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這時候,睡得正想的阮朝陽被他爸媽弄醒了,迷迷糊糊睜開眼,看到親人熟悉的臉,立刻哇地一聲放聲大哭起來。
他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講著些胡話,一會兒說自己害死個小弟弟,一會兒又說看到有個阿姨哭得很傷心,一會兒又說自己走進了一條很黑很窄的路里,再也回不了家了……
小男孩的敘述太過凌亂而且缺乏邏輯,大人們誰都聽不懂,又怎麼哄都沒法讓他止住嚎哭,只得面面相覷,紛紛說這孩子大約是被嚇著了,得趕緊回村子裡請問米婆給他叫個魂、壓壓驚才行。
於是村民們根本想不起來要細問阮暮燈和蕭瀟,他們兩人失蹤的這幾個小時裡去了哪兒,又到底是在哪裡找到這小孩的,全都擁著人群中心的一家三口,十多人緊趕慢趕往回村的路走去。
第 134 章、番外一、歸鄉05
阮暮燈和蕭瀟自然樂得沒人注意到他們。
兩人綴在熙熙攘攘的隊伍最後, 不聲不響地回了村, 又悄悄脫隊,往家裡趕去。
按照計劃, 今天阮暮燈是準備要給大哥阮靛儀掘墓的。
距離寒衣節已經只剩一天, 看好了的黃道吉日不能改, 而即便即將下葬的只是他大哥的骨灰罈子,但在那之前, 該走的程序和儀式卻是一點兒也不能少的。
“我一個人去就行了, 你在這兒好好睡一覺。”
阮暮燈把蕭瀟摁在家裡,讓他補上昨晚折騰了半宿的疲乏。
但蕭瀟卻不肯答應, 硬是堅持要跟他一起去, 還給找了個十分充足的理由, 要替他實地相看下鏟子的位置,給阮家大哥尋個最恰當的風水寶穴。
其實阮暮燈知道,這不過是蕭瀟想要陪他一起出門所找的理由罷了。
依照阮家村這兒的風俗,一個家族, 乃至於一個宗族的墓地都是連成片的。他大哥的墓穴, 自然是依照輩分, 安排在他父親墓穴的下首,地方是早就定好了的,根本不存在堪輿點穴的必要。
不過阮暮燈並沒有拆穿自家師傅那善意的藉口,只是捧著蕭瀟的臉,在他唇上纏綿熱吻了一番,把這個吻當作是他不需要說出口的感謝。
阮暮燈只跟村中族老說了大哥在外地急病身亡, 要將骨灰遷入祖墳的事,同時謝絕了老人們給他找幫手的好意,只請村中的石匠趕製出大理石質地的墓封和墓碑,備著明天下葬時用。
兩人清晨就到了阮家村的祖墳群,阮暮燈拿著鏟子一直忙到日上三竿,才算完成了準備工作,扭頭去看蕭瀟時,才發現人已經耐不住睏覺,貓在不遠處一顆葉子掉了大半的落葉榕下,頭埋在膝蓋里睡著了。
等阮暮燈去叫人的時候,蕭瀟還睡得很是迷糊。
浪蕩了上半夜的腰酸背痛,外加在陰間路里走了下半夜的疲乏一同襲來,這短暫而且姿勢不舒服的一個盹兒根本解不了乏,反而比硬是強忍困意更令人想要繼續睡下去。
感覺到阮暮燈輕拍他臉頰的動作,蕭瀟掙扎了許久,才勉強睜開眼,焦距好不容易聚焦了一小會兒,待看清叫醒他的人是誰之後,又立刻一頭栽倒在阮暮燈肩上,迅速陷入了迷迷瞪瞪的淺眠之中,看樣子一時半會是很難徹底清醒過來了。
於是阮暮燈乾脆把人背起來,一路背回了家。
幫蕭瀟洗漱乾淨,又給他塞了點吃的填飽肚子之後,兩人就倒在炕上,抱在一起睡了個天昏地暗。
