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司馬亮正在惱火時,鮮卑族將軍接到了密報,竟有一隊人馬直接從山西大同府起兵,穿秦嶺,殺到山西離石,占了離石府,斷了他們來時的路。
若是這隊人馬再往前打,就打到東北的薊城,打到他們的老巢去了。
鮮卑族將軍接了信,大驚,馬上帶著人就退兵,司馬亮再怎麼說都不行了。
司馬亮半信半疑,大梁哪裡來的這隊兵馬?這是不是又是季敏的圍魏救趙之計啊?
可是第二天,他也收到了書信。
原來這隊人馬竟然是原大周廢太子的的殘部。
誒呀呀,這些人蟄伏了這麼多年,怎麼會突然冒出來,還帶了軍隊來攻打他的地盤呢。
不是應該與他一起攻打大梁嗎?
可是老巢就要讓人端了,他現在再不回去,就真成了喪家之犬了。
司馬亮急急退兵,可此時,他才發現想跑也沒那麼容易了。
季敏這邊雲水關的三千援軍到了。
季敏開始並不知司馬亮為什麼退兵,不過對她來說,這可是痛打落水狗的時機。
季敏率三千騎兵,一路追殺,打得司馬亮毫無招架之功。
司馬亮帶著不足五千殘部退到離石府,但離石府已經被楚紹舅舅所占,
別說這位雲大人還真是精通攻心之計,竟然策反了鮮卑族人,鮮卑人反水殺了司馬亮,借了司馬亮的人頭,換了回家的路,而廢太子這些人又與鮮卑人聯合,直接搶占了原司馬亮的封地。
葦澤關就此解了軍情,全城百姓為了感念季敏的守關功績,將葦澤關改名為「娘子關」。
至此娘子關就留下了一項「跑馬」的習俗,每年的正月十五當日,娘子關及附近的村寨的居民,都穿了各種盔甲,騎了自家的馬、驢、騾在城裡的巷中循環奔跑,中間穿插社火表演,不為勝負,只以此紀念此次戰役,消災祈福。
當季敏得知竟然是楚紹的舅舅帶兵圍魏救趙解了葦澤關的困境時,她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
楚紹也沒有說這些,兩個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避開了這個話題。
楚紹問季敏下一步怎麼辦?
季敏當然要繼續率軍平叛。
只是江東、漠北兩地都是戰事吃緊,季敏先去支援哪裡?
季敏選擇倒是簡單,直接殺往江東。
她告訴楚紹,漠北由父皇御駕親征,父皇才是大梁真正的戰神,漠北軍根本無法贏過父皇的,按她的估計,漠北的戰事一個月之內,必會結束。
季敏估計真准,半個多月後,漠北傳來捷報。
皇帝率軍在潼關與北狄和司馬倫大戰,司馬倫的第一得力心腹裴清遠陣前倒戈,親手砍了司馬倫腦袋,做了投名狀,歸順大梁。
並與皇帝合兵大敗北狄軍,收復了漠北大片土地。
楚紹與季敏此時已經帶兵到了江東。
楚紹得知這消息,喲,這裴清遠倒是真有心機,用這種方式回了大梁,不知道的人非得以為他是皇帝派到司馬倫身邊做內應的呢,都得誇他一句忠心為主,不懼罵名。
裴清遠如此,一是識時務,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二來,在皇帝面前算刷了臉,重新得了皇帝歡心,回到大梁也會得到皇帝重用。三來,呵呵,此人賊心不死,一直沒有放下季敏,此一回立了這樣的大功,一定會窺探駙馬之位。
即使當不了駙馬,以他的厚臉皮也能自薦枕席,做個什麼二百面首。
不過,想做二百面首的可不止裴清遠,眼前就又一位陰魂不散的。
皇帝之前就派了唐令沖掛帥,帶領三萬軍馬來江東平亂,但唐令沖與從葦澤關趕去的莊王韓元菘對江東地形地貌與世家都了解不多,也不擅長水戰。
到了江東一個月,戰事膠著,與叛軍互有勝負。
季敏帶著五百騎兵這一趕來,對唐令沖與韓元菘來說就是及時雨。
他們兩個二話都不說,是主動交出兵權。
楚紹就見唐令沖見到季敏高興的樣子,就像一隻大金毛犬見到了主人,如果唐令沖有尾巴,那尾巴早就搖成了花。
唐令沖看楚紹與季敏一起來的,季敏與他說過些她與楚紹的事情,他知道自己在季敏心中沒法與楚紹比。
但是又見莊王對楚紹是不假言辭,一點也不熱情,還有些像防著楚紹。
唐令沖從莊王的態度推斷出,也許皇帝一家是不喜歡楚紹的。
但是按季敏的為人,她要嫁給楚紹,皇帝他們未必能攔住。
唐令沖覺得季敏之前不想收他為二百面首,應該主要是顧忌著楚紹的想法,他的與楚紹好生談談。
楚紹就聽唐令沖推心置腹的說了,他自覺當不了駙馬,他只想做季敏的二百面首就可。
只要楚紹不反對,他就有辦法讓季敏答應。
當然他也不白承楚紹的情,他會在太子、莊王面前為楚紹說好話,讓楚紹當駙馬,也會幫楚紹防著別的對季敏有想法的男子,讓季敏專寵他們兩個就可。
楚紹聽了唐令沖的話,氣得肝膽都疼,是揮手便打:打仗的時候,你還有心思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你給我記著,有我楚紹在,什麼二百面首,一個都不能有,長公主只能獨寵我一人……
作者有話要說:下章紅包。
第94章 、番外八
季敏不知道, 唐令沖找了楚紹說了一番渾話。
若是這隊人馬再往前打,就打到東北的薊城,打到他們的老巢去了。
鮮卑族將軍接了信,大驚,馬上帶著人就退兵,司馬亮再怎麼說都不行了。
司馬亮半信半疑,大梁哪裡來的這隊兵馬?這是不是又是季敏的圍魏救趙之計啊?
