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雖然已經確定曲瀲懷孕,可是經過太醫確認,眾人還是喜形於色。
淑宜大長公主知道後,也十分高興,不僅親自過來探望曲瀲,還讓現在主持府里中饋的紀二夫人賞了府里下人兩個月的月俸,整個鎮國公府一片喜氣洋洋,終於驅散了去年一整年的陰霾。
就在這片喜氣洋洋中,淑宜大長公主收到了江南來的信,當看到信里的內容時,她的手都抖動起來,整個人悲痛不已。
“快將送信的人叫過來!”她厲聲喊道。
烏嬤嬤等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慌忙讓常管事將外面候著的人叫進來。
進來的是一個穿著一身皺巴巴常服的年輕男人,風塵僕僕。這是跟著鎮國公府的侍衛,年前跟著紀凜出京辦事。
“你將知道的事情說一遍。”淑宜大長公主冷聲道。
侍衛跪到地上,垂下臉道:“請公主恕罪,當時世子頭疾發作,在鎮安府外的烏江落水失蹤,常安和年侍衛已經去搜尋了,應該很快就有消息的。”
淑宜大長公主閉了閉眼睛,“到現在還沒有找到?”
侍衛輕輕地應了一聲是。
等侍衛離開後,淑宜大長公主悲傷至極,眼淚從眼裡流出來,嗚咽出聲。烏嬤嬤也站在一旁悄悄地抹淚,這時候彼此已經沒有心思安慰對方。
哭了會兒,淑宜大長公主很快又振作起來,對烏嬤嬤道:“暄和定然不會有事的,可能路途遙遠,人已經被找到了,沒能及時送消息回來。這事情你莫要透露出去,特別是瀲丫頭那裡,能瞞著就瞞著,她現下懷著身子,可不能出什麼意外。”
烏嬤嬤心裡悲痛,明白這個道理,便點了點頭。
幸好,過了半個月,終於有了好消息傳來。
淑宜大長公主驚詫地道:“真的是景德侯府的三少爺席燕救了世子?”
景德侯府在去年十一月的京中叛亂時,闔府全滅,能保存的只有一些出嫁的姑奶奶還有幾個在外的席家子弟,席燕還算幸運,當時在神機營中值勤,禍事發生時,他得以逃過一劫,後來便消失無蹤。
景德侯府的事情,眾人心照不宣,他們雖不知道景德侯府在這次的叛亂中做了什麼,不過從事後皇上的態度中可窺探出一二,只怕也是被捲入了那幾位皇子叛亂的事情中,因此極少人會為景德侯府說話。
前來回稟的侍衛道:“是的,幸虧當初有席三公子在,將世子救出來,只是……”侍衛窺了眼淑宜大長公主。
“還有什麼,一併說了,不准隱瞞。”淑宜大長公主心裡雖然有不好的預感,可是仍是懷抱著幾許僥倖。
“聽席三公子說,世子可能在落水時,不慎磕到了腦袋,當時他將世子從水裡救出來時,世子的腦袋流血不止,以至世子如今仍昏迷不醒。”
“什麼?”淑宜大長公主倏地站起來,不小心將案几上的茶盞揮落在地上,發出清脆的碎裂聲。
可是已經沒人在意這些了,淑宜大長公主死死地盯著眼前的人。
就在這時,屋外突然響起了一道驚呼聲。
“世子夫人!”
