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些為了東風系列飛彈的研發,幾乎耗盡了一生的人們,都成為了劇本人物的原型,本著對原型負責的心態, 韓訓不能草率的作出決定。

  就算他非常喜歡徐思淼給出的劇名也不行。

  韓訓在陷入難題時, 瞬間想到了文鶴山。

  這位老導演拍攝的電影裡, 經常帶有七八十年代的色彩, 而這位老人的年齡, 正好是那段光輝歷史的見證者。

  等他再三修改了劇本內容, 將自己和徐思淼想到的劇名列在劇本開篇, 終於撥通了文老的電話。

  文鶴山聽到韓訓又寫了新劇本, 特別高興,期待問道:「講什麼的啊?」

  「講軍工的,六七十年代的軍工科研人。」韓訓說。

  一聽六七十年代, 文鶴山語氣變得詫異起來,「六七十年代?几几年到几几年?」

  「主要是1958年到1980年的故事,後期涉及了少部分現代的科研發展進程。」

  這段時間, 文鶴山可太熟悉了,他頓時來了興致,「你這時間剛好在文ge啊,好好好,拿給我看看。」

  文鶴山對文ge有說不完的恩怨情仇,曾經拍攝過涉及那段時間的電影整整兩部,後來還想拍,硬生生遭審核給掐滅了。

  別人寫這段時期的故事,文鶴山可能還要勸勸「不好過審」「觀眾不買帳」,換成韓訓寫,那必須是「好好好,趕緊讓我看看」。

  文鶴山摩拳擦掌準備看看這位天才編劇對某個歷史時代人性醜惡的批判,心裡已經按照導演的思路回憶起了複雜人性中的淳樸與醜惡,赤誠與狡詐。

  軍工什麼的,他不了解,可他對文ge清楚得三天三夜都講不完,還能抹上一把老憤青的辛酸淚。

  他接收了文檔,等待內容加載時就在想:時代變了,韓訓這樣的年輕人寫起來文ge,一定有獨特的視角,圓滿他三部曲的夢想。

  結果他點開一看,果然視角夠獨特——造飛彈,全國上下集中技術力量不求回報的造飛彈,搞大會戰、放棄功名利祿一心造飛彈!

  文ge的邪惡與混亂,只是造飛彈途中的一座大山,存在感甚至不如研究員們對技術難題的冥思苦想,即使有人遭遇誤解、批判、成分不純的質疑,心裡的念頭仍是飛彈還沒造出來,我不能離席!

  這根本不是什麼批判劇本,而是一部字裡行間充盈著浪漫主義的熱血奮鬥劇本。

  和韓訓以前寫的故事一模一樣。

  文鶴山放棄心裡對文ge的抨擊和厭惡,認真沉思起韓訓這個傢伙。

  明明是生於安樂的九零後,怎麼他筆下六七十年代的人物,渾身一股子「偉大領袖」的紅色腔調。

  他反覆琢磨著劇本,盯著封面上,韓訓草擬的幾個名字發愣。

  什麼東風起、昨日東風、鐵馬金戈嘯東風,文藝得令他這個老文青的咂舌,不過,回憶起劇本,倒是挺合適的。

  也很符合類似題材劇本的命名套路。

  文鶴山思考良久,才撥了韓訓的電話。

  等接通了,他不聊劇本,先問劇名。

  「小韓,你是希望老頭子我在這幾個劇名里幫你挑一個合適的吧?」

  韓訓聲音謙遜的回答道:「是的文老,但不止這個問題,我更想您能看看劇本的內容是不是符合那個年代的時代特色。您一路從那時候走過來,感觸和體會肯定比我聽人聊的更多。」

  「你聽誰聊的啊?」文鶴山滿腦子困惑,「我還第一次知道有編劇聽了那些年生的事情,不寫階級鬥爭,不寫文化大ge命,跑來寫一群埋頭苦幹的窮技術,追求理想奉獻青春。」

  韓訓笑了笑,回答道:「因為我就是聽了一群窮技術在那時候追求理想奉獻青春的回憶,才會寫了他們的故事。」

  「難怪。」文鶴山哼哼兩聲,「我和你講,搞技術的人狡猾得很,還會騙人,把你騙得信以為真,轉身就躲工廠里,三四年都不出來履行諾言,說自己忙,說自己苦,都是大騙子!」

  韓訓聽出了他語氣里的抱怨,頓時笑出聲來。

  果然,孟奶奶說的事情,當事人記憶猶新、念念不忘。

  按文老的性格,恐怕是記了一輩子,見面就得和那群騙人的老工程師們賭氣。

  韓訓說:「文老您別生氣,我都聽顧爺爺說了,他說他後悔著呢,早知道就去當電影明星,不在研究院裡吃苦了。」

  「他也就是嘴上說說。」文鶴山毫不留情的拆穿顧爺爺的謊言,「那時候……唉,算了,他們就是這種不會享福的命,非要吃苦,吃了一輩子苦,還要熬夜起來做研究,念著社會主義好呢。」

  他語氣里全是對老友們執著堅守的嘆息與感慨,「你聽他們說六七十年代,肯定話里全是為國爭光,趕英超美,除了集體榮譽其他根本不會想,他們都是一根筋,腦子裡全是實驗啊、測試啊、圖紙啊,可沒意思了!你這劇本,從頭到尾都和他們說話的語氣似的,怪不得我覺得熟悉呢。」

  老人咋咋呼呼聲討著老友沒意思,韓訓卻從他的話語裡感受到文鶴山對老人們的關懷。

  也許,那些在鏡頭前叨念著國家榮譽高於一切的老人,從年輕時候起,就是現在這副執著虔誠的模樣,始終如一,引得文老都為他們的前程著急。

  可是,對他們而言,個人的前程哪裡比得上他們牽掛的項目。

  韓訓說:「文老,以前我也會覺得,不為自己考慮的人都很傻,可是和他們聊過去的事情,我才深刻意識到我們國家能夠持續前進,都是這些人在做著自我犧牲。我不愛寫什麼教育片、緬懷劇本,然而這次,我想試試能不能還原出他們千分之一的堅定執著,激勵更多人……獲得面對未來的力量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