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十九層,四面黑暗的牆壁,空氣悶得如同古墓。她用力敲打異常厚實的牆壁,也許外面就是空中花園,有人躺在一牆之隔的腳下?
爬上絕頂的天台,大風吹亂崔善的頭髮,意外發現欄杆邊躺著個包——愛瑪仕的白色女包。她曾經特別嚮往過這款包,打開看到一台女款手機、金色的PRADA小錢包、英菲尼迪的車鑰匙,還有好幾張貴賓級信用卡,持卡人簽名——梅蘭。
崔善知道她是誰。
女包里還有一支錄音筆。她認得這是X的錄音筆,無數個黑夜與傍晚,它像忠實的情人,占有了她百分之九十九的秘密。
準確來說,它比崔善自己更了解崔善。
她打開錄音筆,插入耳機,聽到一片嘈雜的背景聲,像在餐廳或什麼地方,接著是幾個女人的談話聲——
“五天後,程麗君的追思會,還要請哪些人?”
“除了我們三個,她還有其他朋友嗎?”
“好吧,我剛剛預定了這個餐廳,包場一個鐘頭,大約十萬元,我們三個AA吧。”
“沒問題,我老公答應給我這筆錢了。”
“我的卡里也還夠刷。”
“梅蘭,你呢?”
錄音持續了漫長的一個鐘頭,崔善耐心地依次聽完……聲音像被某種東西蓋著,從棺材裡面發出,也許是偷錄的?
絕望主婦聯盟。
終於,崔善明白了謎底。
謝謝你,親愛的X。
撲到天台北側的欄杆邊上,看著底下的深井——過去一百二十天來,她精心布置的庭院,林子粹依舊仰天躺在枯萎的石榴樹下,青灰色的臉龐與身體,發出令人作嘔的腐臭。
還有,那個叫梅蘭的女人。
她裹在崔善用過的白鵝絨被子裡,聽到上面的動靜,才發現一張伸出牆頭的臉。
梅蘭驚恐地看著她,崔善毫不迴避,故意讓對方看清自己——她倒是擔心這幾個月來的瘦身,會不會讓人認不出來了?
“崔——善?”
這個尚顯漂亮的少婦,先是下意識地瞪了她一眼,接著擺出可憐兮兮的表情。
“下午好。”
崔善異常冷靜地回答,像在派對上與朋友見面,並不奢望能取回自己心愛的天鵝。
“救我出來……求你了……”
雖然,梅蘭說了一長串哀求,崔善搖頭道:“是你們把我關進這裡的。”
“你說什麼?你……你誤會了……不是這樣的……我不知道……”
“不,你知道,否則,你不會進來的。”
“哦——”梅蘭惶恐地抓亂自己頭髮,迅速編織謊言,“對了,你是說啞巴嗎?我想,一定是他幹的吧?”
“絕望主婦聯盟——我都已經聽到了!”
說完,崔善拿出錄音筆在她眼前晃了晃,讓梅蘭泄掉最後一口氣,頹然坐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她想起今天上午的旋轉餐廳,總感覺有什麼不對勁,似乎在某個角落有雙眼睛,也似乎在屁股底下有隻耳朵。
巴比倫塔頂,兩個女人,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底,互相沉默半晌。
趴在欄杆上的崔善,翹起兩隻腳後跟,眼神酷似菜市場的販子,憐憫即將被割喉的活雞,大聲問道:“6月22日,凌晨五點,在程麗君房子裡的人,是你嗎?”
“是。”
“殺死程麗君的人是你!”
