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個題材再擴展,再思考。你可以把你原先排更組合好的題材反覆打亂,重新排列,重新組

  合,看它能不能變成另外一個東西。充分展開藝術虛構,藝術想像,多折騰幾次,說不定你

  的作品會變得更好,我們要養成一種習慣:多折騰自己,不要讓自己輕鬆地滑過去,儘管這

  是非常痛苦的經歷。我寫《人生》反覆折騰了三年——這作品是一九八一年寫成的,但我一

  九七九年就動筆了。我非常緊張地進入創作過程,但寫成後,我把它撕了,因為,我很不滿

  意,儘管當時也可能發表。我甚至把它從我的記憶中抹掉,再也不願想它。一九八○年我試

  著又寫了一次,但覺得還不行,好多人物關係還沒有交織起來,如現在作品中劉立本有三個

  女兒,但當時只有巧珍一個。後來我把它打亂了,考慮能不能有兩上、三個,而增加出來的

  人物又是幹什麼用的?她們在作品中都應該具有某種意義,這些都需要反覆思考。在構思過

  程中,總有某一個時候,你感到比較滿意了。我們要多折騰幾次,作家實際上是一個總導

  演,你要把你所設計的人物關係多排列幾次,特別是搬到了「舞台」上,配合了燈光布景,

  你的人物所站的位置,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是否合適呢?這些都要考慮,都要調整,要使你

  的「舞台」整個看起來是無懈可擊的。不要匆忙,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作品歸根結底應

  是這樣的作品:要把生活的一般的事件,一般的人物,變成具有巨大社會意義的事件和典型

  意義的人物,作家的全部工作就在這裡,因此不要匆忙。這個過程是非常煩惱的,要充分展

  開藝術虛構,目的是使作品中反映的生活更真實,更典型,更有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形成

  深刻的主題。譬如,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原來托爾斯泰聽到的是一個非常簡單

  的一個女人要和她丈夫離婚的故事,人物也只有兩三個,但托爾斯泰展開充分的藝術想像、

  藝術虛構,把人他的眼光投向當時整個俄羅斯上層社會,投向政治、經濟、法律、道德、宗

  教、哲學等各個領域,把他所熟悉的人物都和安娜這個離婚事件聯繫起來。如果作家沒有這

  樣的藝術想像、藝術虛構,那就只能寫出一個女人離婚的故事,而不會有《安娜·卡列尼

  娜》。《紅與黑》也同樣如此,司湯達聽說了一個刑事案件——這樣的刑事案件,我們在公

  安局也可以找到很多,有的故事很完整,只要一個晚上把它寫出來,就可以在報刊上發表。

  但司湯達在這裡進行了巨大的工作——虛構,把法國當時的社會、上層社會都納入到這個刑

  事案件中去虛構,使一個普通的刑事案件,變成了具有巨大的社會意義的《紅與黑》。我估

  計托爾斯泰和司湯達在這過程中折騰了恐驚不是一兩次,托爾斯泰關於《安娜·卡列尼娜》

  人物關係的草圖就搞了六七次,每一次和每一次都不一樣。所以,如果我們不是鬧著玩,而

  是要認真地搞創作,並且一直搞下去的話,對構思過程中藝術想像、藝術虛構這兩大方面的

  工作,要引起嚴重的注意。當然,我們都是剛剛開始寫作,但我們要認識到這些,並想辦法

  追求它。至於是否能追求到,那是另一回事。但你追求還是不追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在你要著手寫的時候,儘量多思考思考,根據你的生活體驗,儘量廣泛地各方面地去思考,

  有些思考能進入作品,是作品之外的思考,但這也是必要的,它可提供檢驗你作品的東西。

  問:選材應注意什麼?

  答:當你遇到一個題材的時候,你馬上應考慮到:這個題材的意義?它有沒有可以挖掘

  的地方?而這些,必須建立在對文史的了解和對生活的了解的基礎上。如果,你具有了我們

  上面講到的那些,那麼你就會對題材的敏感性,你遇到了一個題材,馬上會意識到,這裡有

  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儘管它很巨大,很驚心動魄,但進入不了文學創作,那你可以很快擲掉

  它,再轉入別的題材。選材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一個沒有意義的東西,你就埋頭寫上幾個

  月,把你都累死了,它還是個沒意義。因此,你必須具有對題材的敏感性,甚至一些別人看

  來毫不留意的事情,由於你發現裡面似乎有什麼了不起的東西,當別人還沒覺察的時候,你

  就悄地注意了。有的時候,當別人寫出來了,自己大吃一驚:我也看到了,為什麼沒想寫

  呢?就因為不具備上面的條件,而一個真正的偉大的作家就能在平凡的日常中演出驚心動魂

  的故事。從文學史上看,如果只是從生活中尋找離廳的故事,他即使寫得再多,也是個二流

  作家,如福爾摩斯偵探案的作者。對生活冷漠、漠不關心對作家來說是致命傷,一個作家他

  可以外表是多麼的冷靜、冷峻,但他內心更有巨大的激情,就像一塊火石,遇到什麼,就能

  碰出火花來,不要把自己的心鎖得很深,它應該是開放的、敏感的,別人不以為然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