烏嬤嬤還在為聽到的消息震驚中,又聽到外頭的聲響,打了個激靈,慌忙走了出去。
出了門,便見曲瀲抱著肚子靠在一旁的柱子上,臉色慘白,一雙烏黑的眼睛幽幽地看過來,眼裡翻滾著讓人看不清楚的情緒。
☆、第 216 章
? 曲瀲靠著彈墨迎枕,坐在矮榻上,身上穿著一襲寬鬆的緗色鑲桃紅聯珠紋的褙子,看不出腹部的形狀,以往紅潤健康的臉色,此時變得有些慘白。
“瀲丫頭,你覺得如何?”淑宜大長公主坐在她身邊,關切地問道。
曲瀲呆呆地坐著,沒有回她的話。
淑宜大長公主見狀,心酸的同時,只能嘆了口氣。
先前因為急於知道孫子的情況,以至於忘記了她正在寒山雅居中,不想被她恰好聽到了。如今她正懷著身子,淑宜大長公主實在擔心她焦急之下動了胎氣。
太醫很快被請過來了,請來的恰好是池太醫。
“池太醫不必行這等虛禮,先給世子夫人瞧瞧。”淑宜大長公主忙說道。
當初曲瀲懷第一胎的時候,就是池太醫經常過來請脈,淑宜大長公主對他的醫術頗為信任,一來二去的,池太醫和曲瀲也頗為熟悉了,加之他年紀大了,男女大妨也不那麼重視。
池太醫給曲瀲把了脈,說道:“世子夫人脈相有些亂,確實是動了胎氣,幸好並不嚴重,喝副安胎藥,好生歇息幾日便可。”
淑宜大長公主和烏嬤嬤等人都鬆了口氣,“那就勞煩太醫了。”
烏嬤嬤領池太醫去開方子,室內只剩下淑宜大長公主和曲瀲兩人。
淑宜大長公主坐在她身邊,一下一下地拍著她的手,說道:“你也別急,暄和如今就在鎮安府里,來回快馬加鞭也須得一個月左右,消息延遲一些罷,指不定過幾日就有好消息過來了呢?”
曲瀲轉頭看她,眼眶有些發紅,啞著聲音道:“祖母,我前陣子做了個不好的夢,可是醒來時已經忘記夢裡的事情了,當時心裡驚悸得厲害,唯一記得的只有暄和。”說著,她的眼淚終於落下來,聲音干啞而壓抑,“我這些日子總覺得不安,原來是這樣……”
淑宜大長公主聽得心酸,原本她就因為聽到孫子的事情難以承受,後來因為曲瀲的原因而壓抑住心中的悲痛焦急,今兒再看到她這模樣,終於壓抑不住,摟著她一同哭了起來。
烏嬤嬤過來時,看到這祖孫二人抱頭痛哭的模樣,心裡既是難過又焦急,擔心這一老一孕婦哭壞了身子,忙勸道:“公主、少夫人,莫要哭了,少夫人這會兒動了胎氣,太醫說忌大悲大喜,可不能哭傷了身子。”
這話果然有用,淑宜大長公主到底擔心曲瀲肚子裡的孩子,心中再悲痛也只能忍住。
曲瀲哭了一場,將心中的悲痛驚惶發泄出來後,情緒終於好了許多。
烏嬤嬤讓人端來淨水,親自伺候兩人洗漱淨臉,邊勸慰道:“世子吉人自有天相,素來能逢凶化吉,你們也不用太過擔心,應該相信他才是。”
淑宜大長公主想起孫子自小到大的遭遇,心裡既憐惜,又忍不住多了幾許僥倖,她將常管事叫來,對他道:“世子的情況你也知道了,你派人送些藥材過去,看看能不能將世子送回京城來。”
說完,她眯了下眼睛,想起孫子這次出京的目的,如今他變成如此,雖不知道宮裡的皇帝有沒有得到消息,可不管如何,她總得表示一下,可不能讓孫子白費功夫,而且這也是加深帝王感情的機會,她如今老了,能幫的也不多,總得為子孫打算一些。
接著,淑宜大長公主對伺候的丫鬟道:“來人,給我更衣。”
等淑宜大長公主盛裝打扮出來,便對在安息室中歇息的曲瀲道:“我進宮一趟,你在這兒歇息,不要擔心,有我這把老骨頭在,暄和沒事的。”
曲瀲勉強笑了下,溫順地點頭道:“祖母放心,我已經沒事了,辛苦您了。”她也知道淑宜大長公主在這時候進宮的目的,自是支持她。
淑宜大長公主走後不久,丫鬟便將煎好的藥呈上來。
曲瀲皺頭未皺一下,端起那味道古怪的藥,慢慢地喝著。
“娘~~”
在院子裡撲蝶採花的阿尚跑了回來,看到娘親在喝什麼東西,好奇地湊過去,又萌萌地叫了一聲娘,眼巴巴地看著。