未等猝不及防的梅蘭回答,崔善無聲地扭頭離開,只剩陽光下荒蕪的天空,留給空中花園裡的女人和死人。
離開巴比倫塔,崔善挎著白色的愛瑪仕包,去影城看了場電影——威爾·史密斯的爆笑片,六十座的放映廳里僅有她一個人,邊看邊吃掉了兩盒爆米花。
第九章失蹤的女人
冬至,清晨。
天色尚未亮透,藍牙耳機里放著《天鵝湖》。第二幕,天鵝舞曲,王子與奧傑塔的雙人舞。流水不絕的豎琴聲,再配合獨奏小提琴,進入管弦樂隊的圓舞曲,大提琴與小提琴交替二重奏,進入快板……
隔著車流洶湧的南北高架,穿著黑色警服的葉蕭,仰望對面的爛尾樓。
他最近迷上了古典音樂,尤其是柴可夫斯基,不能不說是林子粹的功勞。葉蕭認定這跟破案有關。昨天,他又去了趟音樂學院,向專攻音樂史的教授請教。《天鵝湖》來源於俄羅斯與德國的民間傳說,柴可夫斯基應莫斯科帝國大劇院之邀,創作期從1875年8月到1876年4月10日,三十六歲的大師,本命年。
葉蕭摘下耳機,正好自己也是本命年。
走進兩河花園小區,這裡的七棟居民樓,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狀。七號樓底被自行車與電動車占滿。電梯門打開,出來許多急著上班的人們,只有葉蕭獨自上樓。去年,有個年輕女子在這部電梯被男朋友殺了,地板上留有一團暗黑色的血跡,物業用盡辦法都無法清洗掉——他現在站著的位置。
電梯來到三十樓頂層,按響3001室的門鈴。開門的是個中老年阿姨,誠惶誠恐地將警官引入過道。這套複式房上下兩層,二百多個平方米,八個房間,兩個大衛生間,被二房東改造成了群租房。現在有十三個租客,大部分人素不相識,有些甚至從未謀面。
十二月初,林子粹突然失蹤,上市公司股票跌停,根據種種跡象判斷,他很可能被人綁架或殺害了。
不到兩周,程麗君生前最好的閨蜜梅蘭,突然與所有人失去聯繫。她駕駛的新車英菲尼迪,在市民廣場公園路邊被發現,人卻不見了。警方在附近商場、酒店、居民樓反覆排查,未發現她的任何蹤跡。
而在出事前幾天,葉蕭找過她詢問,是否知道林子粹的消息。
於是,梅蘭另外的兩位好友,全曼如與章小雪,都被請到公安局協助調查。她們也不知道梅蘭去向,但從這兩人極力掩飾的眼神來看,葉蕭認定她們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林子粹與梅蘭消失得太過突然,把他們聯繫在一起的,是幾個月前程麗君的命案。
還有,崔善——另一個早已失蹤的女人。
不是有人自稱崔善的男友嗎?葉蕭只記得他是個年輕人,戴著厚眼鏡,穿著普通,難以形容。而他當時所說與崔善的關係,是足以令人懷疑的。警方保留有該名男子的信息,沒想到他也宣告失蹤,絕非偶然,就從這裡開始調查——
他叫阮文明,二十六歲,本市人。大學是平面設計專業,畢業後進入一家公司做設計師。警方詢問了他的許多同學,居然都把他給遺忘了,或者依稀記得有過這麼個人,但名字和臉對不上號。
唯一能記住他的,是共同參加過大學生航模比賽的同學。據他回憶:阮文明是個奇怪的人,比如前一分鐘還在食堂吃飯,下一分鐘就出現在圖書館,宛如具有瞬間移動的超能力。他最大的愛好是讀日本推理小說,寢室床頭堆滿了松本清張、森村誠一、東野圭吾、宮部美雪。
前公司的同事們,都說阮文明是個內向的人,平常極少說話,連一個朋友都沒有,更別提什么女朋友。他有一輛輕型摩托車,自己騎車上下班。半年前,他被解僱了,犯了寫錯老闆名字的低級錯誤,同時接二連三遺忘各種工作。
8月中旬,阮文明找到一家24小時便利店的工作,每周上四天班,晚上十點到清晨六點。便利店基本是女店員,很少有人願意做夜班。附近治安不太好,便利店被人搶過,小偷小摸更是家常便飯,就算抓到也不敢聲張,臉上被劃一刀多不划算啊。阮文明說自己患有失眠症,到晚上精神最好——店長覺得他是雪中送炭,發了更多的夜班補貼。但他記性不太好,總是忘記給顧客找錢而遭投訴,認不出每天來接班的店員阿姨,更要命的是忘了怎麼輸入條形碼,最終還是被開除了。便利店隔壁有家麵包房,只有個女店員記得阮文明的臉,每天早晨六點,他都會去買兩塊新鮮麵包,連續三個月從未間斷。
二房東陪警官上樓,說阮文明在十多天前突然搬走。他在這兒住了一年半,平常不跟任何人說話,同一屋檐下的人們,也記不得這個奇怪鄰居的臉,即便在衛生間打個照面,但轉眼就想不起來他是誰,更別提名字。大家只知道在二樓深處,朝東採光最好的房間,住著某個若有若無的人,空氣似的難以捉摸。
葉蕭在小簿子裡記錄下來——而這些都符合變態殺人狂的特徵。
二房東掏出鑰匙,打開阮文明的房間,收拾得還算乾淨,家具則是屬於房東的。12月10日,阮文明從這裡搬走。中介已經重新掛牌出租,下午就會有人來看房子。
牆上有行紅色大字——“每天吃三次藥”。
“又撞上個藥不能停的!”二房東指著牆上的字抱怨著說,“不知用什麼寫上去的,怎麼也擦不掉,討厭!”
