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就只當相識一場,夢過無痕罷了。
第一百四十章 無拖無欠
在大婚的前十天, 李垚失蹤了。
連李家人都好幾天沒見到他,這傳出去可是震動全國的事情, 這實在沒法找到李垚了, 他們才稟告上去。
而齊牧野得知後, 也首先派人搜查了全城, 卻不見李垚的蹤影。
根據李家人所稟告不見李垚的那天, 他回想起了李垚跟他提過的事情。
那就是李垚要去豐安國一趟。
他當即就是不許, 就算李垚不說, 他也知道去豐安國就只能見那個人了。
在大婚還有半個多月, 他自然不許,萬一耽誤到了大婚日子這可怎麼辦,更何況蕭正越的心思,他可是門兒清,李垚萬一被扣押了就更麻煩了, 此時讓李垚過去, 鐵定不安好心。
不過他當時只是勸慰著李垚等大婚後再過去豐安國, 到時他一定會讓李垚盛禮相送。
只是他錯估了李垚的言出必行,一旦是李垚答應了的事情, 對方要求了他立即過去, 他就會過去。
所以李垚乾脆瞞著齊牧野出城去豐安了,獨自一人,什麼都沒帶。
不, 他隨身還是帶了一把斧頭。
是他送給李垚的那把。
這多少讓他的心寬慰一些。
除此之外,在李垚的房間裡, 還找到了留給他的一張紙條,承諾了他一定會按時回來。
紙條是一貫的簡潔風格,只有一句話:準時回來。
連句溫存的話都沒有,讓齊牧野有點鬱悶。
顧閒書擔憂地問著:「可是需要派出暗衛去豐安國暗地裡搜尋?」
齊牧野看著那簡潔的幾個大字,搖頭,說:「不必了,我信他。」
從一開始,李垚承諾他的都做到了,他憑什麼不相信他。
「讓一切按計劃進行,李將軍不見的事情別聲張,封鎖這個消息。」見顧閒書面有顧慮之色,他笑了,笑容之中自有一種不可摧毀的信任,說:「他說會回來,就一定會回來。」
或許是被齊牧野這種強烈的信任所感染,顧閒書也稍安了心,應允後便去行事。
齊牧野看著手中的紙條,想著李垚此刻是不是已經到了豐安國的都城了……但是才不過十日,那是不是太快了?
李垚這次去豐安國,一路上只有自己,他終於可以隨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趕路,不再有一行人盯著他了,而且夜晚也可以毫無阻礙地行走,所以還真就這麼快地到達了豐安國。
一進入豐安國的國境後,被派來接應的侍衛馬上認出了李垚。
因為當年正是他在護送蕭正越去延慶時,無意之中瞥到了那副畫,那畫中之人雖與眼前之人略有出入,但眉眼相似。
更何況,蕭正越只有一句話讓他認人,那就是:「他一進城內,你就會留意到他了。」滿眼都是柔軟的情緒,在他印象里那人就是站在那也會發光,讓侍衛不能問也不敢問。
一開始他還以為不過是自己主子想得太多,還頗為苦惱若是此人偽裝了進城該怎麼找到他。
但果真如蕭正越所言,除了相貌出眾外,氣質更是獨特,混在眾人中進城也一眼能看出來。
而且絲毫偽裝都沒有,坦蕩蕩的樣子也符合將軍之氣概。
但未免也太過……惹眼了。
李垚的面容未免太過於具有欺騙性,在被強行問路三次,拋媚眼兩次後,侍衛以避免李垚被識破身份為由,要求李垚稍加偽裝。
侍衛指著李垚那把斧頭,委婉地說:「公子,你這把斧子恐怕還是包起來比較好……」畢竟沒有哪個正常人會隨身帶著把斧頭出門趕路。
李垚也說:「嗯,行。」於是隨手找了個麻袋來裝,抗在了肩上。
高挑瘦削的身段肩上卻扛著一個麻袋……
路過的行人不由頻頻側目。
侍衛:「……」
趕往都城的路上還算順利,兩人騎馬趕路,時間比預期要縮短了許多,李垚的耐力和騎術比侍衛想像中還要好得多,到了後面趕路幾乎是他在拖後腿。
侍衛有入城的文書,他們輕易地進了都城內。
不過,終究在進城門時,守衛看著兩人的背影略有沉思,終究稟告給了上面特意吩咐的人。
李垚先秘密地住進了太子府邸,但是沒能立即見到蕭正越,讓他先好好歇息。
李垚選擇先用精神力探查了周圍環境後,發現了整座府邸充斥著許多暗衛,明處也有侍衛在交替巡邏,整個府邸都在嚴密地監控中,就跟山雨欲來之時的緊張感。
騎馬趕路太過於顛簸,確實不太舒服,於是探查了周圍的環境後,李垚心裡有個底,便開始閉目養神進入了淺睡狀態。
直到夜幕降臨,其間下人過來送了一次晚膳外,直到戌時蕭正越才來。
人一到門外,李垚便立即睜開了眼,對方推開了門,對上李垚清明的眼神有些訝異,隨即移開視線,假裝鎮定地解釋著:「這些日子你趕路累了,我怕吵到你休息,所以沒敲門……」
幾年未見,面對著李垚,他心裡既是高興也是緊張,聽到李垚來到府上,他本來立即來見他,但又覺得如今自己是太子要顯得穩重一些,按捺著著急的心情替父皇處理著政務,直到現在才來。
蕭正越留意到桌上的飯菜還沒動,顯然已經涼了,蹙眉說:「你怎麼不吃晚膳?不合胃口嗎?」