曲瀲看到女兒那張和紀凜頗為相似的臉蛋,心情方才沒有那般壓抑,知道小孩子的好奇心重,便將藥碗放到她面前,那股味道顯然不是小孩子喜歡的,聞了一口,馬上就皺著臉扭過頭了。
曲瀲被她可愛的模樣逗得笑了下,又繼續喝藥,終於將一碗藥喝完了,含住碧春遞來的蜜餞。
曲瀲在寒山雅居歇息了半日,直到淑宜大長公主回來。
淑宜大長公主回來後,對曲瀲道:“皇上已經知道暄和的情況,也派了太醫前去就診,暄和不會有事的。”
曲瀲點點頭,突然想到什麼,說道:“祖母,能不能讓景王過去給他瞧瞧?”說到底,她還是比較信任景王的醫術,這時代一個醫術高明的大夫十分難求。
淑宜大長公主面露無奈,“我先前也和皇上提了,可惜景王於三日前就出京了,皇上並未告訴我他去了何處,想來是短時間不在京城,所以皇上才沒有提。”
曲瀲心中有些詫異,見淑宜大長公主臉上的皺紋更深了,想來為了這件事情,她心裡的難過不比自己少,便將到嘴的話咽下去,告辭離開。
回到暄風院,曲瀲寫了封信讓常山帶去景王府。
不過一個時辰,常山回來,呈給她一封信。
信是曲沁寫的,她對於景王的去處倒是沒有隱瞞,告訴她景王被皇上秘密派去北疆了,知道這事情的人不多,大多數人都以為景王在府里。因景王離京突然,曲沁也不能到處去說,省得給丈夫招來麻煩,所以才無人知他離京之事。
對於妹妹,曲沁自是信任的,見她問了,便如實以告。
曲瀲將信闔上,捂著肚子躺到床上,不知不覺間眼淚又濕了枕巾。
曲瀲動了胎氣一事,並未宣揚出去,知道的人除了鎮國公府里的,就沒其他人了。恰好第二日,襄夷公主過府來走動時,才得知曲瀲動了胎氣的事情。
“你沒事吧?”襄夷公主擔心地看著她,目光落到她的肚子裡,“怎麼會動了胎氣?你的懷相素來好,無緣無故的,哪會動胎氣?莫不是有誰給你氣受了?”
曲瀲笑了下,說道:“你多心了,哪可能會有人給我氣受?你又不是不知道,在這府里,只有我給人氣受的份兒。”
襄夷公主忍不住笑起來,說道:“你說得對,有紀暄和那麼個可怕的傢伙在,敢給你氣受的都被他收拾了,縱是有,等紀暄和回來,只怕都蹦躂不起來。”然後又道:“莫不是因為紀暄和不在?你思念他過甚,動了胎氣?”
“算是吧……”
襄夷公主恨鐵不成鋼地道:“你這是做甚?他又不是不回來,等他回來看到你這模樣,豈不是要心疼死?你好生養身子,別胡思亂想。”
曲瀲勉強地朝她笑了下,心裡卻苦得像吃了黃連。她寧願是自己胡思亂想,也不願意他真的出事。
襄夷公主怕打擾她歇息,很快便離開了。
接下來的日子,曲瀲看起來倒是平靜,也沒有亂來,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該歇息就歇息,過了五六日,池太醫過府來給她診脈,確認她的身體已經無大礙。
淑宜大長公主聽到後,終於鬆了口氣,對烏嬤嬤道:“我就知道她是個堅韌的孩子,外柔內剛,並不會遇事慌得無神,只會一味地依附於男人。”說到這裡,不由得嘆了口氣。
烏嬤嬤知道她是想起了鎮國公夫人了,忙道:“世子夫人只是長得柔和纖弱一些,心性卻是不差的,公主當初會答應出面給世子定親,不也是如此麼?”
淑宜大長公主笑著點頭,笑過後,想到現在還不知道情況的孫子,笑容又斂下來。
在這種焦慮期盼中,過了幾日,鎮安府那邊再次來了消息。
當聽說孫子昏迷了一個月,終於醒來後,淑宜大長公主長長地鬆了口氣,可是在鬆了口氣之餘,看到侍衛臉上遲疑的神色,整顆心又提了起來。
“世子醒了後有無異樣?”曲瀲問道,她的神色看起來極為冷靜,雖然關切,卻沒有因此而慌神。
“世子……”那侍衛遲疑了下,最後道:“世子雖然醒了,可是因為傷在腦殼,人有些渾渾噩噩的,眼神並不清明,不太認得人了。”
淑宜大長公主心中微緊,“太醫怎麼說?”
