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那兩名解差將蘇清雪帶到流放犯人的服刑之處便去了。那主事小官將蘇清雪的名字籍貫等記錄造冊,抬頭上下打量了他幾眼,開口道:“你這模樣也不像能幹重活的,到工坊里磨硯石去罷。來人,帶他過去。”當下便有一人帶了蘇清雪到工坊去。
那工坊中陰暗cháo濕,約有二十餘人各自坐在一堆堆石材前,叮叮噹噹的鑿磨硯石。那人將蘇清雪領到一堆石材前,命他拿了一張糙墊坐下,又有人遞過錘子鑿子等工具來,教他如何將石頭打磨成硯石之形。
這活計甚是簡單,只需打磨出硯台的大致輪廓便可,精細的邊角花紋須另送到京城裡細細研磨。蘇清雪心思靈巧,手自然也不笨,試著磨製了幾塊硯材便已做的得心應手。平日時時有監工之人到工坊中巡查,略見錯處便鞭打呵斥,卻從未為難過蘇清雪。
過了十餘日,蘇清雪同其他犯人漸漸熟絡起來,那些人知他讀過書,常有人托他代寫家信。那主事小官也頗識得幾個字,平日同蘇清雪也談得來,曾有一次問起他為何被發配到這等荒涼之地來。蘇清雪想了一想,說是隨意亂走時不慎撞見了一位大家女眷。那主事小官大是奇怪,撓著頭說道這頂多算是風流罪過,怎就弄到這裡來。蘇清雪笑笑不語。那小官只道那女眷的丈夫定是小肚雞腸卻又財多勢大之人,硬是為了這些末小事坑害蘇清雪,怕勾起他的傷心事,也便不再多問。
如此幾月過去,日子雖勞累枯燥些,蘇清雪只覺比從前在冷宮時自在舒心,他的臉色卻不知為何比從前枯黃憔悴了許多。蘇清雪時時想逃回競州去,這裡看管雖不甚嚴,但四周極少有人居住,無水無糧無錢,他又不識得路途,縱能逃出去,只怕也回不了競州。蘇清雪反覆思量了許久,終於將這念頭暫時擱置起來。
一日在工坊做工時,蘇清雪正將清水灑在石面上,細細磨出硯池的凹槽來,忽見池壁上一點金星微微閃爍。蘇清雪怔了一怔,匆匆將水擦淨了,石上水跡一干,那金星果然不見了。旁邊之人看見,喜道:“蘇兄弟真有福氣,竟能遇上這種奇石!這塊硯石定能送進宮去做貢品了。”又同蘇清雪絮絮的說起這裡早年曾出過一塊帶有北斗狀七星的硯石來。
蘇清雪一時怔住,記起從前石渠閣里那方天樞硯來,不想竟是這裡出產的。那天樞硯後被南軒拿來同自己換了綠石硯,也不知如今流落何處了。他不知怎地又想起韓窈來,自己還在長安時,韓窈已有了五六個月的身孕,現今腹中的皇子該是已落地了。蘇清雪心裡微微酸楚,只是低頭用心打磨那硯石。
一日早晨,蘇清雪起床後如常到溪邊洗臉,無意間瞥見自己小臂上的肌表片片乾裂,邊緣略微戧起,如魚鱗一般。他只道是因為自己久不沐浴,也不甚在意,午後便偷了空閒在溪中洗浴。洗過看自己臂上,那鱗狀甲錯依然如故。蘇清雪心中微微疑惑,但身上並無不適,也不如何將此事放在心上,便穿了衣裳回去。
蘇清雪正要進工坊做工時,忽然遠遠看見許多人吵吵嚷嚷的聚在主事小官的文書房前,不知出了什麼事,工坊里也已空無一人。蘇清雪過去問一個相熟之人道:“這是怎麼了?”那人道:“聽說北邊打起仗來了,要召流配的犯人到軍前服役。”蘇清雪心中一動,看周圍之人的神色,都是滿臉的又是企盼又是猶豫。耳邊便聽那主事小官叫道:“還有沒有?若是沒有,可要強行征派了!趙大綱!徐山!”被點到名字的兩人半情半願的站到一旁去。那人搖頭道:“我在這裡待了七年,做夢都想早早離開這鬼地方,可要是去了軍前,就算只是做些雜活,那不也是明擺的死路一條麼?”
