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等到日後逸王功敗垂成,太子再慢慢調查他們,裡頭無辜的人可以再度被啟用。畢竟按照陸景恆的說法,這些人都很有能耐,如果真有可用的,放著也太浪費了。
慕離風用自己的名義把名單送去了,只說是自己的人查出來這些人很有可能有問題,但還需要進一步探查。太子立刻懂了慕離風的意思,把這些人放在留待探查的名單里,暫時攔一攔他們的青雲路。
於是,逸王安排的那個競爭戶部尚書位置的官員,就這麼和戶部尚書失之交臂了。上位的也不是太子的人,而是另一位保皇黨。
雖然這是個好時機,但太子不會傻到這個時候把自己的人推上去。因為他身上畢竟還有嫌疑,如果他成了最後得利者,他的嫌疑就會變得無限大。
這件事過後,皇帝突然在早朝上宣布讓太子監國,頓時滿朝譁然。
“陛下,萬萬不可!”一位老臣站了出來,“天子坐鎮,如何能讓太子代為監國?”
皇帝看了他一眼:“朕最近神思恍惚,許是年紀大了,沒有精力再整日忙於政事。太醫說,朕要靜養。”
“可是......”那老臣是六皇子黨,自然不願意太子監國。
但是,皇帝自己都說自己身體不適,連太醫都說他要靜養,誰敢說“陛下你不能靜養你必須繼續理政”?那不是嫌命長嗎?故意要害皇帝。
所以老臣說到這裡就說不下去了,也找不到好的藉口。
他倒是想讓六皇子監國,可太子是儲君,人家監國天經地義,六皇子又算什麼東西。一無政績,二非嫡出,根本沒有資格和太子爭。
朝上六皇子黨和逸王黨開始絞盡腦汁地想藉口,想要阻攔皇帝,但皇帝一口一個身體不適,一口一個太醫說要靜養,又一口一個太子賢明仁德定然會處理好朝政,堵得他們啞口無言。又有保皇黨和幾位皇子黨羽站出來支持,到最後下朝時,他們只能無奈地看著太子接下監國之任,無力反抗。
下朝之後,逸王才得到消息。
這一日是小朝會,並非滿朝文武都在的大朝會,而逸王一向是不參與小朝會的,為了避嫌。但是現在,他務必痛恨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
當初因為想要做出無心政事的樣子而做出的選擇,現在把自己給坑了。皇帝特意選小朝會宣布,讓逸王猝不及防,等他得到消息的時候,事情已經塵埃落定,無法再翻盤。
“莫非......王爺您那毒藥效果太強烈了?”清客在和逸王商談時,遲疑地說道。
按照他們的計劃,皇帝這個時候身體應該是還能撐住的,而且能好端端地撐個一年再倒下。可是現在皇帝做出一副已經無力再處理朝政的樣子,明顯和他們的計劃相悖。
要麼是下毒的人出問題了,要麼就是毒藥效果比他們預計的好太多了。
逸王立刻否決了第一種猜測:“下毒的人絕對不會背叛我!”
“那就是毒藥的問題。”清客嘆了口氣,“這可就糟糕了,我等還未準備好,太子就已經接過了監國權。”
原計劃里他們還有一年的準備時間,這一年裡,他們會折騰出不少大事,然後把自己人推上重要的位置。比如,上一次的戶部尚書。
接著,皇帝病倒,太子監國。或者皇帝不信任太子,讓六皇子和太子一起建國。如果單獨只讓六皇子監國,或者六皇子和二皇子等監國的話,最好不過。
因為太子一人監國,很難鑽空子。有一個拖後腿的愚蠢六皇子,他們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而太子被隔開,讓二皇子等人代替太子監國,就更好折騰了。
可是現在太子提前監國,且是他一個人監國,沒有別人參與,那麼朝中就猶如鐵桶一塊。有慕離風相助的太子很難扳倒,更難折騰出事情讓他們安插人。
“可惜了,淮王怎麼還沒死呢!”清客越想越懊悔,搖頭長嘆。
早就勸王爺弄死淮王了,但王爺念及長公主的恩情一直不肯下死手。如今淮王羽翼已豐,不好對付了。
逸王聽得心煩意亂,這個時候再說這些有什麼意義?而且慕離風哪有那麼好弄死?自從翻了年之後,他那些小手段一個都到不了慕離風身邊,他早就想改變主意直接下死手了,可惜一次都沒成功。
“如今,還是想想怎麼應付太子比較好。”逸王語氣生硬地提醒道。
清客聞弦歌而知雅意,立刻不再說剛剛的事情了,轉而討論起要如何在太子手下折騰。
現在的太子沒有被皇帝打壓,又深得帝王信任。那麼,保皇黨會支持他,他沒有受損的太子一脈黨羽也會支持他,還有其他皇子的黨羽。
而且,太子不像皇帝那麼好糊弄。皇帝年紀大了,性格上的弱點也早就被很多老臣掌握,所以相比於腦子清醒且睿智成熟的太子,他要好對付很多。
再加上太子身邊有很多聰明人在幫他,而不像皇帝身邊有很多奸佞在無腦吹捧,所以太子不會沖昏頭腦做傻事。
這樣一來,逸王行事就必須小心再小心,以免被捉個現行。
“下一步的計劃,暫且擱置吧。”逸王皺眉,“去挑撥六皇子,讓他跟太子對上。”
他且做一回漁翁,等著他們鷸蚌相爭。六皇子很好用,人蠢脾氣又大,一挑撥立刻就會上當,正好讓他去耗一耗太子的勢力。
慕離風用自己的名義把名單送去了,只說是自己的人查出來這些人很有可能有問題,但還需要進一步探查。太子立刻懂了慕離風的意思,把這些人放在留待探查的名單里,暫時攔一攔他們的青雲路。
於是,逸王安排的那個競爭戶部尚書位置的官員,就這麼和戶部尚書失之交臂了。上位的也不是太子的人,而是另一位保皇黨。
雖然這是個好時機,但太子不會傻到這個時候把自己的人推上去。因為他身上畢竟還有嫌疑,如果他成了最後得利者,他的嫌疑就會變得無限大。
這件事過後,皇帝突然在早朝上宣布讓太子監國,頓時滿朝譁然。
“陛下,萬萬不可!”一位老臣站了出來,“天子坐鎮,如何能讓太子代為監國?”
