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位宋女士今年已經八十五歲,要是梁安琪還在,跟她就是同年,問明白苗家有子有孫女,她竟然笑一笑,問大伯說:“安琪明齋兩個這麼喜歡小姑娘,怎麼沒有生一個女兒。”

  大伯自己都是領養的,只是在電話里不好說出來,既然是那邊要回來,就由他們負責接待,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第一次回上海,家裡晚輩不同意,她怎麼也不肯,回來一趟少一趟。

  定下時間立即就要過來,年紀太大怎麼好做飛機,可是老人家硬要回來,說要是兒子女兒不送她過來,她自己坐船坐飛機,一定要回來。

  當年走的時候就是坐船,梁家宋家和苗家三家人家的東西放了大半船,兩個小輩一門心思留下來建設新中國,到臨時開船了跳下船去,等家人發現的時候,船都已經開了一半。

  現在回憶起來還叫人唏噓,大伯聽了這麼一段舊事,回來就跟大伯娘說,大伯娘磕著瓜子摸著貓:“那時候的人思想覺悟高,要么爸爸媽媽都是黨員呢。”

  後來那點事也就不必說,大浪cháo之下哪裡有特例,只是那邊問得緊,大伯只好先敷衍過去,說爸爸媽媽都是生病走的。

  苗苗聽見大伯娘這麼說,好像跟奶奶又接近一點,那些舊信件是往昔的溫柔時光,從這些片段裡面去感受奶奶的生活,不知道在宋女士的口中,奶奶會是怎麼樣的人。

  聯繫的事情交給了苗苗,大伯也不會網上訂酒店,苗苗聯繫的也是香港的第三代,年紀比苗苗大的多,苗苗要叫堂姐,時間聯繫敲定了,替她們先定了一個禮拜的酒店。

  大伯跟著又發愁,也不知道那邊條件怎麼樣,現在的人早已經不迷信港奧台,內地日子好過了,大伯一家在上海也算是條件好,也確實是要想想怎麼招待人家。

  外灘總要看一看,一邊算是變化小的,另一邊的變化嚇死人,看看東方明珠,再吃吃本幫菜,幾條老馬路逛一逛,再看一看老房子,其實現在也沒什麼好看的,手續還沒辦完。

  裡面這點住戶不拿到賠償金不會走,賠償金給多少,還得兩家人合起來商量,大伯香菸抽了一根又一根,跟大伯娘說:“這個房子我想給苗苗。”

  大伯娘之前是不知道,原來一箱子銀洋鈿那也拿的應該,知道丈夫是領養來,姆媽走的時候還把房子給了他們,小叔子就拿到出國那點錢,心裡還有什麼意不平,是人都幫親生子,人之常情,丈夫這話也不是說了一趟兩趟:“又不是不給她,要看那邊是什麼意思。”

  現在也只能等,誰知道那邊是什麼光景,香港他們也不是沒去過,住的地方很淺窄,一條條巷子又細又長,隔了七十年,就算是原來走的時候再有錢,現在也不一定了。

  大伯還打聽了苗家有沒有人在,苗梁兩家倒是一直走的近,小兒女們等於是私奔了,兩家人到了那邊也當是親戚在走動,本來說好的,到了香港就給他們辦婚禮,又不是不同意,哪知道還一門心思要留下來。

  只是苗家後來又移民到加拿大去,老人走了,小輩的聯繫也就斷了。苗家準備好了接人,大伯借了程先生的車,開到機場去接人,來的一共三個人,一個女兒一個孫女。

  大伯大伯娘和苗苗三個人等在機場,舉著牌子等人走過來,宋奶奶的女兒還會說上海話,孫女就已經很生疏,看起來比苗苗大一點,把她們送到酒店去的路上,宋奶奶一路看著苗苗不說話。