蘇清雪不及答他,分開眾人進了房內,道:“勞煩大人將我的名字記上。”那主事小官嚇了一跳,壓低了聲音道:“蘇清雪,這可不是好玩的,你不要命了麼?”蘇清雪也不多解釋,只笑笑道:“日日在這裡做瑣碎工夫,倒不如痛痛快快的死了乾脆些。”那主事小官心知勸不住他,嘟嘟囔囔的道:“當真是年輕氣盛,連命都不顧……”一邊抱怨著將蘇清雪的名字寫上了。第二日便有小吏帶了蘇清雪等人趕往軍前去。
蘇清雪走後兩月有餘,朝廷忽然傳出消息,說是韓美人誕下一子,陛下感於上蒼之德,特下恩旨,大赦天下。流放嶺南之人自然也全數赦回,丞相署中另有給鈞令那主事小官,命他回京述職後,改往洛陽為官。那主事小官歡天喜地的收拾了行裝回京,想起蘇清雪來,又不由得搖頭嘆息。
那主事小官到了長安後,便只是在官驛中住著。他生性膽小慎微,知道京中多有權貴,生怕走在街上時不慎踩了哪位貴人的腳,整日連門也不敢出,只是等著丞相署的委職文書。如此三五日過去,一日晚間,忽有兩名內侍召他入宮覲見陛下。那主事小官登時懵了,他自知人微職輕,便是丞相署中小小的丞相史召他問話都已是恩賜,如今陛下不知為何竟要親自傳見自己,一時之間,只嚇得要死過去。
耳中聽那兩名內侍催迫甚急,那主事小官昏頭漲腦的換了官服,跟了兩人進宮去,也不知怎麼就跪在了清涼殿的御案前。他哆哆嗦嗦的自報姓名,卻只是“臣……臣……”了半日,也未說出第二個字來。
南軒見他惶怕到如此地步,不由好笑,開口道:“罷了。你管理的犯人各自的去向,你都知道麼?”那主事小官聽陛下問話,腦中這才略覺清楚了些,忙道:“是,臣都知道,這些都有記錄在冊。”南軒“嗯”了一聲,道:“那冊子在何處?拿給朕看。”那主事小官恰好將那冊子同其他一些重要文書藏在袖袋裡,此時急忙從袖中取了出來,交給一旁的內侍呈了上去,仍舊低了頭跪伏著。耳中聽得陛下匆匆將那冊子翻閱一遍,又回頭細看了一遍。
南軒未找到蘇清雪的名字,心中又是奇怪又是不悅,道:“所有人都在這上面?”那主事小官道:“是,都在這裡。”聽陛下的語聲似是陰沉了幾分,不由哆嗦了一下。南軒“哼”了一聲,道:“有個叫做蘇清雪的,你該是知道的罷?怎地這冊子上未見他的名字?”
