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店小二飛快跑過來擋在兩人中間,這要在店中出了事,他們可是要擔責的,再者店裡面打架,影響也不好。

  好在大漢不是惡徒,胸膛極速起伏几下,壓抑住了自己的怒火,朝眾人道:“我本雲南臨安人士,當年遭那王五迫害的就有我兄嫂,我兄長本是縣令管家,嫂嫂也在後宅做事,縣令染上大煙後不知是毒物,當做賞賜叫我兄長一起,結果令我兄長也染上了大煙,後來嫂嫂也不能倖免,可憐直到事發我兄嫂還只當是主家賞賜……”

  “我兄長來不及上京,在路上便毒發撐不住自盡了,嫂嫂清醒後也追隨他而去,留下一雙兒女。”大漢說到這眼圈微紅,“我兄嫂那般良善的人,卻不得善終,都是那大煙所害,這些書生卻還說看不到花可惜,你們說我該不該怒?”

  他怒瞪著書生,頗有再敢說可惜就真出手的架勢。

  旁邊人聽了,也紛紛用譴責的目光看向兩個書生。

  “是該怒,怎能說這樣的話,這要換我我也氣。”

  “那罌粟開花是好看,但又如何,戲文里不是說了,越是漂亮的動物植物毒性越大,總不能為了好看不要性命。”

  “當年我可是親眼見了那些在城門口戒菸的人,發病的時候別提多可怕,一個個失了神志涕淚橫流,說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為了大煙,說讓賣掉兒女丁點不猶豫,讓動手殺人都不拒絕,這種毒物禁掉哪裡可惜了?”

  “這麼可怕,這要是擴散開來……嘶……”

  ……

  那書生聽著眾人的指責,臉色不好,強辯道:“我並未說此物不該禁,只是隨口感慨一二罷了。”

  見眾人還想再說,他立刻轉移話題:“如今是真臘出現了大煙,又非我大魏,與我大魏又有何干係,何必如此興師動眾?”

  他旁邊的書生搖頭,一臉悲天憫人:“趙兄此言差矣,真臘百姓也是人,他們許多都是被害,並非主動吸食,既是我大魏屬國,我大魏便該解救他們於水火才是。”他說到這皺起了眉,“要我看來,此事不該派兵,該遣醫生前去救助,我大魏禮儀之邦,不能靠武力震懾它國,何況真臘乃我大魏屬國,連年朝貢,此時正應出手扶持,否則如何服眾,也可彰顯我大國胸襟。”

  眾人聽了有人皺眉,有人懵懂,有人覺得似有些道理。

  那大漢冷哼一聲:“果然百無一用是儒生,什麼不靠武力,不靠武力難道靠你們這些書生?我看那新學學子們說得對,你們都是讀書讀傻了,若無武官若無槍炮,那些夷人會奉我大魏為上國?若沒有肅親王沒有禁軍征戰剿匪,你們能安穩坐在這喝茶吃酒?”

  “你——”這話卻是戳中了兩個書生的痛處,不止他們,其它桌上的儒生也都變了臉色。

  如今新學和儒學正在對壘,前些日子新學領頭季行走下了戰帖與江南儒生比斗,結果新學三局兩勝贏了,儒生落敗,這下徹底點燃了兩方的戰爭,這幾日長安儒生憋著勁打算想辦法贏新學學生,這大漢這樣說,在場儒生如何不變臉,這話簡直如同赤裸裸扇了他們一巴掌。

  “胡說!”有儒生立刻站出來道,“自古征戰莫不勞民傷財,如今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何故主動挑起戰爭?”

  有書生立刻附和:“是極,這也是為眾將士著想,戰爭殘酷,這一去不知要犧牲多少性命,多少家庭破碎。”

  “無恥至極!”大漢冷笑,“果然叫那新學學子說中了,你們不過是怕聖上重武輕文,少了你們文人的利益,既然覺得勞民傷財,捨不得百姓受苦,你不如叫你們這些儒生將家中財產捐出來,一人哪怕只一貫,天下儒生加起來,只怕也足夠征戰了,這樣不就不勞民傷財了。”

  “說得好!若非咱們禁軍越來越強,還有厲害的火器,那些夷人怎會來朝拜咱們,以為我們還是原本的蠢人,你們說什麼就聽嗎?”

  “哈哈哈,可不是,新聞上都說了,咱們早就告訴這些屬國不得栽種罌粟,真臘不聽不說,還造出了大煙,是他們先違背在前,也別怪咱們動武。”

  “還派醫生救助?如何救助?那大煙是醫生能治好的?當年那些染了大煙的,完全戒了活下來的有幾個?若這回不處置了真臘,萬一那大煙傳回咱大魏怎麼辦?”

  “就是,若傳回來怎麼辦?還有它國呢,合著真臘的人是人,它國的人都不是人,活該被傳染?”

  ……

  眾人一人一句,說的書生們臉色漲紅再也坐不下去,起身灰溜溜走了。

  第174章 戰起

  類似茶館裡書生與百姓的對話不止發生在一處, 並非所有人都贊成戰爭, 但這一回情況不同, 大煙的問題必須解決,這種時候元清帝這幾年不間斷關於大煙的宣傳便有了作用,基本上大都贊成給真臘一個教訓。

  元清帝聽到這些市井傳來的消息, 心頭欣慰,總算沒有白費他讓百姓開智的心思,多數人腦子還是很清醒的, 至於那些頭腦不清楚的, 他自動過濾掉了,別說真臘, 他日後還想要將周邊各國全都拿下來,屆時這些人豈不是要氣死。

  對他來說, 除了參戰將士的家人有資格抱怨外,其他人沒資格說不戰。

  先不提開疆拓土是每個帝王都有的野望, 以大魏目前的發展趨勢,盛世已經開始,而縱觀歷史, 盛世之後大都會轉為衰敗, 即便如今他正在逐步制定從古至今最為完善的制度,並且認真執行,但誰也無法保證這個制度能一直完損無缺的傳承下去,更不能保證他之後的皇帝都如他一般勤政愛民,一旦出現一個昏君, 可能他辛苦建造起來的制度便會化為烏有。

  或者像他祖父神宗那般,大約做皇帝做得太久,到了晚年肆無忌憚昏聵起來,誰也管不住,若不是下頭皇子們為了奪嫡反而做了不少實事,幾方博弈將朝堂撐起來,說不定大魏延續不到如今,更不用說輪到他來做皇帝了。

  當然,也有一勞永逸的辦法,即直接改制,改為君主立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再不用操心往後如何,甚至還能保大魏永存。

  但作為一個大權在握的皇帝,元清帝當然不會這麼做,至少目前完全沒有這個想法,至於什麼民主社會就更不用提了。

  話說回來,盛世到來,且無意外定會持續很久很久,至少元清帝能保證自己在位時絕不會衰落。

  盛世是好,國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萬國來朝,但繁華很容易滋生安逸,安逸之下便是腐敗,一旦生出懈怠之心,文恬武嬉,衰落遠比強盛更快。

  所以元清帝更願意在他活著的時候向外開疆拓土,不管是用武力侵占納入版圖,還是文化移民入侵傳播世界,皆好過抱著這些先進知識安居一隅。

  將百姓的目光拉向遠方,擴展到整個世界,總比只看到眼前,只惦記著在朝堂上玩弄權術來得好。

  雖說他也清楚不可能真的做到將全世界納入版圖,甚至想要將整個亞洲納入疆土都有些困難,並非打不下來,而是打下來要治理不容易,距離和地理的原因,無法完全集權到皇城,除非如元佩黃修所言,等火車鐵軌問世,一直鋪設所有疆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