“太醫說,許是世子磕傷了腦袋,意識還未清醒,所以他才會如此,先服用些藥物看看情況。”
淑宜大長公主頹喪地癱坐在椅子上,面上露出似悲似苦的神色。
雖然侍衛說得含糊,可是淑宜大長公主如何聽不出來,孫子磕壞了腦子,人雖然醒了,但卻是渾渾噩噩的,不說認不得人了,連生活也不能自理,整個人都廢了,說得難聽點,人變得痴傻。明明那麼聰慧的人,如今卻變成這模樣,如何不讓她悲痛?
想到丈夫死後,是孫子陪伴她渡過那麼長的日子,淑宜大長公主難掩傷痛,眼淚止不住地流。
這時,曲瀲再次問道:“太醫可有說,世子能不能回京城來?”
侍衛搖頭,“太醫說世子現在的情況不穩定,最好不要出行,許是過些日子,情況好一些,便能上路了。”
“要多久?”曲瀲逼問道。
“屬下也不知。”
“去問清楚!”
這聲音雖然清柔嬌軟,但是語氣里卻帶著一種強勢的命令,侍衛聽得心中一凜,忙應了一聲。
侍衛離開後,曲瀲柔聲安慰道:“祖母莫要傷心,暄和醒來了是好事,其他的慢慢來,總會好的。”
淑宜大長公主到底不是弱軟之人,很快便振作起來,說道:“你說得對,人醒了就好,其他的慢慢來,不會有事情的。等景王回來了,再讓景王去瞧瞧。”想到弟弟的醫術,這些年來一直是他幫忙抑制孫子的頭痛之疾,想來他應該比皇上派去的太醫的醫術更好一些,淑宜大長公主心裡多了幾分希望。
將淑宜大長公主安慰好後,曲瀲挺著將近四個月大的肚子,回了暄風院。
時間進入四月份,京城的天氣也漸漸地有了些熱意,兩歲的阿尚特別地活潑,而且也開始明事了,知道娘親肚子裡懷了弟弟,不再像以前那樣纏著要娘親抱,不過其他時候,仍是喜歡讓曲瀲陪她玩兒。
淑宜大長公主知道後,也十分高興,不僅親自過來探望曲瀲,還讓現在主持府里中饋的紀二夫人賞了府里下人兩個月的月俸,整個鎮國公府一片喜氣洋洋,終於驅散了去年一整年的陰霾。
就在這片喜氣洋洋中,淑宜大長公主收到了江南來的信,當看到信里的內容時,她的手都抖動起來,整個人悲痛不已。
“快將送信的人叫過來!”她厲聲喊道。
烏嬤嬤等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慌忙讓常管事將外面候著的人叫進來。
進來的是一個穿著一身皺巴巴常服的年輕男人,風塵僕僕。這是跟著鎮國公府的侍衛,年前跟著紀凜出京辦事。
“你將知道的事情說一遍。”淑宜大長公主冷聲道。
侍衛跪到地上,垂下臉道:“請公主恕罪,當時世子頭疾發作,在鎮安府外的烏江落水失蹤,常安和年侍衛已經去搜尋了,應該很快就有消息的。”
淑宜大長公主閉了閉眼睛,“到現在還沒有找到?”
侍衛輕輕地應了一聲是。
等侍衛離開後,淑宜大長公主悲傷至極,眼淚從眼裡流出來,嗚咽出聲。烏嬤嬤也站在一旁悄悄地抹淚,這時候彼此已經沒有心思安慰對方。
哭了會兒,淑宜大長公主很快又振作起來,對烏嬤嬤道:“暄和定然不會有事的,可能路途遙遠,人已經被找到了,沒能及時送消息回來。這事情你莫要透露出去,特別是瀲丫頭那裡,能瞞著就瞞著,她現下懷著身子,可不能出什麼意外。”
烏嬤嬤心裡悲痛,明白這個道理,便點了點頭。
幸好,過了半個月,終於有了好消息傳來。
淑宜大長公主驚詫地道:“真的是景德侯府的三少爺席燕救了世子?”