“不准擦!”
葉蕭嚴厲警告了二房東,隨後他在牆角發現了24個“正”字。整面牆都有貼過紙條的痕跡,他想知道這裡原本什麼樣子,詢問了一圈其他租客,結果全是搖頭。二房東說,這在群租房裡很正常,除非對單身男女感興趣,否則誰會注意別人的房間呢?
床底下撿到一本薄薄的小書《你一生的故事》,作者叫特德·蔣,翻開第一篇小說叫《巴比倫塔》:“如果把塔放倒在希拉平原上……”
在心底念出這行文字,葉蕭感覺有種不舒服,仿佛那座巨塔就在身邊。他依次檢查了每個抽屜,在最底下找到一本病歷卡,夾著某家大醫院的診斷報告——
姓名:阮文明。
性別:男。
年齡:26。
跳開後面密密麻麻的兩頁,直接翻到“臨床診斷結論”,有個陌生而難以記住的名字:阿茲海默氏症。
葉蕭用手機上網搜索,這是一種持續性神經功能障礙,通常有以下症狀:逐漸喪失所有記憶,無法操作熟悉事物,難以用正常語言溝通,時間與方向感錯亂,無法進行抽象思考,總是把東西放錯,情緒嚴重失控,對一切事物喪失興趣,最後連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復存在,直到死亡。這種病最早由德國精神科醫師愛羅斯·阿茲海默在1906年記錄而得名,英語名稱SenileDementiaoftheAlzheimerType,簡稱SDAT,俗稱“老年痴呆症”。
雖然,大部分病人年齡都在六十歲以上,但偶爾也有年輕人發病的案例,可能很早以前就有了潛伏的病根。
爬上絕頂的天台,大風吹亂崔善的頭髮,意外發現欄杆邊躺著個包——愛瑪仕的白色女包。她曾經特別嚮往過這款包,打開看到一台女款手機、金色的PRADA小錢包、英菲尼迪的車鑰匙,還有好幾張貴賓級信用卡,持卡人簽名——梅蘭。
崔善知道她是誰。
女包里還有一支錄音筆。她認得這是X的錄音筆,無數個黑夜與傍晚,它像忠實的情人,占有了她百分之九十九的秘密。
準確來說,它比崔善自己更了解崔善。
她打開錄音筆,插入耳機,聽到一片嘈雜的背景聲,像在餐廳或什麼地方,接著是幾個女人的談話聲——
“五天後,程麗君的追思會,還要請哪些人?”
“除了我們三個,她還有其他朋友嗎?”
“好吧,我剛剛預定了這個餐廳,包場一個鐘頭,大約十萬元,我們三個AA吧。”
“沒問題,我老公答應給我這筆錢了。”
“我的卡里也還夠刷。”
“梅蘭,你呢?”
錄音持續了漫長的一個鐘頭,崔善耐心地依次聽完……聲音像被某種東西蓋著,從棺材裡面發出,也許是偷錄的?
絕望主婦聯盟。
終於,崔善明白了謎底。
謝謝你,親愛的X。
撲到天台北側的欄杆邊上,看著底下的深井——過去一百二十天來,她精心布置的庭院,林子粹依舊仰天躺在枯萎的石榴樹下,青灰色的臉龐與身體,發出令人作嘔的腐臭。
還有,那個叫梅蘭的女人。
她裹在崔善用過的白鵝絨被子裡,聽到上面的動靜,才發現一張伸出牆頭的臉。
梅蘭驚恐地看著她,崔善毫不迴避,故意讓對方看清自己——她倒是擔心這幾個月來的瘦身,會不會讓人認不出來了?
“崔——善?”
