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由於是同齡人的緣故,秦少游面對她比面對姚夫人這類長輩壓力小一些,見她如此自來熟且不客氣,想必性格大大咧咧,是個直脾氣,就不跟她繞圈子玩花花腸子,挽了袖子開始埋頭做事。電鑽嗡嗡嗡地鑽好需要的孔,才隨口找她聊天,打趣道:“你們這麼多工人連夜幹活,怎麼還缺人手啊?”
那女人笑了笑不回答,自顧自刷白牆面,給舊色換新漆。秦少游討了個沒趣,只好少說多做,幹完自己手裡的活,主動提著鐵皮漆桶替她刷高處夠不著的地方。
秦少游謹記著姚若鄰囑咐過的姚夫人生氣了得立馬跑,所以沒吃飯便趕過來了,想著送完東西拜個早年就腳底抹油。過陣子丈母娘把禮物沒退回來也沒尋他麻煩,說明心意收下了,氣消了一點點,他才好再到姚夫人跟前轉悠。
沒想到這趟卻撲了空,老丈人不在,丈母娘也不在,接待他的是一堆干不完的粗活累活。秦少游餓得肚子咕咕叫,他中午抽空去超市買了新鮮的生牛排和意面、黑胡椒等食材,讓姚若鄰帶回去在家裡等著他,他要親自下廚做一頓浪漫的燭光晚餐。可都快到吃夜宵的點了,他這大廚還在做粉刷匠,心裡難免有些著急。
秦少游工作忙起來一天吃一頓也是常事,餓幾個小時倒是不在意,就怕姚若鄰一個人孤零零的坐著獨剪西窗燭,泡麵也不會下一碗,不吃不喝的等他回家。
那女人早就發現他人在這裡賣乖,心不知道飛哪兒去了,兀自想著我讓你幫忙鑽幾個孔,又沒開口強留你把其他的活都幹了,傻得像頭老黃牛,又憨又賣力。故意再拖了秦少游半個小時,見他時不時掏出口袋裡的手機看,似乎不耐煩了,終於拍掉手上的灰塵,笑眯眯地向所有工人說:“時間也不早了,今天就忙到這裡吧。九點以後的工時算加班,會給你們付雙倍工錢的。”
把工人們都放走了,空蕩蕩的客廳里只剩通明燈火、那女人還有他。
秦少游在臨時接的自來水管前洗乾淨雙手,如釋重負道:“那我也先走了,姚伯父姚伯母如果回來了,麻煩幫我捎句話,就說我改天再來拜訪。”說著便要離開。
“餵。”那女人喊住他,從牛仔背帶褲前面的大口袋裡拿出一張請柬似的卡片,“我知道你是姚若鄰現在的對象,叫秦少游對不對?他父親不在國內,母親去寺里燒香了,沒有三五天不會回來。我是他三堂姐,過來幫忙監工的。”
秦少游猜到這女人是姚若鄰的哪位同輩親戚,但沒想過會是那位為愛痴狂,不惜跟父母決裂的堂姐。他雖然只是聽了一嘴故事,但對她的境地挺感同身受的,對三堂姐有幾分莫名的惺惺相惜,將她當做自己家人一般親昵地喊了一聲三姐,接過請柬翻開看了看內容,是除夕夜的家宴,老臉居然一紅:“三姐你這是……”
三堂姐促狹一笑:“咱們姚家的規矩,除夕團圓飯,一家輪流操辦一年,今年輪到我爸頭上,具體事宜我家說了算。”
秦少游聽姚若鄰提起過,姚家人丁興旺,他不僅直系旁系親戚多,爺爺奶奶身子骨也依然健朗著,每回過年皆是四世同堂,形容不出的熱鬧。於是他們家就有個規矩,除非遠隔重洋,插了翅膀也飛不過來,到了除夕這一天,不管是姓姚的還是嫁娶了姓姚的,只要沾親帶故,就得上桌吃這頓團圓飯。
他如果吃了姚家這一天的酒,便相當於在整個家族面前過了明路,以後就是不分你我的一家人了。秦少游捏著請柬,激動地手指捏白了,望著姚若鄰三堂姐的目光卻有些閃爍不安:“我要是去了,有像姚伯母那樣無法接受一個男人的長輩在場,豈不是會給姚若鄰難堪?你們家那麼多口人,當著親戚們的面挨罵,多傷他的心。我看還是算了吧,三姐的心意我領了,有空我和若鄰做東單獨請你吃一頓飯。”