景德侯府在去年十一月的京中叛亂時,闔府全滅,能保存的只有一些出嫁的姑奶奶還有幾個在外的席家子弟,席燕還算幸運,當時在神機營中值勤,禍事發生時,他得以逃過一劫,後來便消失無蹤。
景德侯府的事情,眾人心照不宣,他們雖不知道景德侯府在這次的叛亂中做了什麼,不過從事後皇上的態度中可窺探出一二,只怕也是被捲入了那幾位皇子叛亂的事情中,因此極少人會為景德侯府說話。
前來回稟的侍衛道:“是的,幸虧當初有席三公子在,將世子救出來,只是……”侍衛窺了眼淑宜大長公主。
“還有什麼,一併說了,不准隱瞞。”淑宜大長公主心裡雖然有不好的預感,可是仍是懷抱著幾許僥倖。
“聽席三公子說,世子可能在落水時,不慎磕到了腦袋,當時他將世子從水裡救出來時,世子的腦袋流血不止,以至世子如今仍昏迷不醒。”
“什麼?”淑宜大長公主倏地站起來,不小心將案几上的茶盞揮落在地上,發出清脆的碎裂聲。
可是已經沒人在意這些了,淑宜大長公主死死地盯著眼前的人。
就在這時,屋外突然響起了一道驚呼聲。
“世子夫人!”
烏嬤嬤還在為聽到的消息震驚中,又聽到外頭的聲響,打了個激靈,慌忙走了出去。
出了門,便見曲瀲抱著肚子靠在一旁的柱子上,臉色慘白,一雙烏黑的眼睛幽幽地看過來,眼裡翻滾著讓人看不清楚的情緒。
☆、第 216 章
? 曲瀲靠著彈墨迎枕,坐在矮榻上,身上穿著一襲寬鬆的緗色鑲桃紅聯珠紋的褙子,看不出腹部的形狀,以往紅潤健康的臉色,此時變得有些慘白。
“瀲丫頭,你覺得如何?”淑宜大長公主坐在她身邊,關切地問道。
曲瀲呆呆地坐著,沒有回她的話。
淑宜大長公主見狀,心酸的同時,只能嘆了口氣。
先前因為急於知道孫子的情況,以至於忘記了她正在寒山雅居中,不想被她恰好聽到了。如今她正懷著身子,淑宜大長公主實在擔心她焦急之下動了胎氣。
太醫很快被請過來了,請來的恰好是池太醫。
“池太醫不必行這等虛禮,先給世子夫人瞧瞧。”淑宜大長公主忙說道。
當初曲瀲懷第一胎的時候,就是池太醫經常過來請脈,淑宜大長公主對他的醫術頗為信任,一來二去的,池太醫和曲瀲也頗為熟悉了,加之他年紀大了,男女大妨也不那麼重視。
池太醫給曲瀲把了脈,說道:“世子夫人脈相有些亂,確實是動了胎氣,幸好並不嚴重,喝副安胎藥,好生歇息幾日便可。”
淑宜大長公主和烏嬤嬤等人都鬆了口氣,“那就勞煩太醫了。”
烏嬤嬤領池太醫去開方子,室內只剩下淑宜大長公主和曲瀲兩人。
淑宜大長公主坐在她身邊,一下一下地拍著她的手,說道:“你也別急,暄和如今就在鎮安府里,來回快馬加鞭也須得一個月左右,消息延遲一些罷,指不定過幾日就有好消息過來了呢?”
