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帥道:“他們也作了詳細的考證,根據是《西遊記》里的一些描述。在《西遊記》這本神話小說里,一開篇就這樣寫道: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

  諸葛小聖聽著大帥背頌《西遊記》里的這段描述,聽得很入神,畢竟,《西遊記》這部書,主要寫的就是他的祖先。而諸葛小聖不知讀過多少遍最早版本的《西遊記》,可謂是爛熟於心了。他此刻聽得非常入神,主要是想聽聽,現在人間是怎麼考證花果山所在地的,又是如何議論他的祖先的。

  聽大帥背頌《西遊記》相關段落之後,諸葛小聖點頭微笑道:“你真是好記憶啊,竟然背得一字不差!不過,單憑這部書里的這段描述,又是怎麼考證花果山所在地是在東莞的呢?”

  大帥繼續道:“持這種觀點的現代考證者,認為傲來國應當為鰲來國之諧音,鰲為金鰲,女媧補天時砍了海里一隻金鰲的腿來撐天。而在對花果山的描述中,書中的結語是‘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擎天柱便是金鰲腿,這句話點明花果山位於豎起金鰲腿以撐天之處,也就是金鰲前來的地方,由此,傲來應為鰲來之諧音,考證者認為東莞的萬江區立有明代的金鰲塔與現代的金鰲像,同時,在珠江出海口東莞一側,有個小島叫金鰲沙洲。而考證者認為書中寫的‘百川會處’,亦說明擎天柱放置的位置為大江大河交匯之處,而珠江出海口與之吻合,是多條大江的交匯出海之處;同時,考證者發現書中還有這樣的描寫:‘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這進一步說明花果山是個島子,它位於江河的出海口,既有海風也有江月。考證者還引用了唐代詩鬼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其中有‘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考證者認為石破天驚指的是孫悟空出世,而秋雨則是暗喻了金蟬,也就是唐三藏,該詩句說明女媧補天之處也就是孫悟空出世之地……”

  自從大帥沐浴了觀音菩薩施加萬道金光之後,佛慧其心,大帥的腦海真的成了知識的海洋,需要哪方面的知識,可謂是召之即來。

  大帥一邊滔滔不絕地講著,一邊留心觀察諸葛小聖的面部反應,大帥發現,這個貌似古井無波的猴仙,儘管此刻心理活動不外露於面,然而諸葛小聖聽到關於花果山在哪裡的具體考證時,眼睛深處還是閃了一下。

  於是大帥便更進一步認定,自己帶領孩子們進入的這個彌猴山的核心位置,無疑就是那個傳說中的真正的花果山!

  然而,讓大帥不明所以的是,假如這裡是真正的花果山,那麼,江蘇連雲港那個證據多多的花果山,廣東東莞那個證據多多的花果山,又作何解釋呢,那兩個花果山,與這個神秘空間裡的花果山,又是什麼關係呢?

  大帥看看諸葛小聖的臉色,諸葛小聖的臉色表明,他是不可能講出這些奧秘的,大帥又看看佇立竹筏前頭的仙人屈原,從仙人屈原此刻的沉默來看,他也不可能講出這些奧秘的。那麼,要揭開這個謎底,只有進入到前面那個水簾洞之後,去問問諸葛小聖的祖先諸葛大聖了。

  然而,那個傳說中的*縱千古大陣的老猴子諸葛大聖,又是那麼好見的嗎?從種種跡象來看,他是不願意接觸任何人類的,大帥想,自己要想親眼見到他,怕是比登天還難吧。

  兔仙在旁邊,一直默默聽著,一語不發,其實兔仙也在悄悄地觀察諸葛小聖的面部反應,甚至兔仙還悄悄地啟用了靈魂探測術,然而兔仙發現,自己的靈魂探測術對一般的凡人,甚至對一般的低階修仙者都是百用百靈的,而用在諸葛小聖的身上,根本就不管用,自己發出的探測能量,就像是一塊石頭投擲在一個堅硬無比的橡皮牆上,不折不扣地彈了回來,相反,諸葛小聖只發出一縷心靈探測信息,就輕而易舉地打進兔仙的心靈深處,可見諸葛小聖的修為多麼深厚,兔仙一個機靈,趕緊動用了她媽媽給的“心靈護衣”,緊緊地把自己的心靈包裹起來,不讓諸葛小聖看得清楚。

  諸葛小聖用他那猴子眼睛的餘光掃了一下兔仙,心中暗笑道,這隻美麗的小兔子,心計倒是不少呢!