這個尚顯漂亮的少婦,先是下意識地瞪了她一眼,接著擺出可憐兮兮的表情。
“下午好。”
崔善異常冷靜地回答,像在派對上與朋友見面,並不奢望能取回自己心愛的天鵝。
“救我出來……求你了……”
雖然,梅蘭說了一長串哀求,崔善搖頭道:“是你們把我關進這裡的。”
“你說什麼?你……你誤會了……不是這樣的……我不知道……”
“不,你知道,否則,你不會進來的。”
“哦——”梅蘭惶恐地抓亂自己頭髮,迅速編織謊言,“對了,你是說啞巴嗎?我想,一定是他幹的吧?”
“絕望主婦聯盟——我都已經聽到了!”
說完,崔善拿出錄音筆在她眼前晃了晃,讓梅蘭泄掉最後一口氣,頹然坐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她想起今天上午的旋轉餐廳,總感覺有什麼不對勁,似乎在某個角落有雙眼睛,也似乎在屁股底下有隻耳朵。
巴比倫塔頂,兩個女人,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底,互相沉默半晌。
趴在欄杆上的崔善,翹起兩隻腳後跟,眼神酷似菜市場的販子,憐憫即將被割喉的活雞,大聲問道:“6月22日,凌晨五點,在程麗君房子裡的人,是你嗎?”
“是。”
“殺死程麗君的人是你!”
未等猝不及防的梅蘭回答,崔善無聲地扭頭離開,只剩陽光下荒蕪的天空,留給空中花園裡的女人和死人。
離開巴比倫塔,崔善挎著白色的愛瑪仕包,去影城看了場電影——威爾·史密斯的爆笑片,六十座的放映廳里僅有她一個人,邊看邊吃掉了兩盒爆米花。
第九章失蹤的女人
冬至,清晨。
天色尚未亮透,藍牙耳機里放著《天鵝湖》。第二幕,天鵝舞曲,王子與奧傑塔的雙人舞。流水不絕的豎琴聲,再配合獨奏小提琴,進入管弦樂隊的圓舞曲,大提琴與小提琴交替二重奏,進入快板……
隔著車流洶湧的南北高架,穿著黑色警服的葉蕭,仰望對面的爛尾樓。
他最近迷上了古典音樂,尤其是柴可夫斯基,不能不說是林子粹的功勞。葉蕭認定這跟破案有關。昨天,他又去了趟音樂學院,向專攻音樂史的教授請教。《天鵝湖》來源於俄羅斯與德國的民間傳說,柴可夫斯基應莫斯科帝國大劇院之邀,創作期從1875年8月到1876年4月10日,三十六歲的大師,本命年。
葉蕭摘下耳機,正好自己也是本命年。
走進兩河花園小區,這裡的七棟居民樓,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狀。七號樓底被自行車與電動車占滿。電梯門打開,出來許多急著上班的人們,只有葉蕭獨自上樓。去年,有個年輕女子在這部電梯被男朋友殺了,地板上留有一團暗黑色的血跡,物業用盡辦法都無法清洗掉——他現在站著的位置。
電梯來到三十樓頂層,按響3001室的門鈴。開門的是個中老年阿姨,誠惶誠恐地將警官引入過道。這套複式房上下兩層,二百多個平方米,八個房間,兩個大衛生間,被二房東改造成了群租房。現在有十三個租客,大部分人素不相識,有些甚至從未謀面。
十二月初,林子粹突然失蹤,上市公司股票跌停,根據種種跡象判斷,他很可能被人綁架或殺害了。
不到兩周,程麗君生前最好的閨蜜梅蘭,突然與所有人失去聯繫。她駕駛的新車英菲尼迪,在市民廣場公園路邊被發現,人卻不見了。警方在附近商場、酒店、居民樓反覆排查,未發現她的任何蹤跡。
而在出事前幾天,葉蕭找過她詢問,是否知道林子粹的消息。
於是,梅蘭另外的兩位好友,全曼如與章小雪,都被請到公安局協助調查。她們也不知道梅蘭去向,但從這兩人極力掩飾的眼神來看,葉蕭認定她們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林子粹與梅蘭消失得太過突然,把他們聯繫在一起的,是幾個月前程麗君的命案。
還有,崔善——另一個早已失蹤的女人。
