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闊兒給蘇鶴安排的住處,是個挺微妙的所在。
中原皇帝,下朝之後,在御書房批閱奏摺。南掌的皇帝,也差不多這形式,只是在什麼地方,蘇鶴因為不識字,也叫不出名兒來,姑且也叫御書房了。闊兒平日在御書房裡批閱奏章,闊兒身後有一面書架,書架後頭,還有一道暗門,過了暗門,是個臥房。想必是南掌王小憩的所在。闊兒後來將這地方換了陳設,改成了正經臥房的形制,將蘇鶴安排在了此處。
闊兒在一牆之隔的書房裡頭召見大臣,商議事物,蘇鶴都能聽得一清二楚。雖然聽不懂,但闊兒願意如此信他,他還是很高興的。
關於此事,蘇鶴也特意問過闊兒,問將他安置在此事,不怕他偷聽,不怕為人詬病?闊兒甚是不屑,說:“你能聽得懂個什麼?”這雖然是實話,但很是傷人。
現在蘇鶴煮梨湯的手藝爐火純青,能準確拿捏放多少冰糖,煮梨湯的火候。煮好了,放涼了,若是隔壁正好沒有大臣在,他便會在此處喊一聲:“闊兒,來吃梨。”闊兒便會撂下手裡的文書,由暗門過來,喝罷了梨湯再回去繼續看文書。
下午,臨吃晚飯前一個時辰,苗苗一天的課業結束,蘇鶴便教他讀書,三略四書五經六韜,闊兒托人打中原帶了一摞回來,蘇鶴便由簡至繁教他念。實在沒法用漢話解釋清楚的,就請闊兒來用南掌話解釋。苗苗不是不好學,只是念了一天書,好容易歇口氣,還指望著蘇鶴能帶他釣魚的,沒料到還得繼續讀書,很是不情願。
蘇鶴治不住他,最後沿用了當年上官瀾對付他的法子,拿了個小棍兒當戒尺,一旦走神,便輕輕擊他肩膀,煩闊兒幫忙寫了個木牌掛在門口。以南掌文寫的,說成漢話,便是“殿下今日因不專心讀書挨戒尺下”,尺與下之間留了很大的空,用來填數字。
第一次,填了七十九。苗苗受罰時並不在意,看到這牌子心裡大驚,再看到來來往往的宮婢侍從,都會有意無意抬眼看一看這木牌,頓時明白了,全宮裡的人都知道他讀書走神了,挨了多少下戒尺。頓時覺得無比丟人,哇哇哇哭著讓蘇鶴摘牌子。蘇鶴不摘。再求闊兒,闊兒也不摘,反而還是一副等著看笑話的模樣,小苗苗內心深受打擊,只得憋著勁兒讓這牌子上的數目減少,直到沒有。
蘇鶴見苗苗每次看書憋著勁兒,那表情,看著就跟誰欺負他他還死命憋著淚不哭一樣。半個月後,蘇鶴心疼了,自個兒把牌子摘了。不過苗苗看書,也確實不會走神了。
偶爾,蘇鶴會不想教苗苗看書,便會在苗苗來找他之前拎著木桶釣竿兒去釣魚,此處離大湖近,翻個迴廊再穿過半個花園就到,這個湖裡魚比較多,蘇鶴能釣到半尺來長的魚,木桶放不下,剛釣起來便解了魚鉤放掉。
於蘇鶴而言,日子就這麼平和地過,似乎一輩子就能這麼優哉游哉地過去,會不自覺露出滿足的笑意,悠遠漫長的歲月,似乎真的可以這樣消耗。好得像夢。
於闊兒,他自然不能像蘇鶴那般悠閒,他身居高位,手握重權。有時候,確實會覺得高處不勝寒。親族制衡,朝黨傾軋,一樁樁一件件,最後都會攤到他面前來求個結果。其實不是求個結果,是明明白白威脅著,要個結果。他得拿捏著敲打的力道,裁決地公正,誰都不能開罪,誰都不能虧待,最後,得護著百姓。