  諸葛小聖聽大帥講到了關節口上不講了,便問道:“大帥兄弟,你講了半天,只說了那些凡間考證者的觀點,你本人呢,你本人又是如何看待花果山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的呢?”

  大帥不好貿然發表議論,他認真地想了一下,道:“中國有句話,叫做‘地大物博’,確實,中國大地上的山川江河,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而有一種說法我很是贊同,那就是廣袤無垠的天地之物,是最具魔力的抽象藝術,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蜂,在不同人的眼睛裡,便有不同的映像,所以我個人認為,不能輕易否定哪一個說法。不過我倒覺得,《西遊記》畢竟是一部小說,不是一部歷史書,所以不要輕搬硬套。”

  佇立竹筏前頭的仙人屈原聽到大帥這最後一句,突然扭轉頭來,問道:“你這個說法不錯,請具體談談你的觀點。”

  大帥見仙人屈原對自己的觀點很感興趣,所以出言就更加謹慎了,他字斟句酌地道:“比如《西遊記》第一回里對花果山的描述中,有‘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因為出現了東海兩字,很多人便圈定華東沿海為花果山所在之地,然而我覺得有一個觀點是對的,這裡的東海,指的應該是東洋大海,而不是目前地圖上的中國的東海,後面孫悟空尋師所述‘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此句將西洋大海簡稱為西海,洋是指包圍在地球陸地周圍的大片鹹水水域,是比海更小的水域單位,一般是大河的出海口,由此可推斷東洋大海為珠江口,也即伶仃洋、獅子洋,西洋大海則為廣西的北部灣,因此有位先生說,悟空尋師路線,可推斷為:從花果山劃木筏出發>珠江西岸登陸>尋師至雷州半島>雷州半島西向劃數十公里木筏>廣西北海、防城一帶登陸>進入廣西大山里找到了須菩提,當然,也可能跑到了目前越南北部的一些地區去了。”

  諸葛小聖聽到這裡,眼睛深處又閃了一下,笑道:“呵呵,這些都是猜測而已,連我都不知道我祖先當時的具體情況,你們現代人又怎麼會知道呢!”諸葛小聖語氣一轉,又道:“不過,你們現代人這些推理和猜測,聽起來倒是很有意思,你們還有哪些猜測呢,不妨說來聽聽。”

  大帥看著諸葛小聖猴子精明的人臉,心道,猴子就是猴子,我的話還沒說話到本質上呢,你就開始反駁了。難道我還不知道現代人的猜測對你們來說非常可笑嗎,然而你們猴族不知道的是,人類恰恰是生活在無數的可笑的虛假猜測之中的!

  大帥看著諸葛小聖道:“看來你對我講的這些很感興趣?那我就再給你講一些吧。《西遊記》第一回里,對花果山的描述中,還有‘勢鎮汪洋,cháo涌銀山魚入穴’這一句,有人根據這一句,說是東莞的最高峰叫銀瓶嘴,在東莞東南部,更靠向大海,而

  銀瓶嘴就是銀山。――請注意,我在這裡引用的是考證者的說法,並非是我的觀點,我的觀點後面會說出來。”

  忽然,佇立竹筏前頭的仙人屈原手中一動,便出現了一本線裝書,大帥一眼瞄見古字體的書名,正是最原始版的《西遊記》。此刻,仙人屈原卻不參與大帥和諸葛小聖的議論,而獨自翻閱起那本已經發了黃的書來。

  今天,7月23日,是本書發表一周年的日子。

  一年中,此書上傳150萬字。應該說,我是一個慢手,可能遠遠達不到大家的期望值。

  但是,有一點是值得我自己肯定的,那就是我的穩定性。不管多忙,也不管多麼寂寞,我還是堅持一直寫下來了。

  當然,這裡離不開網站和讀者的大力支持,在這一周年之際,向網站的領導和員工們,向支持我的讀者們,表示真誠的謝意!

  我想,只要大家繼續支持,我會按照原來計劃寫完這部書的,至於還要寫多久,這要看各方面的情況了。

  對了,這裡交待一下本書的終極主題:中國農民,是偉大的農民,中國農民,不一定成為所謂的霸主式的世界主宰,但是,中國農民,理應成為永生且創造偉大歷史並占有一席之地的獨特仙人!

  至於劉大帥最終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仙人,這個秘密,還是保留一段時間吧,呵呵。

  V I P 章節 第413章 大帥看中了這座大聖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