整個華國的焦點。
比賽場地設立在首都的國家體育場,這個場地曾經舉辦過國際運動會,固定座位八萬個,臨時座位一萬個,算上在過道里站著的人數,可以容納十萬人。
國家美食大賽的總決賽門票,剛一發售,不過一個小時,就全部被搶完了。
三月底的時候,全國各地的觀眾就趕到了b市,等待四月五號晚上七點的總決賽。
比賽會在國家電視頻道直播,第二天網上才會出現視頻。
下午六點整,柳彥銘提前去了國家體育場報導,被工作人員安排到等候室里等候。
等候室里坐著十幾名選手,來自各個國家,沒有人互相說話,都默默盯著牆上的電視,觀看比賽的注意事項,他們不交流,一方面是語言不通,另一方面彼此都是競爭對手,有敵意。
柳彥銘看了一遍注意事項,就低頭靜靜思考著自己的菜式還能有什麼改進。
一陣笑聲從門外傳來,門被推開了,走進來的是兩個閒聊的華國廚師。
兩位華國廚師,一眼就看見了柳彥銘,走過去,笑容滿面,“阿銘,你好,我是李家俊!”“阿銘,你好,我是廖文藝。”
柳彥銘立馬站起來,和他們分別握手,笑道:“你們好!很高興認識你們。”
李家俊扭頭張望了一下其他選手,立馬湊近他,壓低聲音說,“這次進入總決賽的選手一共有十三名,華國、r國各有三名,m國、y國各有兩名,h國、t國、a國各有一名。”
廖文藝也湊過去,神經兮兮的小聲說,“這場比賽的主題大家大致都知道,肯定是要自創,h國、a國、y國、m國這四個國家不足為懼,他們的飲食文化註定創造不出有特色的料理,其中r國和t國的選手不可小視,尤其是r國,他們的料理精美、口感好,最關鍵是他們的腦迴路奇特,能想像出許多奇葩的料理。”
柳彥銘聽了兩人說的話,不由失笑道:“你們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些?”
李家俊笑的有牙沒眼,“我們都是華國人啊,這種國際美食比賽,只有我們華國人得到第一,我才甘心,舌尖上的華國可不能白叫!”
聽了這句話,柳彥銘的眼睛彎成了月牙,笑道:“為國爭光!”
廖文藝和李家俊鄭重的點了一下腦袋,神色認真道:“對!為國爭光!”
七點整,開幕式結束了,觀眾席上烏壓壓的,坐滿了人,所有選手換上了潔白的廚師服,頭戴廚師帽,依次走進了會場。
“啊!!!”
王墨爾在電視上看到了自己的偶像阿銘,不由放聲尖叫,臉恨不得貼在電視上。
“墨墨!坐好,你擋到電視了!”他的媽媽把他從電視前扯回了沙發上。
王墨爾坐在沙發上,雙腿併攏,雙手放在膝蓋上,一副乖巧狀,眼睛死死的盯著電視屏幕。
其他國家的選手,鏡頭都是一帶而過,倒是柳彥銘和他旁邊的兩位華國廚師,一直出現在鏡頭裡。
電視機里傳出了歡呼聲,細細去聽,除了大部分人喊的是“華國必勝”,還有很多人在喊“阿銘”、“家俊”、“文藝”。
整個體育場亮著十五塊大屏幕,其中十三塊大屏幕,分別對應著一位選手,播放柳彥銘的大屏幕正好在最中間,清秀俊逸的少年郎和毛髮旺盛的外國人,有著華國審美的觀眾,當然選擇清秀俊逸的少年郎了,更何況大部分觀眾都認識阿銘。
參賽選手在歡呼聲中,走到了自己的位置,柳彥銘正在觀察料理台,一抬頭就看見有攝像機對準著自己。
他對著攝像機微微一笑,轉頭去看主席台上的五名評委。
他不知道自己這一笑,給看大屏幕的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造成了多麼巨大的傷害。
“嘶”
王墨爾和他的媽媽不由捂住了胸口,心跳太快了,再不捂住會蹦出來的!