請柬退回去給她,頭也不回地出了門,幾乎是落荒而逃,月夜下的一抹挺拔背影眨眼就消散在風中。
凌晨到回他們住的房子,秦少游細心地打包了兩碗餛飩放在車裡的空調出風口暖著,拿進門的時候還是熱乎乎的。姚若鄰還沒睡下,穿著睡衣棉拖鞋一手撐著落地窗,望著下面被路燈照亮的空曠馬路;一手握著電話,念念有詞的講著什麼。
秦少游進了臥室,躡手躡腳地給姚若鄰披上一件外衣,下巴擱他肩膀上,滿懷歉意的賠笑道:“遇上點事,回來晚了。你餓不餓?我給你帶了夜宵。”
姚若鄰掛斷電話,側過臉與他耳鬢廝磨,順手揉了揉他腦袋,薅著他頭髮說:“你今天碰到我三堂姐了?”
消息這麼靈通,剛才跟他通話的肯定就是這位堂姐無誤,秦少游便不隱瞞,把初次見面的經過詳詳細細說給他聽。說到家宴的事,也把自己的顧忌解釋給姚若鄰聽:“我打心眼裡真想去吃這頓團圓飯,但還不時候,你媽就像個定時炸。彈,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當眾爆發了。那種場合我可以受點委屈,你不行,反正不是我血濃於水的親人,大不了以後我不走動就是了,可你沒法從親情里真正剝離出來。”
姚若鄰一生順風順水,家庭和睦,即使兄弟姊妹間偶有鬥爭,碰上大事卻還會互相幫襯著。這種簡單幸福的環境不稀奇,但也不普通。秦少游不能自私的逼迫他離開親朋好友的庇護,嘗一嘗人世間不幸福的、支離破碎的環境是什麼滋味。
“你媽平時很愛嘮叨你,怕你餓著,冷著,把你的吃穿住行都當做大事緊緊盯著。就說明你媽是特別在意你這個獨生子的。”秦少游喃喃的說,“我已經從你未來的妻子,未來的兒女手裡搶走了你,我不能再從你媽身邊把你搶走,她會恨我一輩子的。你夾在我們兩個中間,日子過得也不會快活。再難纏,我也必須要通過你媽這關。”
姚若鄰垂著眼,輕聲道:“我沒怪你。這頓飯吃不了,還有下一頓,再下一頓。我堂姐告訴我,我決定跟著你離開姚家以後,我媽竟然開始吃齋念佛,說這或許就是前世欠的債,今生有個不省心的討債鬼來討債了。”
秦少游也跟苦笑了一下:“難怪你媽家都不顧,冰天雪地的還上山燒香。”
姚若鄰無所謂的說:“隨她去。信信佛,念念經,免得心裡總記掛著我怎麼氣她,鑽牛角尖,適當的找個精神寄託當做安慰也好。”
秦少游不置可否,想起他外婆還在世的時候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老人家年輕那會兒,據說是出了名的潑辣野蠻,行事作風也比那年代的女人大膽,她的姐妹等著家裡包辦婚姻,嫁過去相夫教子,她卻非要挑選一個窮一點,會伺候人的丈夫,入贅她家。所以在秦少游的童年記憶里,媽媽這邊的親戚都怕這個和藹可親的老人家,她總拿舊社會的規矩教導小孩子,筷子沒拿好都會狠狠抽手背,勒令他們重新握。
後來他外公過世了,兒女們又各自有了出息,離鄉背井,成家立業。老人家守著比她年紀還大的舊屋,自己開始學煲粥,學會用洗衣機,閒來無事的時候翻翻佛家典籍,惦記著要給菩薩折金元寶,保佑陰間的人投個好胎,陽間的人平安度日。
那女人笑了笑不回答,自顧自刷白牆面,給舊色換新漆。秦少游討了個沒趣,只好少說多做,幹完自己手裡的活,主動提著鐵皮漆桶替她刷高處夠不著的地方。