曲瀲轉頭看她,眼眶有些發紅,啞著聲音道:“祖母,我前陣子做了個不好的夢,可是醒來時已經忘記夢裡的事情了,當時心裡驚悸得厲害,唯一記得的只有暄和。”說著,她的眼淚終於落下來,聲音干啞而壓抑,“我這些日子總覺得不安,原來是這樣……”
淑宜大長公主聽得心酸,原本她就因為聽到孫子的事情難以承受,後來因為曲瀲的原因而壓抑住心中的悲痛焦急,今兒再看到她這模樣,終於壓抑不住,摟著她一同哭了起來。
烏嬤嬤過來時,看到這祖孫二人抱頭痛哭的模樣,心裡既是難過又焦急,擔心這一老一孕婦哭壞了身子,忙勸道:“公主、少夫人,莫要哭了,少夫人這會兒動了胎氣,太醫說忌大悲大喜,可不能哭傷了身子。”
這話果然有用,淑宜大長公主到底擔心曲瀲肚子裡的孩子,心中再悲痛也只能忍住。
曲瀲哭了一場,將心中的悲痛驚惶發泄出來後,情緒終於好了許多。
烏嬤嬤讓人端來淨水,親自伺候兩人洗漱淨臉,邊勸慰道:“世子吉人自有天相,素來能逢凶化吉,你們也不用太過擔心,應該相信他才是。”
淑宜大長公主想起孫子自小到大的遭遇,心裡既憐惜,又忍不住多了幾許僥倖,她將常管事叫來,對他道:“世子的情況你也知道了,你派人送些藥材過去,看看能不能將世子送回京城來。”
說完,她眯了下眼睛,想起孫子這次出京的目的,如今他變成如此,雖不知道宮裡的皇帝有沒有得到消息,可不管如何,她總得表示一下,可不能讓孫子白費功夫,而且這也是加深帝王感情的機會,她如今老了,能幫的也不多,總得為子孫打算一些。
接著,淑宜大長公主對伺候的丫鬟道:“來人,給我更衣。”
等淑宜大長公主盛裝打扮出來,便對在安息室中歇息的曲瀲道:“我進宮一趟,你在這兒歇息,不要擔心,有我這把老骨頭在,暄和沒事的。”
曲瀲勉強笑了下,溫順地點頭道:“祖母放心,我已經沒事了,辛苦您了。”她也知道淑宜大長公主在這時候進宮的目的,自是支持她。
淑宜大長公主走後不久,丫鬟便將煎好的藥呈上來。
曲瀲皺頭未皺一下,端起那味道古怪的藥,慢慢地喝著。
“娘~~”
在院子裡撲蝶採花的阿尚跑了回來,看到娘親在喝什麼東西,好奇地湊過去,又萌萌地叫了一聲娘,眼巴巴地看著。
曲瀲看到女兒那張和紀凜頗為相似的臉蛋,心情方才沒有那般壓抑,知道小孩子的好奇心重,便將藥碗放到她面前,那股味道顯然不是小孩子喜歡的,聞了一口,馬上就皺著臉扭過頭了。
曲瀲被她可愛的模樣逗得笑了下,又繼續喝藥,終於將一碗藥喝完了,含住碧春遞來的蜜餞。
曲瀲在寒山雅居歇息了半日,直到淑宜大長公主回來。
淑宜大長公主回來後,對曲瀲道:“皇上已經知道暄和的情況,也派了太醫前去就診,暄和不會有事的。”
曲瀲點點頭,突然想到什麼,說道:“祖母,能不能讓景王過去給他瞧瞧?”說到底,她還是比較信任景王的醫術,這時代一個醫術高明的大夫十分難求。
淑宜大長公主面露無奈,“我先前也和皇上提了,可惜景王於三日前就出京了,皇上並未告訴我他去了何處,想來是短時間不在京城,所以皇上才沒有提。”
曲瀲心中有些詫異,見淑宜大長公主臉上的皺紋更深了,想來為了這件事情,她心裡的難過不比自己少,便將到嘴的話咽下去,告辭離開。
回到暄風院,曲瀲寫了封信讓常山帶去景王府。
不過一個時辰,常山回來,呈給她一封信。
信是曲沁寫的,她對於景王的去處倒是沒有隱瞞,告訴她景王被皇上秘密派去北疆了,知道這事情的人不多,大多數人都以為景王在府里。因景王離京突然,曲沁也不能到處去說,省得給丈夫招來麻煩,所以才無人知他離京之事。
對於妹妹,曲沁自是信任的,見她問了,便如實以告。
曲瀲將信闔上,捂著肚子躺到床上,不知不覺間眼淚又濕了枕巾。
曲瀲動了胎氣一事,並未宣揚出去,知道的人除了鎮國公府里的,就沒其他人了。恰好第二日,襄夷公主過府來走動時,才得知曲瀲動了胎氣的事情。
“你沒事吧?”襄夷公主擔心地看著她,目光落到她的肚子裡,“怎麼會動了胎氣?你的懷相素來好,無緣無故的,哪會動胎氣?莫不是有誰給你氣受了?”