可是第二天,他也收到了書信。
原來這隊人馬竟然是原大周廢太子的的殘部。
誒呀呀,這些人蟄伏了這麼多年,怎麼會突然冒出來,還帶了軍隊來攻打他的地盤呢。
不是應該與他一起攻打大梁嗎?
可是老巢就要讓人端了,他現在再不回去,就真成了喪家之犬了。
司馬亮急急退兵,可此時,他才發現想跑也沒那麼容易了。
季敏這邊雲水關的三千援軍到了。
季敏開始並不知司馬亮為什麼退兵,不過對她來說,這可是痛打落水狗的時機。
季敏率三千騎兵,一路追殺,打得司馬亮毫無招架之功。
司馬亮帶著不足五千殘部退到離石府,但離石府已經被楚紹舅舅所占,
別說這位雲大人還真是精通攻心之計,竟然策反了鮮卑族人,鮮卑人反水殺了司馬亮,借了司馬亮的人頭,換了回家的路,而廢太子這些人又與鮮卑人聯合,直接搶占了原司馬亮的封地。
葦澤關就此解了軍情,全城百姓為了感念季敏的守關功績,將葦澤關改名為「娘子關」。
至此娘子關就留下了一項「跑馬」的習俗,每年的正月十五當日,娘子關及附近的村寨的居民,都穿了各種盔甲,騎了自家的馬、驢、騾在城裡的巷中循環奔跑,中間穿插社火表演,不為勝負,只以此紀念此次戰役,消災祈福。
當季敏得知竟然是楚紹的舅舅帶兵圍魏救趙解了葦澤關的困境時,她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
楚紹也沒有說這些,兩個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避開了這個話題。
楚紹問季敏下一步怎麼辦?
季敏當然要繼續率軍平叛。
只是江東、漠北兩地都是戰事吃緊,季敏先去支援哪裡?
季敏選擇倒是簡單,直接殺往江東。
她告訴楚紹,漠北由父皇御駕親征,父皇才是大梁真正的戰神,漠北軍根本無法贏過父皇的,按她的估計,漠北的戰事一個月之內,必會結束。
季敏估計真准,半個多月後,漠北傳來捷報。
皇帝率軍在潼關與北狄和司馬倫大戰,司馬倫的第一得力心腹裴清遠陣前倒戈,親手砍了司馬倫腦袋,做了投名狀,歸順大梁。
並與皇帝合兵大敗北狄軍,收復了漠北大片土地。
楚紹與季敏此時已經帶兵到了江東。
楚紹得知這消息,喲,這裴清遠倒是真有心機,用這種方式回了大梁,不知道的人非得以為他是皇帝派到司馬倫身邊做內應的呢,都得誇他一句忠心為主,不懼罵名。
裴清遠如此,一是識時務,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二來,在皇帝面前算刷了臉,重新得了皇帝歡心,回到大梁也會得到皇帝重用。三來,呵呵,此人賊心不死,一直沒有放下季敏,此一回立了這樣的大功,一定會窺探駙馬之位。
即使當不了駙馬,以他的厚臉皮也能自薦枕席,做個什麼二百面首。
不過,想做二百面首的可不止裴清遠,眼前就又一位陰魂不散的。
皇帝之前就派了唐令沖掛帥,帶領三萬軍馬來江東平亂,但唐令沖與從葦澤關趕去的莊王韓元菘對江東地形地貌與世家都了解不多,也不擅長水戰。
到了江東一個月,戰事膠著,與叛軍互有勝負。
季敏帶著五百騎兵這一趕來,對唐令沖與韓元菘來說就是及時雨。
他們兩個二話都不說,是主動交出兵權。
楚紹就見唐令沖見到季敏高興的樣子,就像一隻大金毛犬見到了主人,如果唐令沖有尾巴,那尾巴早就搖成了花。
唐令沖看楚紹與季敏一起來的,季敏與他說過些她與楚紹的事情,他知道自己在季敏心中沒法與楚紹比。
但是又見莊王對楚紹是不假言辭,一點也不熱情,還有些像防著楚紹。
唐令沖從莊王的態度推斷出,也許皇帝一家是不喜歡楚紹的。
但是按季敏的為人,她要嫁給楚紹,皇帝他們未必能攔住。
唐令沖覺得季敏之前不想收他為二百面首,應該主要是顧忌著楚紹的想法,他的與楚紹好生談談。
楚紹就聽唐令沖推心置腹的說了,他自覺當不了駙馬,他只想做季敏的二百面首就可。
只要楚紹不反對,他就有辦法讓季敏答應。
當然他也不白承楚紹的情,他會在太子、莊王面前為楚紹說好話,讓楚紹當駙馬,也會幫楚紹防著別的對季敏有想法的男子,讓季敏專寵他們兩個就可。
楚紹聽了唐令沖的話,氣得肝膽都疼,是揮手便打:打仗的時候,你還有心思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你給我記著,有我楚紹在,什麼二百面首,一個都不能有,長公主只能獨寵我一人……
作者有話要說:下章紅包。
第94章 、番外八
季敏不知道, 唐令沖找了楚紹說了一番渾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