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季賢達覺察到,懷裡人的身體慢慢對自己有了防備:君君還沒有完全相信自己。他心裡暗嘆一口氣,他胳膊用里把有些僵硬抗拒的心上人,強硬的重新攬進自己懷裡。
低沉溫柔的聲音在李慕君耳邊響起:“君君,你是我的心上人是我老婆。在我們北軍,尤其我們季家,都是老婆當家作主說了算。”
李慕君慢慢放下戒備,柔軟的靠進身後寬闊的胸膛。季賢達眼裡露出笑意,作為獎勵他親了心上人一下:“君君,你時刻懂得保護自己是對的,我老婆聰明冷靜我才更放心。不能讓你完全放下戒心是我做得不夠,我會用一生來證明,君君沒有選錯。”
季賢達又親了親李慕君的髮絲:“睡吧,明天你還有的忙呢。”
李慕君在季賢達懷裡找了個舒服的姿勢合上眼睛:希望你永遠不要讓我後悔。
第二天早晨明亮的太陽掛在東方的時候,李慕君身穿明黃四團龍常服,頭戴黑色二龍搶珠翼善冠,隨著張來順悠長的唱聲:“皇上駕到~”一步步走上御台,在龍椅上坐定。
楊士誠為首百官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身穿大紅金絲蟒袍的季賢達,也在御階上躬身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李慕君神色平靜,語氣清淡。
皇帝親政來半年沒有臨朝,雖然楊士誠能夠率領百官運轉朝政,可是有很多大事不是他能夠處理的,李慕君註定要開始忙碌起來。
首當其衝何時殿試,李慕君著禮部和欽天監定一個最近的吉日;其次安排兵部著手這次戰役的獎勵和撫恤;還有邊關通商雖然在交涉,可是海運已經萬事俱備,這裡邊有禮部的事,還有戶部的事,還有兵部詢問要不要派出海軍保護?
李慕君神色平靜的坐在高高的龍椅上,一項一項安排:“海上貿易中斷數百年,第一次自然要派出海軍隨行,此次只為投石問路。”
戶部尚書劉慶手持笏板出列:“海上貿易是商家得利居多,稅收能有幾何,若是派出海軍恐怕支出過巨。”
季賢達笑了笑開口:“國家取得是長久之利,劉大人未免有些短視。”
一場戰爭雖然很快取勝,可是大夏畢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李慕君明白劉慶的口袋有些緊張:“國庫若是為難,可以招募商家籌措,劉愛卿放心花刺和西蕃定會賠償我大夏的損失。”若是不賠償李慕君不介意滅他一國。
“還有開通海上貿易,開放邊關將來經濟往來……”李慕君看了看戶部劉慶和禮部韓一燝,稅收歸劉慶管,兩國來往歸韓一燝管,她定了定心說道。
“朕有意新設一個衙門‘通運寺’和其它五寺並列……”其它五寺便是六部五寺的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通運寺’只管海運邊關的貨物檢驗,稅收和商人權益。”
“陛下聖明”季賢達第一個附議。
楊士誠看了季賢達一眼出列啟奏:“陛下如今依然親政,攝政王一職應該免去。”
鎮國公季雍也跟著出列啟奏:“陛下英明果決,實在不需要攝政王一職,更何況瓦刺動盪難免會帶累我大夏邊境。臣懇請陛下撤去季賢達攝政王一職,任命他為北境總兵,即日啟程護我大夏邊境。”
季賢達……老爹,你可真會坑兒子。
第68章 有孕
季雍啟奏的事情其實合情合理,季賢達原本就是北境總兵。五軍都督的幾位武將聽了,也覺得合情合理,武將麼有兵權才能腰杆子硬。
李慕君坐在龍椅上,看到幾位大都督有出列附議的意思,先開口說道:“朕自登基以來,楊首輔日夜操勞,領著各位愛卿保我大夏百年基業。”
楊士誠心裡有幾分妥帖,自古以來有幾個託孤大臣落得好下場?可是他做到了。楊士誠手持笏板出列:“老臣得先皇看重託付,能為陛下為大夏效犬馬之勞,是老臣之幸。”
李慕君微微勾了勾唇角,聲音輕緩:“楊首輔乃是大夏基石,不必過謙。”
楊士誠掩住臉上的笑容,躬身回道:“老臣愧不敢當。”
等楊士誠回到自己的位置,李慕君繼續輕緩的說道:“父皇點了楊愛卿和季愛卿共同輔助朕,自有父皇的英明之處,朕才親政還是有兩位愛卿震著朝野比較穩妥。”
季賢達聽了心裡微動,他原本是打算過些日子不再上朝,那麼君君順道應了楊士誠的建議,免了他王爵,再打壓下楊士誠是最好的。心裡雖然這樣想著,但是君君這樣提議自然會有她的用意,所以季賢達一動不動的站在御階之上不說話。
季雍聽了皇帝的話有些焦急,武將沒有軍權如同沒了山頭的老虎,再說北邊確實不安寧,季賢達如果能震在那裡,北軍才能穩若金湯。
“陛下看重犬子,是季家的榮耀。可季賢達一介武夫,自任攝政王一來幾乎沒有任何建樹,朝廷有沒有他並無大礙,老臣懇請陛下著季賢達回北境繼續統兵。”
季賢達對自家老爹的執著實在無語,就在他準備說話的時候,不經常參加朝會的周厚德出列啟奏:“末將以為讓季王爺回北境不妥。”
李慕君轉頭看向周厚德:“周將軍請講。”
“大夏和周邊幾個大國剛經過大戰彼此仇視,當日為了緊急救援通州關,幾萬禁軍也開拔前線。戰亂一起,誰知那幾個鄰國趁亂安排多少jian細混入大夏,又有誰能保證禁軍沒有被敵人滲透?末將以為還是由季王爺貼身保護陛下為要。”
季賢達的目光含了些探尋上下打量周厚德:他為什麼建議自己留下?