曲瀲笑了下,說道:“你多心了,哪可能會有人給我氣受?你又不是不知道,在這府里,只有我給人氣受的份兒。”
襄夷公主忍不住笑起來,說道:“你說得對,有紀暄和那麼個可怕的傢伙在,敢給你氣受的都被他收拾了,縱是有,等紀暄和回來,只怕都蹦躂不起來。”然後又道:“莫不是因為紀暄和不在?你思念他過甚,動了胎氣?”
“算是吧……”
襄夷公主恨鐵不成鋼地道:“你這是做甚?他又不是不回來,等他回來看到你這模樣,豈不是要心疼死?你好生養身子,別胡思亂想。”
曲瀲勉強地朝她笑了下,心裡卻苦得像吃了黃連。她寧願是自己胡思亂想,也不願意他真的出事。
襄夷公主怕打擾她歇息,很快便離開了。
接下來的日子,曲瀲看起來倒是平靜,也沒有亂來,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該歇息就歇息,過了五六日,池太醫過府來給她診脈,確認她的身體已經無大礙。
淑宜大長公主聽到後,終於鬆了口氣,對烏嬤嬤道:“我就知道她是個堅韌的孩子,外柔內剛,並不會遇事慌得無神,只會一味地依附於男人。”說到這裡,不由得嘆了口氣。
烏嬤嬤知道她是想起了鎮國公夫人了,忙道:“世子夫人只是長得柔和纖弱一些,心性卻是不差的,公主當初會答應出面給世子定親,不也是如此麼?”
淑宜大長公主笑著點頭,笑過後,想到現在還不知道情況的孫子,笑容又斂下來。
在這種焦慮期盼中,過了幾日,鎮安府那邊再次來了消息。
當聽說孫子昏迷了一個月,終於醒來後,淑宜大長公主長長地鬆了口氣,可是在鬆了口氣之餘,看到侍衛臉上遲疑的神色,整顆心又提了起來。
“世子醒了後有無異樣?”曲瀲問道,她的神色看起來極為冷靜,雖然關切,卻沒有因此而慌神。
“世子……”那侍衛遲疑了下,最後道:“世子雖然醒了,可是因為傷在腦殼,人有些渾渾噩噩的,眼神並不清明,不太認得人了。”
淑宜大長公主心中微緊,“太醫怎麼說?”
“太醫說,許是世子磕傷了腦袋,意識還未清醒,所以他才會如此,先服用些藥物看看情況。”
淑宜大長公主頹喪地癱坐在椅子上,面上露出似悲似苦的神色。
雖然侍衛說得含糊,可是淑宜大長公主如何聽不出來,孫子磕壞了腦子,人雖然醒了,但卻是渾渾噩噩的,不說認不得人了,連生活也不能自理,整個人都廢了,說得難聽點,人變得痴傻。明明那麼聰慧的人,如今卻變成這模樣,如何不讓她悲痛?
想到丈夫死後,是孫子陪伴她渡過那麼長的日子,淑宜大長公主難掩傷痛,眼淚止不住地流。
這時,曲瀲再次問道:“太醫可有說,世子能不能回京城來?”
侍衛搖頭,“太醫說世子現在的情況不穩定,最好不要出行,許是過些日子,情況好一些,便能上路了。”
“要多久?”曲瀲逼問道。
“屬下也不知。”
“去問清楚!”
這聲音雖然清柔嬌軟,但是語氣里卻帶著一種強勢的命令,侍衛聽得心中一凜,忙應了一聲。
侍衛離開後,曲瀲柔聲安慰道:“祖母莫要傷心,暄和醒來了是好事,其他的慢慢來,總會好的。”
淑宜大長公主到底不是弱軟之人,很快便振作起來,說道:“你說得對,人醒了就好,其他的慢慢來,不會有事情的。等景王回來了,再讓景王去瞧瞧。”想到弟弟的醫術,這些年來一直是他幫忙抑制孫子的頭痛之疾,想來他應該比皇上派去的太醫的醫術更好一些,淑宜大長公主心裡多了幾分希望。
將淑宜大長公主安慰好後,曲瀲挺著將近四個月大的肚子,回了暄風院。
時間進入四月份,京城的天氣也漸漸地有了些熱意,兩歲的阿尚特別地活潑,而且也開始明事了,知道娘親肚子裡懷了弟弟,不再像以前那樣纏著要娘親抱,不過其他時候,仍是喜歡讓曲瀲陪她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