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中隊發言的新兵,與張紫陽的情況差不多,也是大學生入伍。他的文筆不錯,將一名大學生如何向合格戰士轉變的心路歷程描繪的十分到位。

  李萬亭一面聽他的發言,一面與張紫陽對視了一眼。兩個人都有些慶幸:幸虧他們從最初就定下了由李萬亭發言,否則一中隊的這名新兵的文風與張紫陽十分相近,而後發言的人一定會讓人有拾人牙慧的感覺。

  於是接下來李萬亭的發言就顯出與前面的不同來,讓大家都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他講了自己最初到營區的忐忑,講了自己在跟不上隊列動作時的不安,也講了班裡同志對他的幫助,還講到了自己提高後的欣慰:“我知道,自己的點滴進步,都離不開部隊這個集體對我的錘鍊。我知道,自己的每一點成績,都離不開戰友們的幫助與關懷。我更知道,自己已經踏上了人生最美的旅程。”

  “在這段旅程中,我不知道自己會走多遠,也不知道自己會走多久。可是我告訴自己,不管走多遠,我都會保證這旅程的純潔。不客走多久,我都會保證在這旅程中初心不改,奮勇前行!”

  是呀,他們已經踏上了人生最美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之中,有不同與別處的風景。也許這旅程略微有些殘酷,可是正是因此,才會鍛鍊出男兒血性。

  第50章

  主席台上落座的首長們, 也聽到了李萬亭關於人生旅程的話語。他們深深地認同這個觀點。

  我們走上了不同的路, 也就踏入了不同的旅程。有些人走得慢些,人的人走得快些。可是無論是快還是慢,最終的終點都在同一個地方等著你。

  明知道終點不是那麼美好, 難道就不走了嗎?還是乾脆破罐子破摔,原地不動?那樣或許會省力, 也或許天上真的會掉下餡餅來,可是那樣不能由自己掌握的人生,算是真正的生活過嗎?

  沒有人能繞過終點, 可是卻可以在到達終點之前,尋找自己路過的途徑。入伍當兵,就是這些新兵們的選擇,也是他們這些如今已經可以坐到主席台上的人的選擇。不管別人看來他們的選擇是不是傻氣,可是他們自己,卻知道自己選擇的, 是人生最美的一條路。

  這條路上,或有高山插雲, 或有險灘飛瀑。可是正是這樣絢爛的景色,才印證了那一句:無限風光在險峰!如果沒有高山險阻,哪兒來的一攬眾山小?如果沒有險灘爭渡,哪兒來的中流擊水?

  已經經歷過高山, 走過險灘的首長們, 與新兵一起, 將自己的掌聲, 毫不吝嗇地送給了李萬亭。他們相信,不管這個新兵會走多遠,能走多遠,一個能把當兵看成人生最美旅程的兵,都將在部隊裡留下他的印跡。

  新兵發言結束,就是今天會議的主題:授銜。

  喇叭里奏出的,是雄壯的軍歌,在這樂曲聲中,一個個傳遞的,是每人一付的列兵軍銜。大隊長觀察著軍銜傳遞的速度,等人手一付之後,下達了:“全體起立!”的口令。

  大家應聲而起,又聽到大隊長下達了新的口令:“單位排,向後轉!”

  所有單數排的同志,整齊地轉身。儘管地方有些窄,行動有些不便,可是他們還是按著動作標準,完成了命令要求。

  “都有,相互佩戴軍銜!”又一個指令發了出來。

  每個新兵,面對的是與他同時入伍的戰友。今天,他們將相互為對方佩戴上將伴隨各自幾年的軍銜。

  他們都還年輕,年輕得還沒有深入地想過自己佩戴上軍銜的那一刻,是不是只證明他們在新訓期間基本達到了要求。他們都還年輕,年輕得只將佩戴上軍銜,當成是自己順利成為部隊一員的標誌。

  可是正是因為年輕,他們有得是時間,在自己有軍旅生涯之中,體味這軍銜的沉重。正是因為年輕,他們有大把的機會,為自己的軍銜添寫榮光。

  他們的手,在為戰友解開肩頭的鈕扣時,都有些緊張,往往要好幾下才能解開一粒。可是當把軍銜固定的那一刻,又都變得靈活,很快地都已經裝備到位。

  對面的戰友,也如同他們一樣慎重地,為他們套好了軍銜。已經相互戴好軍銜的新兵,不由地相互打量了起來。入伍近兩個月,他們最熟悉的,是自己班上的戰友,而對面站立的,是別的班的同志。

  李萬坐在第四排,他們這一排不用向後轉,只要等著三班的人轉過來就行了。與他相互佩戴軍銜的人,李萬亭也認識,正是那日在水房中與他起過衝突的兩人之中的一個。

  其實大家都住在同一個樓層,天天在一個訓練場上訓練,又怎麼可能只見過那麼一面?只不過都還年輕,沒有一個人拉得下臉來,主動和對方說話罷了。

  現在兩個人是面對面的站著。

  個頭差不多的兩個人,就是平視,目光也會碰到。有些尷尬。

  何必這樣尷尬?李萬亭想通了,授銜的時間過了,離新兵下連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到時侯一個師好幾個團,還不知道會分到哪一個團里,兩個人分到一個團的概率不大,日後再見的機會更少。難得在新兵連里相聚在一起,難道要一直帶著這一份尷尬分開?

  李萬亭無聲地笑了起來,他的動作幅度不大,可是三班的那名新兵,還是能看得出他的嘴角上勾,一點一點的笑紋,那張讓太陽曬黑的臉上暈染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