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了應用了現代練兵方法,當初造出來的鳥銃火銃火炮等, 這幾年一直在不斷改良。

  劉願那裡雖然只有文史知識,但在這些文史資料中,總會有關於槍炮的記載, 哪怕沒有詳細製作方法, 但總有提及,元清帝讓他先將這些兌換了出來, 交給了槍炮營去研究。

  現在的槍炮早不是當初的基礎版本,不管是鳥銃還是火銃, 全部改名叫了槍,大炮也做了改良, 有專門攻城的,有專門給船上用的等等,更不提其它各種火器。

  再加上這些年大魏禁軍一直在實戰訓練, 從未懈怠。

  元清帝對這一戰信心十足。

  至於匈奴會不會趁機礙事, 他絲毫不擔心,這幾年閱兵大魏展示出來的戰力,早就讓他們不敢造次,又通過經濟和文化逐步侵入,就算他如今不管不顧直接開戰, 也不怵任何人。

  他毫不介意向各國展露自己的野心,他們即便明白也不敢反抗,像高麗交趾等小國,早就表達了臣服之心,自動請旨上奏要成為大魏屬國。

  如今遼國和匈奴,在經濟上完全依靠大魏,一旦他打定主意要切斷與兩國的經濟往來,兩國百姓只怕會最先跳出來怨聲載道。

  不過大魏自稱禮儀之邦,這次出兵自然是有光明正大的理由。

  就在一個半月前,遼帝薨逝,皇長子許王被指認弒君謀反,被遼太子當場格殺,遼國雖套用了漢制,但更多還是講究強者為尊成王敗寇,許王已死,又有所謂證據,加上遼帝薨逝,太子乃正位,除了許王手下,沒有人再多事為其平反。

  然而就在遼太子打算繼位之時,皇長孫拿出一紙詔書,表示遼帝想傳位的是他而非自己的父親,請遼太子直接成為太上皇。

  因遼帝在世時確實不喜太子更看重皇長孫,又有聖旨在冊,朝臣們動搖起來,但偏偏按照順位規章,太子才是首位。

  於是兩方開始了拉鋸。

  而就在這時,被遣去邊關的楚王伺機發難了,打著要幫太子和皇長孫調解、認為他們父子之所以反目成仇是有小人奸臣作亂的旗號,帶兵攻向了東京遼陽府。

  遼太子和皇長孫雖早有防備,但他們萬萬沒想到楚王城府竟有這般深,握有三十萬親軍不說,且迅速擊潰邊關禁軍,整頓合一,帶領五十萬兵馬一路攻向京都。

  遼太子和皇長孫不得不暫時握手言和,隨後通過大使館傳信給大魏,尋求支持。

  所以大魏出兵有名,至於屆時結局究竟會如何,就得看肅王的手段了,這些年元清帝送去大遼的探子不是白送的,現在正是需要他們出力的時候。

  元清帝沒打過仗,兵書看得再多也只是紙上談兵,所以打仗的事交給肅王和眾將士,他只負責做好協調就行,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做到什麼都擅長,他需要擅長的是識人善用,讓所有人各司其職。

  雖說不擔心此戰的結果,但刀劍無眼,軍隊出發前,他還是為皇叔做了各種保障,這些年從長樂那裡得來的丹藥大半都給了他,還有研製出來最先進的防彈防護衣等。

  槍炮營不單單只改良了火器,對刀槍劍戟等冷兵器也做了改良,甚至按照劉願搜索出來的文字創造出了一種戰車,只是這種戰車適合平地大範圍的戰爭,一直沒有真正投入使用,現在正好可以用這一戰來試手。

  同時還派去了邵岩,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些擁有金手指的穿越者還有一個作用,他們能夠隨身儲存物資,尤其是邵岩,他如今已經擁有數萬噸糧草,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日後與它國開戰根本不用擔心前線將士會缺吃穿!

  在這個時代,單憑這一點大魏已經站於不敗之地!

  當然邵岩自己也是願意去的,他一直想要真正上戰場走一回,即是滿足他的心愿,也是為未來征戰日本做準備,儘管他經歷過末世身手了得也親自帶兵剿過匪,但卻從未真正上過戰場。

  元清帝對此自然樂見其成,所有穿越者中,唯有邵岩所在的世界危機重重,其他無論男女皆成長在和平時代,自小養尊處優,讓他們安逸生活在長安城出些主意可以,派去上戰場卻是夠嗆。

  這也是元清帝壓根不擔心宋傑想要建功立業的主要原因,雖說他也未曾上過戰場殺過敵人,但承位而上的皇帝和開國皇帝是不一樣的,哪個開國皇帝不是一路浴血奮戰上位的,不說宋傑有沒有帝王之才,單叫他提刀去殺人只怕要鼓半天的勇氣,真正殺人不是說說而已。

  這麼多年下來元清帝也算摸透這些現代人了,奇思妙想學識巧言一堆堆,但大半別說殺人,連雞鴨豬牛都沒有弄死過,加上生活的環境太過和平,很容易被欺騙算計,也就來了大魏才慢慢被迫學會,這點以夏嬋和梁平安最甚。

  夏嬋還好一些,剛來就暴露了身份,有皇后梁才人等維護教導,梁平安卻是自己一個人小心摸索了好幾年,若非身份暴露又有了穿越同鄉,恐怕長久下去他自己先扭曲了心理。

  後來的這些穿越者更不必說,有邵岩等幫忙,只要他們誠心來投,都不會過得太差。

  打仗的事不需要元清帝多操心,他眼下還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

  大魏從立國至今所用貨幣以銅錢為主金銀為輔,但銅錢多於五貫便沉重不便攜帶,也因此民間百姓私下交易時常會以物易物,或用絹布絲綢或用糧食油鹽等等。

  從前大魏並不重商,對貨幣並沒有多做改良,而如今隨著各項商業飛速發展,只用銅錢已經不能滿足大筆交易,雖說自從玻璃鏡價格降下來,民間用得起銅鏡的全都換了玻璃鏡,大大減輕了銅的耗費,甚至還能拿來多餘製造其它物件,但對於如今動輒萬萬的交易來說,還是不夠的。

  金礦銀礦雖加大了開墾,但攜帶非常不易,一旦涉及多金銀的交易便需要請鏢師請護衛,雖說如今有禁軍有巡警海晏清河,但總有求財不要命之人。

  而且自從大魏崛起小國俯首,四通八達的商路開通,各國貿易上了正軌,很多異國夷人也用起了大魏貨幣,大魏境內有安全保障,但遠去它國行商卻沒有巡警幫忙,於是隨著商業漸漸崛起,元清帝不得不考慮對貨幣進行改革。

  至於如何改革,自然而然想到了現代的貨幣。

  自從衛生紙出世,營造司便單獨分出來了造紙署,專門為皇家提供各類紙張以及繼續再研究,七年過去,在造紙上早有了新進展,足以製造出能夠供大魏百姓使用的新貨幣,或者說叫銀票。

  當然這其中還有民間百姓的功勞。

  這些年發明創造獎一直沒有撤銷,甚至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分出了類型,元清帝結合皇后等人所說的現代各種獎項,設置了大魏皇家獎,下分皇家發明獎、皇家理論獎、皇家手工獎、皇家醫學獎、皇家詩畫獎、皇家文學獎等等,獲獎者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只要拿出證明是自己所創,皆可以報名。

  前幾項顯而易見是為了鼓勵百姓多多發明創造,後面則是向朝臣和儒生的妥協。

  其實應該再詳細些像現代那般分物理化學生物等等,但眼下這些學科還沒有完全普及,等普及後再改也不遲。




章節目錄