秦少游謹記著姚若鄰囑咐過的姚夫人生氣了得立馬跑,所以沒吃飯便趕過來了,想著送完東西拜個早年就腳底抹油。過陣子丈母娘把禮物沒退回來也沒尋他麻煩,說明心意收下了,氣消了一點點,他才好再到姚夫人跟前轉悠。
沒想到這趟卻撲了空,老丈人不在,丈母娘也不在,接待他的是一堆干不完的粗活累活。秦少游餓得肚子咕咕叫,他中午抽空去超市買了新鮮的生牛排和意面、黑胡椒等食材,讓姚若鄰帶回去在家裡等著他,他要親自下廚做一頓浪漫的燭光晚餐。可都快到吃夜宵的點了,他這大廚還在做粉刷匠,心裡難免有些著急。
秦少游工作忙起來一天吃一頓也是常事,餓幾個小時倒是不在意,就怕姚若鄰一個人孤零零的坐著獨剪西窗燭,泡麵也不會下一碗,不吃不喝的等他回家。
那女人早就發現他人在這裡賣乖,心不知道飛哪兒去了,兀自想著我讓你幫忙鑽幾個孔,又沒開口強留你把其他的活都幹了,傻得像頭老黃牛,又憨又賣力。故意再拖了秦少游半個小時,見他時不時掏出口袋裡的手機看,似乎不耐煩了,終於拍掉手上的灰塵,笑眯眯地向所有工人說:“時間也不早了,今天就忙到這裡吧。九點以後的工時算加班,會給你們付雙倍工錢的。”
把工人們都放走了,空蕩蕩的客廳里只剩通明燈火、那女人還有他。
秦少游在臨時接的自來水管前洗乾淨雙手,如釋重負道:“那我也先走了,姚伯父姚伯母如果回來了,麻煩幫我捎句話,就說我改天再來拜訪。”說著便要離開。
“餵。”那女人喊住他,從牛仔背帶褲前面的大口袋裡拿出一張請柬似的卡片,“我知道你是姚若鄰現在的對象,叫秦少游對不對?他父親不在國內,母親去寺里燒香了,沒有三五天不會回來。我是他三堂姐,過來幫忙監工的。”
秦少游猜到這女人是姚若鄰的哪位同輩親戚,但沒想過會是那位為愛痴狂,不惜跟父母決裂的堂姐。他雖然只是聽了一嘴故事,但對她的境地挺感同身受的,對三堂姐有幾分莫名的惺惺相惜,將她當做自己家人一般親昵地喊了一聲三姐,接過請柬翻開看了看內容,是除夕夜的家宴,老臉居然一紅:“三姐你這是……”
三堂姐促狹一笑:“咱們姚家的規矩,除夕團圓飯,一家輪流操辦一年,今年輪到我爸頭上,具體事宜我家說了算。”
秦少游聽姚若鄰提起過,姚家人丁興旺,他不僅直系旁系親戚多,爺爺奶奶身子骨也依然健朗著,每回過年皆是四世同堂,形容不出的熱鬧。於是他們家就有個規矩,除非遠隔重洋,插了翅膀也飛不過來,到了除夕這一天,不管是姓姚的還是嫁娶了姓姚的,只要沾親帶故,就得上桌吃這頓團圓飯。
他如果吃了姚家這一天的酒,便相當於在整個家族面前過了明路,以後就是不分你我的一家人了。秦少游捏著請柬,激動地手指捏白了,望著姚若鄰三堂姐的目光卻有些閃爍不安:“我要是去了,有像姚伯母那樣無法接受一個男人的長輩在場,豈不是會給姚若鄰難堪?你們家那麼多口人,當著親戚們的面挨罵,多傷他的心。我看還是算了吧,三姐的心意我領了,有空我和若鄰做東單獨請你吃一頓飯。”
請柬退回去給她,頭也不回地出了門,幾乎是落荒而逃,月夜下的一抹挺拔背影眨眼就消散在風中。
凌晨到回他們住的房子,秦少游細心地打包了兩碗餛飩放在車裡的空調出風口暖著,拿進門的時候還是熱乎乎的。姚若鄰還沒睡下,穿著睡衣棉拖鞋一手撐著落地窗,望著下面被路燈照亮的空曠馬路;一手握著電話,念念有詞的講著什麼。
秦少游進了臥室,躡手躡腳地給姚若鄰披上一件外衣,下巴擱他肩膀上,滿懷歉意的賠笑道:“遇上點事,回來晚了。你餓不餓?我給你帶了夜宵。”
姚若鄰掛斷電話,側過臉與他耳鬢廝磨,順手揉了揉他腦袋,薅著他頭髮說:“你今天碰到我三堂姐了?”