華國美食委員會主席拿著話筒,朗聲公布道:“本次決賽的主題為人生!只能自創,用時不得超過兩小時,製作好後,按下按鈕,由工作人員呈上來!”
全場譁然,興奮的歡呼了起來。
柳彥銘的眼睛彎成了月牙,果然不出他的所料。
比賽開始了,他慢條斯理的在食材區挑選自己需要的食材,有些選手還在冥思苦想,有些選手已經表現出了胸有成竹,李家俊和廖文藝皆是後者,他們也在不慌不忙的挑選著上好的食材。
不得不說,能在三千多人里脫穎而出,成功進入總決賽的十三名選手,皆是有能力、有才華的人,沒過五、六分鐘,十三名選手都已經選好了食材,回到了料理台。
柳彥銘把雙手浸在水池中,微微闔上了雙眼。
老爹、老媽、誠旻、空石、王成正
親情、愛情、友情
上一世的缺憾,這一世的圓滿。
他睜開雙眼,呼出一口濁氣,嘴角泛起了淺淺的笑容,拿起食材開始清洗。
觀眾們對選手的刀功發出了驚嘆聲,十三個大屏幕,讓他們眼花繚亂,看不過來。
和其他選手的迅速、利落相比,柳彥銘這邊看上去慢悠悠的,沒有一點緊迫感。
不是銘粉的觀眾替他緊張,是銘粉的觀眾,卻對他信心爆棚。
在銘粉眼中,不管用什麼角度看他,都覺得能用一個“俊”字囊括。
電視畫面一切換到其他選手,王墨爾就皺眉,一切換到阿銘,他就露出甜滋滋的笑容。
他的媽媽第一次見識到,自家兒子的變臉速度。
柳彥銘把鮪魚、龍蝦肉、蚝切成肉丁,放入搗罐,用搗槌兒搗成了肉泥。
他邊搗邊往裡面加料,不間斷的搗了半個多小時,如果不是另一隻手在往裡面撒料,觀眾還以為大屏幕出問題了。
王墨爾的媽媽有些憂心,“他搗了半個多小時了,手不會酸嗎?”
王墨爾抿著嘴,沒有吭聲,心裡又期待又擔憂。
柳彥銘停下了搗肉的動作,開始進行下一步。
現場的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同時鬆了口氣,他終於不搗了!
柳彥銘把肉泥團放到碗裡,加上生薑和料酒浸泡,把鍋搭在灶上燒開水,用菜刀把神戶牛肉切成丁。
水燒開後,他在鍋里放入松茸和山竹的果肉,蓋上鍋蓋,把牛肉丁放入搗罐中,用搗槌兒繼續搗。
觀眾們:怎麼又開始搗了
柳彥銘搗速越來越快,牛肉泥被搗的似水一樣柔軟,他這次搗了十分鐘左右,就停下了。把海鮮肉泥從料酒里取出,雙手擠壓掉肉泥里的料酒,把海鮮肉泥搓成一個圓球。
他的大拇指和食指圈成一個圓,在圓球上掐出了一個個小圓團。
圓嘟嘟的小圓團在案板上擺成了一排,觀眾看見直呼“可愛”。
圓球全部變為小圓團後,他又掐了一點牛肉泥,包裹在小圓團的外面。
圓嘟嘟的小圓團很快穿上了紅色的外衣,依舊顯得玲瓏可愛。
他把甘瓜外皮洗乾淨,在瓜蒂處開了一個直徑十厘米的圓蓋,把裡面的瓜瓤全部挖出來,放入了正在熬湯的鍋里。
他在甘瓜裡面放入了幾片薄荷葉,從鍋里舀了一勺湯倒入了空瓜里,用手提著瓜蒂,把圓蓋蓋回了瓜上。
柳彥銘剛把小圓團下入鍋里,其他選手陸陸續續做完了,作品被呈了上去。評委們品嘗過後,現場打分點評。
部分觀眾眼看所有選手的作品都呈上去了,只有阿銘還在不慌不忙的做雕花,不由譁然了起來。
“阿銘怎麼還沒有做好!只剩下他了。”
“時間這不是還沒到嘛,只要在規定時間裡完成就行。”
柳彥銘把甘瓜里的湯倒入水池,小雕花放入甘瓜里,又把鍋里的煮熟的小圓團全部撈出來,放入甘瓜中,撒上香糙粉,蓋上圓蓋。
“阿銘是不是做好了?”