第一百四十章 無拖無欠
在大婚的前十天, 李垚失蹤了。
連李家人都好幾天沒見到他,這傳出去可是震動全國的事情, 這實在沒法找到李垚了, 他們才稟告上去。
而齊牧野得知後, 也首先派人搜查了全城, 卻不見李垚的蹤影。
根據李家人所稟告不見李垚的那天, 他回想起了李垚跟他提過的事情。
那就是李垚要去豐安國一趟。
他當即就是不許, 就算李垚不說, 他也知道去豐安國就只能見那個人了。
在大婚還有半個多月, 他自然不許,萬一耽誤到了大婚日子這可怎麼辦,更何況蕭正越的心思,他可是門兒清,李垚萬一被扣押了就更麻煩了, 此時讓李垚過去, 鐵定不安好心。
不過他當時只是勸慰著李垚等大婚後再過去豐安國, 到時他一定會讓李垚盛禮相送。
只是他錯估了李垚的言出必行,一旦是李垚答應了的事情, 對方要求了他立即過去, 他就會過去。
所以李垚乾脆瞞著齊牧野出城去豐安了,獨自一人,什麼都沒帶。
不, 他隨身還是帶了一把斧頭。
是他送給李垚的那把。
這多少讓他的心寬慰一些。
除此之外,在李垚的房間裡, 還找到了留給他的一張紙條,承諾了他一定會按時回來。
紙條是一貫的簡潔風格,只有一句話:準時回來。
連句溫存的話都沒有,讓齊牧野有點鬱悶。
顧閒書擔憂地問著:「可是需要派出暗衛去豐安國暗地裡搜尋?」
齊牧野看著那簡潔的幾個大字,搖頭,說:「不必了,我信他。」
從一開始,李垚承諾他的都做到了,他憑什麼不相信他。
「讓一切按計劃進行,李將軍不見的事情別聲張,封鎖這個消息。」見顧閒書面有顧慮之色,他笑了,笑容之中自有一種不可摧毀的信任,說:「他說會回來,就一定會回來。」
或許是被齊牧野這種強烈的信任所感染,顧閒書也稍安了心,應允後便去行事。
齊牧野看著手中的紙條,想著李垚此刻是不是已經到了豐安國的都城了……但是才不過十日,那是不是太快了?
李垚這次去豐安國,一路上只有自己,他終於可以隨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趕路,不再有一行人盯著他了,而且夜晚也可以毫無阻礙地行走,所以還真就這麼快地到達了豐安國。
一進入豐安國的國境後,被派來接應的侍衛馬上認出了李垚。
因為當年正是他在護送蕭正越去延慶時,無意之中瞥到了那副畫,那畫中之人雖與眼前之人略有出入,但眉眼相似。
更何況,蕭正越只有一句話讓他認人,那就是:「他一進城內,你就會留意到他了。」滿眼都是柔軟的情緒,在他印象里那人就是站在那也會發光,讓侍衛不能問也不敢問。
一開始他還以為不過是自己主子想得太多,還頗為苦惱若是此人偽裝了進城該怎麼找到他。
但果真如蕭正越所言,除了相貌出眾外,氣質更是獨特,混在眾人中進城也一眼能看出來。
而且絲毫偽裝都沒有,坦蕩蕩的樣子也符合將軍之氣概。
但未免也太過……惹眼了。
李垚的面容未免太過於具有欺騙性,在被強行問路三次,拋媚眼兩次後,侍衛以避免李垚被識破身份為由,要求李垚稍加偽裝。
侍衛指著李垚那把斧頭,委婉地說:「公子,你這把斧子恐怕還是包起來比較好……」畢竟沒有哪個正常人會隨身帶著把斧頭出門趕路。
李垚也說:「嗯,行。」於是隨手找了個麻袋來裝,抗在了肩上。
高挑瘦削的身段肩上卻扛著一個麻袋……
路過的行人不由頻頻側目。
侍衛:「……」
趕往都城的路上還算順利,兩人騎馬趕路,時間比預期要縮短了許多,李垚的耐力和騎術比侍衛想像中還要好得多,到了後面趕路幾乎是他在拖後腿。
侍衛有入城的文書,他們輕易地進了都城內。
不過,終究在進城門時,守衛看著兩人的背影略有沉思,終究稟告給了上面特意吩咐的人。
李垚先秘密地住進了太子府邸,但是沒能立即見到蕭正越,讓他先好好歇息。
李垚選擇先用精神力探查了周圍環境後,發現了整座府邸充斥著許多暗衛,明處也有侍衛在交替巡邏,整個府邸都在嚴密地監控中,就跟山雨欲來之時的緊張感。
騎馬趕路太過於顛簸,確實不太舒服,於是探查了周圍的環境後,李垚心裡有個底,便開始閉目養神進入了淺睡狀態。
直到夜幕降臨,其間下人過來送了一次晚膳外,直到戌時蕭正越才來。
人一到門外,李垚便立即睜開了眼,對方推開了門,對上李垚清明的眼神有些訝異,隨即移開視線,假裝鎮定地解釋著:「這些日子你趕路累了,我怕吵到你休息,所以沒敲門……」
幾年未見,面對著李垚,他心裡既是高興也是緊張,聽到李垚來到府上,他本來立即來見他,但又覺得如今自己是太子要顯得穩重一些,按捺著著急的心情替父皇處理著政務,直到現在才來。
蕭正越留意到桌上的飯菜還沒動,顯然已經涼了,蹙眉說:「你怎麼不吃晚膳?不合胃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