那主事小官一時愣住,不知陛下怎會問起蘇清雪,聽語氣竟似是頗為關懷。又忽然想起蘇清雪曾說起自己是因不慎撞見了大家女眷才被發配到此,難道竟是宮裡的娘娘,但若果真如此,殺頭也夠了,陛下又怎會關懷於他?那主事小官腦中一時只是糊塗。
南軒冷道:“朕問你話,你胡思亂想些什麼?”那主事小官回過神來,抖抖索索的磕了一個頭,道:“啟……啟稟陛下,軍前曾有人去嶺南徵召犯人服役,蘇清雪便是其中之人,因此赦免的犯人中沒有他的名字。”南軒微微愣了一下,沉聲道:“罷了,你下去罷。”那主事小官急忙磕頭退下了。
南軒看那小官漸漸遠了,狠狠一拳捶在案上,壓低了聲音恨道:“好,好,好得很,你只管走得遠遠的,這輩子也莫要再回長安來!”見擱在案緣的綠石硯被自己適才一拳震得就要跌落下去,忙將它向自己身邊挪了挪,對著那硯石微微怔忪了半晌,仍舊拿起適才擱下的那份戰報來看。
南軒這幾日來實是被同秋庭的戰事糾纏得頭痛。今春時候,秋庭小皇子重塞鴻擊敗了太子,奪了秋庭國主的位子。那重塞鴻素不好戰,將朝政整頓一番後,即便遣了使者到軍中議和。謝百同將此事奏告南軒,南軒自然也派了使者到軍前去,又暗暗命令那使者,若和談成功,便命已在軍前任監軍的韓肖慢慢將謝百同的軍權收到自己手中。
誰知南軒所派的使者還在路上時,重塞鴻忽然將秋庭使者全數撤回,這倒也罷了,他竟又莫明其妙的歷數結綠侵占疆土、燒殺擄掠等幾大罪狀,率了大軍御駕親征。領兵的將帥雖是太子舊日的東宮侍衛總管鳳霜歌,一應軍權卻全數握在重塞鴻手中。
這中間又尤有一樁奇異處。兩國宣戰已有三月之久,兵戎相見也不下幾十次,但秋庭來襲之兵從無一次逾千人,且次次即來即走。謝百同熟知秋庭的作戰習性,清楚秋庭此舉無甚戰意,又覺此役戰得糊塗,便不願挑起事端,次次只派遣小隊兵將略作抵擋。數月下來,雙方偶有兵士受傷,卻均是無一人陣亡。南軒並不懼交戰,至多是遲些對謝百同下手罷了,但秋庭這般不明不白的開戰,打得又粘膩拖延,才最是可疑。南軒合上那戰報思慮了半晌,仍是毫無頭緒,只得將那戰報扔下了。
那日蘇清雪等人離了嶺南,不過月余便匆匆趕到了軍前,由那小吏安排著日日做些劈柴燒水的雜役。過了幾日,忽然來了一名小官,要徵選一兩名犯人到不遠一個小鎮上做守衛。那鎮子雖離軍前遠些,居民也不在少數,但鎮中貯藏了許多軍糧武器,兩國交兵之時素多爭奪,極是危險,除蘇清雪之外,無一人情願前去。那小官雖嫌蘇清雪生得瘦弱,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帶了他回鎮上,令人給他安排巡查的差事。
那工坊中陰暗cháo濕,約有二十餘人各自坐在一堆堆石材前,叮叮噹噹的鑿磨硯石。那人將蘇清雪領到一堆石材前,命他拿了一張糙墊坐下,又有人遞過錘子鑿子等工具來,教他如何將石頭打磨成硯石之形。
這活計甚是簡單,只需打磨出硯台的大致輪廓便可,精細的邊角花紋須另送到京城裡細細研磨。蘇清雪心思靈巧,手自然也不笨,試著磨製了幾塊硯材便已做的得心應手。平日時時有監工之人到工坊中巡查,略見錯處便鞭打呵斥,卻從未為難過蘇清雪。
過了十餘日,蘇清雪同其他犯人漸漸熟絡起來,那些人知他讀過書,常有人托他代寫家信。那主事小官也頗識得幾個字,平日同蘇清雪也談得來,曾有一次問起他為何被發配到這等荒涼之地來。蘇清雪想了一想,說是隨意亂走時不慎撞見了一位大家女眷。那主事小官大是奇怪,撓著頭說道這頂多算是風流罪過,怎就弄到這裡來。蘇清雪笑笑不語。那小官只道那女眷的丈夫定是小肚雞腸卻又財多勢大之人,硬是為了這些末小事坑害蘇清雪,怕勾起他的傷心事,也便不再多問。
如此幾月過去,日子雖勞累枯燥些,蘇清雪只覺比從前在冷宮時自在舒心,他的臉色卻不知為何比從前枯黃憔悴了許多。蘇清雪時時想逃回競州去,這裡看管雖不甚嚴,但四周極少有人居住,無水無糧無錢,他又不識得路途,縱能逃出去,只怕也回不了競州。蘇清雪反覆思量了許久,終於將這念頭暫時擱置起來。