“應該是,看上去挺普通的,沒有魚龍百變精彩啊。”
柳彥銘晃了晃甘瓜,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托盤裡的圓托上,按下了按鈕。
“總算做完了。”
七月底,初賽結束了。八月初,柳彥銘乘飛機前往了m國,參加半決賽。
比賽期間,他住在愛人m國的家中,家中只有他一人,肖家全家都在華國。
半決賽的題目是生活,魚龍百變正好能對應上,他再次以第一名的身份進入了總決賽。
總決賽時間在明年的四月份,是在華國春暖花開之際,半年的時間,足夠柳彥銘把上一世未完成的菜式完善。
臨近比賽,各大新聞媒體每天不間斷的,採訪報導著進入總決賽的選手們。
柳彥銘作為華國赫赫有名的廚師,並且以第一名的名次進入總決賽,是所有人關注的對象,但這個對象油鹽不進,誰也得不到他的消息。
每天都有很多媒體想找他做採訪,但柳彥銘統統拒絕了,他不發圍脖、不接陌生人電話、不回郵件,只有每個周五的直播還在照常進行,想要見到他,只能在直播上見。
第86章
比賽地點設立在華國的首都b市, 國際美食大賽可以說是,除了國際運動會以外的第二盛會,雖然還有文學交流、科技大賽等許許多多的國際項目,可這些都比不上美食來的接地氣,華國有一句古話為“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正是華國人對吃的見解。
華國人和外國人對世界有著不同的認知,外國人看到一個未知的生物, 腦袋裡想的是怎麼研究、解剖。
而華國人看到一個未知的生物,腦袋裡想的卻是能不能吃?怎麼吃?好不好吃?
所以外國的料理,來來去去, 不過上百種, 而華國製作料理的方法,不提瑣碎的, 就有108種。在華國的大江南北, 劃分了八大主要菜系,還有幾十種細分菜系, 每個菜系都有上千道料理, 所有菜系的料理加在一起,華國的料理有上萬種。
於是這便有了華國人與外國人對“吃”, 截然不同的態度。
外國人對吃的態度像是僅僅用於飽腹, 以便自己有力氣,去做發展、做事。“吃”對於他們是為了生存。
然而,華國人對“吃”並非只是填飽肚子,“吃”對於他們是一種占有, 一種心態,一種取向,一種生活方式和對世界的基本態度。
所以國際美食大賽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可能並不是什麼重要比賽,但對華國來說,卻是舉國歡慶,整個華國的焦點。
比賽場地設立在首都的國家體育場,這個場地曾經舉辦過國際運動會,固定座位八萬個,臨時座位一萬個,算上在過道里站著的人數,可以容納十萬人。
國家美食大賽的總決賽門票,剛一發售,不過一個小時,就全部被搶完了。
三月底的時候,全國各地的觀眾就趕到了b市,等待四月五號晚上七點的總決賽。
比賽會在國家電視頻道直播,第二天網上才會出現視頻。
下午六點整,柳彥銘提前去了國家體育場報導,被工作人員安排到等候室里等候。