周厚德雙手持笏板,一直躬身低頭:“幾年來季王爺一直在天順宮,陛下從來無恙,末將以為在此剛過動盪之時,還是由季王爺貼身守護陛下的好。當年先帝封季將軍為攝政王,不就是為了讓他為陛下保駕護航。”
李慕君微微頷首,她父皇自然不是這個意思,不過是為了削弱季家對北軍的控制,平衡楊士誠和蘭太后的勢力,卻沒想到走到了今天。
周厚德話音落地,季賢達見著機會接上啟奏皇帝:“周將軍所言正是微臣所願,邊關暫時無礙陛下的安危是微臣心中頭等大事。”
季雍聽了有些著急,一個統兵幾十萬的將軍,守著皇帝做貼身護衛是什麼意思?不過李慕君這次沒有給他在開口說話的機會,招了吏部的人商討通運寺的構建。
朝廷慢慢走上皇帝親政的正軌,李慕君忙碌個不停。周厚德的話到底進了季賢達的耳朵,幾萬禁軍出去晃悠一圈,誰知道裡邊現在是怎麼回事。他和李慕君商量好,天順宮內外暫時依舊用三千火器營守衛,另外他開始重新招攬王府護衛,準備再練一批精兵。
李慕君原本打算這段時間梳理好朝政,然後清理禁軍,結果……三日的平安脈,讓錢益康楞了一下。他沉下心思微皺眉頭搭著皇帝手腕的,三根手指微微用力再三品脈,才有些猶疑的開口:“請陛下屏退左右。”
低沉溫柔的聲音在李慕君耳邊響起:“君君,你是我的心上人是我老婆。在我們北軍,尤其我們季家,都是老婆當家作主說了算。”
李慕君慢慢放下戒備,柔軟的靠進身後寬闊的胸膛。季賢達眼裡露出笑意,作為獎勵他親了心上人一下:“君君,你時刻懂得保護自己是對的,我老婆聰明冷靜我才更放心。不能讓你完全放下戒心是我做得不夠,我會用一生來證明,君君沒有選錯。”
季賢達又親了親李慕君的髮絲:“睡吧,明天你還有的忙呢。”
李慕君在季賢達懷裡找了個舒服的姿勢合上眼睛:希望你永遠不要讓我後悔。
第二天早晨明亮的太陽掛在東方的時候,李慕君身穿明黃四團龍常服,頭戴黑色二龍搶珠翼善冠,隨著張來順悠長的唱聲:“皇上駕到~”一步步走上御台,在龍椅上坐定。
楊士誠為首百官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身穿大紅金絲蟒袍的季賢達,也在御階上躬身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李慕君神色平靜,語氣清淡。
皇帝親政來半年沒有臨朝,雖然楊士誠能夠率領百官運轉朝政,可是有很多大事不是他能夠處理的,李慕君註定要開始忙碌起來。
首當其衝何時殿試,李慕君著禮部和欽天監定一個最近的吉日;其次安排兵部著手這次戰役的獎勵和撫恤;還有邊關通商雖然在交涉,可是海運已經萬事俱備,這裡邊有禮部的事,還有戶部的事,還有兵部詢問要不要派出海軍保護?