一日在工坊做工時,蘇清雪正將清水灑在石面上,細細磨出硯池的凹槽來,忽見池壁上一點金星微微閃爍。蘇清雪怔了一怔,匆匆將水擦淨了,石上水跡一干,那金星果然不見了。旁邊之人看見,喜道:“蘇兄弟真有福氣,竟能遇上這種奇石!這塊硯石定能送進宮去做貢品了。”又同蘇清雪絮絮的說起這裡早年曾出過一塊帶有北斗狀七星的硯石來。
蘇清雪一時怔住,記起從前石渠閣里那方天樞硯來,不想竟是這裡出產的。那天樞硯後被南軒拿來同自己換了綠石硯,也不知如今流落何處了。他不知怎地又想起韓窈來,自己還在長安時,韓窈已有了五六個月的身孕,現今腹中的皇子該是已落地了。蘇清雪心裡微微酸楚,只是低頭用心打磨那硯石。
一日早晨,蘇清雪起床後如常到溪邊洗臉,無意間瞥見自己小臂上的肌表片片乾裂,邊緣略微戧起,如魚鱗一般。他只道是因為自己久不沐浴,也不甚在意,午後便偷了空閒在溪中洗浴。洗過看自己臂上,那鱗狀甲錯依然如故。蘇清雪心中微微疑惑,但身上並無不適,也不如何將此事放在心上,便穿了衣裳回去。
蘇清雪正要進工坊做工時,忽然遠遠看見許多人吵吵嚷嚷的聚在主事小官的文書房前,不知出了什麼事,工坊里也已空無一人。蘇清雪過去問一個相熟之人道:“這是怎麼了?”那人道:“聽說北邊打起仗來了,要召流配的犯人到軍前服役。”蘇清雪心中一動,看周圍之人的神色,都是滿臉的又是企盼又是猶豫。耳邊便聽那主事小官叫道:“還有沒有?若是沒有,可要強行征派了!趙大綱!徐山!”被點到名字的兩人半情半願的站到一旁去。那人搖頭道:“我在這裡待了七年,做夢都想早早離開這鬼地方,可要是去了軍前,就算只是做些雜活,那不也是明擺的死路一條麼?”
蘇清雪不及答他,分開眾人進了房內,道:“勞煩大人將我的名字記上。”那主事小官嚇了一跳,壓低了聲音道:“蘇清雪,這可不是好玩的,你不要命了麼?”蘇清雪也不多解釋,只笑笑道:“日日在這裡做瑣碎工夫,倒不如痛痛快快的死了乾脆些。”那主事小官心知勸不住他,嘟嘟囔囔的道:“當真是年輕氣盛,連命都不顧……”一邊抱怨著將蘇清雪的名字寫上了。第二日便有小吏帶了蘇清雪等人趕往軍前去。
蘇清雪走後兩月有餘,朝廷忽然傳出消息,說是韓美人誕下一子,陛下感於上蒼之德,特下恩旨,大赦天下。流放嶺南之人自然也全數赦回,丞相署中另有給鈞令那主事小官,命他回京述職後,改往洛陽為官。那主事小官歡天喜地的收拾了行裝回京,想起蘇清雪來,又不由得搖頭嘆息。
那主事小官到了長安後,便只是在官驛中住著。他生性膽小慎微,知道京中多有權貴,生怕走在街上時不慎踩了哪位貴人的腳,整日連門也不敢出,只是等著丞相署的委職文書。如此三五日過去,一日晚間,忽有兩名內侍召他入宮覲見陛下。那主事小官登時懵了,他自知人微職輕,便是丞相署中小小的丞相史召他問話都已是恩賜,如今陛下不知為何竟要親自傳見自己,一時之間,只嚇得要死過去。
耳中聽那兩名內侍催迫甚急,那主事小官昏頭漲腦的換了官服,跟了兩人進宮去,也不知怎麼就跪在了清涼殿的御案前。他哆哆嗦嗦的自報姓名,卻只是“臣……臣……”了半日,也未說出第二個字來。
南軒見他惶怕到如此地步,不由好笑,開口道:“罷了。你管理的犯人各自的去向,你都知道麼?”那主事小官聽陛下問話,腦中這才略覺清楚了些,忙道:“是,臣都知道,這些都有記錄在冊。”南軒“嗯”了一聲,道:“那冊子在何處?拿給朕看。”那主事小官恰好將那冊子同其他一些重要文書藏在袖袋裡,此時急忙從袖中取了出來,交給一旁的內侍呈了上去,仍舊低了頭跪伏著。耳中聽得陛下匆匆將那冊子翻閱一遍,又回頭細看了一遍。
南軒未找到蘇清雪的名字,心中又是奇怪又是不悅,道:“所有人都在這上面?”那主事小官道:“是,都在這裡。”聽陛下的語聲似是陰沉了幾分,不由哆嗦了一下。南軒“哼”了一聲,道:“有個叫做蘇清雪的,你該是知道的罷?怎地這冊子上未見他的名字?”