等候室里坐著十幾名選手,來自各個國家,沒有人互相說話,都默默盯著牆上的電視,觀看比賽的注意事項,他們不交流,一方面是語言不通,另一方面彼此都是競爭對手,有敵意。
柳彥銘看了一遍注意事項,就低頭靜靜思考著自己的菜式還能有什麼改進。
一陣笑聲從門外傳來,門被推開了,走進來的是兩個閒聊的華國廚師。
兩位華國廚師,一眼就看見了柳彥銘,走過去,笑容滿面,“阿銘,你好,我是李家俊!”“阿銘,你好,我是廖文藝。”
柳彥銘立馬站起來,和他們分別握手,笑道:“你們好!很高興認識你們。”
李家俊扭頭張望了一下其他選手,立馬湊近他,壓低聲音說,“這次進入總決賽的選手一共有十三名,華國、r國各有三名,m國、y國各有兩名,h國、t國、a國各有一名。”
廖文藝也湊過去,神經兮兮的小聲說,“這場比賽的主題大家大致都知道,肯定是要自創,h國、a國、y國、m國這四個國家不足為懼,他們的飲食文化註定創造不出有特色的料理,其中r國和t國的選手不可小視,尤其是r國,他們的料理精美、口感好,最關鍵是他們的腦迴路奇特,能想像出許多奇葩的料理。”
柳彥銘聽了兩人說的話,不由失笑道:“你們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些?”
李家俊笑的有牙沒眼,“我們都是華國人啊,這種國際美食比賽,只有我們華國人得到第一,我才甘心,舌尖上的華國可不能白叫!”
聽了這句話,柳彥銘的眼睛彎成了月牙,笑道:“為國爭光!”
廖文藝和李家俊鄭重的點了一下腦袋,神色認真道:“對!為國爭光!”
七點整,開幕式結束了,觀眾席上烏壓壓的,坐滿了人,所有選手換上了潔白的廚師服,頭戴廚師帽,依次走進了會場。
“啊!!!”
王墨爾在電視上看到了自己的偶像阿銘,不由放聲尖叫,臉恨不得貼在電視上。
“墨墨!坐好,你擋到電視了!”他的媽媽把他從電視前扯回了沙發上。
王墨爾坐在沙發上,雙腿併攏,雙手放在膝蓋上,一副乖巧狀,眼睛死死的盯著電視屏幕。
其他國家的選手,鏡頭都是一帶而過,倒是柳彥銘和他旁邊的兩位華國廚師,一直出現在鏡頭裡。
電視機里傳出了歡呼聲,細細去聽,除了大部分人喊的是“華國必勝”,還有很多人在喊“阿銘”、“家俊”、“文藝”。
整個體育場亮著十五塊大屏幕,其中十三塊大屏幕,分別對應著一位選手,播放柳彥銘的大屏幕正好在最中間,清秀俊逸的少年郎和毛髮旺盛的外國人,有著華國審美的觀眾,當然選擇清秀俊逸的少年郎了,更何況大部分觀眾都認識阿銘。
參賽選手在歡呼聲中,走到了自己的位置,柳彥銘正在觀察料理台,一抬頭就看見有攝像機對準著自己。
他對著攝像機微微一笑,轉頭去看主席台上的五名評委。
他不知道自己這一笑,給看大屏幕的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造成了多麼巨大的傷害。
“嘶”
王墨爾和他的媽媽不由捂住了胸口,心跳太快了,再不捂住會蹦出來的!
華國美食委員會主席拿著話筒,朗聲公布道:“本次決賽的主題為人生!只能自創,用時不得超過兩小時,製作好後,按下按鈕,由工作人員呈上來!”