皇帝看了他一眼:“朕最近神思恍惚,許是年紀大了,沒有精力再整日忙於政事。太醫說,朕要靜養。”
“可是......”那老臣是六皇子黨,自然不願意太子監國。
但是,皇帝自己都說自己身體不適,連太醫都說他要靜養,誰敢說“陛下你不能靜養你必須繼續理政”?那不是嫌命長嗎?故意要害皇帝。
所以老臣說到這裡就說不下去了,也找不到好的藉口。
他倒是想讓六皇子監國,可太子是儲君,人家監國天經地義,六皇子又算什麼東西。一無政績,二非嫡出,根本沒有資格和太子爭。
朝上六皇子黨和逸王黨開始絞盡腦汁地想藉口,想要阻攔皇帝,但皇帝一口一個身體不適,一口一個太醫說要靜養,又一口一個太子賢明仁德定然會處理好朝政,堵得他們啞口無言。又有保皇黨和幾位皇子黨羽站出來支持,到最後下朝時,他們只能無奈地看著太子接下監國之任,無力反抗。
下朝之後,逸王才得到消息。
這一日是小朝會,並非滿朝文武都在的大朝會,而逸王一向是不參與小朝會的,為了避嫌。但是現在,他務必痛恨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
當初因為想要做出無心政事的樣子而做出的選擇,現在把自己給坑了。皇帝特意選小朝會宣布,讓逸王猝不及防,等他得到消息的時候,事情已經塵埃落定,無法再翻盤。
“莫非......王爺您那毒藥效果太強烈了?”清客在和逸王商談時,遲疑地說道。
按照他們的計劃,皇帝這個時候身體應該是還能撐住的,而且能好端端地撐個一年再倒下。可是現在皇帝做出一副已經無力再處理朝政的樣子,明顯和他們的計劃相悖。
要麼是下毒的人出問題了,要麼就是毒藥效果比他們預計的好太多了。
逸王立刻否決了第一種猜測:“下毒的人絕對不會背叛我!”
“那就是毒藥的問題。”清客嘆了口氣,“這可就糟糕了,我等還未準備好,太子就已經接過了監國權。”
原計劃里他們還有一年的準備時間,這一年裡,他們會折騰出不少大事,然後把自己人推上重要的位置。比如,上一次的戶部尚書。
接著,皇帝病倒,太子監國。或者皇帝不信任太子,讓六皇子和太子一起建國。如果單獨只讓六皇子監國,或者六皇子和二皇子等監國的話,最好不過。
因為太子一人監國,很難鑽空子。有一個拖後腿的愚蠢六皇子,他們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而太子被隔開,讓二皇子等人代替太子監國,就更好折騰了。
可是現在太子提前監國,且是他一個人監國,沒有別人參與,那麼朝中就猶如鐵桶一塊。有慕離風相助的太子很難扳倒,更難折騰出事情讓他們安插人。
“可惜了,淮王怎麼還沒死呢!”清客越想越懊悔,搖頭長嘆。
早就勸王爺弄死淮王了,但王爺念及長公主的恩情一直不肯下死手。如今淮王羽翼已豐,不好對付了。
逸王聽得心煩意亂,這個時候再說這些有什麼意義?而且慕離風哪有那麼好弄死?自從翻了年之後,他那些小手段一個都到不了慕離風身邊,他早就想改變主意直接下死手了,可惜一次都沒成功。
“如今,還是想想怎麼應付太子比較好。”逸王語氣生硬地提醒道。
清客聞弦歌而知雅意,立刻不再說剛剛的事情了,轉而討論起要如何在太子手下折騰。
現在的太子沒有被皇帝打壓,又深得帝王信任。那麼,保皇黨會支持他,他沒有受損的太子一脈黨羽也會支持他,還有其他皇子的黨羽。
而且,太子不像皇帝那麼好糊弄。皇帝年紀大了,性格上的弱點也早就被很多老臣掌握,所以相比於腦子清醒且睿智成熟的太子,他要好對付很多。
再加上太子身邊有很多聰明人在幫他,而不像皇帝身邊有很多奸佞在無腦吹捧,所以太子不會沖昏頭腦做傻事。
這樣一來,逸王行事就必須小心再小心,以免被捉個現行。
“下一步的計劃,暫且擱置吧。”逸王皺眉,“去挑撥六皇子,讓他跟太子對上。”
他且做一回漁翁,等著他們鷸蚌相爭。六皇子很好用,人蠢脾氣又大,一挑撥立刻就會上當,正好讓他去耗一耗太子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