那主事小官一時愣住,不知陛下怎會問起蘇清雪,聽語氣竟似是頗為關懷。又忽然想起蘇清雪曾說起自己是因不慎撞見了大家女眷才被發配到此,難道竟是宮裡的娘娘,但若果真如此,殺頭也夠了,陛下又怎會關懷於他?那主事小官腦中一時只是糊塗。
南軒冷道:“朕問你話,你胡思亂想些什麼?”那主事小官回過神來,抖抖索索的磕了一個頭,道:“啟……啟稟陛下,軍前曾有人去嶺南徵召犯人服役,蘇清雪便是其中之人,因此赦免的犯人中沒有他的名字。”南軒微微愣了一下,沉聲道:“罷了,你下去罷。”那主事小官急忙磕頭退下了。
南軒看那小官漸漸遠了,狠狠一拳捶在案上,壓低了聲音恨道:“好,好,好得很,你只管走得遠遠的,這輩子也莫要再回長安來!”見擱在案緣的綠石硯被自己適才一拳震得就要跌落下去,忙將它向自己身邊挪了挪,對著那硯石微微怔忪了半晌,仍舊拿起適才擱下的那份戰報來看。
南軒這幾日來實是被同秋庭的戰事糾纏得頭痛。今春時候,秋庭小皇子重塞鴻擊敗了太子,奪了秋庭國主的位子。那重塞鴻素不好戰,將朝政整頓一番後,即便遣了使者到軍中議和。謝百同將此事奏告南軒,南軒自然也派了使者到軍前去,又暗暗命令那使者,若和談成功,便命已在軍前任監軍的韓肖慢慢將謝百同的軍權收到自己手中。
誰知南軒所派的使者還在路上時,重塞鴻忽然將秋庭使者全數撤回,這倒也罷了,他竟又莫明其妙的歷數結綠侵占疆土、燒殺擄掠等幾大罪狀,率了大軍御駕親征。領兵的將帥雖是太子舊日的東宮侍衛總管鳳霜歌,一應軍權卻全數握在重塞鴻手中。
這中間又尤有一樁奇異處。兩國宣戰已有三月之久,兵戎相見也不下幾十次,但秋庭來襲之兵從無一次逾千人,且次次即來即走。謝百同熟知秋庭的作戰習性,清楚秋庭此舉無甚戰意,又覺此役戰得糊塗,便不願挑起事端,次次只派遣小隊兵將略作抵擋。數月下來,雙方偶有兵士受傷,卻均是無一人陣亡。南軒並不懼交戰,至多是遲些對謝百同下手罷了,但秋庭這般不明不白的開戰,打得又粘膩拖延,才最是可疑。南軒合上那戰報思慮了半晌,仍是毫無頭緒,只得將那戰報扔下了。
那日蘇清雪等人離了嶺南,不過月余便匆匆趕到了軍前,由那小吏安排著日日做些劈柴燒水的雜役。過了幾日,忽然來了一名小官,要徵選一兩名犯人到不遠一個小鎮上做守衛。那鎮子雖離軍前遠些,居民也不在少數,但鎮中貯藏了許多軍糧武器,兩國交兵之時素多爭奪,極是危險,除蘇清雪之外,無一人情願前去。那小官雖嫌蘇清雪生得瘦弱,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帶了他回鎮上,令人給他安排巡查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