消息這麼靈通,剛才跟他通話的肯定就是這位堂姐無誤,秦少游便不隱瞞,把初次見面的經過詳詳細細說給他聽。說到家宴的事,也把自己的顧忌解釋給姚若鄰聽:“我打心眼裡真想去吃這頓團圓飯,但還不時候,你媽就像個定時炸。彈,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當眾爆發了。那種場合我可以受點委屈,你不行,反正不是我血濃於水的親人,大不了以後我不走動就是了,可你沒法從親情里真正剝離出來。”
姚若鄰一生順風順水,家庭和睦,即使兄弟姊妹間偶有鬥爭,碰上大事卻還會互相幫襯著。這種簡單幸福的環境不稀奇,但也不普通。秦少游不能自私的逼迫他離開親朋好友的庇護,嘗一嘗人世間不幸福的、支離破碎的環境是什麼滋味。
“你媽平時很愛嘮叨你,怕你餓著,冷著,把你的吃穿住行都當做大事緊緊盯著。就說明你媽是特別在意你這個獨生子的。”秦少游喃喃的說,“我已經從你未來的妻子,未來的兒女手裡搶走了你,我不能再從你媽身邊把你搶走,她會恨我一輩子的。你夾在我們兩個中間,日子過得也不會快活。再難纏,我也必須要通過你媽這關。”
姚若鄰垂著眼,輕聲道:“我沒怪你。這頓飯吃不了,還有下一頓,再下一頓。我堂姐告訴我,我決定跟著你離開姚家以後,我媽竟然開始吃齋念佛,說這或許就是前世欠的債,今生有個不省心的討債鬼來討債了。”
秦少游也跟苦笑了一下:“難怪你媽家都不顧,冰天雪地的還上山燒香。”
姚若鄰無所謂的說:“隨她去。信信佛,念念經,免得心裡總記掛著我怎麼氣她,鑽牛角尖,適當的找個精神寄託當做安慰也好。”
秦少游不置可否,想起他外婆還在世的時候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老人家年輕那會兒,據說是出了名的潑辣野蠻,行事作風也比那年代的女人大膽,她的姐妹等著家裡包辦婚姻,嫁過去相夫教子,她卻非要挑選一個窮一點,會伺候人的丈夫,入贅她家。所以在秦少游的童年記憶里,媽媽這邊的親戚都怕這個和藹可親的老人家,她總拿舊社會的規矩教導小孩子,筷子沒拿好都會狠狠抽手背,勒令他們重新握。
後來他外公過世了,兒女們又各自有了出息,離鄉背井,成家立業。老人家守著比她年紀還大的舊屋,自己開始學煲粥,學會用洗衣機,閒來無事的時候翻翻佛家典籍,惦記著要給菩薩折金元寶,保佑陰間的人投個好胎,陽間的人平安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