  還以為苗苗就是大伯大伯娘的女兒,一眼看過去兒子一點不像爸媽,倒是這個孫女很像,有點像梁家人又有點像苗家人,眯著眼睛仔細看一看,還是更像安琪。

  老人心腸軟,看見的時候就掉眼淚,上了車斷斷續續講起來,眼淚就掉的更多了,她跟梁安琪其實是同學,兩個人在女學堂里最要好,回家玩的時候見到了安琪的哥哥,兩個人彼此有意,妹妹在裡面牽線,促成的這一樁姻緣。

  老人家大概是從來沒有跟人提起過這件事,好像一下子回到了舊時光,眼角邊的皺紋都帶著笑意,拉著苗苗的手一摸就笑起來:“是安琪的手,一模一樣的。”

  苗明齋也是借著哥哥來接近妹妹,一開始家裡還不同意,梁家生意做的更好點,苗家差一點,嫁女兒只有高嫁的,哪裡有低嫁的:“我們讀了書,也還是聽父母的,可是安琪不一樣,她看中了就一門心思認準了。”

  拿她當幌子去約會看電影,又要瞞過她哥哥,兩個小姑娘的友誼牢不可破,她真的一點點口風都沒有漏出來給男朋友,後來也常常想,是不是就這麼害了她,讓她更加堅定的留在上海。

  連幫她逃跑也是兩個人一起拿的主意,當時多麼天真啊,還想留下來,以後總要建交的,會收復失地,到時候又能跟家人在一起。

  宋奶奶那時候剛剛嫁進梁家,跟小姑磨在一起的時間比跟丈夫都多,人前不能跟丈夫太親熱,跟小姑不要緊,這叫姑嫂和睦,婆婆看了只有歡喜的。

  那時候已經準備起了嫁妝,嫂嫂當參謀,花緞子是要的,洋紅的旗袍也是要做的,她一件件細數起來:“你們不知道,你奶奶年輕的時候多麼好看,那件紅旗袍的蕾絲料子,法國進口的,一卷十幾個銀元,姆媽嫁女兒,捨得鈔票。”

  這卷料子後來做了那件紅旗袍,一直保存到了現在,苗苗這才知道來歷,說定奶奶留下來的舊東西,都能聽到一點舊故事。

  兩個人想好了要留下來,嫂嫂替她打算,要吃要住要開銷,還想三年五年能見面,但也給她留了實足的錢,這麼多年的私房全貼給了小姑子,反正香港的房子她知道在哪裡,誰知道一別六十多年。

  宋奶奶講話慢悠悠,大概年輕的時候就是個慢性子,苗苗一看見她就很喜歡她,她看上去跟苗奶奶是一樣的人。

  “你不知道她這脾氣有多急,動不動就要著急的,家裡寶貝她,苗先生也寶貝她,也不知道她長大點還急不急了。”這話苗苗是第一次聽到,她記憶里的奶奶是絕不著急的,也不會發脾氣,什麼話都慢慢說。

  苗苗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訴這位舅奶奶,說奶奶後來當了老師,教英文教音樂,宋奶奶笑起來:“女校到孤兒園去的時候,她倒確實是喜歡小孩子的。”

  想一想突然流淚,一念之差,落了家人許多年的埋怨,可又都知道安琪脾氣大,一開始還想局勢能好一點,說不定能把人再接回來,等了多少年都沒希望,後來也就再也不談起了,家裡的小輩還是這一次才知道原來還有個姑太太。

  大伯一路開車先去酒店再去飯店,老人家興頭很濃,又要去看老房子又要去看外灘,她記憶里的還是老地名,霞飛路海格路,還有高爾登路慕爾鳴路,知道路名早就改過來,嘆一口氣不再說話了。

  吃午飯的時候程先生也過來了,一進門宋奶奶就笑起來,知道是苗苗的丈夫,拍拍她的手:“你跟你奶奶,連眼光都像。”

  程先生大大方方接受誇獎,然後問宋奶奶要吃點什麼,宋奶奶想一想:“別的都還好,只有烤麩吃不到。”