全場譁然,興奮的歡呼了起來。
柳彥銘的眼睛彎成了月牙,果然不出他的所料。
比賽開始了,他慢條斯理的在食材區挑選自己需要的食材,有些選手還在冥思苦想,有些選手已經表現出了胸有成竹,李家俊和廖文藝皆是後者,他們也在不慌不忙的挑選著上好的食材。
不得不說,能在三千多人里脫穎而出,成功進入總決賽的十三名選手,皆是有能力、有才華的人,沒過五、六分鐘,十三名選手都已經選好了食材,回到了料理台。
柳彥銘把雙手浸在水池中,微微闔上了雙眼。
老爹、老媽、誠旻、空石、王成正
親情、愛情、友情
上一世的缺憾,這一世的圓滿。
他睜開雙眼,呼出一口濁氣,嘴角泛起了淺淺的笑容,拿起食材開始清洗。
觀眾們對選手的刀功發出了驚嘆聲,十三個大屏幕,讓他們眼花繚亂,看不過來。
和其他選手的迅速、利落相比,柳彥銘這邊看上去慢悠悠的,沒有一點緊迫感。
不是銘粉的觀眾替他緊張,是銘粉的觀眾,卻對他信心爆棚。
在銘粉眼中,不管用什麼角度看他,都覺得能用一個“俊”字囊括。
電視畫面一切換到其他選手,王墨爾就皺眉,一切換到阿銘,他就露出甜滋滋的笑容。
他的媽媽第一次見識到,自家兒子的變臉速度。
柳彥銘把鮪魚、龍蝦肉、蚝切成肉丁,放入搗罐,用搗槌兒搗成了肉泥。
他邊搗邊往裡面加料,不間斷的搗了半個多小時,如果不是另一隻手在往裡面撒料,觀眾還以為大屏幕出問題了。
王墨爾的媽媽有些憂心,“他搗了半個多小時了,手不會酸嗎?”
王墨爾抿著嘴,沒有吭聲,心裡又期待又擔憂。
柳彥銘停下了搗肉的動作,開始進行下一步。
現場的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同時鬆了口氣,他終於不搗了!
柳彥銘把肉泥團放到碗裡,加上生薑和料酒浸泡,把鍋搭在灶上燒開水,用菜刀把神戶牛肉切成丁。
水燒開後,他在鍋里放入松茸和山竹的果肉,蓋上鍋蓋,把牛肉丁放入搗罐中,用搗槌兒繼續搗。
觀眾們:怎麼又開始搗了
柳彥銘搗速越來越快,牛肉泥被搗的似水一樣柔軟,他這次搗了十分鐘左右,就停下了。把海鮮肉泥從料酒里取出,雙手擠壓掉肉泥里的料酒,把海鮮肉泥搓成一個圓球。
他的大拇指和食指圈成一個圓,在圓球上掐出了一個個小圓團。
圓嘟嘟的小圓團在案板上擺成了一排,觀眾看見直呼“可愛”。
圓球全部變為小圓團後,他又掐了一點牛肉泥,包裹在小圓團的外面。
圓嘟嘟的小圓團很快穿上了紅色的外衣,依舊顯得玲瓏可愛。
他把甘瓜外皮洗乾淨,在瓜蒂處開了一個直徑十厘米的圓蓋,把裡面的瓜瓤全部挖出來,放入了正在熬湯的鍋里。
他在甘瓜裡面放入了幾片薄荷葉,從鍋里舀了一勺湯倒入了空瓜里,用手提著瓜蒂,把圓蓋蓋回了瓜上。
柳彥銘剛把小圓團下入鍋里,其他選手陸陸續續做完了,作品被呈了上去。評委們品嘗過後,現場打分點評。
部分觀眾眼看所有選手的作品都呈上去了,只有阿銘還在不慌不忙的做雕花,不由譁然了起來。
“阿銘怎麼還沒有做好!只剩下他了。”
“時間這不是還沒到嘛,只要在規定時間裡完成就行。”
柳彥銘把甘瓜里的湯倒入水池,小雕花放入甘瓜里,又把鍋里的煮熟的小圓團全部撈出來,放入甘瓜中,撒上香糙粉,蓋上圓蓋。
“阿銘是不是做好了?”
“應該是,看上去挺普通的,沒有魚龍百變精彩啊。”
柳彥銘晃了晃甘瓜,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托盤裡的圓托上,按下了按鈕。
“總算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