次日便是農曆十月初一,東邊天際才隱約透出魚肚白,阮暮燈就早早地送了阮靛儀的骨灰入葬,又在村中族老們和陰陽先生的護持下,封墓立碑,燃燭上香,再親手用紅漆描了碑上的銘文,便總算是了結了他送自家大哥魂歸故里的心愿。
阮暮燈在大哥新立的墳冢前守了一天。
他跪在父親和哥哥的墓碑前,在火盆里默默地燒著一包包寫著已經過世的至親們的姓名與籍貫的“包袱”。
蕭瀟則什麼也沒說,蹲在徒弟身邊,手裡拿著一根撥火棍兒,默默地替阮暮燈翻動著火盆里的紙灰,好讓它們燃燒得更加徹底。
兩人一直在這兒呆到了晚上。
太陽下山之後,他們周圍漸次升起了一簇又一簇火光,那是村中的其他人家,也趕在十月朝這天,來到阮家村的墓地里祭祀親人或先祖了。
夜漸漸深了,秋風漸起,野外的溫度也越來越低。
一簇簇火苗將村民們包給先人的冥幣冥衣燒成灰燼,火光搖曳,濃菸捲著紙灰升騰到半空之中,又被秋風吹得四處飄散。
跟著蕭瀟學了這麼長時間的本事,阮暮燈對許多“東西”的感知,已經十分敏銳。
他能感覺到這片墓地里的隱秘的氣氛變化,明明是一片空曠淒清的墓地,但林立的墓碑間,似乎在不知不覺中變得“熱鬧”了起來,他覺得自己就仿佛是身處在一個人來人往的市集裡,總有人沉默而安靜地擦身而過。
阮暮燈莫名地感覺到心頭一顫,幾乎就想要睜開慧眼,看清周圍的一切——看清周圍那些來來往往的人影裡面,有沒有他此刻最想念、最渴望再見一面的人。
然而,就在阮暮燈下意識想要這麼做的時候,身邊的蕭瀟卻忽然伸出手來,猛地一拉,將他抱了個結實。
“不要‘看’……”
蕭瀟一隻手摟著阮暮燈的背脊,一隻手擋在他的眼前,五指遮住他的視線。
他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講著些胡話,一會兒說自己害死個小弟弟,一會兒又說看到有個阿姨哭得很傷心,一會兒又說自己走進了一條很黑很窄的路里,再也回不了家了……
小男孩的敘述太過凌亂而且缺乏邏輯,大人們誰都聽不懂,又怎麼哄都沒法讓他止住嚎哭,只得面面相覷,紛紛說這孩子大約是被嚇著了,得趕緊回村子裡請問米婆給他叫個魂、壓壓驚才行。
於是村民們根本想不起來要細問阮暮燈和蕭瀟,他們兩人失蹤的這幾個小時裡去了哪兒,又到底是在哪裡找到這小孩的,全都擁著人群中心的一家三口,十多人緊趕慢趕往回村的路走去。
第 134 章、番外一、歸鄉05
阮暮燈和蕭瀟自然樂得沒人注意到他們。
兩人綴在熙熙攘攘的隊伍最後, 不聲不響地回了村, 又悄悄脫隊,往家裡趕去。
按照計劃, 今天阮暮燈是準備要給大哥阮靛儀掘墓的。
距離寒衣節已經只剩一天, 看好了的黃道吉日不能改, 而即便即將下葬的只是他大哥的骨灰罈子,但在那之前, 該走的程序和儀式卻是一點兒也不能少的。
“我一個人去就行了, 你在這兒好好睡一覺。”
阮暮燈把蕭瀟摁在家裡,讓他補上昨晚折騰了半宿的疲乏。
但蕭瀟卻不肯答應, 硬是堅持要跟他一起去, 還給找了個十分充足的理由, 要替他實地相看下鏟子的位置,給阮家大哥尋個最恰當的風水寶穴。
其實阮暮燈知道,這不過是蕭瀟想要陪他一起出門所找的理由罷了。