不是有人自稱崔善的男友嗎?葉蕭只記得他是個年輕人,戴著厚眼鏡,穿著普通,難以形容。而他當時所說與崔善的關係,是足以令人懷疑的。警方保留有該名男子的信息,沒想到他也宣告失蹤,絕非偶然,就從這裡開始調查——
他叫阮文明,二十六歲,本市人。大學是平面設計專業,畢業後進入一家公司做設計師。警方詢問了他的許多同學,居然都把他給遺忘了,或者依稀記得有過這麼個人,但名字和臉對不上號。
唯一能記住他的,是共同參加過大學生航模比賽的同學。據他回憶:阮文明是個奇怪的人,比如前一分鐘還在食堂吃飯,下一分鐘就出現在圖書館,宛如具有瞬間移動的超能力。他最大的愛好是讀日本推理小說,寢室床頭堆滿了松本清張、森村誠一、東野圭吾、宮部美雪。
前公司的同事們,都說阮文明是個內向的人,平常極少說話,連一個朋友都沒有,更別提什么女朋友。他有一輛輕型摩托車,自己騎車上下班。半年前,他被解僱了,犯了寫錯老闆名字的低級錯誤,同時接二連三遺忘各種工作。
8月中旬,阮文明找到一家24小時便利店的工作,每周上四天班,晚上十點到清晨六點。便利店基本是女店員,很少有人願意做夜班。附近治安不太好,便利店被人搶過,小偷小摸更是家常便飯,就算抓到也不敢聲張,臉上被劃一刀多不划算啊。阮文明說自己患有失眠症,到晚上精神最好——店長覺得他是雪中送炭,發了更多的夜班補貼。但他記性不太好,總是忘記給顧客找錢而遭投訴,認不出每天來接班的店員阿姨,更要命的是忘了怎麼輸入條形碼,最終還是被開除了。便利店隔壁有家麵包房,只有個女店員記得阮文明的臉,每天早晨六點,他都會去買兩塊新鮮麵包,連續三個月從未間斷。
二房東陪警官上樓,說阮文明在十多天前突然搬走。他在這兒住了一年半,平常不跟任何人說話,同一屋檐下的人們,也記不得這個奇怪鄰居的臉,即便在衛生間打個照面,但轉眼就想不起來他是誰,更別提名字。大家只知道在二樓深處,朝東採光最好的房間,住著某個若有若無的人,空氣似的難以捉摸。
葉蕭在小簿子裡記錄下來——而這些都符合變態殺人狂的特徵。
二房東掏出鑰匙,打開阮文明的房間,收拾得還算乾淨,家具則是屬於房東的。12月10日,阮文明從這裡搬走。中介已經重新掛牌出租,下午就會有人來看房子。
牆上有行紅色大字——“每天吃三次藥”。
“又撞上個藥不能停的!”二房東指著牆上的字抱怨著說,“不知用什麼寫上去的,怎麼也擦不掉,討厭!”
“不准擦!”
葉蕭嚴厲警告了二房東,隨後他在牆角發現了24個“正”字。整面牆都有貼過紙條的痕跡,他想知道這裡原本什麼樣子,詢問了一圈其他租客,結果全是搖頭。二房東說,這在群租房裡很正常,除非對單身男女感興趣,否則誰會注意別人的房間呢?
床底下撿到一本薄薄的小書《你一生的故事》,作者叫特德·蔣,翻開第一篇小說叫《巴比倫塔》:“如果把塔放倒在希拉平原上……”
在心底念出這行文字,葉蕭感覺有種不舒服,仿佛那座巨塔就在身邊。他依次檢查了每個抽屜,在最底下找到一本病歷卡,夾著某家大醫院的診斷報告——
姓名:阮文明。
性別:男。
年齡:26。
跳開後面密密麻麻的兩頁,直接翻到“臨床診斷結論”,有個陌生而難以記住的名字:阿茲海默氏症。
葉蕭用手機上網搜索,這是一種持續性神經功能障礙,通常有以下症狀:逐漸喪失所有記憶,無法操作熟悉事物,難以用正常語言溝通,時間與方向感錯亂,無法進行抽象思考,總是把東西放錯,情緒嚴重失控,對一切事物喪失興趣,最後連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復存在,直到死亡。這種病最早由德國精神科醫師愛羅斯·阿茲海默在1906年記錄而得名,英語名稱SenileDementiaoftheAlzheimerType,簡稱SDAT,俗稱“老年痴呆症”。
雖然,大部分病人年齡都在六十歲以上,但偶爾也有年輕人發病的案例,可能很早以前就有了潛伏的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