但有這麼個人,給他熬湯削梨,不關情他的身份,不關情他的決定,只是這麼陪著他,用“闊兒”這個名字叫他。在他面前,他不必是南掌王,只是闊兒。能有這麼個人,何其幸也。
“闊兒,來吃梨。”
於是,他應和著這聲音,放下他的身份,去吃梨了。
蘇鶴將涼得正好的梨湯推到他面前,“我看你心情好像不大好,我在這頭聽著聲音都怪大。別傷了嗓子,今兒糖放得少了些,怕齁著你。”
“皇室親族,想加稅。”闊兒吐了一口氣,溫潤的甜湯,滑脆的梨肉,一塊兒吃進肚裡,好受多了,“一幫蛀蟲,早晚都弄死。”
蘇鶴挑眉,少見闊兒言辭如此粗鄙啊,看來是動了真怒。
闊兒放下碗,長吁了一口氣,板起臉衝著蘇鶴道:“你稍坐,我再跟他們罵一會兒。”
等等,前頭的人還沒走嗎?沒走你過來幹啥?剛才明明聽見很亂的腳步聲退出去了啊,不是他們走了嗎?蘇鶴心情頓時難以言表,仔細想了想方才聽見的聲音。
闊兒罵人,闊兒摔了東西……有人進來了,有人出去了。那麼,那很亂的退出去的腳步聲,想必是進來收拾的人又退出去的聲音。
蘇鶴扶額,嘆了一聲。苗苗說自個兒名聲不大好,就是類似媚主惑上,千古妖妃那種的名聲,這下好了,坐實了。
其實蘇鶴覺著這名聲安在他身上,實在是……首先,他不好看,談不上媚主;其次,他完全沒有干政,說不得惑上。倒是有個倒了血霉的拐了七八個彎兒送禮送到他這兒來的,還寫了信,但他不識字,看不懂,就把禮退回去,把信留著給闊兒看。之後,就再也沒人給他送禮了。
又到了雪花梨成熟的時節了,王城裡頭的那個綢緞鋪子開始賣雪花梨了。闊兒每日吃兩三個,每日去買,八成那攤兒上的果子,八成都進了闊兒的肚子。那攤兒也就只賣那些果子,至多也不盈百,那果子又不經存放,也就賣上半個月。
中原皇帝,下朝之後,在御書房批閱奏摺。南掌的皇帝,也差不多這形式,只是在什麼地方,蘇鶴因為不識字,也叫不出名兒來,姑且也叫御書房了。闊兒平日在御書房裡批閱奏章,闊兒身後有一面書架,書架後頭,還有一道暗門,過了暗門,是個臥房。想必是南掌王小憩的所在。闊兒後來將這地方換了陳設,改成了正經臥房的形制,將蘇鶴安排在了此處。
闊兒在一牆之隔的書房裡頭召見大臣,商議事物,蘇鶴都能聽得一清二楚。雖然聽不懂,但闊兒願意如此信他,他還是很高興的。
關於此事,蘇鶴也特意問過闊兒,問將他安置在此事,不怕他偷聽,不怕為人詬病?闊兒甚是不屑,說:“你能聽得懂個什麼?”這雖然是實話,但很是傷人。
現在蘇鶴煮梨湯的手藝爐火純青,能準確拿捏放多少冰糖,煮梨湯的火候。煮好了,放涼了,若是隔壁正好沒有大臣在,他便會在此處喊一聲:“闊兒,來吃梨。”闊兒便會撂下手裡的文書,由暗門過來,喝罷了梨湯再回去繼續看文書。
下午,臨吃晚飯前一個時辰,苗苗一天的課業結束,蘇鶴便教他讀書,三略四書五經六韜,闊兒托人打中原帶了一摞回來,蘇鶴便由簡至繁教他念。實在沒法用漢話解釋清楚的,就請闊兒來用南掌話解釋。苗苗不是不好學,只是念了一天書,好容易歇口氣,還指望著蘇鶴能帶他釣魚的,沒料到還得繼續讀書,很是不情願。
蘇鶴治不住他,最後沿用了當年上官瀾對付他的法子,拿了個小棍兒當戒尺,一旦走神,便輕輕擊他肩膀,煩闊兒幫忙寫了個木牌掛在門口。以南掌文寫的,說成漢話,便是“殿下今日因不專心讀書挨戒尺下”,尺與下之間留了很大的空,用來填數字。