  六樣冷碟再加一個四喜烤麩,拌了黑木耳香菇黃花菜,送上來一看宋奶奶就笑起來:“就是這個,那邊買不到烤麩,有手藝也不能做。”

  苗苗挾了一個給她,隔了這麼多年再吃家鄉滋味,牙齒雖然不好了,可是東西很軟,慢慢嚼著咽下去,眼眶都泛紅,吃完了拉住苗苗:“去看看舊房子吧。”

  【

  第87章 Keep

  舊老房子裡面的住戶一家都沒搬出來,工作單位好打交道,可是住戶卻不好打交道了,要去看房子,也只能看一看外觀。

  可宋奶奶堅持要去,她來一趟就是為了再看一眼舊房子,幾個人開車過去,門庭早已改換,鐵門還是原來的,一打開來宋奶奶的眼眶就紅起來。

  她一路都拉著苗苗的手:“這裡有個千秋,那裡有個小圓桌,下午的時候吃茶點。”梁家跟程家都是洋行里的買辦,家裡有些洋人習慣,家具也是西式的,那時候講究時髦又有鈔票的人家,全都買西式家具。

  大廳里原來吊著水晶燈擺著三角鋼琴,那會的什麼火柴大王,茶葉大王家裡都有一個跳舞的大廳,苗家發家算是晚,房子沒有那麼大,也分了前後,後面有一片小小小糙,前面也能停兩輛汽車。

  宋奶奶來的時候帶了許多老照片:“是姆媽留下來的,都是安琪的照片。”老太太思念女兒,越是年紀大越是想念,把這些從家裡帶出來的照片整理一遍,裡面有拍到女兒的,全放在一本里,想她的時候就拿出來,從剛出生看到她十八歲。

  這一本相冊更齊全,那時候的人大多都是到照相館裡去拍照片,留下來的照片布景都是一樣的,可太公是個新式人,最喜歡拍照片,花大價錢買了一個照相機,替一家人拍了許多照片,光是女兒的,就有兩大本。

  在花園裡的,在鋼琴前的,在樓梯上的,家裡各個角落都有她從小到大的身影。宋奶奶一定要進去看一看,這房子原來的大門早就拆掉了,進門的大廳當作了收發室,裝了信箱,立起了牆,隔成一間一間的,十幾個平米就住著一戶人家。

  只有木樓梯還是原貌,上面的油漆斑斑駁駁的,大吊燈只餘下一個洞,玻璃窗戶是一塊一塊的,有兩塊磨花玻璃經受住了風霜年月,竟然還是家裡舊時用的,只是別的都已經換過。

  一層是公用的,二樓以上才是住戶,一樓的環境還好一點,到了二樓原來的小客廳也住了人家,三樓也不必上去了,整個面目全非,宋奶奶走到一樓半,手指指著三樓:“上面是你奶奶原來的房間。”

  梁安琪住的最高,一整間都是她的,裡面有一個柜子擺著各色洋娃娃,穿各種顏色的蕾絲裙子,一個玻璃櫃從上到下都擺滿了,每一年過生日爸爸都要送給她一個,從出生到離開上海,一共十八個。

  這十八個娃娃後來被帶到香港去,在香港的老宅里,一直都有一間梁安琪的房間,女兒離開的時候是少女,於是在母親的心裡,她就一直都是少女模樣,家裡做衣服的時候,也要給她做一件,恍恍惚惚過了十來年,梁母才說:“我們安琪自己也該當姆媽了。”

  後來這個房間當然是另作它用了,家裡的小輩越來越多,大一點的還知道自己有個姑姑在上海,過了這麼多年,都當已經沒了,誰知道能找回來。

  老照片是苗奶奶在家裡的時光,宋奶奶又說了許多她在學校里的模樣,跑步騎車打網球都有她一份,聽起來就是風雲人物:“我們穿什麼梳什麼頭髮都有規定,只有她要跟別人不一樣,非要弄點花頭出來,搭一根絲巾,前面弄兩絲捲髮,要好看的不得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