李慕君神色平靜的坐在高高的龍椅上,一項一項安排:“海上貿易中斷數百年,第一次自然要派出海軍隨行,此次只為投石問路。”
戶部尚書劉慶手持笏板出列:“海上貿易是商家得利居多,稅收能有幾何,若是派出海軍恐怕支出過巨。”
季賢達笑了笑開口:“國家取得是長久之利,劉大人未免有些短視。”
一場戰爭雖然很快取勝,可是大夏畢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李慕君明白劉慶的口袋有些緊張:“國庫若是為難,可以招募商家籌措,劉愛卿放心花刺和西蕃定會賠償我大夏的損失。”若是不賠償李慕君不介意滅他一國。
“還有開通海上貿易,開放邊關將來經濟往來……”李慕君看了看戶部劉慶和禮部韓一燝,稅收歸劉慶管,兩國來往歸韓一燝管,她定了定心說道。
“朕有意新設一個衙門‘通運寺’和其它五寺並列……”其它五寺便是六部五寺的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通運寺’只管海運邊關的貨物檢驗,稅收和商人權益。”
“陛下聖明”季賢達第一個附議。
楊士誠看了季賢達一眼出列啟奏:“陛下如今依然親政,攝政王一職應該免去。”
鎮國公季雍也跟著出列啟奏:“陛下英明果決,實在不需要攝政王一職,更何況瓦刺動盪難免會帶累我大夏邊境。臣懇請陛下撤去季賢達攝政王一職,任命他為北境總兵,即日啟程護我大夏邊境。”
季賢達……老爹,你可真會坑兒子。
第68章 有孕
季雍啟奏的事情其實合情合理,季賢達原本就是北境總兵。五軍都督的幾位武將聽了,也覺得合情合理,武將麼有兵權才能腰杆子硬。
李慕君坐在龍椅上,看到幾位大都督有出列附議的意思,先開口說道:“朕自登基以來,楊首輔日夜操勞,領著各位愛卿保我大夏百年基業。”
楊士誠心裡有幾分妥帖,自古以來有幾個託孤大臣落得好下場?可是他做到了。楊士誠手持笏板出列:“老臣得先皇看重託付,能為陛下為大夏效犬馬之勞,是老臣之幸。”
李慕君微微勾了勾唇角,聲音輕緩:“楊首輔乃是大夏基石,不必過謙。”
楊士誠掩住臉上的笑容,躬身回道:“老臣愧不敢當。”
等楊士誠回到自己的位置,李慕君繼續輕緩的說道:“父皇點了楊愛卿和季愛卿共同輔助朕,自有父皇的英明之處,朕才親政還是有兩位愛卿震著朝野比較穩妥。”
季賢達聽了心裡微動,他原本是打算過些日子不再上朝,那麼君君順道應了楊士誠的建議,免了他王爵,再打壓下楊士誠是最好的。心裡雖然這樣想著,但是君君這樣提議自然會有她的用意,所以季賢達一動不動的站在御階之上不說話。
季雍聽了皇帝的話有些焦急,武將沒有軍權如同沒了山頭的老虎,再說北邊確實不安寧,季賢達如果能震在那裡,北軍才能穩若金湯。
“陛下看重犬子,是季家的榮耀。可季賢達一介武夫,自任攝政王一來幾乎沒有任何建樹,朝廷有沒有他並無大礙,老臣懇請陛下著季賢達回北境繼續統兵。”
季賢達對自家老爹的執著實在無語,就在他準備說話的時候,不經常參加朝會的周厚德出列啟奏:“末將以為讓季王爺回北境不妥。”
李慕君轉頭看向周厚德:“周將軍請講。”
“大夏和周邊幾個大國剛經過大戰彼此仇視,當日為了緊急救援通州關,幾萬禁軍也開拔前線。戰亂一起,誰知那幾個鄰國趁亂安排多少jian細混入大夏,又有誰能保證禁軍沒有被敵人滲透?末將以為還是由季王爺貼身保護陛下為要。”
季賢達的目光含了些探尋上下打量周厚德:他為什麼建議自己留下?
周厚德雙手持笏板,一直躬身低頭:“幾年來季王爺一直在天順宮,陛下從來無恙,末將以為在此剛過動盪之時,還是由季王爺貼身守護陛下的好。當年先帝封季將軍為攝政王,不就是為了讓他為陛下保駕護航。”
李慕君微微頷首,她父皇自然不是這個意思,不過是為了削弱季家對北軍的控制,平衡楊士誠和蘭太后的勢力,卻沒想到走到了今天。
周厚德話音落地,季賢達見著機會接上啟奏皇帝:“周將軍所言正是微臣所願,邊關暫時無礙陛下的安危是微臣心中頭等大事。”
季雍聽了有些著急,一個統兵幾十萬的將軍,守著皇帝做貼身護衛是什麼意思?不過李慕君這次沒有給他在開口說話的機會,招了吏部的人商討通運寺的構建。
朝廷慢慢走上皇帝親政的正軌,李慕君忙碌個不停。周厚德的話到底進了季賢達的耳朵,幾萬禁軍出去晃悠一圈,誰知道裡邊現在是怎麼回事。他和李慕君商量好,天順宮內外暫時依舊用三千火器營守衛,另外他開始重新招攬王府護衛,準備再練一批精兵。
李慕君原本打算這段時間梳理好朝政,然後清理禁軍,結果……三日的平安脈,讓錢益康楞了一下。他沉下心思微皺眉頭搭著皇帝手腕的,三根手指微微用力再三品脈,才有些猶疑的開口:“請陛下屏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