第一次,填了七十九。苗苗受罰時並不在意,看到這牌子心裡大驚,再看到來來往往的宮婢侍從,都會有意無意抬眼看一看這木牌,頓時明白了,全宮裡的人都知道他讀書走神了,挨了多少下戒尺。頓時覺得無比丟人,哇哇哇哭著讓蘇鶴摘牌子。蘇鶴不摘。再求闊兒,闊兒也不摘,反而還是一副等著看笑話的模樣,小苗苗內心深受打擊,只得憋著勁兒讓這牌子上的數目減少,直到沒有。
蘇鶴見苗苗每次看書憋著勁兒,那表情,看著就跟誰欺負他他還死命憋著淚不哭一樣。半個月後,蘇鶴心疼了,自個兒把牌子摘了。不過苗苗看書,也確實不會走神了。
偶爾,蘇鶴會不想教苗苗看書,便會在苗苗來找他之前拎著木桶釣竿兒去釣魚,此處離大湖近,翻個迴廊再穿過半個花園就到,這個湖裡魚比較多,蘇鶴能釣到半尺來長的魚,木桶放不下,剛釣起來便解了魚鉤放掉。
於蘇鶴而言,日子就這麼平和地過,似乎一輩子就能這麼優哉游哉地過去,會不自覺露出滿足的笑意,悠遠漫長的歲月,似乎真的可以這樣消耗。好得像夢。
於闊兒,他自然不能像蘇鶴那般悠閒,他身居高位,手握重權。有時候,確實會覺得高處不勝寒。親族制衡,朝黨傾軋,一樁樁一件件,最後都會攤到他面前來求個結果。其實不是求個結果,是明明白白威脅著,要個結果。他得拿捏著敲打的力道,裁決地公正,誰都不能開罪,誰都不能虧待,最後,得護著百姓。
但有這麼個人,給他熬湯削梨,不關情他的身份,不關情他的決定,只是這麼陪著他,用“闊兒”這個名字叫他。在他面前,他不必是南掌王,只是闊兒。能有這麼個人,何其幸也。
“闊兒,來吃梨。”
於是,他應和著這聲音,放下他的身份,去吃梨了。
蘇鶴將涼得正好的梨湯推到他面前,“我看你心情好像不大好,我在這頭聽著聲音都怪大。別傷了嗓子,今兒糖放得少了些,怕齁著你。”
“皇室親族,想加稅。”闊兒吐了一口氣,溫潤的甜湯,滑脆的梨肉,一塊兒吃進肚裡,好受多了,“一幫蛀蟲,早晚都弄死。”
蘇鶴挑眉,少見闊兒言辭如此粗鄙啊,看來是動了真怒。
闊兒放下碗,長吁了一口氣,板起臉衝著蘇鶴道:“你稍坐,我再跟他們罵一會兒。”
等等,前頭的人還沒走嗎?沒走你過來幹啥?剛才明明聽見很亂的腳步聲退出去了啊,不是他們走了嗎?蘇鶴心情頓時難以言表,仔細想了想方才聽見的聲音。
闊兒罵人,闊兒摔了東西……有人進來了,有人出去了。那麼,那很亂的退出去的腳步聲,想必是進來收拾的人又退出去的聲音。
蘇鶴扶額,嘆了一聲。苗苗說自個兒名聲不大好,就是類似媚主惑上,千古妖妃那種的名聲,這下好了,坐實了。
其實蘇鶴覺著這名聲安在他身上,實在是……首先,他不好看,談不上媚主;其次,他完全沒有干政,說不得惑上。倒是有個倒了血霉的拐了七八個彎兒送禮送到他這兒來的,還寫了信,但他不識字,看不懂,就把禮退回去,把信留著給闊兒看。之後,就再也沒人給他送禮了。
又到了雪花梨成熟的時節了,王城裡頭的那個綢緞鋪子開始賣雪花梨了。闊兒每日吃兩三個,每日去買,八成那攤兒上的果子,八成都進了闊兒的肚子。那攤兒也就只賣那些果子,至多也不盈百,那果子又不經存放,也就賣上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