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何田告訴他要再等一周才能採摘蘋果,易弦卻等不及蘋果完全成熟了, 他摘下了兩顆帶著枝葉的蘋果,放在臥室的窗前小桌上,於是晚上睡覺的時候也能聞到蘋果的清香。

  八月中下旬也是捕捉鮭魚的最後時機。

  再過一周,就很難再看到逆流而上的魚群了。氣溫也更低了,甚至有可能下起夾雜冰雪的凍雨。

  出發去捕鮭魚的那天早上,天還沒亮,察普兄弟就來了。易弦交待了留守的察普哥幾句,大家就出發了。

  去年一冬天的糧食危機、初夏時老爸的橫,在這些打擊下,這兄弟倆比從前勤快了很多,他們今年春天開始陸陸續續捕了不少野豬,公豬都閹割了,準備到秋天殺掉醃製或者拿到集市上交換,母豬和小豬崽子們留著。公豬閹割之後,就不再好鬥了,還非常貪吃,幾個月就能長重幾十公斤。

  他們目睹並參與了何田易弦建房的過程,也受到了觸動,把自己家的地窖和木屋重新翻修了一番。除了幾樣蔬菜和當過冬主糧的土豆,蘿蔔,他們還種了一片玉米。

  玉米的種子是去年秋季集市跟山下的農戶換的,他們換的是玉米棒子,種子剝下來時完整飽滿。

  看到何田家除了蘿蔔土豆還種了南瓜、小米和紅薯,他們就也想再種些土豆之外的主糧。

  兩兄弟想起來,換玉米的農戶說過,這東西好照顧,也多產,收穫之後曬乾了能存放很久,還有,甭管是山地平地還是石頭地都能長,他們覺得這應該是很適合的作物,可萬萬沒想到,辛辛苦苦種下的玉米倒是長高了,也抽穗了,可是玉米棒子上不長籽。

  有的稍微好一些,長出了籽,可是一顆棒子上卻也只長了幾溜玉米籽。

  到了這時,察普兄弟才後知後覺地想到,別說山上的山民了,就是山下的村人,都很少有人種玉米。

  只有在沿河流再向下三四十公里的平原上,比如熊男楚雲西家那一片,才有人大面積種植玉米。

  可這個時候再要種其他的作物,也來不及了。

  察普兄弟希望這次跟著何田易弦能多捕到些鮭魚,這樣,他們在秋季集市拿來跟人交換的東西就多了一樣。就算換不掉,也能留著自己吃。

  三個人帶著大米小麥,穿過森林,過了藤橋,向著更深的林中行走。

  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永遠是小麥。它對每一次外出都抱著極大的興趣,也非常享受。

  一路上,小麥捉住了一隻野兔,發現了兩隻松雞,三個獵手不斷收穫獵物,大米身上馱的背簍越來越沉。

  到了中午,要過河了,易弦把大米背在身子兩側的背簍拆下來,跟察普弟一人一邊抬著,非得叫何田騎在大米背上過了河。

  何田實在覺得這是小題大做,多此一舉。

  “這河又不深,我們一起走著,一會兒就走到對面了。”

  易弦卻非常堅持,“水是不深,可是涼啊!趕快上去,我牽著大米慢慢走,肯定不會讓你摔下來。”

  何田有點害怕大米把她給摔到河裡,不太情願地趴在大米背上,摟著大米脖子,“大米啊,你可得走得又慢又穩呀!”

  察普弟看看小麥,小麥也仰著狗臉看看他,吐著舌頭哈哈哈喘氣,看什麼看?沒見過單身狗麼?!

  易弦牽著大米,大米馱著何田,兩個人低聲說笑著走在前面,兩個單身狗跟在後面,察普弟背著沉重的行李跋涉,小麥到水深的地方還得奮力狗刨。

  過了河,何田就地升起火,易弦和察普弟兩人換下濕衣服掛在樹枝上晾曬,她把那隻野兔洗剝乾淨,掛在烤架上烘烤,兔肉烤熟了,用小刀切成一條一條的,打開行李,拿出一疊發麵餅,夾在餅子中吃。

  何田帶的食物里還有幾根頂花帶刺兒的小黃瓜,就著夾兔肉的餅子,一口香噴噴油滋滋的肉餅,一口脆生生的黃瓜。

  午休結束後,一行人繼續向密林深入。

  察普弟還是第一次走進這片熊出沒的密林溪流,他背著自己的帳篷睡袋,緊緊跟在大米後面,生怕落隊。

  到了傍晚,他們到達了去年捕鮭魚的溪流附近,仍舊在去年紮營的地方支起帳篷,尋找乾柴,燃起篝火。

  因為多了一個幫手,何田打算今年直紮起攔網,放在河流里。

  趁著天色還沒完全黑,易弦和察普弟兩人去砍竹子拖回來,何田留在營地準備晚飯。

  編竹網不需要多精細,三人吃過飯,劈開竹子,就借著篝火編起了竹網。

  第二天一早,收拾好營地,把所有食物都吊在樹枝上,懸在半空中,三人帶著竹網去了溪流邊。

  到了八月中旬,太陽升起的時間晚了很多,到了早上六點多,天空還是蒙蒙的灰藍色。

  可即使光線不明,也能看見溪流中一條條鮭魚逆水而上,踴躍著,跳過溪水中的石頭,銀灰色的魚尾甩出一串串水花。

  他們就地砍了幾棵一握粗細的小樹,砍掉枝幹,把樹幹一段砍成圓錐形,用來固定攔網。

  攔網釘在溪流中之後,沒過多久,大批的鮭魚就擠在網前,它們不斷跳躍,試圖突破攔網,潺潺而流的溪水這時像是一鍋煮沸的水,攔網前全是鮭魚們跳動時拍擊出的水花,發出奇異的聲響。

  易弦和察普弟穿著野豬皮做的背帶褲,提著大撈網,不斷把鮭魚撈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