依照阮家村這兒的風俗,一個家族, 乃至於一個宗族的墓地都是連成片的。他大哥的墓穴, 自然是依照輩分, 安排在他父親墓穴的下首,地方是早就定好了的,根本不存在堪輿點穴的必要。
不過阮暮燈並沒有拆穿自家師傅那善意的藉口,只是捧著蕭瀟的臉,在他唇上纏綿熱吻了一番,把這個吻當作是他不需要說出口的感謝。
阮暮燈只跟村中族老說了大哥在外地急病身亡, 要將骨灰遷入祖墳的事,同時謝絕了老人們給他找幫手的好意,只請村中的石匠趕製出大理石質地的墓封和墓碑,備著明天下葬時用。
兩人清晨就到了阮家村的祖墳群,阮暮燈拿著鏟子一直忙到日上三竿,才算完成了準備工作,扭頭去看蕭瀟時,才發現人已經耐不住睏覺,貓在不遠處一顆葉子掉了大半的落葉榕下,頭埋在膝蓋里睡著了。
等阮暮燈去叫人的時候,蕭瀟還睡得很是迷糊。
浪蕩了上半夜的腰酸背痛,外加在陰間路里走了下半夜的疲乏一同襲來,這短暫而且姿勢不舒服的一個盹兒根本解不了乏,反而比硬是強忍困意更令人想要繼續睡下去。
感覺到阮暮燈輕拍他臉頰的動作,蕭瀟掙扎了許久,才勉強睜開眼,焦距好不容易聚焦了一小會兒,待看清叫醒他的人是誰之後,又立刻一頭栽倒在阮暮燈肩上,迅速陷入了迷迷瞪瞪的淺眠之中,看樣子一時半會是很難徹底清醒過來了。
於是阮暮燈乾脆把人背起來,一路背回了家。
幫蕭瀟洗漱乾淨,又給他塞了點吃的填飽肚子之後,兩人就倒在炕上,抱在一起睡了個天昏地暗。
次日便是農曆十月初一,東邊天際才隱約透出魚肚白,阮暮燈就早早地送了阮靛儀的骨灰入葬,又在村中族老們和陰陽先生的護持下,封墓立碑,燃燭上香,再親手用紅漆描了碑上的銘文,便總算是了結了他送自家大哥魂歸故里的心愿。
阮暮燈在大哥新立的墳冢前守了一天。
他跪在父親和哥哥的墓碑前,在火盆里默默地燒著一包包寫著已經過世的至親們的姓名與籍貫的“包袱”。
蕭瀟則什麼也沒說,蹲在徒弟身邊,手裡拿著一根撥火棍兒,默默地替阮暮燈翻動著火盆里的紙灰,好讓它們燃燒得更加徹底。
兩人一直在這兒呆到了晚上。
太陽下山之後,他們周圍漸次升起了一簇又一簇火光,那是村中的其他人家,也趕在十月朝這天,來到阮家村的墓地里祭祀親人或先祖了。
夜漸漸深了,秋風漸起,野外的溫度也越來越低。
一簇簇火苗將村民們包給先人的冥幣冥衣燒成灰燼,火光搖曳,濃菸捲著紙灰升騰到半空之中,又被秋風吹得四處飄散。
跟著蕭瀟學了這麼長時間的本事,阮暮燈對許多“東西”的感知,已經十分敏銳。
他能感覺到這片墓地里的隱秘的氣氛變化,明明是一片空曠淒清的墓地,但林立的墓碑間,似乎在不知不覺中變得“熱鬧”了起來,他覺得自己就仿佛是身處在一個人來人往的市集裡,總有人沉默而安靜地擦身而過。
阮暮燈莫名地感覺到心頭一顫,幾乎就想要睜開慧眼,看清周圍的一切——看清周圍那些來來往往的人影裡面,有沒有他此刻最想念、最渴望再見一面的人。
然而,就在阮暮燈下意識想要這麼做的時候,身邊的蕭瀟卻忽然伸出手來,猛地一拉,將他抱了個結實。
“不要‘看’……”
蕭瀟一隻手摟著阮暮燈的背脊,一隻手擋在他的眼前,五指遮住他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