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我回到三年前。

  但不得不說,我曉得了很多在我還是華儀的時候,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不知不覺,又逢中元節。

  中元節又叫鬼節,此日人們戴著稀奇古怪的面具行走在街市,俗稱百鬼夜行。

  我鎖了院子和房東夫婦一起去夜市,進了街市口,老人家到了堤壩邊納涼,我不知道是不是一個人獨處久了,習慣自己到處走走。

  不遠處有人發放面具,我領了一個,束在面上,未行多遠,便人頭攢動。

  異域的胡人能歌善舞,邊塞的羌蕪尤善變戲法,

  小孩子成群結隊圍著雜耍的人,我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看著變戲法的師傅從無變有再從有變無。

  不知道過了多久,川流不息的人群漸漸稀疏,我還站在原地,變戲法的師傅們收了攤,三三兩兩的年輕夫妻買了栗子糕,相互扶持著回家去。

  我四周觀望著,驀然在燈火闌珊處似乎看見了言昭。

  似乎,是因為,我不確定那是不是他。

  看著他的打扮,像是給酒樓送茶水的商行夥計,肩上擔著布袋子,從裡面取出兩包油紙包裹的茶葉。

  店家遞給他一張票據,他再三謝過,揣進懷裡,然後轉身。

  視線交錯,小夥計朝我憨笑著。

  我扶著面具,愣愣看著他的方向。

  街市上的人散的差不多了,夥計小跑到我身邊,本體口音笑眯眯的問我,“姑娘,你知道三叉橋許家在哪兒不?”

  我遙遙指了個方向,夥計還是那憨笑,朝我抱了下拳,便抬腳走了。

  我後知後覺的站在原地,想想走進酒樓坐了會。

  喝了兩杯酒以後心裡還是不得平靜。

  其後我常去酒樓坐上一會兒,那個小夥計還是每天去送茶葉,我坐在最靠里的桌,遠遠看著他。

  久而久之,此處的掌柜與我熟悉,問我為什麼每天坐在一個地方點一樣的酒水,口味都不曾變過。

  我笑笑未答。

  旁人來這裡是吃酒,自然三五日換一遭。

  有天,忽降大雨,酒樓客滿,小夥計瞅瞅四周,走到我的桌子前,以袖扇風,扇著扇著,驀地望著我道:“姑娘,我看著你眼熟。”

  其實,這世上縱然會有很相似的兩個人。

  我撐著下巴回望他。

  他和我說了很多話,街頭結尾的奇聞異事,他說的繪聲繪色,不當說書的先生都可惜。

  他說完了,我才意識到我由始至終只是在看著他笑。

  次日再來酒樓,天降小雨,我合上傘,小夥計早早等在這兒,他從袖子裡取出張字帖,略顯侷促的讓掌柜的轉交給我。

  其實接到娉書的時候,我才真正曉得,我從前以為喜歡言昭是因為我好色,但看見和他長得一模一樣的小夥計時,似乎又不是這麼回事。

  我喜歡他,仿佛不為別的,只因他是言昭。

  那天下午,我坐在酒樓,看著娉書半晌,終於明白了言昭原來還是我的求不得。

  我回到小院,收拾了東西,告別房東夫婦,臨行前去了酒樓,把娉書還給掌柜的,便再次啟程去望京。

  進京前,我先去了一趟東亭山。

  東亭山上雲陀寺,佛階七百一十級。

  古佛一百餘丈,不可仰視,我跪在佛前,真希望一瞬之間可以參透。

  在我佛前悟了三天,到底沒有悟透,到了第四天,雲陀寺的住持明燈大師走到我跟前道:“姑娘所求,老衲可以相助一二,但是造化由人,不可強求。”

  我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求的是什麼,他卻知道。

  我在禪房待了七日,直到在窗外雲錦樹下看見華楚。

  天際風雲悠然,微風習習,華楚衣袂飄然,他與明燈是好友知己,閒暇時會來找大師談禪。不知為何,經過這麼多事情以後,我看見華楚,即使他還是冷冰冰的樣子,竟覺得分外親切。

  我推開禪房的門,佯裝成初識他的樣子,福身道:“民女拜見裕王殿下。”

  雲錦的葉子是純白的,落在地上像厚厚的雪,初秋時節沒有雪,只有一地比雪還有白的落葉。

  禪機難測,就像我無論如何沒有想到,今時今日覺得最親近的會是四哥。

  明燈大師抬步過來,單手抬起嘆了句“阿彌陀佛”。

  我便跟著四哥回了裕王府。

  ☆、第 70 章

  我和華楚說,我可以預知未來兩年發生的事情。

  華楚問我為什麼只有兩年。

  那時候我害了風寒,故意咳得無比悽慘的與他道:“兩年後身死,死後事何知。”

  從初秋邁入嚴冬,帶著冰冷的寒意,無比緩慢的過著。

  成為四殿下的謀士,每日最主要的事情是協調朝廷與江湖比較棘手的關係。可能因為我長得和華儀太想的緣故,四哥給我在王府里單獨辟出一處小院子,小院子獨門獨戶,並不與王府的人往來。

  四哥料理滄海閣的時候我又害了風寒,在小院裡住了半年。

  也是那年冬天,我和四哥在小院裡商量怎麼打理振雷堂,有人進來遞給四哥一封密信。

  四哥展信看完,與我道:“裴固去世了。”

  也就是說,從現在起滄海閣已經交到了言昭的手裡。

  我“哦”一聲,看著炭火不住的攢動,攤開手烤著暖,與華楚道:“我聽說裴固有個姐姐。”

  來送信的小兄弟插了話:“蘇姑娘說的是裴凝碧?”

  “是她。”

  “屬下知道些事情是關於她的,姑娘可有興趣聽?”

  我頷首道:“你說。”

  “裴相爺年輕時候遇見個看相的術士,那術士說,相爺日後會有一對兒女,會是一等一的才華出眾,但亦是一等一的鰥寡孤獨。”

  我與四哥淺笑了聲:“若有術士與我這樣出言不遜,我豈等到日後,片刻不能忍的。”

  四哥示意小探子繼續。

  “後來裴相爺果真有了一兒一女,兒子裴固三歲識文斷字,女兒凝碧生養的秀美絕倫。

  裴相爺告老還鄉後在江南置地,加上經商有道,未幾年便經營的有聲有色,成了江南有名的富戶。

  裴家小姐到了嫁齡,向裴家提親的人絡繹不絕,裴小姐出門探親,在沔城遇上了楊幸的弟弟,那時候鬱郁不得志的才子政。

  贈以千金送窮書生進京的老故事每年都人講,這年的主角變成了楊政和裴凝碧。

  從沔城回來後,裴凝碧拒了所有求親者,一心一意把時間撲在生意上。

  他們姐弟似乎天生一對冤家,湊到一塊時不是吵就是鬧,鬧著鬧著鬧到裴相爺跟前,便把白髮蒼蒼的老相爺氣的一病不起。

  一般家裡若有人身體不大好了,未免紅白事衝撞,會先把喜事辦掉,俗稱沖喜。

  裴固便打起了他姐姐的主意,他給裴凝碧準備了萬兩黃金作嫁妝,因她姐姐喜歡詩詞歌賦,日後若是嫁給鬱郁不得志的才子,沒有錢財傍身,必定是要吃苦受罪,可是他又與裴凝碧關係不大好,言語上便欠了點誠意,好好一樁美事,被他說成了只要把她嫁走,日後便再沒有人和他爭家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